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俺要是很您争论三维与球头到底哪个更有利于XX摄影,那要调动大量文字的,恰恰俺50多岁的人打字最累。而结果,本来就不存在结果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讨论会有什么结果了哦
1、单纯设定好水平后平摇。什么云台都能够实现,甚至没有云台也能够完美实现,您有055C心里自然比俺清楚,但不代表三维云台谁都可以替换。
2、我指的是云台水平运动状况下的仰俯仍然保持,您不要搞错了当然我不会说您混淆。这种情况下,千元以内的球头只有一个主球体紧固钮,好的再加一个阻尼钮,打开它后侧摆同时也打开了,您是这方面的行家不要说没发现这个现象。
3、您介绍给我的那个东西,我个人认为是狗屎!虽然我们青岛就有朋友做这东东而且更精美(人家那是大小几乎相当于一个闪光灯热靴保护盖,一功两能的哈!)那东西是糊弄初烧友的,因为只能看不能控制岂不是白给哦?!(傻子都知道,随便找个水准泡放相机上就一样的说。)
具体说到"玩水平"控制,咋就没有人请教俺土办法的哦 ............
作者: maomao1234555 杞国天未倾,何苦自扰之 俺的第一拍摄习惯就是喜欢找水平,镜头对准一个目标后要反复滴上下左右运动、变焦来完成满幅构图。这时候,保持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好多片子后期调整免不了要剪裁,那就破坏原幅内容了。 三维云台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旦架子水平校正完成,您左右平移摇镜头、仰俯角度摇镜头都是随意的,因为能够锁定水平。 ... |
三脚架,厂家在商品说明中是列出规格的:收合高度、最高高度(三条腿全部伸展打开+中轴杆拉开)、三脚架自重(不含云台)、标称承重(指安全承重,不会因过度重载导致影响使用性能,非极限承重)
1、三脚架重量:指的是三脚架拆除云台和不带包装附件情况下的净重,这个指标与携带轻便型有关,是厂家压缩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关心的某管径规格、所用材料等硬指标下的重量,偷工减料譬如管壁特薄或者以轻质塑料代替金属合金材料,都会极大地影响三脚架的寿命和精度质量。不要轻易相信厂家吹嘘的某某比合金轻的所谓“高科技聚合物材料”是为了减轻重量,这些压铸的零部件实际往往减轻的是生产成本而已。
2、收合高度:收合高度是三脚架全收缩状态的携带尺寸,这个自然是越短越好。一般中型以上的三脚架,为了腿杆粗壮有力都是设计成三节便携型,也有4节型或更多的。但中型脚架的腿径最佳尺寸一般为30、25、20为好,讲究的甚至有35mm的粗型。伸缩腿管径越细、颤动就越大,而“4节型”设计的末节腿管径只能有16mm,就成了配备大型机身器材的极限,所以不建议为了收合尺寸短而选择“4节型”的三脚架。因此,收合高度实际是受脚架总高度约束的,没得可选。
3、最高高度:产品说明书规格中的含义是,“三条腿全部伸展打开+中轴杆适当拉开”能够达到的架子高度,不包括接上云台后的高度。用户身高其实与三脚架高度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三脚架的使用舒适度、在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方面表特别明显,您最好根据您自己认为的“最佳舒适高度”来选择三脚架的“最高高度”。
这里面特别需要提示,就是绝对不要按照您的身高去选“同等高度”的三脚架!实际上,人在拍摄的时候不是立正站着的,一般两腿叉开站立成前弓的摄影姿势才能看到取景窗,这时候您的自然高度会降低约15cmm、同时,人的眼高一般比身高低约15cmm左右好多人不知道、而三脚架加装自选另配的云台,一般会再增高12-20cm、机身的取景窗在云台上高度为10-13cm(带手柄时),计算出这些因素中的合集尺寸,您实际上的最舒适使用高度应该比您的身高低30-40cm。或者说,三脚架高度的选择,应该是"三脚架全部打开+中轴杆拔起1/3",再加上上述尺寸正好达到您的习惯拍摄姿势的眼点高度。
三脚架高度的选择,并不是以“摄影师站立拍摄舒适度”为准绳的。实际上,您大多数情况下用不到那个高度,您常用的微距摄影、室内摄影等,一般只需拔两节杆子就够用而且更稳定、更易于操作和达到拍摄角度要求。用“摄影师站立拍摄舒适度”为推荐标准的,俺老冒觉得除了卖架子的,大概就是新鸟了哦.........
简易记法:
三脚架全打开高度+中轴杆拔起1/3增加的高度+选配的云台高度+机身高度=双腿叉开的习惯拍摄姿势时,地面到你眼睛位置的高度.
土老冒儿认为重要的建议:
1、千万不要贪高。贪高的后果就是增重、加长、不稳、变细、变贵。新手要知道的是,真正老鸟摄手其实比较少使用上面选择的高度,因为即便拍摄人像,“全身人像”的最佳拍摄机位高毒是人的腰部高度,而不是上面介绍的“摄影师站立拍摄舒适”的高度。摄影师用架子不是为了舒适,而是为了诸多“不舒适位置”的拍摄要求去支起架子来的哦!
2、尽量选择矮一点的、粗壮一点的。越高越容易出翻倒危险和颤动,总要的是越高的收合长度就越大和重量越大,您要经常外出携带,最好的注意是劝您买或带一个“短一号尺寸”的架子,这个忠告听老冒的是没错的哦!俺是在用055CSH那个“短而壮”时,体会到的好处,它唯一的不同就是比经典的“大家伙”055C收缩高度短了接近20cm,但足可以让我横在背包下携带。
上面的原则,同时适合选购独脚架。但独脚架应该选择“合计总高=立正眼点高度”,也就是它的带云台高度应该达到您的下巴,这样您可以偶尔用较高视点取景。
就借色兄的框框,简述云台的大致发展方向还是不错的:
1、球台占据DC、135系统;三维向中大系统集中:球台占据DC是因为DC的极轻便,随便一点止动力就能固定,因此那种简易球头结构轻巧、成本低廉、携带轻便。
135系统现今使用球头的用户比较多,因为球头支撑重量在2KG以下有明显的快速调止、快速锁定优势。再加重,锁紧安全性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再者就是没有摇柄便于携带。而一般球头云台不具备三维云台的三向分别独立操作功能,所以在专业摄影领域里的一些阉割摄影操作场合摄影师还是更倾向于三维云台的精准单独调校。而大炮级别的镜头上架子,三维云台明显占安全性、操控性优势、也占更加稳定的优势,这就是“三维向大系统集中”的原因吧。
2、三维在静物摄影、精密调节类,垄断:三维方向独立的精细操控、水平和分度更精准、可以更科学地配接微距等特殊连架进行精调校、稳定性更好。但随之必然带来的毛病,就是更大、更重、更复杂哦!
3、DV和摄像领域由三维和专用DV云台占据:这是由于摄像是动态记录,经常要用到“摇镜头”来进行连续跟追拍摄。架子好坏的主要指标,为云台摇跟时的平稳连贯性能,一般必须有“液压云台”这样的带匀速缓冲阻尼的性能,才能拍摄到不磕磕绊绊的运动镜头。您看到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的镜头平稳过渡,就是这种架子云台性能的功劳。这种架子过去基本上是依赖进口产品的性能质量,因为“专业”属性强价格高昂,现在国产似乎也有了,价格很便宜但不知道是否质量可靠的说哦... ...(我的里贝卡60,就是一万三哦!)
另外,关于球台还是三维,目前的趋势是:
球台占据DC、135系统;三维向中大系统集中;
三维在静物摄影、精密调节类,垄断;
DV和摄像领域由三维和专用DV云台占据。
俺所气愤地正是这“买家”和“卖家”的地位的不平等!
难道作为卖家,说的话,可信度就要打折扣了?
如果你觉得俺那个观点不对,你可以反驳;如果只是简单把“卖家”推到道德的底层,那么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平和的交流心态。
你接触摄像机用的三脚架和云台肯定比俺多,所以在这个领域俺没有什么可以反驳你的;而在摄影用的三脚架和云台领域,你接触过的,俺应该都研究过;还有很多俺研究过的,你可能并没有接触过。
算了,真的没啥好争的,何苦呢!
作者: 色而不淫 既然您老不愿把事情讲清楚,俺也没精神跟您这儿猜哑谜了。 算了,没啥好争辩的了! 明白的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依然不明白! |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