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不知道这其中做计算的有没有学财务的...
这么说吧,OYY1961你的算法或许没错,但是你计算的基础不对。你按照30万次快门来计算,肯定是误导。你的20750的计算方式没错,但我估计你没用过胶片,所以对其实际成本不了解,所以只能按照LZ提供的数据计算,而这样的计算,缺少许多必要的因素,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未必正确。
说实话,你的单次快门的成本计算根本是没有必要的。你算算一卷普通负片10块钱,计算的单次快门价格是多少? 是10/36=0.28元。不算冲费扫描就已经高出你按照30万次快门计算的数码每次的成本了。所以就这个层面来看,你的那个成本临界点的计算是毫无必要的。
当然,如果按照大家都拍720000张来算,根本不用看,一定是数码便宜。
但是关键是,有多少“业余玩家”能够坚持10年不换数码机身每年按照72000张的速度,拍到720000张的?我看是几乎没有的(计算下每年72000张,每天197张,谁做得到的举个手,举手的不用看下去了)。因此在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下作的计算,不能不说你那一个快门绝对数来计算所谓成本实在也是“非常业余”。
以上是对你计算的反驳。
以下是我的计算。
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个计算的目的:在不考虑“方便性”的情况下(诸如不能随时看片,胶片的洗印,扫描时间等因素,以及送扫的交通费用等),也忽略一些诸如存储卡数码宝等零星支出的情况下,仅就3年内胶片和数码可能发生的总现金支出做一个比较。当然,我承认,如果一个人需要一台单反来练习拍摄的话,数码的便捷性是无以伦比的,因此,练习快门的同学,就不用往下看了(当然,练习快门的同学一定要买单反么?还是台D700,我看是大材小用吧。不如用便宜的DC或者D60来练手还比较合算)。
其次,我们来规定一些条件和参数,这些条件和参数大家可以之后自行修改,以达到自行计算成本的目的。条件如下:
1.根据数码机身的更新周期,将成本计算期暂定为3-5年。计算中使用3年,至于5年的成本大家可以另算。
2. 要求出片全部为全幅,画面素质要基本可比。
3. 每年正常拍片数量,胶片定为80卷(定为八十卷的意义主要是我去年一共拍了80卷,其中40卷消耗在3个长假的长线里,其他40卷消耗在日常拍摄和周末出行。我自认为这是一个相当相当合理的数字,其实一般人根本拍不到80卷。按照一般理论,一个业余爱好者能拍40卷一年已经是很勤奋的了。数码机因为几乎可以认为快门不要钱,所以快门数会飙得很高,其实真正按照能拿出来贴的片子,我看数码和胶片几乎可以持平(我也用数码机甚至手机拍些不想动用胶片的照片,这个怎么算?所以这里不计算“当然废片”的因素)。这里规定一个80卷只是为了计算胶片的消耗成本,请不要拿来比较单次快门,因为单次快门上面我已经说明过了)。另外,今年到现在为止,我一共拍了14个卷,而且估计达不到80卷的指标了。
这里说一下80卷的概念。80卷相当于每周拍摄1.48卷,53.3张底片,每天7.89张底片。如果不是瞎按按,我看很少有人一周能拍53张吧...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论坛,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瞎按按的快门数也算进来。因为这些瞎按按的快门数,对于我来说,要么在取景框里已经虚拟的按过了,要么就连取景框都没进,直接在心里就删掉了。所以,那些删掉的快门数,请不要拿来说事儿。
4. 为了保证胶片上传质量,我们不考虑店扫的低劣画质,转而考虑高质量的民用底片扫描仪。这里用Nikon Coolscan VED做个例子。其他型号如EpsonV700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画质。
5. 底片的费用暂定负片10块/卷,反转30块/卷(平均),冲费负片10块,反转20块。(上海价格)
6. 我是用尼康的,所以用尼康系统作比较。
7. 不考虑镜头的花费(因为无论胶片和数码都需要)。
8. 比较机身为F-100和D700。原因是这两台机器都是当时低于专业机的准专业机身。F-100相对F5, D700相对D3。
9. 计算时对胶片购买和冲洗的无法预期的涨价因素不予考虑(什么时候涨,涨多少还不清楚,因此很难估算影响)。
10. 假设参与考虑的是有经验的业余爱好者,而不是摄影初学者。初学者我不推荐花这么大价钱“初学”,
个么计算一下:
比较基准:数码机身D700 19800元。(各位,千万就别挑什么现在D700降价了最低只要17600了这种问题了。这里仅拿一个基准价比较一下而已,差不多就好了)
F-100 (已停产几乎仅有2手,不好意思了。而且一般玩家也不会选择买一台1手的F-100或F6) 3000块(99极新,别怀疑,我就有一台) 。
Nikon Coolscan VED 5300元 (停产有价无市了,正好我抢到一台,不过愿意玩胶片的玩家仍旧可以考虑2手或者其他途径搞到库存)
硬件差额:11500元
个么11500元可以供一个每年出游3个长假(春节,五一,十一),外加许多周末和平时时常随拍但还按快门还算谨慎的玩家玩多久呢?
假设全部玩负片,答案是:11500/((10+10)*80=7.18年
假设一半负片,一半正片,答案是:11500/((10+10)*40+(30+20)*40)=4.1年
假设全玩正片,答案是:11500/((20+30)*80)=2.87年
好。结论是,如果单纯比金钱投入,即使是最奢侈的玩法,也足够在今后三年内按照80卷的速度挥霍因为没有买数码机身D700而节约的11500元现金。如果,没有时间拍摄,那么底片的钱,还可以节约下来(今年拍摄了14卷,我看今年80卷我是用不掉了)。
而且,请注意我可以很负责告诉大家,Nikon VED的出片效果是2000万像素级别的。这一点,D700先天不足,因为市面上还没有2000万像素级别的产品,所以这里对这个因素就忽略不计了。
个么3年后呢?三年后当技术可能已经更新到2000万像素级别甚至超过2000万了,满足于胶片效果的玩家可以继续的玩下去;而D700的玩家,则可能开始考虑更新机身了。哪怕那个时候,胶片完全退出市场了。我也已经以基本持平于D700的支出,享受了3年2000万像素的出片水准。坦然地换数码机身也是完全没有心理负担的。
因此,愿意深度玩的,还可以考虑玩玩胶片,体验体验完整的银盐经历(有时间的甚至可以考虑自己冲黑白,甚至冲彩卷-色影上有帖子,技术上可行,就是费时间)。想一次到位而不用考虑太多状况的,有资金富裕就直接上D700,不用考虑所谓胶片数码性价比,数码的确省事儿。想练手的,拿D60什么的练手就好了,不用考虑D700。
题外话,从D70-D90都主要是用的F-80机身作为基础,D40-D60更是简化了许多,因此马达和快门都是绵软的,拍片时不能求手感。
这个就像在目前北京的现状下打车值还是买车值一样
买车的人呢,会从自由度和驾驶乐趣出发
打车的人呢,会从自由度和随心所遇的乐趣出发
(当然打车和开车所讲自由度不是一回事,一个是爱去哪去哪。一个是爱去哪停哪)
但是最可怕的是算下来成本是一样的
这里我要着重重复一句
(但是最可怕的是算下来成本是一样的)
这才是你们争论的焦点(其实不是,只是各有所需)
换个实际例子
漱景斋大哥,是我敬佩的大哥
OYY,我及其欣赏他的人像
(以上都是实情,确实都有交情)
但我诸位看官
我不能因为情说OYY的人像好说漱景斋大哥胡闹,也不能因为欣赏说漱景斋大哥的观点说OYY不对吧?
您二位都有点能耐人碰见能耐人,非要辩两句的意思
但是伤和气不要,互相学习我们捡漏的应该
呵呵
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完了
最后说一句,我现在出门数码胶片都带着
嘛也不为,就为个乐,顺便YY下全副
您说我有杀头的罪过吗??????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拍数码大多数人的严谨\严肃有问题,反正不好就删,而真正用胶卷,特别是反转片,都是很认真的经过考虑后才按下快门的;你数码一天拍个300张,能有几张出采的?7月我到呼仑贝尔草原,带了30D和50E用反转片(100VS),也就1卷,数码大概近千张,自己满意的也就30多张,可能到摄影家眼里能有个3\5张就不错了;相反,那卷100VS仅从色彩\层次\影调上就令我有20多张是满意的.
所以,我得出结论,数码肯定是要用,而且是主要的,胶卷当然是反转片在风光摄影中肯定是很重要的用.
数码出去可以根据结果调整,马上重拍,胶片就不行了。数码一出去一天起码300张,胶片得用多少呀!
不知您在什么地方购买、冲卷?
呵呵,找到共识了,其实仔细算来胶片比数码要便宜(技术不太烂的情况下),反转最便宜的17元/卷,每周拍2卷,34元,冲卷5元,2卷10元,一年54周,周周出去54*44=2376元,快门72*54=3888次,5年时间11880元,快门2万次。胶片机2手成色不错的尼康F100(相当于D700)3000元,合计15000元。如果上D700,光机身19000元。而且玩胶片会逼着使用者去考虑快门,光圈和构图,数码则会一个劲的按,然后去删去挑,孰好孰坏姑且不轮,光从价格上来看,貌似胶片更省钱,至少是个持平,这还是玩的反转,如果玩普通卷,差不多10元一卷,会便宜更多。3000元上个底扫应该是很不错的了,扫反转片我想没人敢质疑其效果吧……只是自己的一下想法,说得不对,请多担待……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