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然而,这些设想都如昙花一现。很多事都让改革运动的领袖们失望
不已,与中国农民之间的巨大隔阂便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学会的主要
成就都严重依赖官方支持。北京的强学会若没有袁世凯和张之洞等影响
力巨大的官员支持,便连会议都无法召开。这些官员都被选为学会的荣
誉主席。地方上,官方支持同样重要。谭嗣同之所以在湖南取得成功,
原因之一便是巡抚乐于接受体制改革的思想。因为反对这群“志士”的力
量发展极为迅速,所以一旦上述官员不再给予支持,学会就会被解散,
其报社也会被关闭。在湖南,保守的士绅们反对改良者提出的教育方
案,敦促当局解散南学会。与此同时,梁启超暗含颠覆帝国合法性之意
的观点,也让首都的官员们心生警惕。最重要的是,强学会包括张之洞
在内的最早一批支持者们认为,改革派领袖康有为是个危险的狂热分
子,他的思想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异端邪说。康有为把传统圣人孔子描述
成一位革命先知,让维护现状的那些人惊恐不已。很多高官认为,中国
学者涉足外国政治理论的做法,是十分草率的。因此,像康有为那样认
为孔子是维新的改良者,而非保守主义者的人,又怎会不危险呢?
到公元3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古文经学才是正统,孔子逐渐失去开
天辟地的特性。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一百五十多年里,今文经学都几乎
无人提起。然而,18世纪,清朝的考据学者巧妙地指出,部分古文经学
对经典著作的阐释是伪造的,再次激起人们对今文注释,尤其是《春秋
公羊传》的兴趣。到19世纪20年代,广州地区几乎出现今文经学“学
派”。学派奉行的宗旨虽因门徒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都认为汉代
的经学家出于政治目的,寡廉鲜耻地伪造古文经学文本,向后世隐瞒了
孔子的真实形象。康有为宣称,他的研究已经揭开孔子最初的形象。
1891年,他完成了一部名为《新学伪经考》的惊世之作。书中称,因为
篡位者王莽(公元8—23年在位)不想让学者们知道孔子并非保守主义
者,所以才伪造了古文经学文本。因此,根据康有为的阴谋论174,古文
学者隐瞒了孔子学说的真义,致使中国几个世纪来都陷入落后之中。接
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继续揭示,称真正的孔子是上天派来的圣
王,“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因此,降生于乱世的孔
子,凭自己的真知灼见做出预言:
乃据乱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乃因其所生之国而立三世之
义,而注意于大地远近大小若一之大一统。
如果这些主张还不足以震惊当时的正统人士,那康有为还有一些更
激进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公开表述得较少,却暗含在他更有名的一些
著作中。通过把西方科学与中国伦理学融入一种破除旧习的空想社会改
良方案,这些观点已经大大超出了今文经学的范畴。在传教士对几何学
的解释中,康有为已经读过欧几里得定律。于是,他开始在中国的伦理
学中寻找相似的普遍原则,作为建立新社会系统的“科学”依据。此处,
他选择的对等物就是儒家的“仁”。正统哲学家们相信,“仁”既是人类善
之本性的表现,也是可以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启示。儒家伦理的“礼”对
这些关系都做了规定。例如,“义”迫使人们奉行孝敬父母、忠于君主等
原则。康有为做的事,就是要把这种单一概念上的“仁”,塑造成普世、
单一的人类通则,高于所有构成儒家道德哲学的德行。因此,“仁”成为
一种原动力,跟康有为在西方书籍中读到的电一样,蕴于万物之中。事
实上,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
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康有为由此得出结
论:平等是理想社会的科学基础。他认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高人一
等。因此,康有为在“仁”的名义下,驳斥了维护从属关系的正统儒家等
级价值观,并大胆宣称,“义”和“礼”是歪曲孔子思想的人编造出来的,
以确保父权家庭与政府权威的惯例。
正如梁启超的自发结社论中提出人们或许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康
有为的社会理念也让他大胆构思出了一种新社会。通过把平等的“仁”和
今文经学预言的“太平”与田园牧歌式的“大同”理念178结合起来,康有为
预言,未来世界将摆脱社会与政治差异。他写于1902年的《大同书》描
述了一个两三百年后即可实现的乌托邦。届时,因为全世界都会融为一
个民族,说同一种语言,拥有共同的传统习俗,所以“国家”一词将不复
存在。财产公有;所有工作都由机器完成;电动飞挺在空中急速穿行;
人类所有的苦痛都可以被医生治愈;社会等级不复存在;女人不仅穿得
跟男人一样,享有的地位也一样。人们不再组成小家庭,而是选择为期
一年的婚姻契约,之后全民共同抚育后代。
随后,康有为的《大同书》为他在中国树立了声望。人们将他视为
类似傅立叶或圣西门一样的空想社会主义家。然而,他并没有在当时的
改革运动中实践这些设想。因此,他关于孔子的言论不仅让他得了
个“野狐禅”的绰号,还让更高层的官员们提防起他提出的那些改革方案
来。不过,那些方案其实并没有多么激进。在他一连写了七份奏折,向
光绪皇帝解释那些改革方案期间,改革派们一直希望皇帝能效仿日本的
明治天皇或俄国的彼得大帝,用西式内阁和学校取代传统的官僚体制和
考试系统,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然而,因为任何暗示改革之物都像学
会的热忱和康有为古怪的观点一样让高官们畏惧,所以这些奏折甚至根
本没有送到皇帝手中。事实上,直到爆发另一场国家危机,高官们才终
于克服了反对“变政”的心理。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