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相传在几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农历某年八月,一股瘟风流行在南云村(古时称南云,建国后改称为南岭)。医疗科技落后的当时,村民只好把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神的身上。烧香、拜佛举行祭祀,祈求天神保佑。恰逢八月十五月圆当日,东方天空中飞来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与瘟魔搏斗,战至第二天清晨,瘟魔被打跨了,火龙火虎飞向东方化为绚丽的朝霞。事后善良的村民怀着感激地心情世代猜想:火龙是火虎是兄弟,他们是战至无力返回东方被太阳融化了;他们也可能就是太阳的儿子,胜利后返回父亲身边。不管怎样猜想着这都是南岭村民心中代代传承的优美壮丽的迷,这个迷永远解不破,也永远不用揭破。这个过程也同样是南岭人世代传承的对火龙火虎绵绵不绝的情。为了让这种情感更好的宣泄、张扬、物化出来,南岭祖先在村里每个祠堂的梁柱上雕刻上了火龙、火虎的身体;修建了“火龙庙”;还定下规矩,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于是,当地人把传统的中秋节改称“竹篙火龙节”,又称“游火龙节”。
作为一项传承了几百年的民俗节庆活动。在传统的组织上有它较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竹篙火龙节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游火虎、社戏表演与游火龙。
宁都南岭村中秋民俗活动安排表
主要内容 时间安排 主要人群
游火虎 农历八月初一上午至八月十五下午 儿童充当主角
社戏表演 农历八月初九上午至八月十六清晨 戏班、村民(远、近、本村)充当主角
游火龙 农历八月十五晚 村里中青年与有威望的老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篙火龙节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简单化。在今年我们去时,游火虎的内容甚至没有了...
社戏表演
社戏是在祠堂里做的,从农历八月初十上午社戏表演开始一直要到八月十六结束。最先演传统地方戏“打八仙”,然后敲锣打鼓将火龙、火虎、汉帝、六福、东岳夫妇和东平夫妇等神像请到剧场对面的供桌上,以表示“神与民”同乐。社戏在初十至十二演两场,十三至十五演三场,特别是十五那天,游完火龙后演戏至第二天凌晨。
南岭村也属于家族村落文化模式。根据对卢氏祠堂的调查表明卢氏家族观念甚严,除主祠外还有各自的分祠堂,仅围里一地就有大小祠堂十几个;这些祠堂建造设计科学、雕塑奇特是附近村落少有的。卢氏祠堂上有很多“龙鱼”、“虎墩”型雕刻。南岭村存有深厚的“龙”“虎”共存文化,这一方面,源于中原文化;另一方面,也巩固于“竹篙火龙节”的由来。
游竹篙火龙是整个节庆的最高潮。它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进行,最长不过1个时辰。活动由卢氏家族主办, 按照卢氏宗房分组制作火龙和游火龙,现传卢氏七房,于是分成七班,每班做七条火龙,七七共四十九条火龙。每条火龙都是在一根两丈多长的主竹筒上扎出“ ”形的分支(每根分支1米来长),再在分支上扎上用火龙纸(一种普通的红色草纸)与线香制成并浸有素油汁的小火把。问村民每条火龙要扎多少小火把,可能是年代久远或其他原因答案不一:有的说没有定数,多点好;有的说一般20根。细想不管那种说法都有存在的理由与道理:小火把即灯火,“灯”的谐音与“丁”相通,于是,前一种说法希望子孙兴旺——“火龙旺,子孙兴”,这也是可以解释通的。按第二种说法每条火龙20根小火把,每班7条火龙,共140根小火把, 7班共49条火龙,共980根小火把,这个数字在民间的吉祥寓意也是不用解释的。
用来燃烧的素油浸过的红色火龙纸...
相传在几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农历某年八月,一股瘟风流行在南云村(古时称南云,建国后改称为南岭)。医疗科技落后的当时,村民只好把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神的身上。烧香、拜佛举行祭祀,祈求天神保佑。恰逢八月十五月圆当日,东方天空中飞来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与瘟魔搏斗,战至第二天清晨,瘟魔被打跨了,火龙火虎飞向东方化为绚丽的朝霞。事后善良的村民怀着感激地心情世代猜想:火龙是火虎是兄弟,他们是战至无力返回东方被太阳融化了;他们也可能就是太阳的儿子,胜利后返回父亲身边。不管怎样猜想着这都是南岭村民心中代代传承的优美壮丽的迷,这个迷永远解不破,也永远不用揭破。这个过程也同样是南岭人世代传承的对火龙火虎绵绵不绝的情。为了让这种情感更好的宣泄、张扬、物化出来,南岭祖先在村里每个祠堂的梁柱上雕刻上了火龙、火虎的身体;修建了“火龙庙”;还定下规矩,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于是,当地人把传统的中秋节改称“竹篙火龙节”,又称“游火龙节”。
作为一项传承了几百年的民俗节庆活动。在传统的组织上有它较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竹篙火龙节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游火虎、社戏表演与游火龙。
宁都南岭村中秋民俗活动安排表
主要内容 时间安排 主要人群
游火虎 农历八月初一上午至八月十五下午 儿童充当主角
社戏表演 农历八月初九上午至八月十六清晨 戏班、村民(远、近、本村)充当主角
游火龙 农历八月十五晚 村里中青年与有威望的老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篙火龙节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简单化。在今年我们去时,游火虎的内容甚至没有了...
社戏表演
社戏是在祠堂里做的,从农历八月初十上午社戏表演开始一直要到八月十六结束。最先演传统地方戏“打八仙”,然后敲锣打鼓将火龙、火虎、汉帝、六福、东岳夫妇和东平夫妇等神像请到剧场对面的供桌上,以表示“神与民”同乐。社戏在初十至十二演两场,十三至十五演三场,特别是十五那天,游完火龙后演戏至第二天凌晨。
扎火龙是个细致活,通常都是家中或村里的老者来*作...
游竹篙火龙是整个节庆的最高潮。它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进行,最长不过1个时辰。活动由卢氏家族主办, 按照卢氏宗房分组制作火龙和游火龙,现传卢氏七房,于是分成七班,每班做七条火龙,七七共四十九条火龙。每条火龙都是在一根两丈多长的主竹筒上扎出“ ”形的分支(每根分支1米来长),再在分支上扎上用火龙纸(一种普通的红色草纸)与线香制成并浸有素油汁的小火把。问村民每条火龙要扎多少小火把,可能是年代久远或其他原因答案不一:有的说没有定数,多点好;有的说一般20根。细想不管那种说法都有存在的理由与道理:小火把即灯火,“灯”的谐音与“丁”相通,于是,前一种说法希望子孙兴旺——“火龙旺,子孙兴”,这也是可以解释通的。按第二种说法每条火龙20根小火把,每班7条火龙,共140根小火把, 7班共49条火龙,共980根小火把,这个数字在民间的吉祥寓意也是不用解释的。
用来燃烧的素油浸过的红色火龙纸...
所有扎好的火龙都要抬到卢氏家庙和火龙庙前的大坪上,再等到晚上8点钟(戌时),在司仪的主持下村民抬着贡品、吹着唢呐、敲锣打鼓、放鞭炮,举行“请火仪式”,队伍来到火龙庙请出“火种”。接着举行“点火仪式”,点火非常慎重,点火的人一般是宗房里年长或有威望者(如,村长等)。点火的顺序也很讲究,以前是按宗房的大小进行,解放后渐渐改为拈阄的方式。点好的火龙由一名中年火龙手和一名青年火龙手共同竖起。竖起的火龙更象一棵棵通天的灯树,又象一个个升天的灯梯,这使我们想起了众多民族的生命之树。竹篙火龙其实就是南岭客家人的生命之树。南岭客家人代代坚起的是一种向上不屈的生命信念 ……
游火龙”人员参与情况表
司仪 1人 贡桌手 4人
礼炮手 3人 花炮手 7
乐手 6人 唢呐 2人 鼓 2人
锣 1人 钹 1人
点火人 7人
火龙手 2人/组(共98人)
8时一到,开始点火...
火龙游—兆丰年。竖起的49条火龙,先是在卢氏家庙(卢氏主祠堂)前的大坪上有序的游动,以示祭祖。接着按照班分开,各自抬着自己的7条火龙回到分房宗祠前祭祀,围观的人群也自动分成了7股追随而至。火龙在路上时而直、时而斜、时而竖、时而横、时而侧、时而正的游动作着。火龙上没有扎紧的小火把掉在地上和人们抛在地上的小火把,形成一盏盏从地下长出来的灯。
所有扎好的火龙都要抬到卢氏家庙和火龙庙前的大坪上,再等到晚上8点钟(戌时),在司仪的主持下村民抬着贡品、吹着唢呐、敲锣打鼓、放鞭炮,举行“请火仪式”,队伍来到火龙庙请出“火种”。接着举行“点火仪式”,点火非常慎重,点火的人一般是宗房里年长或有威望者(如,村长等)。点火的顺序也很讲究,以前是按宗房的大小进行,解放后渐渐改为拈阄的方式。点好的火龙由一名中年火龙手和一名青年火龙手共同竖起。竖起的火龙更象一棵棵通天的灯树,又象一个个升天的灯梯,这使我们想起了众多民族的生命之树。竹篙火龙其实就是南岭客家人的生命之树。南岭客家人代代坚起的是一种向上不屈的生命信念 ……
游火龙”人员参与情况表
司仪 1人 贡桌手 4人
礼炮手 3人 花炮手 7
乐手 6人 唢呐 2人 鼓 2人
锣 1人 钹 1人
点火人 7人
火龙手 2人/组(共98人)
8时一到,开始点火...
火龙游到分房宗祠前。他们带来不单是火龙,也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更是对来年的祝福。火龙手将火龙斜靠在宗祠的大门前,这时你不用担心小火把会烧到房子或掉下来烧到人。南岭人虔诚的认为:一般情况下火龙不会引起火灾,更不会伤到人,这是火龙显灵的表现之一。其实,这和小火把上使用的油汁有关,浸小火把的油计是由南岭山中一种叫山茶树的果实(山茶籽)提炼而成。这种油可食用,以前被认为是上等油,于是,也常用来祭祀神明与祖先。点燃油灯时热度相对低,因此,不易伤人或引起火灾。即使伤到人或引起火灾,同众多迷信一样南岭人也虔诚的认为这是“因果报应 或“不吉的预兆”,是火龙显灵的另一表现。
火龙游—兆丰年。竖起的49条火龙,先是在卢氏家庙(卢氏主祠堂)前的大坪上有序的游动,以示祭祖。接着按照班分开,各自抬着自己的7条火龙回到分房宗祠前祭祀,围观的人群也自动分成了7股追随而至。火龙在路上时而直、时而斜、时而竖、时而横、时而侧、时而正的游动作着。火龙上没有扎紧的小火把掉在地上和人们抛在地上的小火把,形成一盏盏从地下长出来的灯。
南岭人放着鞭炮、敲着锣、打着鼓、目视着火龙燃烧熄灭,好似在依依不舍地目送亲人。
火龙游完,接着又是社戏表演。演到次日凌晨,以示送龙。社戏散场,整个竹篙火龙节也就结束了。整个竹篙火龙节的活动经费在旧社会从卢氏各房的祖产中支付,解放后都由南岭村卢氏成员捐资筹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那家不参与就占不到来年的吉彩。
火龙游到分房宗祠前。他们带来不单是火龙,也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更是对来年的祝福。火龙手将火龙斜靠在宗祠的大门前,这时你不用担心小火把会烧到房子或掉下来烧到人。南岭人虔诚的认为:一般情况下火龙不会引起火灾,更不会伤到人,这是火龙显灵的表现之一。其实,这和小火把上使用的油汁有关,浸小火把的油计是由南岭山中一种叫山茶树的果实(山茶籽)提炼而成。这种油可食用,以前被认为是上等油,于是,也常用来祭祀神明与祖先。点燃油灯时热度相对低,因此,不易伤人或引起火灾。即使伤到人或引起火灾,同众多迷信一样南岭人也虔诚的认为这是“因果报应 或“不吉的预兆”,是火龙显灵的另一表现。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