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长方形画幅
长方形是摄影及艺术领域最为流行的画幅形状,其原因在于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将影像制作成竖幅或横幅。由于两边的长度不同,长方形影像便被认为比正方形影像更生动,视觉效果更好。放大纸是以4:5为宽长比例产生的,如8英寸×10英寸或16英寸×20英寸。这种放大纸的比例与中画幅照相机所拍摄的6厘米×4.5厘米的影像非常近似;而用35毫米照相机拍摄的24毫米×36毫米的影像则以2:3为宽长比例,通常更长、更窄一些。因此,使用35毫米照相机的摄影师必须意识到用这种胶片拍摄的影像必须将长幅截去6毫米方可印在标准的放大纸上。用35毫米照相机进行构图时,这一点必须牢记在心。我个人更喜欢使用4:5的比例来拍摄大多数影像,而不是2:3比例的35毫米相机。
■正方形画幅
两边长度相等使正方形画幅具有某种令人愉悦的、和谐的品质。虽然正方形画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布朗尼盒式照相机,而且多年来一直是最流行的也是仅有的中画幅格式,但是时至今日,他又是依然被认为是非标准的尺寸。某些摄影师不愿意购买基本上为拍摄正方形照片而设计的相机。这是很不幸的,尤其是这种感觉通常是以错误的信息为基础的。其实记录在照相机中的影像画幅并不是必然的与最终形状有任何联系的。
最终影像的画幅是(而且必须是)摄影师的个人选择,或者必须与主体,或影像的用途直接相关。照相机的选择与一个人是否喜欢正方形影像不应有任何关联,而且最终影像并不是非正方形不可。
正方形能赋予你充分的自由及机会去把影像转变为竖幅或横幅,你可以在事后有时间对不同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时进行转换,并且无损于照片的清晰度。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并不是在剪裁,而仅仅是在改变影像的形状,可以让长边扔保持其原来长度。例如,在把6×6的影像转变为长方形画幅时,长边仍然是原来的长度,我们不是在影像的两边少做修剪而已。
除了能对创作的影像进行无限的改变与转换之外,用正方形画幅照相机从事拍摄还有方便和快速的优点,因为照相机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被握在手中或安装在三脚架上,因此就不必耗费时间去决定影像应该是横幅还是竖幅。对正方形画幅可以改变形状这一奇妙的选择自由之外,你当然也可以选择最终影像制作为正方形,从而享有其边长相等的和谐。
■正方形照片的加框
在一般的对照片进行装裱的专业商店中,正方形的画框通常不如长方形画框那么容易得到,但是他们可以从那些为婚纱影楼和照相馆提供画框的制造商那里获得。正方形的照片并非一定要镶嵌在正方形的镜框之中不可。将正方形照片装在竖幅的长方形镜框里,在上方留下与两边相等的边沿,而在下方则保留更大的空间,这通常会使正方形照片产生更好的效果。这种做法经常出现在广告页上。
虽然白色底衬通常被艺术画廊采用,但是我并不想推荐他作为彩色或黑白照片的底衬。白色是极度明亮的颜色,他会分散人们对于照片的注意力。彩色照片选择白色作为底衬实在是糟糕的选择,应该选择用深灰色或更深的一些颜色,甚至是黑色。摄影作品的印刷频繁选用黑色底衬,正因为他能使彩色影像整体凸现出来。
■人像照的画幅
虽然构图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人像摄影,但是关于人像照的构图还具有着其特殊性,因为人像摄影对于许多摄影师来说是个重要的领域,甚至是唯一的工作领域。
人像照以及时装照,尤其是那些包含了人体四分之三部分或者头、肩部分特写的照片,都可以用通常的竖幅或正方形画幅进行很有效的构图。如果人像照还包含有其他因素(双手),那么正方形画幅则可能是特别恰当的选择。如果拍摄对象的双眼不是直视照相机,而是稍稍往一侧斜视,那么无论采用何种画幅,在其视线方向留下较大的空间往往是最佳的处理方法。但是我也听过一些议论,认为在拍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时,其做法恰恰相反,人物视线方向留下较少空间。这或许能强调他的年龄,意味着他未来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户外人像的画幅
竖幅通常是全身人像照和时装照的首选,也是室内在单色背景布前拍摄人像照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户外场地人像照而言并不一定如此。户外人像并不仅仅是一张人物照片,而是人物影像于场景影像的结合。这也是人们选择外景而不在室内拍摄的原因,一张成功的户外人像照里,场景必须成为影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影像的情调与韵味起到强化的作用。背景的类型以及应摄入多大的背景区域也需要予以仔细斟酌,背景的清晰度亦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你也许不需要使背景完全模糊,而要使他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至少使他可以辨认。
你也许会觉得有仔细选择画幅的必要,而且很有可能会得出正方形比长方形更好的结论。正方形画幅使你能够在两侧摄入更多的背景而又不必缩小人物尺寸;也有利于使背景区域成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照片成为一副真正的现场人物照。我认为这正是正方形画幅绝对优越于长方形画幅的地方。
使一张户外人像照看上去像一张真正的现场人物照片的创作欲望,仍是当今许多成功的专业摄影师使用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甚至鱼眼镜头拍摄现场人像的原因。这些短焦镜头能使他们在保持人像尺寸不变的同时摄入更多的背景。
■全景画幅
全景画幅也是长方形的,但是他的宽长比例为1:2或1:3,即长是宽的2~3倍。这种独特的宽长比例无疑是使影像产生特殊效果的原因之一。我们非常习惯于观看正方形或宽长比例为4:5的长方形画幅的影像,以至于任何与此不同的东西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许我们可以将全景画幅看做是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所摄照片的结合体,广角镜头对着一个方向,远摄镜头对着另一个方向。
宽或高的全景画幅能强调大地、海滩或山脉的开阔和广袤,突出瀑布的高悬和红杉的挺拔。全景画幅能优美的强化这些特质,因为你无须再影像的上下或左右将那些会妨碍人们欣赏的东西纳入画面。
我们自己的视觉是全景式的,因此我们也许会觉的创作全景影像非常容易,或者认为我们采用这一画幅来拍摄任何东西都会形成一副有动人效果的影像,这是一种误解。主体必须加以精心选择,全景画幅的构图必须再取景器中给予严格的评估,其挑剔程度或许超过其他任何画幅。一副全景影像必须始终能给人这样的一种感觉――他是全景式的,而任何其他画幅都不可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效果。
■转换画幅以改进画面构图
倘若画幅并不是预先决定而可以予以改变,那么在影像评估的全部过程中都应该对通过画幅的转换来改进影像效果的种种可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原作比较罗嗦,看的费劲,我的理解是:如果画幅不是事先指定好的,那么在拍摄和拍摄之后应该尝试对画幅的改变,以获得最佳效果)画面上某些干扰性的或不必要的因素的删除(尤其是背景区域),往往可以通过画幅的转变来实现,这也许正是这一转换过程的主要有点。
在人物快照中我常常把正方形画幅转变为竖幅。为抓住人物的自然表情,我必须非常迅速的拍摄,有时甚至是在他们意识到自己被拍摄之前按下快门。我们通常没有到处移动,以寻找既可以摄入更好的背景有没有干扰因素的各种拍摄角度。我一方面会注意消除人物背后直接的干扰因素,但另一方面却也并不太在意画面其他区域中的类似因素,因为我知道可以在事后通过将正方形画幅转换为竖幅而将他们删除。
改变画幅对35毫米的胶片尤其有宜。虽然一副35毫米的横幅影像很难被成功的转换为竖幅,但是竖幅或横幅的35毫米的影像,去可以通过稍稍的减少其长边的长度而消除两侧或上下部的不必要因素,从而改进其视觉效果。你可将长边至少切掉6毫米而仍然能过得一副比例为4:5的令人悦目的长方形影像。
在任何画幅中,都必须关注那些可能进入画面的亮度较高的构图因素,无论是线条还是形状,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干扰性。
第二部分 构图的基本准则
第五章 构图中的线条
■构图的原则
构图的基本要素可以被分解为线条和形状,黑白照片中的灰色、黑色与白色区域以及彩色照片中的深浅不同的各种色彩。它们在照片中必须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能够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画画上的和谐布局。学习构图的原则并不困难,你很快就会达到能使这些原则自动浮现于心中的水准。甚至在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观察之前,你就已经发现了优秀的构图。
■线条的方向
影像是由各种不同的线条所构成的——直线、曲线、折线以及向各种不同方向延伸的线条。主要线条的延伸方向可以影响影像所要传达的气氛和感觉。在影像的任何画幅中,横向线条都是宁静的,,它们传达和平安宁的感觉。如果大量的线条都横向延伸或者这样的线条覆盖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那么效果就更足如此。如果某种宁静的感觉正是你所要传达的(在许多放光摄影中这是十分恰当而效果显著的),那么就不妨在构图时让水平线条在照片中占据上导地位。如果影像同时也是横幅的,那么这种宁静感会更强烈;而如果是横幅全景格式,那么上述感觉还会更加鲜明。
纵向的和倾斜的线条更为活泼,它们更易于传达出某种动感,从而使影像富有生气,尤其是当线条呈重复状时更是如此,比如有着树木茂盛挺拔的山林区或市场上悬挂着的圣涎饰品。关注线条的走向有助十创作出一幅更符合自己所努力营造的氛围和感觉的影像。利用斜线可以有效地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主体。对那些习惯于从左往右阅读的人来说,当斜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伸展时是最有力的。
曲线能美化一幅原本一般的影像。道路或溪流所呈现出的优美曲线往往是我们最先拍摄这类照片的原因。对于道路或溪流常常呈现的S型曲线,事实更是如此。曲线还能构成圆形,有人认为这是最美妙的构图形状,因为它象征着永恒。
虽然线条的方向通常是由我们所拍摄的主体所预先决定的,但是我们也仍有可能对它进行改变而创作出更好、更具动感的影像。
■创造斜线
对具有水平线条的主体进行正面的直接拍摄,其线条在影像中也呈现为水平状态。但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水平状的线条改变成更具动感的斜线。
对同一主体,我们可以不从正面进行直接拍摄,而是采取某种角度,从而使水平线条呈现为斜线,这样,水平的栅栏便可以成为自左下方向右上方或右下方向左上方延伸的物体。线条的倾斜程度取决于拍摄时照相机的角度(摄影者向旁边移动多长距离)以及镜头的焦距。采用较短焦距的镜头从较近的地方拍摄能强化这种效果。这一方法可用于任何主体的拍摄,但它只改变横向线条的方向,纵向线条则依旧不变。主体中的横向或纵向线条还可以在拍摄时采取倾斜照相机的方法而使它们变为斜线。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在印制照片时通过调整相纸的方向来获得,但是这样做会丢失部分影像,因此最好在拍摄时就要考虑好。倾斜照相机会使构图中的横向线条和纵向线条都改变方向,由于它容易使影像看上去显得造作或不逼真,因此这—方法的运用必须特别谨慎。
构图时让主体的线条呈倾斜状态能使静态物体的影像,如教堂的尖塔、雕像或树木,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画面中,将教
堂的尖塔、雕像或树木自左下角向右上角延伸,较之上下垂直状态的正面拍摄,能使影像显得更富生气。斜线状态的构图,还能使主体更为充分地利用照片的画幅,无论它是长方形的还是正方形的。
运用倾斜照相机的方法所拍摄的影像必须显得自然逼真。当线条只朝一个方向倾斜时(通常为纵向),如教堂的尖塔、摩天大楼或单独的一棵树,其效果往往是自然的。但当影像还包含向其他方向延伸的线条,如地平线,那么其结果看上去就更像是某种特殊效果,从而吸引不必要的注意力。例如,一幅从地面向上拍摄的教堂全景或其他任何建筑物都可能属于这种情形。倾斜照相机的方法在滑雪和登山照片的拍摄中是经常采用的,它能使斜坡或山崖显得比实际上更加陡峭。在为这类倾斜的影像进行构图时,应避免摄入地平线或其他任何水平线条,或者树木之类的典型的呈垂直状态的线条。
倾斜照相机拍摄所产生的效果还能非常切合于某些特殊的主体(如娱乐场内的惯性滑车),因为在这里我们或许正欲营造出各种物体朝许多不同方向运动的感觉。
■线条的布局
在任何画幅的中间部位安排明显的横向线条或纵向线条(如地平线或树干)往往会将画面分割为两个相等的部分,这通常是不利的。它会使人们的视线从一边跳跃到另一边(或从上部跳跃到下部),却不知哪一部分更为重要,目光该停留在何处。
当这类线条以水平或垂直方向延伸于整个影像区域时,如地平线通常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这种令人焦虑不安的效果就会被进一步强化。而当这样的一根线条沿着影像的长边而延伸于整个画面的时候(如横幅 影像中的地平线,竖幅影像中的树干),那么人们就会更加明显地感觉到“影像的分裂”。事实上,把地平线放置于影像的中部永远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即使画面中有绚烂的落日或蓝天中布满了美丽的云朵。要拍摄单纯蓝色或灰色的天空,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既然在“中间线条构图”的影像中观赏者始终不知道应该注意线条的哪一边,那么我们就必须为他们做出决定。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来做到这一点,比如将最显眼的横向线条(如地平线)移至上方或下方,将最重要的纵向线条移至左边或右边。线条位置的选择取决于影像的哪一边(上、下、左、右)更加重要。在一张日落的照片中,你也,许愿意将地平线安排在底部以展现天空云朵的各种美丽姿态;而在一张表现广袤大地的照片里,你就应该将天空区域压缩在影像的顶部。当然,这些横向的或纵向的线条在画面上应占据的确切位置,是要根据影像的内容才能决定的,不过考虑将它们安排在距离画面边沿约三分之一的地方,一般是不会犯错误的。
尽管这一建议适用于大多数影像,但是也有例外。在某些情形中,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直接放置在中间部位反而是最有效果的。在拍摄主体被倒映在水中的风景时,我几乎始终如一地采用了这种构图方法。把分界线(这里是水平面的线条)放在正中部位似乎强调了主体与其水中映像之间的重复。我觉得在这种情形中,这种安排是最富有效果的。我还能想像这样的一幅画面,正中是一根树干,而左右两边则是重复的东西——或许是两棵相同但更小一些的树,或许:是位于远处的两座相同的房子。
这些例子清楚地表明,在构图这一主题下所讨论的任何问题,永远都不应该被看作是为获得成功而必须遵循的“规则”。这些要点只不过是能够对你创作出一幅使你自己和观众都感到赏心悦目的影像有所帮助的一些建议。然而,如何在照片中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构图要素,则必须由你个人的观点以及你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来决定。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