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去西藏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2004年3月开始学摄影,9月就去西藏了,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虽然断断续续也发过一些当时拍的照片,但一直没有能好好全面整理一下当时的感受,再不整理就忘记了。
说老实话,当时不知道光圈是干什么的。只要曝光正确,构图好点就行了,景深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过。片子很粗,大家多包涵吧。
1,高山反应
早就听说西藏高山反应厉害,去过西藏的朋友在我走之前推荐我吃了一个星期的红景天。在拉萨机场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还觉得红景天顶用了。乘公车到达拉萨市内以后,就开始头疼。
临行前听到很多关于高原的恐怖传言,比如说“感冒了绝对不能去西藏”等等,正好出发前我感冒了,虽然离开家的时候给朋友们拍着胸脯子说“我才不怕呢”。但是到了拉萨出现高山反应以后心里真有些怯怯的,毕竟我感冒了。特别是背着包从旅馆门口走到位于三楼的我的房间的时候,真是感觉到了什么是“举步维艰”。放下包,听从旅游指南的指点,躺在床上,准备用睡一天觉的办法战胜高山反应。
时至黄昏,头疼欲裂,心内十分焦躁。因为是单身旅游,连一个聊天的驴友都没有,唉,要是有一个人在旁边的话,还可以说说话转移一下注意力,说不定头疼会好一些。焦躁之极,就推被而起,慢慢走到楼下的街上,准备坐在路边看看来往的藏族同胞。我住的旅馆地处拉萨城郊结合处,对面有个川菜馆,看到菜馆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很饿了,原来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高山反应上,竟然忘记了肚子早就开始咕咕叫了。
漫步进入小小的川菜馆,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四川人,馆子里已经没有顾客了,看见我进来,自然热情招待,我也就赶快攀了老乡。要了两个菜开始吃饭的时候,老板娘给我一个小小的蒙古王酒。
我真还没有见过这么小瓶的蒙古王,大小就像宾馆房间里放的小洋酒,样子非常可爱。
来西藏之前,友人警告说刚到西藏的时候别喝酒。这个我是牢记在心的,这个小小蒙古王,看着可爱,想喝一口就打住。没有想到,在美味的川菜的伴胙下,不知不觉喝完了,喝完以后,精神焕发,因为酒精麻醉头也不太疼了。乘三轮车在城里四处走了走。第二天起来,好像高山反应就没那么厉害了。后来给在西藏生活很久的友人讲起这件事,友人说:算你小子运气好,没有出事。喝酒是刚进西藏旅游的人最不应该做的事。
附图:我看到的布达拉宫
2、三轮车与防晒霜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爬起来,收拾好行装准备出门。
行装真是很复杂,佳能EOS300D数码相机一台,佳能EOS7s传统相机一台,长焦镜头,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各一个,数码宝和胶卷,三脚架一只,以及滤镜钱包等等。头虽然已经不疼了,但是背上这些东西还是晃晃荡荡----高山反应还没有完全结束呢。
出了门,走了500米左右就走不动了。正好这个时候来了一辆三轮车,我赶忙把这个三轮挡住,做了上去。三轮车夫也是四川人,答应带我在拉萨市内主要地区转一圈,车费30元,我也不知道拉萨的物价,就同意了。车夫很健谈,知道我是才到拉萨,告诉我很多在拉萨旅行的小窍门。我对这么多四川人来拉萨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来拉萨。车夫说他们那个县土地很少,只有出来打工生活才能好一些,因为拉萨有亲戚,所以一家三口来到拉萨投亲。现在生活的还可以,就是刚来的时候,一家人花了一个多月才适应了拉萨的环境,特别是孩子,几乎天天抱着一个氧气枕,边吸氧边哭,让投奔的亲戚一家人很不高兴。
我坐着三轮车,在城里走了一个弧形,再一次看到了布达拉宫。
头一次亲眼看到布达拉宫,是从机场乘公车去拉萨市内的路上。当时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侧面,布达拉宫的侧面看起来比我以前看图片时的感觉要小一些。这次乘三轮看到了布达拉宫的正面,顿时觉得十分宏大,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三轮车夫还告诉了我在哪里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看,我日后去了他介绍的地方拍摄,果然效果非凡。
就这样边听车夫的闲聊,边看雪域都城的风景,不知不觉就快到中午了,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的脸滚烫滚烫的,原来是拉萨的太阳把我脸上的皮肤晒伤了,忙从水壶中到处一些水来擦在脸上,还是热辣辣的。三轮车倒是有棚子,但是早上的太阳是斜射的,加上我为了看拉萨市容,把车子上的帘子都打开了。啊啊,真是后悔不迭啊。三轮车夫告诉我,最好是不要洗脸,不洗脸的话脸上有灰尘,可以防止紫外线。所以,以后的十天我一直身体励行,就洗了两次脸。
中午,到达大昭寺,和三轮车夫作别后,先进入大昭寺广场旁的德克士炸鸡店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炸鸡店里有三个日本和韩国姑娘组成的小团体,后来知道她们都是在北京留学的留学生。其中的一个人正在给脸上抹防晒霜,我厚着脸皮凑上去,问她们能不能匀给我一点。几个姑娘很爽快地答应了,除了让我用了她们瓶子里面的一种膏状物以外,还给我一包象湿纸巾一样的东西,据说上面都是防晒霜,用的时候用这种纸巾擦擦脸就可以了。这包纸巾和脸上舍不得洗掉的灰尘,在我去那木措等地时很好的保护了我脸部的皮肤。后来我乘飞机返回内地的时候,看到几个驴友鼻子、颧骨都被晒坏了。
附图:雨雾中的布达拉宫。
3、大昭寺
大昭寺是我拜谒的第一个藏传佛教寺院。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从尼泊尔娶来的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当时的人们用一千只白山羊驮土填平了湖泊,建立了佛寺。文成公主携带进藏的佛像就供奉在这里。
我将第一个访问地定为大昭寺是有原因的。本来按照一般的想法,来到拉萨以后首先要拜谒的是布达拉宫,但是布达拉宫位于山上,起伏比较多,对于还有一些高山反应的我来说,头一天就去布达拉宫,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我选择了平坦的大昭寺作为第一个访问地。出了德克士炸鸡店,穿过熙熙攘攘的广场市场,就到了大昭寺的正门前。前来拜谒的藏族群众很多,有很多人在正门前广场上脱掉平日的衣服,换上鲜艳的民族服装,然后才进入大昭寺礼拜。在这里头一次看到了磕长头的人们,有大人,也有孩子,一种虔诚的氛围,让我颤栗,感到了一种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一个生活价值观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宗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大昭寺正在修理,我从侧门进入,里面基本是黑洞洞的,还好,我随身携带了一只闪光灯,在围绕寺庙主要部分的转经走廊拍了很多照片。非常遗憾,主要建筑里我没有拍照。因为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有佛像的地方是禁止拍照的。但是后来我知道,只要交10块钱,就可以在这里拍照的。
在转经廊拍照的时候,还有几个小花絮。一个转经的老太太用藏语问我要钱,我掏钱的时候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掉到了地上,老太太一把抓住就再也不还给我,我问她要的时候,她示意我可以给她拍照,这样子抵掉这五十块钱。拿她没有办法,只好按她示意的做了。大家可以在下面看到这个老太太的照片。
从大昭寺的二楼屋顶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当日乌云滚滚,远观布达拉,别有一番情趣。正在欣赏布达拉宫雄姿的时候,从楼下传来一阵歌声,原来是几个给修理工程砸石子的姑娘,在休息的时候低吟浅唱。歌声悠扬动听,又充满原始质朴的美,让我感到藏族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西藏的日子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随口而出的歌声。
正欣赏着,突然一阵噼啪的水声传来,抬头看去,原来是搞工程的人在放水。水流顺着房顶流下,而将水流远远吐入下水槽的,是一只巨大的石制男性生殖器石刻。真是太壮观了!原来生殖崇拜无论是中土还是西藏,都是有的。
转悠了一个多小时,背的东西多,体力有些吃不消了。于是乘三轮去八郎学、亚旅馆等地收集旅游信息。
附图:捡了我五十块钱的老太太。
2、三轮车与防晒霜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爬起来,收拾好行装准备出门。
行装真是很复杂,佳能EOS300D数码相机一台,佳能EOS7s传统相机一台,长焦镜头,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各一个,数码宝和胶卷,三脚架一只,以及滤镜钱包等等。头虽然已经不疼了,但是背上这些东西还是晃晃荡荡----高山反应还没有完全结束呢。
出了门,走了500米左右就走不动了。正好这个时候来了一辆三轮车,我赶忙把这个三轮挡住,做了上去。三轮车夫也是四川人,答应带我在拉萨市内主要地区转一圈,车费30元,我也不知道拉萨的物价,就同意了。车夫很健谈,知道我是才到拉萨,告诉我很多在拉萨旅行的小窍门。我对这么多四川人来拉萨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来拉萨。车夫说他们那个县土地很少,只有出来打工生活才能好一些,因为拉萨有亲戚,所以一家三口来到拉萨投亲。现在生活的还可以,就是刚来的时候,一家人花了一个多月才适应了拉萨的环境,特别是孩子,几乎天天抱着一个氧气枕,边吸氧边哭,让投奔的亲戚一家人很不高兴。
我坐着三轮车,在城里走了一个弧形,再一次看到了布达拉宫。
头一次亲眼看到布达拉宫,是从机场乘公车去拉萨市内的路上。当时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侧面,布达拉宫的侧面看起来比我以前看图片时的感觉要小一些。这次乘三轮看到了布达拉宫的正面,顿时觉得十分宏大,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三轮车夫还告诉了我在哪里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看,我日后去了他介绍的地方拍摄,果然效果非凡。
就这样边听车夫的闲聊,边看雪域都城的风景,不知不觉就快到中午了,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的脸滚烫滚烫的,原来是拉萨的太阳把我脸上的皮肤晒伤了,忙从水壶中到处一些水来擦在脸上,还是热辣辣的。三轮车倒是有棚子,但是早上的太阳是斜射的,加上我为了看拉萨市容,把车子上的帘子都打开了。啊啊,真是后悔不迭啊。三轮车夫告诉我,最好是不要洗脸,不洗脸的话脸上有灰尘,可以防止紫外线。所以,以后的十天我一直身体励行,就洗了两次脸。
中午,到达大昭寺,和三轮车夫作别后,先进入大昭寺广场旁的德克士炸鸡店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炸鸡店里有三个日本和韩国姑娘组成的小团体,后来知道她们都是在北京留学的留学生。其中的一个人正在给脸上抹防晒霜,我厚着脸皮凑上去,问她们能不能匀给我一点。几个姑娘很爽快地答应了,除了让我用了她们瓶子里面的一种膏状物以外,还给我一包象湿纸巾一样的东西,据说上面都是防晒霜,用的时候用这种纸巾擦擦脸就可以了。这包纸巾和脸上舍不得洗掉的灰尘,在我去那木措等地时很好的保护了我脸部的皮肤。后来我乘飞机返回内地的时候,看到几个驴友鼻子、颧骨都被晒坏了。
附图:雨雾中的布达拉宫。
大昭寺门前
3、大昭寺
大昭寺是我拜谒的第一个藏传佛教寺院。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从尼泊尔娶来的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当时的人们用一千只白山羊驮土填平了湖泊,建立了佛寺。文成公主携带进藏的佛像就供奉在这里。
我将第一个访问地定为大昭寺是有原因的。本来按照一般的想法,来到拉萨以后首先要拜谒的是布达拉宫,但是布达拉宫位于山上,起伏比较多,对于还有一些高山反应的我来说,头一天就去布达拉宫,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我选择了平坦的大昭寺作为第一个访问地。出了德克士炸鸡店,穿过熙熙攘攘的广场市场,就到了大昭寺的正门前。前来拜谒的藏族群众很多,有很多人在正门前广场上脱掉平日的衣服,换上鲜艳的民族服装,然后才进入大昭寺礼拜。在这里头一次看到了磕长头的人们,有大人,也有孩子,一种虔诚的氛围,让我颤栗,感到了一种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一个生活价值观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宗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大昭寺正在修理,我从侧门进入,里面基本是黑洞洞的,还好,我随身携带了一只闪光灯,在围绕寺庙主要部分的转经走廊拍了很多照片。非常遗憾,主要建筑里我没有拍照。因为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有佛像的地方是禁止拍照的。但是后来我知道,只要交10块钱,就可以在这里拍照的。
在转经廊拍照的时候,还有几个小花絮。一个转经的老太太用藏语问我要钱,我掏钱的时候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掉到了地上,老太太一把抓住就再也不还给我,我问她要的时候,她示意我可以给她拍照,这样子抵掉这五十块钱。拿她没有办法,只好按她示意的做了。大家可以在下面看到这个老太太的照片。
从大昭寺的二楼屋顶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当日乌云滚滚,远观布达拉,别有一番情趣。正在欣赏布达拉宫雄姿的时候,从楼下传来一阵歌声,原来是几个给修理工程砸石子的姑娘,在休息的时候低吟浅唱。歌声悠扬动听,又充满原始质朴的美,让我感到藏族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西藏的日子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随口而出的歌声。
正欣赏着,突然一阵噼啪的水声传来,抬头看去,原来是搞工程的人在放水。水流顺着房顶流下,而将水流远远吐入下水槽的,是一只巨大的石制男性生殖器石刻。真是太壮观了!原来生殖崇拜无论是中土还是西藏,都是有的。
转悠了一个多小时,背的东西多,体力有些吃不消了。于是乘三轮去八郎学、亚旅馆等地收集旅游信息。
附图:捡了我五十块钱的老太太。
4,漫无目的的行走
到拉萨后的第三天,我大概完全适应了3000米左右的高原环境。于是,我更多地感觉到了这次西藏漫游的乐趣。这一天我没有安排任何日程,决定信马由缰地在拉萨市内转转。其实,这才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漫游方式。上研究生的第一年,趁老板出差的时候安排了一次江南旅行。结果,当列车路经鸡公山的时候,被青郁的山姿所吸引,在离山最近的小站途中下车,山上田间地玩了三天,这三天得到的快乐,比在江南水乡得到的欢愉要多出很多。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种“中途下车之旅”——突然途中下车,去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地方,没有准备、没有目的、没有计划,一切率性而为。不仅在国内,在汉城、横滨和纽约我都做过尝试,效果非凡,刺激异常。
第三天漫游的重点是位于拉萨东部藏族聚居区。我从北京路南下,见到一个小巷就钻了进去。走了二三十米,巷子宽了一些,成了一个街道,街道里站满了藏族男人,我实在看不出他们在作什么,游手好闲吗?妇女们都在忙碌着做生意,这里不是旅游区,商店和地摊卖的都是拉萨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无论是商店的门脸还是店内的商品及其包装,一半以上都和内地不同,让我大开眼界。比如说,这里的茶叶是包在席子里面买的,一个茶包大概有30公分见方,一米多长,粗犷豪放,和内地小罐小瓶的卖法大相径庭。有一些买卖让我觉得触目惊心,比如酥油,这里的酥油都被作成直径50公分左右的圆饼,没有任何遮掩和防护,赤裸裸地堆放在地摊的脏布或商店的柜台上。卖牛羊肉的更是恐怖,我看见一个卡车上想小山一样堆满了羊肉,一片猩红,血水从车箱的缝隙滴答滴答地不停低落。在这个异文化的街区,酥油的特殊气息和牛羊肉的腥膻让我很感到刺激。
附图:街边的酥油摊
拉萨的茶叶铺。长条形的蒲包里就是茶砖。
4,漫无目的的行走
到拉萨后的第三天,我大概完全适应了3000米左右的高原环境。于是,我更多地感觉到了这次西藏漫游的乐趣。这一天我没有安排任何日程,决定信马由缰地在拉萨市内转转。其实,这才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漫游方式。上研究生的第一年,趁老板出差的时候安排了一次江南旅行。结果,当列车路经鸡公山的时候,被青郁的山姿所吸引,在离山最近的小站途中下车,山上田间地玩了三天,这三天得到的快乐,比在江南水乡得到的欢愉要多出很多。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种“中途下车之旅”——突然途中下车,去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地方,没有准备、没有目的、没有计划,一切率性而为。不仅在国内,在汉城、横滨和纽约我都做过尝试,效果非凡,刺激异常。
第三天漫游的重点是位于拉萨东部藏族聚居区。我从北京路南下,见到一个小巷就钻了进去。走了二三十米,巷子宽了一些,成了一个街道,街道里站满了藏族男人,我实在看不出他们在作什么,游手好闲吗?妇女们都在忙碌着做生意,这里不是旅游区,商店和地摊卖的都是拉萨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无论是商店的门脸还是店内的商品及其包装,一半以上都和内地不同,让我大开眼界。比如说,这里的茶叶是包在席子里面买的,一个茶包大概有30公分见方,一米多长,粗犷豪放,和内地小罐小瓶的卖法大相径庭。有一些买卖让我觉得触目惊心,比如酥油,这里的酥油都被作成直径50公分左右的圆饼,没有任何遮掩和防护,赤裸裸地堆放在地摊的脏布或商店的柜台上。卖牛羊肉的更是恐怖,我看见一个卡车上想小山一样堆满了羊肉,一片猩红,血水从车箱的缝隙滴答滴答地不停低落。在这个异文化的街区,酥油的特殊气息和牛羊肉的腥膻让我很感到刺激。
附图:街边的酥油摊
商店里面的女人们也让我十分好奇,一些女孩子的长相身材,就象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皮肤稍黑,大大的眼睛,上半身极短,两手两腿纤细修长,这些女孩子绝对有印度血统。这里不仅能看到藏族的姑娘,还可以看到白族的、回族的、蒙古族的女孩子。在一个卖茶具的小店里,我见到了一个女孩子十分可爱,借买矿泉水为名上去搭讪,一问,才知道她是白族,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一个叫做卓玛的回族女孩子也和我聊了很久,再后来的几天里,我又去卓玛的小摊玩过好几次,和卓玛的奶奶聊天。据卓玛奶奶讲(加上我的推测),他们家大概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移居拉萨的,那时侯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地区发生了一场大骚乱,引起骚乱的是“尕司令”,原来的定居地不能存活,很多在藏区经商的回族,带上从家乡逃来的亲人,辗转迁移到拉萨,卓玛家说不定(我只是说“说不定”阿)也是其中的一家。“尕司令”这个人我曾经听说过。
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和《丝绸之路》中都纪录过这个回族少年英雄。这个曾经震动四分之一个中国的少年英雄的最后岁月充满不解之迷。他在败于对手以后,只身前往苏联学习开飞机,最后不知所终。对于这个尕司令我虽然有印象,但是毕竟十分暧昧,我只记得他姓马,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
附图:回族姑娘卓玛
拉萨的白族姑娘
商店里面的女人们也让我十分好奇,一些女孩子的长相身材,就象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皮肤稍黑,大大的眼睛,上半身极短,两手两腿纤细修长,这些女孩子绝对有印度血统。这里不仅能看到藏族的姑娘,还可以看到白族的、回族的、蒙古族的女孩子。在一个卖茶具的小店里,我见到了一个女孩子十分可爱,借买矿泉水为名上去搭讪,一问,才知道她是白族,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一个叫做卓玛的回族女孩子也和我聊了很久,再后来的几天里,我又去卓玛的小摊玩过好几次,和卓玛的奶奶聊天。据卓玛奶奶讲(加上我的推测),他们家大概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移居拉萨的,那时侯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地区发生了一场大骚乱,引起骚乱的是“尕司令”,原来的定居地不能存活,很多在藏区经商的回族,带上从家乡逃来的亲人,辗转迁移到拉萨,卓玛家说不定(我只是说“说不定”阿)也是其中的一家。“尕司令”这个人我曾经听说过。
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和《丝绸之路》中都纪录过这个回族少年英雄。这个曾经震动四分之一个中国的少年英雄的最后岁月充满不解之迷。他在败于对手以后,只身前往苏联学习开飞机,最后不知所终。对于这个尕司令我虽然有印象,但是毕竟十分暧昧,我只记得他姓马,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
附图:回族姑娘卓玛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