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1你不了解状况,不逛店也不看介绍不是你的错,但是现在就自己的老观念胡说八道真的实在看不下去了,现在球台带三旋钮(一云台水平锁定,一球台阻尼一球台锁定的)500-700的要多少有多少。
2你把碳纤维的特性完全说反了,碳纤维就是强度高没有任性,弹性形变量小,超过额定强度,就会发生粉碎性碎裂,最明显的例证就是F1赛车的鼻椎,撞墙时以粉碎性解体吸收600公斤的车从300公里时速以负70个G以上的加速度减速到0公里时的能量,保证主车体的完整来确保车手安全,一般的8层碳纤维管断裂强度在 90-140公斤之间,这都是有技术参数的。正常使用是不会断裂的,但是决不能超过其设计阀值。
3 你就是属于迷信进口的,进口的又怎么样?我身边用国产的碳纤维架子的也不少,怎么,他们就不用上镜头机身了?我是百诺的用户,我要避色而不淫的嫌,怕你这位50多岁的老东西说我是马家,但是看你说话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还就用C-128+ B-1现在30D加XBIS还是好好的!中国就是缺少仿做的好的厂家!不要看不起小日本,日本还就有句话:1号机进口,二号机自用,三号机出口!这就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一个因素。粪青也不要喷我。我本来也不相信国产,但是巨大的差价让我买不起捷信,我同学告诉我他用这个配置不错,我试用感觉也还可以才买的,我现在是不是一个托呢?开口曼福图,闭口捷信,张嘴著名,闭口经典的配置,你用相机用配置出片了么?出大片了么?你这么注重名份,怎么不上中画幅呀?上不起动则二三十万的中画幅数码后备,胶片120还是很便宜的阿!整天比这个比那个,还是在器材坛子里泡着,什么时候去作品坛子开骂,那才是本事!
三脚架,厂家在商品说明中是列出规格的:收合高度、最高高度(三条腿全部伸展打开+中轴杆拉开)、三脚架自重(不含云台)、标称承重(指安全承重,不会因过度重载导致影响使用性能,非极限承重)
1、三脚架重量:指的是三脚架拆除云台和不带包装附件情况下的净重,这个指标与携带轻便型有关,是厂家压缩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关心的某管径规格、所用材料等硬指标下的重量,偷工减料譬如管壁特薄或者以轻质塑料代替金属合金材料,都会极大地影响三脚架的寿命和精度质量。不要轻易相信厂家吹嘘的某某比合金轻的所谓“高科技聚合物材料”是为了减轻重量,这些压铸的零部件实际往往减轻的是生产成本而已。
2、收合高度:收合高度是三脚架全收缩状态的携带尺寸,这个自然是越短越好。一般中型以上的三脚架,为了腿杆粗壮有力都是设计成三节便携型,也有4节型或更多的。但中型脚架的腿径最佳尺寸一般为30、25、20为好,讲究的甚至有35mm的粗型。伸缩腿管径越细、颤动就越大,而“4节型”设计的末节腿管径只能有16mm,就成了配备大型机身器材的极限,所以不建议为了收合尺寸短而选择“4节型”的三脚架。因此,收合高度实际是受脚架总高度约束的,没得可选。
3、最高高度:产品说明书规格中的含义是,“三条腿全部伸展打开+中轴杆适当拉开”能够达到的架子高度,不包括接上云台后的高度。用户身高其实与三脚架高度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三脚架的使用舒适度、在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方面表特别明显,您最好根据您自己认为的“最佳舒适高度”来选择三脚架的“最高高度”。
这里面特别需要提示,就是绝对不要按照您的身高去选“同等高度”的三脚架!实际上,人在拍摄的时候不是立正站着的,一般两腿叉开站立成前弓的摄影姿势才能看到取景窗,这时候您的自然高度会降低约15cmm、同时,人的眼高一般比身高低约15cmm左右好多人不知道、而三脚架加装自选另配的云台,一般会再增高12-20cm、机身的取景窗在云台上高度为10-13cm(带手柄时),计算出这些因素中的合集尺寸,您实际上的最舒适使用高度应该比您的身高低30-40cm。或者说,三脚架高度的选择,应该是"三脚架全部打开+中轴杆拔起1/3",再加上上述尺寸正好达到您的习惯拍摄姿势的眼点高度。
三脚架高度的选择,并不是以“摄影师站立拍摄舒适度”为准绳的。实际上,您大多数情况下用不到那个高度,您常用的微距摄影、室内摄影等,一般只需拔两节杆子就够用而且更稳定、更易于操作和达到拍摄角度要求。用“摄影师站立拍摄舒适度”为推荐标准的,俺老冒觉得除了卖架子的,大概就是新鸟了哦.........
简易记法:
三脚架全打开高度+中轴杆拔起1/3增加的高度+选配的云台高度+机身高度=双腿叉开的习惯拍摄姿势时,地面到你眼睛位置的高度.
土老冒儿认为重要的建议:
1、千万不要贪高。贪高的后果就是增重、加长、不稳、变细、变贵。新手要知道的是,真正老鸟摄手其实比较少使用上面选择的高度,因为即便拍摄人像,“全身人像”的最佳拍摄机位高毒是人的腰部高度,而不是上面介绍的“摄影师站立拍摄舒适”的高度。摄影师用架子不是为了舒适,而是为了诸多“不舒适位置”的拍摄要求去支起架子来的哦!
2、尽量选择矮一点的、粗壮一点的。越高越容易出翻倒危险和颤动,总要的是越高的收合长度就越大和重量越大,您要经常外出携带,最好的注意是劝您买或带一个“短一号尺寸”的架子,这个忠告听老冒的是没错的哦!俺是在用055CSH那个“短而壮”时,体会到的好处,它唯一的不同就是比经典的“大家伙”055C收缩高度短了接近20cm,但足可以让我横在背包下携带。
上面的原则,同时适合选购独脚架。但独脚架应该选择“合计总高=立正眼点高度”,也就是它的带云台高度应该达到您的下巴,这样您可以偶尔用较高视点取景。
小友,很不好意思哦!
我好久不再光顾这个帖子了,因为这些已经很老了,就像一年前我用10D拍工作片就很满足、现在不得不用5D了一样。您的好多话很可惜,您来晚了——晚的我都懒得再说什么了哦。为了不辜负您的热血澎湃,我上一张图片,是刚刚拍的不是借来的哦哈!
1、我不是没有玩过或者用过球头云台、不需要别人告诉我球头云台是个神马东东。我唯一留下的一个是桌子上那个、因为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眼红色兄说的那种真正可定向运动的球头云台,而且那也绝对不是“国产”里面能找得到的。不行就是不行,当然我是敢不需要因为我这条件用三维云台足够了(又绕回来了哦!)
2、关于碳纤我们不用争了,我也不会再和您争什么了因为您说的我已经看到了。
3、您是否百诺用户其实与我无关的。您有一只架子就百诺了那我似乎是伟峰了哈!这张图上您看到了:我批评过的伟峰612我还在用、而且它上面竟然有只独脚架也是伟峰的!我告诉你的你不一定理解,那只独脚架65元还带球头、当然上面我还装了一个20元的“海鸥快装套件”哦!我玩的蹊跷东西多着呢,随便掏出个胶片引片器就是三十多年前我自己买的你有哦?!
4、另外,什么叫“中画幅”那很拽哦?我三十多年前在红艺照相馆开始摸相机(那时候叫家属工、算起来一天八毛工资)、用的是蒙头的木格子大版机,您现在还想让俺鼓捣那玩意儿哦?哈!即便俺拿出张76年的报纸照片或者“通讯员证”什么的就可以牛逼哦?!70年代末俺自己就能做放大机了要是找来当古董卖给您人家不骂俺哦?!
当然,您要是说俺50多岁的老东西了大概属于“老不死的”那类什么的,那俺承认哦!
可话说回来,俺就是有那闲心去贴图区溜溜,那也不至于骂人哈!
俺来蜂鸟,就是来淘乐的——
只要您也开心就成的
真的。
作者: maomao1234555 三脚架,厂家在商品说明中是列出规格的:收合高度、最高高度(三条腿全部伸展打开+中轴杆拉开)、三脚架自重(不含云台)、标称承重(指安全承重,不会因过度重载导致影响使用性能,非极限承重) 1、三脚架... |
我留了个球台恰巧也是曼家的,manfrotto 322。
这个球台其实没有什么摄影方面的“专业”特点,但它比222改良了,不象我前帖里评的那样力矩压根不合理、不可能承受它标定的“器材组合重量”。这个改进在于把球体降到下面来、增大了球头和夹持力,总算能“安全+顺滑”地撑得住200及以下的定变焦头了。
322的特点就是定位特快,但前提是您必须用一阶段上手之后,一般讲拍快照转角还是很迅捷的、主要是眼看着取景器目标到位后一松手就定住。因为它一直有着一个很强的弹簧锁止力,松手就可以不要管它了,用别的球台你就不敢忘记先拧紧,而且总不放心习惯上要检查,怕它自己万一松脱那场面就惨烈了哦......
它的压簧阻尼用24-70的头或者XXB级别的相当舒服,但用我的50-500重炮,就必须跳到最紧我才放心。镁合金的很容易解体,拆开看了两遍后,被我改进了一下、现在可以完全锁定和加大调整力了,找时间我会弄套分解图上来的。
还是那问题,不适合微距摄影、适合快打画面不适合精细微调、不适合除水平平移以外的定向轨迹,譬如竖摇斜摇连想都别想——球头云台的通病哦...
作者: Digilover 1你不了解状况,不逛店也不看介绍不是你的错,但是现在就自己的老观念胡说八道真的实在看不下去了,现在球台带三旋钮(一云台水平锁定,一球台阻尼一球台锁定的)500-700的要多少有多少。 2你把碳纤维的... |
适合微距和精细微调的三维云台,都在¥1200以上。
显然老冒儿的专业是摄像,所以偏爱三维的多一些,可以理解。
最专业、最好的摄影云台基本上都是三维的,如日本的ERG,阿卡的C-1,曼富图的400,但是这并不代表三维云台整体就比球台档次高。尤其是是在中低价位,比如5、600元这个价格区间,还是球台稍好些。所以俺一直强调,在中低端市场,球台占有优势;而在高端和专业市场,三维的优势很大。
目前俺手上常用的云台大概4个,其中球台2个,价格分别是¥2000(冈仁波齐NB-2)和¥2800(MARKINS M-20);三维的也是2个,价格分别是¥1300(金钟PH-285)和¥3300(曼富图405)。用得最多是那个三维云台,曼富图405。
我留了个球台恰巧也是曼家的,manfrotto 322。
这个球台其实没有什么摄影方面的“专业”特点,但它比222改良了,不象我前帖里评的那样力矩压根不合理、不可能承受它标定的“器材组合重量”。这个改进在于把球体降到下面来、增大了球头和夹持力,总算能“安全+顺滑”地撑得住200及以下的定变焦头了。
322的特点就是定位特快,但前提是您必须用一阶段上手之后,一般讲拍快照转角还是很迅捷的、主要是眼看着取景器目标到位后一松手就定住。因为它一直有着一个很强的弹簧锁止力,松手就可以不要管它了,用别的球台你就不敢忘记先拧紧,而且总不放心习惯上要检查,怕它自己万一松脱那场面就惨烈了哦......
它的压簧阻尼用24-70的头或者XXB级别的相当舒服,但用我的50-500重炮,就必须跳到最紧我才放心。镁合金的很容易解体,拆开看了两遍后,被我改进了一下、现在可以完全锁定和加大调整力了,找时间我会弄套分解图上来的。
还是那问题,不适合微距摄影、适合快打画面不适合精细微调、不适合除水平平移以外的定向轨迹,譬如竖摇斜摇连想都别想——球头云台的通病哦...
看到你的工作室……我觉得很悲哀……说实话……说句实话……够寒蝉的……在外人看来好像很专业,但是你的这套系统,干过广播级视频后期编辑的,哪怕只要走进过编辑间的人,恐怕都会笑掉大牙,器材是专业的,但是是几十年前的专业
摄像有摄像的脚架和云台,摄影有摄影脚架和云台,把摄像脚架和云台与摄影脚架和云台混在一起说……我只能说,你真的很不专业。
你是摄像的专业,你就去干摄像的活,隔行如隔山,有时候,摄像的架子取不到摄影需要的机位, 摄影的架子上承受不了摄像的机器,各有千秋,您老的那台AG-DVC200? 专业级的好东西……可惜是7年前我上初中时候玩的。10来斤的机器早就被淘汰掉了……现在人家都是用red机器了。您也就自己捣鼓捣鼓,自娱自乐吧!
我留了个球台恰巧也是曼家的,manfrotto 322。
这个球台其实没有什么摄影方面的“专业”特点,但它比222改良了,不象我前帖里评的那样力矩压根不合理、不可能承受它标定的“器材组合重量”。这个改进在于把球体降到下面来、增大了球头和夹持力,总算能“安全+顺滑”地撑得住200及以下的定变焦头了。
322的特点就是定位特快,但前提是您必须用一阶段上手之后,一般讲拍快照转角还是很迅捷的、主要是眼看着取景器目标到位后一松手就定住。因为它一直有着一个很强的弹簧锁止力,松手就可以不要管它了,用别的球台你就不敢忘记先拧紧,而且总不放心习惯上要检查,怕它自己万一松脱那场面就惨烈了哦......
它的压簧阻尼用24-70的头或者XXB级别的相当舒服,但用我的50-500重炮,就必须跳到最紧我才放心。镁合金的很容易解体,拆开看了两遍后,被我改进了一下、现在可以完全锁定和加大调整力了,找时间我会弄套分解图上来的。
还是那问题,不适合微距摄影、适合快打画面不适合精细微调、不适合除水平平移以外的定向轨迹,譬如竖摇斜摇连想都别想——球头云台的通病哦...
其实您就在于不懂得搜集和玩古董破烂儿的乐趣、幸亏您没看到俺的先锋A-1,否则您笑掉大牙俺还真的赔不起的说哦... ...问题是这些东西您家有哦?您可能很专业,在提醒大家现在非线不用对编机了哈!某人攒钱买张车展票、挨挨屁股坐过次兰博基尼就笑话人家多年前买的桑塔纳竟然还不扔大海里去,晕倒哦...
这台机器是我n年前的3套机器扔的只剩下处理不了的一件了,但我却也真的并不专业这让您说对了。因为我真的没本事开影像公司不是台里专职扛崽也不干那“业余婚纱”挣小钱儿除非是玩!告诉你我的万元级别丽贝卡架子是朋友免费送的,我现在又把它磕碰得连千元都不值了、您是否还以为俺没有您见过的多哦?真的不明白,见过的多也管用,俺早用它换马扎子蹲中山路看汽车跑了... ...
谢谢您的教诲,但俺土老冒儿真的没有用摄像架子摄影过、似乎也没摄影架子摄像用。您既然批评了,我再次虚心接受。另外,我老头子很拉萨——猪窝一样埋汰的地方怎能称得上“编辑室”那么神圣高雅的地方、我甚至都不明白一百万能买一个真的“广播级”编辑室里几台设备,大概您小友家里就有,那我也衷心恭贺您玩上了哦!
无论如何,还是谢谢您的关注和继续顶帖!
到这里,就抱个逗乐一玩的心态得啦
别太把自己当什么了哦
问好!
看到你的工作室……我觉得很悲哀……说实话……说句实话……够寒蝉的……在外人看来好像很专业,但是你的这套系统,干过广播级视频后期编辑的,哪怕只要走进过编辑间的人,恐怕都会笑掉大牙,器材是专业的,但是是几十年前的专业
摄像有摄像的脚架和云台,摄影有摄影脚架和云台,把摄像脚架和云台与摄影脚架和云台混在一起说……我只能说,你真的很不专业。
你是摄像的专业,你就去干摄像的活,隔行如隔山,有时候,摄像的架子取不到摄影需要的机位, 摄影的架子上承受不了摄像的机器,各有千秋,您老的那台AG-DVC200? 专业级的好东西……可惜是7年前我上初中时候玩的。10来斤的机器早就被淘汰掉了……现在人家都是用red机器了。您也就自己捣鼓捣鼓,自娱自乐吧!
首先我的任务是工作赚钱养家糊口,不是捡破烂的。
其次,用什么样的器材不代表你有什么样的水准,但是用什么样的器材代表你可能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准,你用这样的器材在干活……我只能说,你是个江湖骗子!多老的机龄还在干活……我实在很怀疑
什么叫其实您就在于不懂得搜集和玩古董破烂儿的乐趣?电子化的东西有什么好收集的?又不是机械的江诗丹顿的帕塔菲利的手表怀表,又不是机械的莱卡相机……弄个工控机柜把一堆垃圾整整齐齐堆进去就是你的爱好?可悲!我还没听说过有谁喜欢收集被淘汰掉的专业摄像机的。电子产品没有经典到可以收藏的东西。
倚老卖老,貌似您就玩的器材剑走偏锋一点人家就看得起你了,我还就偏不信这个邪了,比器材,我在一个小小的区电视台跑过新闻,干过后遍,就你摸过的专业器材还没有我一天里摸得多,你不要给我很牛B烘烘的说什么万元级别丽贝卡架子是朋友免费送的,我现在又把它磕碰得连千元都不值了,送给你又怎么样了?器材是用利埃干活的,不是用来收藏的。拿我们行话说,专业级器材和业余器材有什么区别?专业级器材就是用来“操"的,把活干好了,那就代表手里的器材起到作用了,起到其应有的价值了!而不是整天对着它烧香拜伏,顶礼膜拜用的。管他能用多久!
最后说一句!摄像脚架和云台管摄像脚架和云台讨论,摄影脚架和云台管摄影脚架和云台讨论,别混在一起
现在也远离摄像摄影行业了,只是还是对摄影留着一份热情。看到你如此胡搅蛮缠,倚老卖老,实在忍无可忍了。
作者: Digilover 看到你的工作室……我觉得很悲哀……说实话……说句实话……够寒蝉的……在外人看来好像很专业,但是你的这套系统,干过广播级视频后期编辑的,哪怕只要走进过编辑间的人,恐怕都会笑掉大牙,器材是专业的,但是是几... |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