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我的选择M43系统
引言
我不属于有任何“专业”要求的摄影爱好者,甚至连爱好者常有的拍摄热情都几乎没有。照相机却又是几十年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日常生活中的拍摄和偶尔的即兴而已。但我绝对是“画质至上”主义者。数码单反曾经是一个欲望,但有过胶片时代的单反经历,对单反的了解不算精深也算略知1234。但单反(我是指全画幅,我不理解APS-C存在的理由)数码相机昂贵的价格、硕大的体积、拿出去煞有介事的样子都是我很难接受的。先择了M43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选择无反而不是单反,第二是众多的产品中选出一个自己任何合理的系统。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对前者的认识我也许会选择单反,现分别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 单反属于胶片时代,无反属于数码时代
大约在佳能5D一代的时候我就开始质疑单反在数码相机时代的合理性。虽然不懂照型机的技术理论,但电子电气的专业和工作经验是容易理解这种东西的大约技术概念。数码相机的感光体又胶片的化学方法改变为图像光-电传感器之后。整个技术的支撑基础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胶片和图形传感器在成像处理和信息传输原理完全不同。图像传感器可以得到照相机成像和操作控制的全部信息,而胶片本身却无法直接得到任何信息,所以胶片时代的单反所有操作控制体系必须全部在镜头之后另设专门的附加光学部件和光-电传感器来实现,包括自动测光、自动曝光、自动对焦。而这些附加的东西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和额外的安装空间(影响相机的体积和重量),还会制约最优化设计。所以我的结论是:未来的无反将会终结现在的单反!要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需要相当大的篇幅。在这里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第二部分 在当前的无反中选择
2008年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了一个M43(微3分之4)标准,这是照相机历史上第二个通用标准,此前是APS(先进摄像系统),APS在胶片时代末期由柯达领军的一个标准,但生不逢时被随之而来的数码技术给断送了前程。现在的数码ASP-C就是借用了当初的概念。在M43之前奥林巴斯和松下的43系统并没有取得预想的市场效果,其原因就是因为不敢放弃单反技术,那只是一个小画幅(带来的是小体积、低成本和低画质)的单,是一种他们一厢情愿的改良而不是彻底的变革。无论是消费群体还是未来的情景都很难让人乐观。
松下在M43标准发布不久就推出了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款无反相机G1和最初一代M43镜头。G1给数码相机市场带来冲击是极大的,首先赢得了欧美市场一些专业评测网站的热情,并给予了良好的评价,从而开始了无反相机的市场之路。去做了一个大致的统计(资料来源于国外一些著名网站)无反相机始于松下G1(2008年9月12日发布),到目前为止共有59款产品。八大相机制造商2012年全部都卷入无反相机的市场竞争之中,包括佳能和尼康两家最大的单反制造商。
按年度发布数量如下:
年度 相机型号数量 制造厂商数量
2008年 1 1(松下)
2009年 4 2(松下 奥林巴斯)
2010年 12 4(松下 奥林巴斯 三星 索尼)
2011年 14 6(松下 奥林巴斯 三星 索尼 宾得 尼康)
2012年 19 8(松下 奥林巴斯 三星 索尼 宾得 尼康 富士 佳能)
2013年(至5月)9 8(松下 奥林巴斯 三星 索尼 宾得 尼康 富士 佳能)
本想把所有产品照片奉上,可是无法直接由word直接粘贴,上传再编辑实在太麻烦就面奉了。
我是在2012年决定购买一台无反相机,但事先没有完全排除单反。前提是无反相机的画质让我无法忍受才不情愿的去考虑单反。为此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求证当前的单反产品和无反产品在画质能力上的差距,包括机身因素——核心是传感器、镜头因素、图像处理器因素。镜头特性、传感器特性是决定画质的根本,图像处理器不仅是一种内置的后期图像处理也是相机操控系统软件。三者都很重要,但画质的核心是镜头和传感器。其中镜头的光学技术成熟与胶片相机的德国时代,后来日本的贡献主要是电子和自动化技术。近代不会有什么新的创制性的重大突破。去要求证的核心问题在于图像传感器。而图像处理器对画质的影响我不是很在意,因为从一开始我就使用包括Photoshop在内的图像处理程序处理所有拍摄的图片。我认为这是数码成像的一个组成部分,除非没有时间处理或者不会使用后期处理软件。事实上任何相机内置的图像处理程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感到满意。另外每一张图片的拍摄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可能有一个通用的处理范式。所以数码相机制造商才开放了RAW格式,允许你自己根据需要和偏好自行处理。为了得出我所需要的结论,我做了以下功课:
1、 去世界上几家专业的、有影响力的评测网站,看看他们对产品的评论。
2、 从中得出一些具有共识的结论
3、 分析这些结论对于我的使用价值,舍去一些我认为不重要的因素。例如,我认为传感器最重要的技术规格排序是信噪比/感光动态范围/彩色深度。镜头和图像处理器也一样按照自己的偏好排序。
4、 选择候选机型,首先排除了佳能的M卡口系列、尼康的1卡口系列等等产品、最后在M43(奥林巴斯&松下)、索尼的E卡口系列中选择;最终的选择是M43系统,原因是M43比索尼的E系列产品要成熟,而索尼的APS-C幅面是我不喜欢的东西。
5、 将选择的系统和全画幅单反(FF)的图片做一个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和应对方法,这些差距通过一些拍摄和后期的处理可以使得图像达到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就购买,否则放弃。相机对我并不重要,在无反出现以前我一直是紧凑型数码相机的认同者,主要的遗憾仅仅是画质稍许令人失望。除非画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才有购买无反相机的价值。
后记:
最终我还是不坚定的背弃了紧凑型数码相机的拥戴,买了几件M43的东西。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仅对我自己的价值观和拍摄及后期处理能力而言)M43的镜头非但没有让我失望反而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的措施。那些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自动测光、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等以前没有实际感受的技术事先是有所疑虑的,但结果也没有让我失望。而且我充分相信以后还会做得更好,我考虑这一点没有购买其中的高端产品,这D样换个机身的心理负担也会很小。顺便说一句,我通过比较各种相机的测评拍摄样片的对比,包括那些顶级的“专业”档次单反机型(包括传感器、镜头、图像处理器)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M43图像与之相比并非全部处于弱势。当然只是一个没有不要展开说的太多的话题。每一种产品存在于市场都是合理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只要他是明明白白的选择。
这个网站我不喜欢,但是开辟这个板块是一件好事。我非常支持。只是感觉还太不成熟。很少来这里。本文算作一个对板块的支持的具体行动吧。顺便说一句“单电”“微单”的名称已经过时了,这类产品之前在各种语言中都很混乱,不过现在使用“无反” (MILC-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照相机的英文缩写)比较普遍了。
祝已经购买了MILC的朋友使用愉快,请打算购买MILC的朋友慎重。所有的相机都不完美千万别以为有了佳能5DIII或尼康800就可以拍摄出优质画面的照片。在这个网站上就很容易看到很多连基本质量都谈不上的5DIII或尼康800拍摄的作品。那不是相机的错!我这里所言的很多问题都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问题。希望各位朋友讨论,本文仅是抛砖,为了引玉而已。回头看了一下文字,感觉还有太多问题没有涉及,涉及到的话题也过于粗糙。但也就只能这样了,请读者见谅,毕竟只是完全的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原创在这里首发。
谢谢您的阅读!
三分之四相机的便携性很好,画质也可以接受,但与C幅单反比画质还是有距离的,无论是高感还是低感,比如奥巴神机EM5的低感还是不够干净。楼主说“所有的相机都不完美千万别以为有了佳能5DIII或尼康800就可以拍摄出优质画面的照片”,此话不全面,如果拿全幅机器拍不出好片的人,去拿三分之四微单拍摄,出片只有更差。“在这个网站上就很容易看到很多连基本质量都谈不上的5DIII或尼康800拍摄的作品。那不是相机的错!”,此话正确。但新手总会成为老手,一旦菜鸟展翅,5DIII或尼康800的强大功能就会被挖掘。所以,在画质与便携之间的选择,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需求。
另,更正一下,单电不能称为无反,索尼A系列单电是有反光镜的。
谢谢你很好的评论,"便携性很好,画质也可以接受”是一个很公正也很普遍的结论。画质的某些方面比FF单反有差距我也同意,但只是某些方面而绝对不是所有方面。要弄清这一点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画质。然后对比照相机各个影响画质的因素之后才可以比较,“不够干净”是点中了要害,这属于传感器的信噪比问题,一般来说,它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像素密度。而同一拍摄者用FF单反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比奥林巴斯EM5要好,或者反过来说M43就一定比FF单反画质差,我保留意见。单反和无反是不同的技术体系,画质优劣与目前的产品没有必然联系。要对比全画幅就必须有同等画幅或同样像素密度的传感器之间进行比较才合理。另外,关于无反(MILC)的叫法,那是来自英语文化,现在很很多中文网站采纳,在英语中并没有“单电”和“微单”的概念,所以他们也没有把a99这样的机型列为无反阵容而是留在单反系列中。MILC 的定义非常明确,就是: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照型机。只要符合条件都在其列。如果有时间和兴趣的话,我暂且把下一个评论的内容定为:《数码相机的画质要素》,来讨论一下数码相机中到底有哪些特性与照片质量有关,然后在讨论和画质有关的问题。谢谢你的评论!
本文主要是关于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一些基础问题的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厘清一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正确选择和正确使用我们手中的照相机。而不是一定要争论出一个优劣。欢迎大家参与,谢谢浏览!
三分之四相机的便携性很好,画质也可以接受,但与C幅单反比画质还是有距离的,无论是高感还是低感,比如奥巴神机EM5的低感还是不够干净。楼主说“所有的相机都不完美千万别以为有了佳能5DIII或尼康800就可以拍摄出优质画面的照片”,此话不全面,如果拿全幅机器拍不出好片的人,去拿三分之四微单拍摄,出片只有更差。“在这个网站上就很容易看到很多连基本质量都谈不上的5DIII或尼康800拍摄的作品。那不是相机的错!”,此话正确。但新手总会成为老手,一旦菜鸟展翅,5DIII或尼康800的强大功能就会被挖掘。所以,在画质与便携之间的选择,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需求。
另,更正一下,单电不能称为无反,索尼A系列单电是有反光镜的。
谢谢楼主中肯的评析,很欣赏楼主的儒雅。
楼主的观点基本同意,但对“同一拍摄者用FF单反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比奥林巴斯EM5要好,或者反过来说M43就一定比FF单反画质差,我保留意见”,此话不够苟同。我认为半幅单反的画质一定比M43好。当然,这里所说的半幅单反是指普遍意义上的单反,因为单反由于传感器不同(比如索尼传感器要比佳能好)、套镜不同(宾得18-55狗头要比佳能18-55狗头好)、图像引擎不同(佳能D芯片要比索尼B芯片好),单反与单反之间的画质也不同,M43之间也有所不同,EM5用的索尼传感器比松下传感器尧好,因而画质也不相同。所以,撇开后期的因素、摄者的水平以及镜头的优劣,C幅单反的成像一定比M43好。何况,由于传感器面积关系,半幅传感器的宽容度要好很多(尽管佳能的差些,但法国实验室DXO测评成绩依然比M43高)。M43的长处在于便携,对焦也足够快(但对焦精准度、点则感应范围还是不如单反)。单反的致命不足是体积大(因为反光镜原因无法做小,即便佳能100D还是大),如果M43的画质与半幅单反持平,半幅单反灭亡的日子也就到了,尽管半幅单反的操控还是强于M43。
谢谢各位有兴趣参与讨论的各位,为了不敷衍各位提出的问题,等我有时间在于以回复。先说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情,然后上传几张我自己用M4/3拍摄的几张图片,这些图片是我自己认为合格的,所谓合格也就是基本能表达出M4/3本身的能力。图片是用来请各位点评的东西,请各位不要客气尽量实事求是为好!
M4/3出现于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一些质疑,在国内国为都是这样。只是反应的程度和评价有很大的差异。国外的反应更为强烈、积极一些。有一天我网上看到一个美国摄影师(Jordan Steele)的个人评论网站,他卖掉了自己所有的单反器材转入了无反相机。在他的网站上有一些我认为很值得一读的评论,还有一些M4/3的作品。他好像不是一个以摄影为生的职业摄影师,到我觉得他算是一个很专业(专业素养)较高的摄影师。至少比我们这些人强的太多了,我以为他的评论是值得一读的。网址:http://admiringlight.com/blog/about/...感觉Jordan Steele和小张对摄影和器材的理解完全不同。我觉得这很有趣,同样对于摄影、对于器材,价值观却有这么大的差异。仅仅是两个极端的偶然还是有更多的背景?我不知道!
附上几张我自己的M4/3图片,也许在以后的讨论中会用到这些图片。图片是用同一个机身加不同镜头拍出来的,暂不说出机身和镜头的型号。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