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锦尘
资深泡菜
泡网分:58.9
交易分:0
帖 数:16575-66
图 数:0/9-0
字 数:1654K-3K
注 册:2004年11月 一句话点评我曾拥有过的镜头(仅个人感受)
注:以下镜头均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接在EOS机身上使用
镜头不断更新中。。。。。
佳能版
EF16-35/2.8L:
在广角的世界里它并不算强悍,但在佳能内部,它仍然是个巨人。
EF16-35/2.8二代:
为这个硕大的82口径即使配一块“非球面”UV都是值得的,佳能的广角新标准也许从此被它改写。
EF17-40/4L:
带着红领巾的小资镜头,某些方面的妥协正好迎合了西平老先生的所谓性价比,估计此镜推出后笑的最开心的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是佳能老总。
EF-S18-55/3.5-5.6:
它能广、能长、它能实、能虚、它无所不能,除了做工差点、手感差点、光圈差点,它几乎没有缺点,若是以西平老先生的评测为准,它才是天下第一。
EF20-35/2.8L
我一直保留的一只红圈变焦,为了怀念曾经留着口水的过去,为了那些为之点点德味而倾倒的岁月
EF24-70/2.8L:
争议最大的镜头往往就是最有个性的,独自承受生命之轻的标变王者24-70/2.8需要你用心去体味。
EF28-70/2.8L:
仿如你失去已久的珍贵又重现眼前,这只镜头用时光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EF24-105/4L IS
如果只能选择一只镜头而又要保证拍摄质量,只有这只头能满足你的需求,它非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则
EF70-200/4L IS
对于这只镜头,我只能说:佳能,你太有才了
EF70-200/2.8L:
XB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失去它,但是一定要曾经拥有过。
EF70-200/2.8L IS:
我从XB换成XBIS的最大感受就是:我总以为自己手上装了三角架。
EF14/2.8L
超广可以容纳更多的世界,但是人若没有胸怀,再明亮的眼睛也会失明,看的更远的你一定需要这只14L
EF24/1.4L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对这只镜头不敢兴趣,直到第三次拥有之后才发现原来我如此肤浅,品味这样独一无二的美人真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EF35/1.4L:
35L的重大意义并在于它是L,它的全开很锐,它的象质很德味,重要的是在佳能广角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它的鹤立鸡群挽回了不少颜面。
EF50/1.0L:
想知道现实中的梦幻,就一定要尝尝1.0的滋味,在这个光圈的世界里,描写的是另一种童话。
EF50/1.2L
85L缩小版的50L的表现让人很怀旧,一幅幅颇带忧郁的画面就是一段中古时代的诉说
EF50/1.4:
当没有摸过某只镜头的时候,衡量好坏的标准就是价格,毫无疑问,这只标头的成像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面对工艺水准直接体现佳能对非L镜头的理解时,你只能一声叹息。
EF50/1.8
不重外表,只重内涵,在如此浮躁的社会里,你的表现让许多喜欢“一箩筐”标准的群众闭嘴。
EF85/1.2L:
如果可能,我愿意把门牌号改为8512,并建议把门口的路改为8512大街。。上班时间改为:8点51分零2秒。。。
EF85/1.8
1.8是不带红圈的最好选择,成像非常不错,不过我选择这种镜头的可能性只有两种:1、我失业了,2、我失忆了
EF100/2:
佳能最深藏不露的镜头,谁也想不到在它平凡的外表下竟然藏着一颗勇敢的心,除了做工狗之外,它的素质几乎可以和大哥135/2L比肩。
EF135/2L:
也许是这个焦段,这个光圈太容易做出惊世骇俗的作品,135L的素质真是太对得起它得价格了。。
EF135/2.8:
几度想出手的镜头,一直告诉自己留着没用,放弃把,但最终它仍安静的躺在防潮箱里,这个缺点和优点都非常突出的镜头能留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曾经是多么热爱丝袜效果啊。
EF180/3.5L:
拥有了180L之后,才发现金属情节是一种难解的毒,它很容易让你想起远古的铮鸣与硝烟,在AF和塑料横行的年代,180L的存在就是最后的救赎。
EF200/1.8L:
XP老大说:我用218可以把空间给你切出来,我说:我用218还你一个人生梦。
EF300/2.8L IS
像剃刀一样锐利,像猎豹一样快速,像磐石一样稳定,即使加了两倍增距,它还固执保留自己的优点。
莱卡版
R19/2.8 ROM
这是一只完全可以颠覆你对广角概念的镜头,对着它的片子,你会一遍遍喃喃自语:为什么没有变形
R21/4
很多优点都追随R19,尤其在胶片上,只是遇到数码后不少才华被淹没
R50/1.4 E60
成像好到令人发指,如果我是佳能老总,一定收购莱卡然后给这只镜头加个超声波的心脏
R50/2:
价格和成像质量都让人爽得如同酷暑里啃了一只冰冻西瓜。对镜头痴心不改的你一定要试试。。
R80/1.4 ROM:
用了才知道“传说”这个词得含义,不知道传说中的R90/1.0有多好,肯定和她一样好。。
R90/2:
被用得已经同垃圾般烂的赞美词汇:“如刀割般锐利、如牛奶般化开”还得被用上一次。。区别就是这个词汇用在90/2上就是真理。。
R90/2 AA APO
天知道莱卡也喜欢“佛跳墙”,看看非球面、APO、高折射等这些山珍海味。。。仅用五片五组就成就了这只135系统中的“佛跳墙”
R100/2.8 APO:
所能看到、查到、用到的所有赞美镜头的诗词歌赋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如果非要找出一点不足的话:她与上帝的区别是,她毕竟还不是上帝。
R180/2 APO
在数码上还能保留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镜头很少,180/2肯定算一个,使用它可以省去你蹩脚的PS
R180/2.8 APO:
莱卡北京兄曾说,180焦段就是德国制造大师赋予人眼视野的最经典焦段,而这只APO的180/2.8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当她安静的放在你手上时,你那颗发烧驿动的心便安宁了。
蔡司Y/C版
T*25/2.8:
大师的焦段。。大师的光圈。。大师的镜头。。如果你没有这些压力。。就一定能用好它
T*35/1.4:
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的结合体,如果不能驾驭好这枚名镜。。一定是你疯癫了。。
T*85/1.4:
每当使用这只镜头时,心里总像在做着高等数学题,她善变的个性让你流连忘返、欲罢不能。。工业社会的人类也许就喜欢被这样折磨。。
T*85/1.2
如今此后没有距火,你将是我唯一的光
T*100/2
不管怎样,决定了,这只镜头一直会保留下去,和8512一起终老
民主德国蔡司版
20/2.8
出众的变形控制能力和色彩表达能力,如果全开分辨率还能再提高些,这头一定会成为二手商人的新宠。
135/3.5
东菜的起点和终点,不玩这只镜头如同没接触过东菜,玩过这只,东蔡从此成为记忆也完全足够。
蔡司ZF版
T*50/1.4
最突出的贡献是略微改善YC50全开光圈的分辨率问题,而且奉献了比YC更加艳丽的色彩,尽管价格还可以再厚道些
T*85/1.4
只要性取向没有问题,一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长的最好看的ZF镜头,成像也很不错,这个花瓶相当有内涵
福伦达SL版
40/2 SL:
有时候,你即使知道可能这只镜头对你的用处不大,但是你仍然会买,因为只要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就一定会去追寻极端的品质,这只精致的不能再精致的饼干头绝对能满足你的胃口。
58/1.4 SL
两进两出的原因是:A、她长的太艺术了,B、没人不想拥有她,C、她只值3000元
90/3.5 SL APO:
在这只镜头身上,我看到了巴洛克时代的优雅、浪漫主义时代的写意、后现代主义时代的严谨,古典的气质几乎接近于变态。。
125/2.5 SL APO:
有了此镜之后,我曾长时间迷失对“性价比”这个词的理解,再一次对所谓性价比高的镜头产生了好感。。但是多次尝试之后的结果是:只有福伦达125/2.5才配称的上”性价比“。
尼康版
58/1.2
从此,我再不惧怕黑夜。尼康的58/1.2告诉我们,尼康可以做出世界上最明亮的镖头
AF28/1.4
几乎可以颠覆佳能粉丝的一只镜头,经典的焦段和几乎完美的成像足以傲世镜头世界
奥林帕斯版
90/2微
我必须承认的几次出轨之一,然而是值得的,哪怕此后再无法触及O记,孔雀翎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力量
施耐德P6口(转接5D使用)
60/3.5、80/2.8、150/4
与佳尼莱菜奥完全不同镜身做工和成像,以及色彩认知,特别是对高光比和暗调的表现令人惊叹,施大爷,你牛!
呵呵,这些粗略的概括还算全面,估计道听途说的多。
唉!毕竟把玩过的OM镜不多,也实属难得,不过文笔不错。
奥林帕斯的一身一头应该是这个:
“孔雀翎”OM90/2 因要照顾微距,作为人像镜不如OM100/2 ED,作为微距更不及OM80/4 macro。不过全开的表现的确很棒,俺觉得“孔雀翎”属于微距镜中的异类。
把玩OM镜,七枚ED必不可少,否则你不可能真正了解OM-System的真髓,只可惜俺实在不敢想OM250/2与OM350/2.8这二枚ED牛镜,只弄到这五支:
十七、趣说奥林帕斯
奥林帕斯Olympus是个有趣的“家伙”,特点是小而弥坚,且能折腾,哈哈。
像蔡司等很多著名的相机制造厂一样,奥林帕斯也是靠生产显微镜等光学仪器起家的,日本第一架显微镜是它于1920年推出的,这肯定影响了它后来制造摄影镜头的成像倾向:高清晰度,像显微镜似的纤毫毕现。这让我想起德国著名相机品牌米诺克斯:它以制造微型间谍相机出名,间谍摄影的要求是近摄清晰度高、暗部细节好,对无限远要求不高,所以Minox后来生产的35相机也延续了这个特点。在“出身”影响“气质”这一点上,两者有共同之处,好玩。
奥林帕斯三十年代开始制造相机,1972年推出OM系统第一部相机OM-1,从此引领135单反相机小型化的发展潮流。OM-1开始叫M-1,结果名字与德国徕卡的M系统冲突了,不得不改名为OM-1,搞笑。
奥林帕斯自称生产了四代手动专业相机:OM-1、2、3(Ti)、4(Ti),但被业界认可的只有后二者,郁闷。
自动对焦时代来临后,奥林帕斯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在制造了一款不成功的AF相机后,见势不妙,竟然放弃延续十几年的可换镜头单反系统,转而生产桥式相机和民用傻瓜相机,并使Olympus这个名字几乎成为民用胶片傻瓜相机的代名词,市场获利大大的,狡猾。
数码时代来到,奥林帕斯不甘心在单反市场销声匿迹。在“芯越大越好”的历史潮流面前,“小奥”敢冒天下之大不违,逆流而上,“顶风违纪”,延用自家“以小为美,最小最美”的过时理念,悍然推出最小芯的E系列数码单反相机,并继承昔日辉煌的Zuiko镜头制造技术推出Digital Zuiko数码镜族(原Zuiko镜头可转接于E机身,但使用有限制),二者共同构成所谓“世界上最小巧的数码单反新概念摄影系统”,在众多非主流厂家中率先揭竿起义,企图登高一呼,应者如云,从而颠覆CNMP“四大世家”统领江湖的局面,一吐当年被迫退隐的恶气。不料从者寥寥,形单影只,面对由佳能EOS 5D刮起的“低价全幅风暴”和索尼R 1掀起的“大芯DC浪潮”的双面冲击,“小奥”进退失措,嘴硬腿软,虽负隅顽抗,不屈不挠,但前景再次黯然,危矣。
说说奥林帕斯昔日的Zuiko镜头。Zuiko镜头整体反差不逊尼康,细部反差优于尼康,色彩比尼康浓艳。其中最好的是f/2镜系:21/2,24/2,28/2,35/2,40/2,50/2M,85/2,90/2M,100/2ED,180/2 ED,250/2 ED,这么多f/2,当是刻意为之,写出来整齐好看,读起来反复铺陈,有趣。
Zuiko镜头有几个“第一”,从中可见奥林帕斯的实力:21mm/2是迄今为止量产的光圈最大的21(20)mm原厂镜头;24mm/3.5移轴头是世界第一支超广角移轴镜头,佳能那支EF后来才有;35-80mm/2.8使用高折射率玻璃和ED镜片,是日本手动标变头里最好的,比NCPM的类似镜头都好;90mm/2 macro是日本制造的光圈最大的微距镜头,采用APO设计,至今仍是日本中焦微距第一镜,我给它起了绰号“孔雀翎”,厉害。
我拥有过奥林帕斯的一身一头:苗条的OM-2,美丽的90mm/2 micro。我拿这个镜头与我的徕卡“大头九”(非AA版)比较成像――抛开“虚幻”的味道不谈,全开光圈时“孔雀翎”比“大头九”稍锐利,f/8时二者不相上下。用“孔雀翎”拍阴天的海水,你会理解它反差的优异。看“孔雀翎”出的大片,你会惊叹“毕竟是显微名家的技术精华啊”,佩服。
此篇叫做:趣说奥林帕斯。
估计笔者没有玩过PC-Distagon 35/2.8和Distagon 35/1.4 MMG,否则更值得吹一吹!
五、Contax 35mm/1.4 Asph AEG
在谈这支镜头之前,先说说Zeiss。
Zeiss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光学产业界的NO.1,圈内一般常用的褒语是“巨人”、“巨擘”,或曰“宗师”。它是光学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厂家之一,整体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覆盖领域最广,设计能力最强,顶极产品的质量最好,因而其故事、传说也最为庞杂生动,如果铺陈开来,可以写一部光学历史演义了。此非我的能力可及。
我只敢简单地说说玩蔡司镜头怎样入门,尤其是135单反镜头。
玩蔡司镜头,首先要理清蔡司镜头的分类。我自己的分类方法是:从画幅或像场分,有大蔡(大画幅)、中蔡(中画幅)、小蔡(135)、小小蔡(半格);从产地分,有德蔡、日蔡、新蔡(新加坡);从品牌分,有阿蔡(Alpa)、哈蔡(Hasselblad)、禄蔡(Rollei)、康蔡(Contax)、徕蔡(Leica)、来蔡(Contarex)、弗蔡(Contaflex)……;从取景方式分有后背、单反、双反、旁轴;从对焦方式分,有自动、手动。要注意的是,这些不同的分类大都有着“交集”,比如Contax 645 AF的镜头,就属于中蔡、日蔡、康蔡、单反、自动;而Rollei 35的镜头,属于小蔡、德蔡或新蔡、禄蔡、旁轴、手动。如果搞不清这些分类中所包含的历史衍变,那么玩蔡司很难玩得明白,可能是“糊涂进,糊涂出”。
我们一般影友常接触的蔡司镜头,一般是哈苏、禄来和康太时的。既然这个帖子谈的是135单反镜头,那么就说说Contax 135 SLR镜头。
关于康蔡的135 SLR镜头,有一种说法:没玩过它的“四大神镜”,不算玩过Contax。它们是:28mm/2.0,55mm/1.2,85mm/1.2,135mm/2.0。此四镜生产数量极少,像质极好,售价极昂,而且往往有价无市――你有钱也买不到。一般人若非机缘巧合,莫说四镜,能有其一已值得骄傲。惭愧的是,我至今没把玩过它们。不过,如果说没玩过这四大神镜就不算玩过Contax,那么我还听过另一句话:没玩过APO 200mm/2.0和300mm/2.8的,不算玩过Contax,嘿嘿。
好在我至少拥有过Contax“六大名镜”之一的35mm/1.4,并且是AEG版的,还有其他几支高档镜头,否则哪敢妄谈Contax?蔡司的水太深,怕怕。
言规正传,来说说35mm/1.4,这支Contax的“广角镜王”(蔡司的“镜王”实在太多)。
很多玩家知道,选择徕卡35mm镜头时,总要经受在35/1.4、35/1.4 Asph、35/2.0、35/2.0 Asph、35/2.8......之间反复权衡的折磨。玩Contax就没这么多痛苦--不是35/2.8,就是35/1.4,没有第三个选择。此二镜档次差别巨大,非此即彼,购买者要么浅尝辄止,要么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没错。说35mm/1.4是35mm焦段的王者,我想即使是徕卡原教旨主义者,在愤怒之前也要三思。这是光学“巨人”的一次回击,针对当年关于Contax镜头设计陈旧、Zeiss不思进取的漫天口水。宗师一旦发力,结果自然是“四夷宾服”。
具体理由如下:
一,了解Contax镜头的玩家知道:要求Contax在广角镜头中普遍使用Asph镜片,正如要求它在长焦镜头中普遍使用APO设计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那还是蔡司吗?所以它不用则已,用则惊人。这支35mm/1.4就使用了非球面镜片,AEG德版用的是精密研磨的,日版用的是相对廉价的模铸镜片,而不是当前充斥市场的复合镜片。
二,采用浮动镜片设计进行近摄像差矫正。尼康镜头著名的CRC设计与此类似。
在Contax广角镜头里,既是正宗德制,并且使用非球面镜片,还有浮动镜片设计的,除了它还有谁?我找不出第二支。称它为“广角镜王”是有道理的。
我曾经很不理解这支镜头调焦行程的设计:在最近对焦距离至1m之间很长,在1m至无限远之间很短。后来我想到了两个理由:一,这为蔡司优美Bokeh的设计铺平了道路;二,35mm镜头号称“人文镜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手动镜头的快速抓拍;三,既然蔡司矫正了近摄像差,那等于在鼓励我们多作近摄,否则岂不浪费浮动镜片?
这是我的歪理邪说,不必当真。
说到实拍,我用它给外甥女照全身像:不但毫无畸变,而且由于超大光圈和Bokeh作用,模特的半个身体与她身后的落地玻璃融为一体,人像是从窗里长出来的。
我用它近摄几朵小黄花,焦点在最近一朵花的前瓣,此时花蕊已在焦外。看那些花瓣的边缘,由近及远,由清晰而渐模糊而渐化开……有明显的三步过度,无拙劣的二线弊端,感觉如一滴酽墨落在雪白的宣纸上,墨汁渐渐沁透纤维,层层推衍开去……令我想到“渲染”这个词。至于焦外的几朵小花,则成了几块融化的“黄油”。
联系Contax 85mm/1.4为人诟病的缘由,作为蔡司不向像质和成本妥协的产物,35mm/1.4的无懈可击是容易理解的。拥有它,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初步感受到光学巨人的“思绪”之宏大--无远弗及。记得当年买进它的时候,正是我第一次对大画幅座机蠢蠢欲动的时候。当35mm/1.4的24寸片子出来后,顿时将我对大幅机的欲望扫除大半。玩座机的朋友见笑--它在边边角角的结像毫无松懈,我没必要得陇望蜀。正如Rollei 35的小镜头有中幅机的风格一样,这枚SLR lens中最棒的35mm镜头是有着座机的风格。
仅仅是风格。
前面谈徕卡的时候,谈到Leicafans对品牌血统的偏执。其实Contaxfans亦然:疯狂追逐G版,排斥J版。这就是有名的G vs J之争。二者产地不同,味道略有差异,售价也不一致。这也难怪――这年头,即使正宗的日本货都不多了,何况德国货?
所以当我后来把它卖给北京一位大学教授时,尽管成色比刚到我手时已经差了,但居然小赚。
问题是:现在我宁愿当初没有卖掉它。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