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山西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名 称 所在地区
平型关战役遗址 繁峙、灵丘县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长 治 市武乡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忻州地区五台县
云岗石窟 大同市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朔 州 市 应 县
南禅寺大殿 忻州地区五台县
佛光寺 忻州地区五台县
晋 祠 太原市
善化寺 大同市
华严寺 大同市
永乐宫 运 城 市芮城县
广胜寺 临汾地区洪洞县
岩山寺 忻州地区五台县
显通寺 忻州地区五台县
悬空寺 大 同 市浑源县
法兴寺 长 治 市长子县
天台庵 长 治 市平顺县
青莲市 晋城市
镇国寺 晋中地区平遥县
大云院 晋中地区平顺县
玉皇庙 晋城市
崇福寺 朔州市
解州关帝庙 运城市
双林寺 晋中地区平遥县
万荣东岳庙 运城地区万荣县
平遥城墙 晋中地区平遥县
丁村民宅 临汾地区襄汾县
司马光墓 运城地区夏 县
广武汉墓群 朔 州 市山阴县
西侯度遗址 运城地区芮城县
陶寺遗址 临汾地区襄汾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石 窟 寺
名 称
朝 代
所在地区
天龙山石窟 北齐 太原市天龙山
庙岭山石窟 北朝至唐 晋中地区榆社县响堂寺
龙山石窟 元 太原市龙山昊天观东
金灯寺石窟 明 长治市平顺县金灯寺
羊头山石窟 北魏至唐 晋城市高平市北羊头山
石马寺 北魏至唐 晋中地区昔阳县石马村石马山
挂甲山山摩崖造像 隋、唐、元 临汾地区吉县城挂甲山
静居寺石窟 唐 忻州地区静乐县丰润村南
千佛洞 北齐至唐 临汾地区隰县七里角村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名 称
朝 代
所在地区
绛守居园池 隋 运城市新绛县城内
****大师塔 唐 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泛舟禅师塔 唐 运城市寺北曲村
五龙庙 唐 运城地区芮城县龙泉村
则天庙 宋 吕梁地区文水县南徐村
崇明庙 宋 晋城市高平县郭家村
开化寺 宋 晋城市高平县舍利山
原起寺 宋 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崇庆寺 宋建清修 长治市长子县紫云山
觉山寺砖塔 辽 大同市灵丘县太白乡
净土寺 金 朔州市应县城内
太符观 金 吕梁地区汾阳市上庙村
无边寺白塔 金 晋中地区太谷县城内
文庙大成殿 金 晋中地区平遥县城内
二仙庙 金 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景德桥 金 晋城市区西门外
阿育王塔 元 大同市代县城内
广济寺 元 忻州地区五台县城内
光化寺 元 晋中地区太谷县白城村
回銮寺 元 晋中地区介休市兴地村
献亭(戏台) 元 临汾市魏村
青龙庙 元 稷山县马村
稷王庙 明 运城地区万荣县太赵村
崇善寺 明 太原市
九龙壁 明 大同市
慈云寺 明、清 大同市天镇县城内
边靖楼 明 忻州地区代县城内
塔院寺白塔 明 五台县台怀镇
后土庙 明、清 晋中地区介休市
海会寺琉璃塔 明 晋城市阳城县郭峪村
霍州州署大堂 明 临汾地区霍州市
明代监狱 明 临汾地区洪洞县
普救寺塔 明 运城地区永济县坡底村
万固寺 明 运城地区永济县鹿峪村
宋氏牌楼 清 忻州地区原平市阳武村
乔在中堂住宅(乔家大院) 清 晋中地区祁县乔家堡村
尧庙 清 临汾市岔口村
后土寺 清 运城地区万荣县庙前镇
石塔 北齐 榆社县杨家沟村
丈八寺塔 唐 长治市长治县桑梓村
石塔 唐 晋城市沁水县玉溪村
栖岩寺塔群 唐至清 运城地区永济市韩阳镇上寺
龙门寺 五代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村西
二仙庙 宋 晋城市南村
游仙庙 宋 晋城市高平市宰李村东北
崇寿寺 宋 晋城市西郜村
资圣寺 宋 晋城市高平市周纂村
南吉祥寺 宋 晋城市陵川县平川村
北吉祥寺 宋 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慧济寺 宋 忻州地区原平市练家岗村
安禅寺 宋 晋中地区太谷县
金洞寺 宋 忻州市呼延村
正觉寺 宋 长治市长治县看寺村
崇教寺 宋 长治市故驿村
关王庙 宋 阳泉市林里村玉泉山
严香寺 宋 太原市清徐县都沟村
城隍庙 宋、元 运城地区芮城县城内
白台寺 宋、元 运城地区新绛县光马村
九天圣母庙 宋、元 长治市平顺县河东村
禅房寺砖塔 辽 大同市七峰山
龙岩寺 金 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东岳庙 金 晋城市高都镇
二仙庙 金 晋城市高平县西李门村
东岳庙 金 晋城市阳城县屯城村
崔府君庙 金 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普照寺 金 长治市沁县开村
二仙庙 金 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三(山傻左)庙 金 长治市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岱庙 金 晋城市冶底村
仙翁庙 金 晋城市高平市伯坊村
三(山傻左)庙 金 晋城市高平市三五村
大云院 金 长治市沁县郭镇
景忠桥 金 晋城市东关
洪福寺 宋 忻州地区定襄县社东村
延庆寺 金 五台县善文村
慈相寺 金 平遥县冀郭村
福祥寺 金 榆社县岩良村
龙王庙 金 潞城县东邑村北
大悲院 金 临汾地区曲沃县曲村北
关王庙 金 忻州地区定襄县城北关
大王庙 金 阳泉市盂县城北关
三圣瑞观塔 金 晋城市陵川县积善村
太阴寺 金 运城地区绛县张上村
圆觉寺砖塔 金 大同市浑源县石桥北巷
会仙观 金、元 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
普济桥 金 忻州地区原平市崞阳镇南门外
三圣寺 金、元 忻州地区繁峙县西冶口村
定林寺 元 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北
乔泽庙舞台 元 临汾地区翼城县武池村
东岳庙舞台 元 临汾市王曲村
后土庙 元 临汾市东羊村
绛州大堂 元 运城地区新绛县城内
四圣宫 元 翼城县曹公村
香严寺 元 柳林县柳林镇
福圣寺 元 运城地区新绛县光村
永安寺 元 大同市浑源县城鼓楼北巷
文庙 元 长治市潞城市李庄村
崇安寺 元、明 晋城市陵川县
府城隍庙 元、明 长治市
普净寺 元、明 临汾地区襄汾县北史威村
玉皇观 元、明 长治市南宋村
城隍庙 元、明、清 晋中地区榆次市东大街
东岳庙 元至清 临汾地区蒲县柏山
东岳庙 明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
柳氏民居 明 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
千佛庵(小西天) 明 临汾地区隰县凤凰山
文庙 明 代县城内
公主寺 明 忻州地区繁峙县公主村
海潮庵 明、清 忻州地区河曲县旧县乡南门外
殊像寺 明 五台山
砥洎城 明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北
大王庙(无量殿) 明 太原市阳曲县范庄
圆智寺 明 晋中地区太谷县范村
资寿寺 明 晋中地区灵石县苏溪村
鼓楼(观音阁) 明 吕梁地区方山县大武镇
中阳楼 明、清 吕梁地区孝义市旧县城内
樊村戏台 明 运城地区河津市樊村
寿圣寺及琉璃塔 明 晋城市阳城县陵阳村
后土圣母庙 明 吕梁地区汾阳市田村
观音堂 明 长治市梁家庄
稷益庙 明 运城地区新绛县阳王镇
岱岳庙 明、清 河曲县岱岳殿村
金阁寺 明、清 五台山
碧山寺 明、清 五台山
圆照寺 明、清 五台山
罗(目侯)寺 明、清 五台山
净信寺 明 晋中地区太谷县阳邑村
天宁寺 明、清 吕梁地区交城县卦山
尧陵 明、清 临汾市北效村西北
常平关帝庙 明、清 运城市常平村
南山寺 明至民国 五台山
恒山建筑群 明、清 大同市浑源县恒山
菩萨顶 清 五台山
琉璃牌坊 清 晋中地区介休市北辛武村
袄神楼 清 晋中地区介休市城内
冠山书院 清、民国 阳泉市平定县冠山
阎锡山旧居 民国 忻州地区定襄县河边镇
尊胜寺 民国 五台县龙王堂村东
龙泉寺 民国 五台山
督军府旧址 民国 太原市府东街
历代长城 战国 省境
石刻及其它
名 称 朝 代 所在地区
南涅水石刻 北魏至宋 长治市沁县二郎山
北良侯村造像 北齐 长治市武乡县良侯村
东峪村造像 北齐 晋城市沁水县东峪村
邓峪村石塔造像 唐 晋中地区榆社县邓峪村
南村造像 唐 晋中地区榆社县南村
大铁钟 宋 阳泉市盂县西寺钟楼
千佛造像碑 北魏 现存高平市博物馆
千佛造像碑 隋 晋城市陵川县一川村
隆裕和尚墓碑 元 临汾地区翼城县老城内
裴柏碑馆 明 运城地区闻喜县裴柏村
虹梯关铭 明 长治市平顺北滩村
古 墓 葬
西旺墓群 殷周 长治市长子县西旺村
祁奚父子墓 春秋 晋中地区祁县荣仁村北
晋襄公墓 春秋 临汾地区襄汾县东柴村南
晋献公墓 春秋 运城地区绛县槐泉村
晋文公墓 春秋 运城地区绛县下村西
赵武灵王墓 战国 大同市灵丘县城西门外
古城堡汉墓群 汉 大同市阳高县古城堡周围
麻庄汉墓群 汉 大同市浑源县麻庄村
旧广武汉墓群 汉 朔州市山阴县旧广武城东
小朝村汉墓群 汉 运城地区永济市小朝村
高市村汉墓群 汉 运城地区永济市高市村
郭有道墓 后汉 晋中地区介休市城东门外
薛嵩墓 唐 运城地区夏县大张村
裴行俭墓 唐 运城地区闻喜县永清村
元好问墓 元 忻州市韩岩村西北
伯里合不花墓 元 运城地区闻喜县上东镇
杨博墓 明 运城地区永济市王庄
粟毓美墓 清 大同市浑源县城东
连寺沟墓地 商代 忻州市连寺沟村南
猫儿岭墓地 春秋末至汉唐 晋中地区榆次市王湖梁
马邑汉墓群 汉 朔州市附近
洗马庄墓群 汉 大同市广灵县洗马庄村东
梵王寺墓群 战国、汉、北朝 朔州市梵王寺附近
古城墓群 汉 大同市左云县后八里村东南
威远墓群 汉 朔州市右玉县树几照村附近
金沙滩墓群 汉 朔州市怀仁县第三作村西南
沙彦殉墓 辽 朔州市山阴县沙家寺村
马村砖雕墓 金、元 运城地区稷山县马村
王家屏墓 明 朔州市山阴县河阳堡村
韩楫墓 明 运城地区永济县祁家坡村
舜帝陵 清 运城市西曲马村
泉之头村位于武乡县城西北90华里处,与榆社云簇为邻,属石盘农业开发区。
泉之头村原叫马家庄。因为起初住的是马氏人家。后来,陈氏老二来到此地与马家庄隔河相望的阳坡土窑洞里住着。传说村东古时为一片大海,八仙之一铁拐李路过此地,向河边洗衣的村妇讨水喝,谁知一口喝了个干枯,人们急忙追赶,八仙在仓皇之中漏下了口水,自此一年四季川流不断。后来,人们把这股泉水修成了一口泉井,香甜可口,冬暖夏凉,村里人财兴旺发达,泉之头村由此而得名。
据说,陈氏家族老前辈逃荒谋生从洪洞大槐树分手,首先来到涌泉大沿沟村(有石碑遗存),后来弟兄三人分别迁居石盘村、泉之头村、榆社向阳村。泉之头村是陈氏三门(有家谱、神主谱)。
陈氏二门迁居至泉之头约500多年的历史。他们的后代在这里勤耕细作,习武练武,经商学艺,上北京、下广东,诚信求财,逐渐兴盛起来。由此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所以在家乡修建的民居富有皇宫风格,建筑结构别具特色。
陈氏宅院布局是四合头楼院。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明显的标志是门框上设计有门当,意即门当户对,特点是独家独院。
最兴盛的院落是村北建于清朝中叶的五座民宅建筑,叫“当村院”。其中四座最为典型,都是几进几出的前庭后楼式,自东向西。
东头院:坐北向南,大门朝西,整个布局为“ ”字型。分设四个小楼院,各设四个院门,各个院的走向通道为“ ”字型,叫“富贵不断头”。
圆门院:因大门为拱门楼式。拱门上有“凝瑞”石刻两字。整个建筑为五进五出台阶式楼院,坐北向南,一节比一节高,有四个分院,最后最高的是窑楼式,楼后设有后花园。意即“步步高升”。
里外新院:布局为自东向西,坐北朝南,“一”字型排列,三个前庭后楼式院,各设三个院门,并且三院串通,中间为主院, 两边为分院,主次分明,意即“三心一意”和睦团结之意.。
沟里院:也叫“五柳堂”院,布局为坐南向北,从东到西为“山”字型结构,大门向东与第一座院大门相对应。一里三处楼院,也是前庭后楼式,不同是,总大门为马鞍型,三个分院门各具特色,一个为“人”字型,一个为圆拱门,中间一个最为特色成金鸡独立式,意即独立自强之意。出院为转角楼院,也就是四座楼合围一院,互相能串通。其中有一处庭门上有“胜京进士”之匾。
陈氏宅院为土、木、石、砖混合结构,房檐有升、斗插飞,梁柱刻有龙头凤尾,檩檐上画有“孔子教学”、 “八仙过海”、“五女拜寿”、“七仙女下凡”等各种图文,画意典故耐人寻味。各个门、窗框上都刻有各种花鸟鱼虫等工艺,如“喜鹊登梅”、“娃鱼闹莲”、“凤凰戏牡丹”。屋脊上安有各种形状的兽头、沟檐滴水、猫儿头、铜瓦片相互扣。墙壁、门墩等砖、石上雕有关于福禄寿禧方面的工艺雕刻。典型院门上有门匾,其中有“保安堂”、“五柳堂”、“福寿堂”、“登道岸”、“松竹轩”。
陈氏家族人才辈出,在外经商以北京、广州、太谷等地为主,开办银艺典当行,他们的商号有“鑫胜泉”、“兴晋源”、“广胜堂”等,最兴盛的时期在清乾隆年间。近代,为朝任职做事算是清朝中期,多达30多位。最早为官做事的是陈氏第五世陈林桂,第六世的陈玉锈为乡饮耆宾,第七世的陈宝为恩赐正九品。
为官最高是陈氏第八世陈嘉谟,第九世的陈杰,第十世的陈祝山,为奉直大夫型部广东司员郎。第九世的陈默、陈寿、陈炳、陈庆衍为奉直大夫布政司理问加二级;陈筹为朝议大夫加四级布政司理问。第十一世的陈绂为布政司都事。也就是连续三辈人是型部广东司员郎。朝议布政司理问有五位。除此还有徽仕郎檐事府主薄、国子监典籍、文林郎光禄寺署正翰林院待诏、按察司经历。授有军功六品、八品、九品等级,清末民初最高学历高达山西教育学院毕业,他是陈启家。授于军功六品的是第十世的陈汝舟。
最兴盛的是“祝”字辈人,有陈祝升、陈祝山、陈祝祥、陈祝眉、陈祝彭、陈祝筹、陈祝阙以及同辈的陈庆衍、陈庆馀、陈庆钟、陈庆锡,他们习武练武,做官做事,人人都有专长或职位。其中陈庆钟现有他的后代还保存有用的五种文字版授于的诰命文书。
由于这里地理地势特殊,三面环山,东西临河与山口,直通榆社、左权、又粮丰林茂,水源充足,所以抗战期间,在这里驻扎有八路军三分区、部队轻伤医院、武西县政府、县一高小、县大众剧团、县毛纺厂、第七区公所。新中国成立后,陈氏家族在外工作的100多人,仅县团(个)级以上的就有几十名,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故城镇位于武乡县西部,距县城25公里,为武乡四大镇之一。
故城镇历史悠久,早在周代,武乡地区为皋狼之地,故城为皋狼城;春秋时代,仍为皋狼之地 ,属晋;西汉至隋故城先后为涅县,唐代后涅县并入武乡县,县城在故县村。因故城为旧城,所以有了故城的称谓。
故城,东通武乡县城、襄垣等县,西到权店关隘接白晋公路,南下可达长治,北上可至太原。周围直径可约40华里之内,每逢三、六、九为集日,每年三月十八日、七月二十四日为庙会,交流春播、秋收的物资和牛马交易大会。环绕名山佛教圣会不断,吸引着本县外县、外省商贾巨富云集镇内。
故城镇内有东西和南北走向的两条大街十字交叉,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街道向外辐射,四条街内店铺林立。西街建有笔直高达20余米的“灯山”独屋及南沟郝家节孝牌坊。北街建有信义程家的节孝牌坊。1936年前起名立号设有门面的店铺近百余家。其中:出放债务当家什的当铺三家:“福民当”,原名“义合当”,由南沟郝泉香与巨富合股经营,1934年改为“福民当”,由郝泉香独家经营;“利和当”原为“利和育”钱行,专以放债,包官税,包官粮为主,1934年改为“利和当”,其股为南沟郝世贵和本县巨富合股经营;“晋太谷”是岸北村黄林忠独家经营。
有经营花布为主的花布行10余家,“全盛李”是河北省商行联合经营;“长发祥”是茅庄白士良等股资经营;“翠丰裕”是武乡东乡籍家股东;除此之外,还有“义合泉”、“晋胜太”、“万长久”、“四和厚”、“广元隆”等字号的商店铺。经营生活生产用品杂货的店铺有“天泰恒”、“万盛成”、“太和德”等10余家。还有医生座堂治病卖药的“永和堂”、“魏和堂”、“四和堂”等药铺五家。有专门酿酒作坊,字号为“醴泉馨”。有炸油作坊1座,染布房2处,其中字号为“利生涌”的染房历史悠久,手工操作,用木棒将染成的布凉干后压平,染料多从邯郸进货,掌柜为刘效中。房屋有一窜院。
卖米面的有2处,木匠、油漆坊2处。纺织厂一处,本县岸北黄林中为老板,用人四五个,着重织粗布。肉铺1家,陈贵生掌柜,主要为养猪、杀猪、卖肉。车马店5处,贾绪儿经营的字号为“高升店”槽很多,拴有骡马、骆驼;还有“登山店”、“庆和店”等车马店。还有裁缝店、理发店等小铺,真是生活生产、婚丧喜庆用品样样俱全。但有名气的当铺商店,全是外村、外县、外省的商贾巨富所有。属于当地人开办的人东街吴家、天池上阎家、北街程家、南街刘家、西街任家五处骡马大店。有东街的程家、北街的贾家二处杀猪卖肉铺。还有东街贾家、西街朱家、侯家等五家打饼卖面铺。另有十余家是卖豆腐的,卖香蜡纸表的,零卖米面的,零卖纸烟的小摊小铺。故城人参与集贸多是小本生意,得以糊口为生。
故城每逢三、六、九日和三、七月集贸,唱戏、庙会,腊月花集,正月灯节赛秧歌,周围数十里群众云集于此,进行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粮油产品、小五金、日用杂品交易,繁华热闹,有力地推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