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今天浏览色影无忌的帖子,看到一名叫“FotoSky”的网友使用哈苏相机体会的帖子,看了之后,很受启发.现摘要如下:
上哈苏已经一年多了。把这个贴作为自己的作业上图贴,欢迎各位DX多给砖!
下面是上哈苏一周年时俺写的小结:
为纪念自己上哈苏一周年,把俺入哈苏门的过程和体会整理了一下,写个小结。欢迎各位DX指正和讨论。
本来我不喜欢烧器材,因为舍不得花钱。但却在一年内上了比较专业的135佳能和120哈苏。我购机子的第一个出发点是“够用就行”。但这“够用”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一次到位”,不再更换,以避免捣腾器材带来的折价损失。这两点加上对画质的追求,使俺烧了一把火。
目前的配置是:
135:佳能EOS3,EF16-35mm/f2.8L,EF70-200mm/f4L,100mm/f2.8 Macro U,肯高2x
120:503CW,905SWC,80mm,180mm,A12,世光508测光表
三脚架:捷信1228,金钟Ph273QL
摄影包:乐摄宝Mini,Photo Trekker Classic
一、从135到120
十多年前小玩过一段时间相机,后来就搁一边去了。2000年,单位上买了一台小数码相机,拿来玩玩后,又提起了兴趣。2001年5月,自己花了近1万元买了一台佳能G1数码相机(带1G的CF卡),从此走上了发烧的路程。很快,感觉G1不够用。我梦想着比较专业的135胶卷相机。经过反复琢磨、筛选,我选择了“3支专业镜头+传统机身+数码机身”的配置方案。于2002年夏购买了佳能EOS3,EF16-35mm/f2.8L,EF70-200mm/f4L,100mm,并等待着1万元左右的单反数码机身的出现。(目前还在等)在买135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注意120了。在画册和无忌上看到的一些120风光片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例如小刀会DX的这一张:http://www.cameraunion.net/photo/sho...的片子!
我喜欢拍风光。我常想,如果不远千里到美丽的风景区,而且又碰上了好运气,能拍上几张好一点的作品,但却是135的,那岂不是很遗憾?!所以开始我只是想花2万元左右买台套机,以减少可能发生的遗憾。
从2002年底开始。俺开始对着120机子流口水了。开始在无忌上如饥似渴地阅读前辈门关于120的帖子,开始翻阅摄影杂志。
二、哈苏 vs. 禄徕
120机子有不少。虽然主要的都关注了一下,但比较快地就锁定在了哈苏503(501)、禄徕6008i、Pentax67和Pentax 645上。因Pentax67太沉,而且据说对三脚架有特别的要求,很快就被淘汰出局。考虑Pentax645是因为它使用灵活方便,而且比较便宜。曾经在选定哈苏后,由于嫌太贵,想改入Pentax645门。但以下这几个因素使我最终放弃了Pentax645:①不能换后背(以后无法上数码后背);②成像比哈苏和禄徕差一点。据说就那么一点点,但有一位用Pentax645多年的DX还说以后有机会还是要上哈苏呢。③不能拍6×6。虽然当时对方构图还没什么感觉,但据说方构图特别,纯爱好的话不可少(一年后的今天,我已非常喜欢方构图。感觉有些片子非6×6不可)。
在哈苏和禄徕之间,倒是着实徘徊了许久。那一段,无忌上有不少哈苏禄徕“大战”的帖子,我很喜欢在一旁“观战”,并向DX们请教一些问题。两者都是顶级的120相机,镜头成像质量并驾齐驱,在这方面我觉得那款都行。我喜欢禄徕的操作方便、反应快;但又喜欢哈苏的轻巧和纯机械。禄徕套机比哈苏套机重1斤,而且出门至少还要多带一块电池和充电器。虽然有人说这点重量不算什么,但俺还是挺在乎的,特别是要轻装上阵的时候。有的DX说电子的东西复杂一些,维修稍麻烦,时间久了可能有老化的问题。虽然俺不知是否有这么回事,但还是觉得纯机械的好些。有位DX告诉我:拍人像选禄徕,拍风光选哈苏。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考虑到俺主要是用来拍风光,最后就选定了哈苏。
三、选择配置
在503和501中,我选择了503CW。不为别的,就为以后有更多的灵活性。本来开始的想法是只买套机。可后来不知不觉地就忍不住想超标了。拍风光不能没有广角吧,中焦也得有一支吧。买?不买?反反复复徘徊了很久。后来,作出决定:除非以后永远不买,否则就可以考虑拿下。
广角镜头方面,在50mm和40mm两者之间选择很难。虽然它们是互相不可替代的,但只能买一只啊。50mm虽然角度不够广,但可能更有用(可使用的场合多一些),而且便宜不少。可是50mm大概相当于135的27mm左右,有时肯定不够用。关键是,我很喜欢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场景风光片。若买50mm,那即便是遇上了好场景也拍不出来啊。后来,在老哈苏DX的帖子里看到了关于905SWC(带固定38mm镜头)的介绍,就严重中毒了。905SWC被称为是120广角的“梦中情人”。经过3个月的激烈思想斗争,俺还是决定豁出去了:下重聘礼,把“梦中情人”抱回家!
中长焦镜头方面,倒是比较快地确定了180mm。250mm和350mm都太贵、太沉,估计以后也不会买。考虑到只买一支,于是就在120mm,150mm和180mm中选了180。准备以后再配个2x增距镜。
最后确定的配置是:503CW,905SWC,80mm,180mm,A12。
在配件方面,除必配的遮光罩和UV镜外,没购置什么。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原装的偏震镜太贵。为利用已有的135上的67mm B+W CPL,购买了一个60→67mm(哈苏口转螺口)的转接环(日本产,180元)。这样,原来的一套高坚滤镜也就可以用了。
在摄影包方面,为了能把俺的135和120都装下,添了个乐摄宝的Photo Trekker Classic(自重2.43公斤!)。
三脚架就用已有的捷信1228 和金钟Ph273QL云台。
四、购买和试机
由于我所在的城市没有哈苏的指定销售商,所以还真为购机伤脑筋呢。关键是希望能买到100%新的正宗货。当时真希望在深圳或广州有懂行的朋友帮忙购买。2003年5月,我决定先从广州高坚邮购套机。可以邮购的地方不少,选择高坚是因为他们是指定销售商,而且承诺几天内不满意可以退货(虽然贵了几十元)。
关于怎么验货,我也不太懂。在无忌上查了查,了解了一点。感觉无非就是看看是否有使用过或拆开过的痕迹,功能是否正常,镜头是否通透、无尘、无划痕等。拿到货后,里看看,外看看,还真发现有两个小小问题:A12后背上的“A12”字有些问题,对着手电筒透视镜片,能找到象十字星的微小点点。找朋友的镜头看了一下,也是如此。我想可能都是这样吧,就放弃了换一个的想法。原以为象哈苏这样的顶级镜头是无任何…的,没想到也不过如此。 也许是俺太挑剔了?
哈苏机身真的很轻巧,拿在手上的感觉很好。很喜欢。关于哈苏的镜头卡壳,是“名声在外”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操作特别小心。另外,对上胶卷等操作注意事项在无忌上已事先向前辈们认真学习过了,因此没遇到什么问题。试拍了一卷,正常。
2003年6月,路过深圳时,到南艺买下了905SWC(行货),到胜达买了180mm镜头(水货)。当天在店外街头上试拍了一卷,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片子见楼下)
五、使用
在这一年中,先后带着哈苏到黄果树瀑布、黄山、罗平和元阳游摄了4次。哈苏果然没让我失望。有以下一些粗浅的体会:
1.越来越喜欢方构图。感觉有时非用方构图不可;
2.虽然适合用905拍的情况不多,但其广角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是特别的。有时少了它(或40mm头)还真不行;
3.50mm镜头也是需要的。可能比905(或40mm)还用得多些。经常有905太广,而80mm又不合适的情况。而且50mm没有905讨厌的暗角。看来以后俺还得买一只。
4.拍光线变化比较快的场景时(如变化很快的云海和抓拍等),用哈苏503有点反应不过来。也许用带测光的取景器会好些。(看来也得配一个?但太贵了)
5.用60→67mm转接环加螺口CPL很麻烦,而且用在905上会产生遮挡。原装CPL虽贵,但看来不买也是不行啊。
6.拍风光有时渐变镜非用不可。可高坚的那套框架使用很麻烦,跟遮光罩又有冲突。在广角上还容易遮挡。我试了试,在905上手拿渐变镜靠在遮光罩前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手露出来)。我准备给我的遮光罩边沿加个小小的槽,使得刚好能插上一块滤镜。另外,高坚的中灰和渐变灰会使片子的颜色偏黄(显得发旧),用PS校正的效果也不好。哪位DX有什么高招?
7.以前以为眼平取景器没什么用。但发现有时相机机位高一点还是很有用的。如避开近处前景中的障碍物等。另外,120和135共用一个脚架时更是如此。俺现在经常是掂脚尖取景,搞得腰酸背疼。
8.俺的905有时暗角还是比较严重的,至少比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在这方面有点令人失望。为此我拍了许多测试片子。问过哈苏广州办事处,也发去了片子。师傅说问过香港那边,说是最边角可以和中心最多差1.5档 L。从有的DX的片子来看,好象903的反而没这么严重。
9.905没有对焦距屏(需买配件)。曾经怀疑使用是否会有不便之处。使用结果表明,由于它景深大,拍风光肯定没问题。我经常是把刻度对在无穷远和6m之间的某个位置。拍几米以外的物体,目测对焦问题不大。拍很近的物体,俺就用钢卷尺量了。
10.905的取景有误差(因是旁轴)。为解决这个问题和对焦问题,曾经考虑买专用的对焦屏和取景器。但使用时,需取下后背,才能装上对焦、取景,完成后再取下,然后再装上后背。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手持拍摄时根本用不上。考虑到俺主要是拍风光,就省了这笔钱。只要注意观察比较,就能教好地掌握校正量。说明书上说905拍出来的会比顶置取景器看到的小一些。我反复比较了几次,觉得左右几乎没差别。这主要是因为我带了眼镜,没帖那么紧。另外,我注意到,有时拍远景,上边沿拍出来的好象比从取景器看到的还要多一些。
11.俺现在是120和135双修。有朋友劝我专拍120,但目前我还是没法放弃135。出去游摄时,135有它的灵活性优势。拍点小品或到此一游的照片什么的。不过,503,905,135三个机身来回换,经常是忙乱得一塌糊涂。虽然好象没拉下什么,但太累了。看来以后是得以120为主,没事的时候用135数码随便拍着好玩。
12.为了轻便,俺现在经常用乐摄宝Mini包(自重才1.16公斤),外挂了一个镜头桶。这样就能把俺现在的120和135(100mm镜头除外)都装进去了。外出游摄很方便的。
(目前想到的就这些,就先写到这里吧)
买了好机子,接下来的心思就要好好提高拍片水平了。继续努力中…。希望DX们多多指教。
最后,对老哈苏等DX们表示感谢!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