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笔者一直认为,在单反领域,机身和镜头及至其它周边设备,都有平起平坐的同等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镜头可能比机身还重要——特别是对于入门级爱好者来说,受自身专业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限制,几乎不可能在机上方面直接上个“兔子”或者是“D2X”,那么在购买了中、低档次的机身后,随着自身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爱好方面投入的持续加大,终于走上了发烧之路,此时除了一步到位购买新的高档机身外,购买新的镜头应该是更为理想的“退烧”方式。
笔者曾提出过,C家和N家在单反领域拥有最完善的产品线,选择购买这两家的机身,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这两家庞大的原厂和相同卡口的镜头群,所以C家和N家的发烧友完全不用担心一旦发起烧来,找不到“退烧药”。和这两大巨头相比,“美能达”或者后来的“柯尼卡美能达”,也是单反镜头的一大“家族”,不但产品丰富,而且有其技术上的独到之处,也曾拥有众多的粉丝。但是在进入数码时代后,单反市场风云突变,“柯美”在数码单反领域,和C和N相比可以说“进场”就慢了不止一拍,加上一点点运气问题,在“柯美”的粉丝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阿尔法7D”和“阿尔法5D”两台机身,并都在翘首企盼“阿尔法9D”的时候,“柯美”却把整个影像产业部门转手给了索尼?!让早有介入数码单反领域的索尼捡了个大便宜,当然,在索尼近期推出其第一款数码单反机身“阿尔法100”之后,值得“柯美”的老用户们庆幸的是,索尼的“阿尔法100”仍然沿用了“柯美”标准的镜头卡口,那些老用户们保有的“柯美”镜头还有用武之地,在索尼本年度计划推出的镜头群中,有相当部门是“柯美”正在研发并计划推出,然后由索尼接手的。
就是这样一个镜头卡口,目前看来对“阿尔法100”的市场之路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很多“柯美”的老用户毫不犹豫的决定加入索尼数码单反家族,部分正在C家的“EOS”系列和N家的“D”系列产品兼犹疑不定的初学者,似乎也找到了“第三条路”,正在计划着将“阿尔法100”当做自己购买的第一台单反相机。
但是,目前笔者也了解到一些情况,似乎索尼在镜头的定价上并不厚道,有朋友反映,原来“柯美”产品线上的镜头,打上“索尼”的标签后就坐地加价,而且价格涨幅还不小!由此,笔者本人更愿意换一种思路去考虑这个问题——恰恰是因为镜头应该和机身拥有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于比机身的地位还高,所以镜头的市场非常大,在整个单反器材市场中,镜头的利润额和利润率都不低,真正的单反厂家不可能不格外重视镜头的研发与生产!像腾龙、图丽等企业,在数码领域干脆就只生产镜头,不生产机身了。
再观当下之索尼,沿用了“柯美”的镜头卡口,给“柯美”的老用户带来了“福音”,而老的“柯美”在用自己保有镜头搭配“阿尔法100”机身时,留给索尼的市场空间就只有机身了——把镜头部分的利润拱手让出,索尼简直成了太阳旗下的“活雷锋”啊??!!
难道索尼真的会是“雷锋次郎”吗?至少笔者不这么认为,也许正相反,索尼以往的表现给人的印象就是在赢得了一定数量的客户后,通过建立一套“特立独行”的产品规格与标准,来达成垄断的目的。把这样的“企业文化传统”和当下的情况相结合,作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却是对“柯美”的老用户们极其不利的——索尼会不会在笼络住原来“柯美”的粉丝后,突然宣布放弃“柯美”的镜头卡口,使用独立的镜头接口——笔者认为这种推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那是“相当”的大!!
一旦这种可能性“变现”,原来那些“柯美”的用户,特别是已经走上发烧之路的用户们,恐怕经历的就是“割肉”之痛了——要么,扔掉原来的“柯美”镜头,接受索尼的“霸王条款”,使用一些索尼的镜头,至于那些镜头的质量与成像品质,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要么,把“柯美”的镜头和索尼的机身一起扔掉,改换山头;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彻底不“玩”了,脱离摄影发烧友的序列……对于前两种选择,影友们为“改换门庭”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重新购置器材的经济付出,简直是痛彻心肺,对于后一种选择,对发烧友来说不啻于“天方夜谭”!
以上,笔者只是谈到了一种可能性,一家之言而已,还是那句话,不同的人面对这种可能性,肯定回做出不同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因为“富士”、“柯达”都使用了别人的卡口,所以市场份额才那么低,特别是柯达,当年的全画幅也是风声水起,谁诚想没过几年就偃旗息鼓了,彻底退出数码单反领域!难道索尼会满足于类似于“富士”的市场占有率吗?难道索尼的打算是像“柯达”一样在数码单反市场“潇洒走一回”然后就退出不玩了???
我当然不能预知索尼设计全新的镜头卡口能“赢得多少市场份额”,“能赢得多少客户群”,但是可以预知的是,只要索尼继续使用别家的镜头卡口,它就不可能超越C或者是N——我前面就说过了,这可并不符合索尼习惯于当老大的“企业文化传统”,而索尼现在已经放出话了,三五年之内就要超越N家,野心家的嘴脸暴露无余,可要持续的使用别人的镜头卡口,要超越N家,恐怕是下下个世纪的事啰!
收购“柯美”的目的是想“借鸡下蛋”,但是索尼想要的是垄断——为了达成垄断的目的,建立一套特立独行的标准,这种事索尼以前不是没有干过。首贴中列出了索尼改换镜头卡口后摄友们的三种选择,其中第一种选择使索尼达成了垄断,不但得到了利益最大化,而且增加了索尼挑战C家和N家的本钱,那么谁又能保证索尼在笼络住原来的“柯美”用户后,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做出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事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C家和N家的镜头都是自己的孩子,用户换了新机身,用的镜头还是以前C家和N家自己的——等于说C家和N家已经提前向客户支取了“预付资本”。可是索尼的镜头纯属是“后娘养的”!要是柯美的老用户用原来保有的镜头搭配索尼的机身,那么索尼在镜头这一块的收入就等于是零!
换个角度说,以前也并不是没有器材厂商上新机身后改换镜头卡口的先例,最起码“柯美”以前就干过这样的事。
阁下要是自以为懂“经营”,能给我解释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无稽之谈。C/N家的人,从胶片过来的人,买数码时,原来的镜头咋办?也是买机身啊,那镜头利润呢?照你说的,出个机器,就变个口,配以新头,那利润才高啊~~~~您不懂经营啊。
机身搞个“百搭”卡口,类似以前腾龙镜头的“百搭卡口”^_^
不过有电气接点的要复杂多啦~
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因为“富士”、“柯达”都使用了别人的卡口,所以市场份额才那么低,特别是柯达,当年的全画幅也是风声水起,谁诚想没过几年就偃旗息鼓了,彻底退出数码单反领域!难道索尼会满足于类似于“富士”的市场占有率吗?难道索尼的打算是像“柯达”一样在数码单反市场“潇洒走一回”然后就退出不玩了???
我当然不能预知索尼设计全新的镜头卡口能“赢得多少市场份额”,“能赢得多少客户群”,但是可以预知的是,只要索尼继续使用别家的镜头卡口,它就不可能超越C或者是N——我前面就说过了,这可并不符合索尼习惯于当老大的“企业文化传统”,而索尼现在已经放出话了,三五年之内就要超越N家,野心家的嘴脸暴露无余,可要持续的使用别人的镜头卡口,要超越N家,恐怕是下下个世纪的事啰!
收购“柯美”的目的是想“借鸡下蛋”,但是索尼想要的是垄断——为了达成垄断的目的,建立一套特立独行的标准,这种事索尼以前不是没有干过。首贴中列出了索尼改换镜头卡口后摄友们的三种选择,其中第一种选择使索尼达成了垄断,不但得到了利益最大化,而且增加了索尼挑战C家和N家的本钱,那么谁又能保证索尼在笼络住原来的“柯美”用户后,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做出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事呢??!!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