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插上段事:都知道越南主体民族是京族。但那边有一种族叫啥我不知道,反正语言与我们这边的苗族话相通。而且有不少人与这里村里的苗族通婚(基本上都是中男找越女),许多人听不懂汉语,但通过“老公”把汉语翻译成苗语,她就明白了。也有许多人来这边时间是很多年了,能听懂却不会说,有少数人既能听懂也能说(本地方言哦)。但是在河口边城的情况,我反倒是不知道,我相信通婚肯定不会少,各种关系也比较复杂,将来有可能的话,细细去了解。
而在上世纪79年两国交恶前,民间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那时,开远等地都有许多越侨定居,主要从事修理自行车、理发、卖“越南小卷粉”等工作,基本都能与当地人交流,虽然口音带有明显的“越音”,不过都能听懂。可能还有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但我那时还小,并不知道。有一个是30多40岁样子的是当内儿科医生,我因发热不止,父亲只好领我去看病(在石屏,不在开远),他用压舌板看了我的咽喉后对大人说“扁桃体作脓”,因他说话带有浓重的“越音”,说三次我父亲也没听懂,直到周围的人(本地中国人)重复告诉说是“扁桃体作脓”才罢。(本地人把“化脓”常说做“作脓”,特此说明!)而他们的子女也在本地学校读书,那些小孩说的话就完全听不到“越音”了,完全是地道的本地汉语,人也与本地人形象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父母这辈,男性外观上感觉有点象中国广东这边人,眼大、嘴唇稍厚、皮肤稍黑,他们都喜欢穿拖鞋,女性喜欢带一种应该是什么热带树做的帽子(我说不好,但只要看见就知道!)。图为开远火车站一角
说来不好意思:在我知道的滇越铁路沿线的60余个车站中,我拍摄过的还不到一半!更可笑的是,昆明北站我没拍摄过,在本月19号以前,终点站河口站也没拍过,只不过是19号那天抽了个半天时间急匆匆的赶去拍了,也算补了微不足道的一课。我自称为滇越铁路的爱好者,从开始拍到现在也有些时日了,竟有一半多的站点都没去拍过,还好意思来这“以专家自居”,也真是脸皮子与足后跟皮一样厚实了哈……滇越铁路全长465公里,从昆明始往河口,沿途经过昆明、玉溪、红河的相关地方,而在昆明、玉溪、红河地界中,红河段长约312公里,占全长的67.1%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说红河最大的两张旅游名片一是滇越铁路,二是哈尼梯田……(下图为开远站火车通过交叉口时的情景)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让大家明白了:要拍摄滇越铁路为题材要拍多少片、要跑多少地方?不说更细的,仅仅就60余个站点都走走拍下来,本身就得花多少时间与跑多少路途!但即使做到了这点,于滇越铁路这样的标题来拍摄,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之上,拍出铁路沿线的人文风情、一些桥梁的风姿等,那就更是难。对个人的时间、体力、精力、交际能力等等,都是巨大的考验!更不要说有些风土人情之类的还要看运气如何,可见,这个题材的拍摄真的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当然了,摆平心态、作好计划、不急于求成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自己还喜欢,那就顾不得拍的好不好了(下图:列车过后、车站叉口开放的情景)
如果从2014年始开始拍滇越铁路,到现在为止已经10年了,本月19日,我才拍到了此铁路的第一站:河口站!当然了,当年虽拍了此铁路的相关图片,但半没有意识,更没有什么计划去拍。后来有了些想法,却又受限于时间,一拖再拖,半数以上的站点都还没没拍到过。昆明站(过去叫昆明北站),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站,也没拍过,据说已经搞成了滇越铁路博物馆。下图:河口站!
“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说的是中国劳工修建滇越铁路付出的生命代价。据资料述当年为此招聘中国劳工三十万,七年的修筑过程中死了七,八万人,仅修建人字桥——一座不足八十米长的钢架桥,就死了八百人!上面那句话,深刻揭露中国劳工恶励工作环境,洋人的剥削压榨,同时也说明了这条铁路的修建难度之大……下图为白鹤桥站旁赶集的情景:
除了以上主流所说外,有些资料上说修建该铁路还死了80名“领导人员”,几乎都是法国人,死后主要葬在开远、芷村等地的铁路边上……在开远解化厂的一个地方,有“洋人坟”,据说文革前这里有200多座洋人坟,占地2790平方米,文革中被破坏,现仅剩下唯一一块法国人墓碑长约1米,宽约40厘米,碑上刻着的法文是:玛丽.路易斯.若奈姆夫人,日期为1929年2月。但具体身份也难考证了。我没有去过洋人坟,等以后看看有空的话亲自去看看……下图为河口站台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