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我们都错了?
著名摄影师麦克-山下,日前在上海接受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颁发的教授聘书。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这位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时间最长的摄影师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对中国摄影师的看法:“我在中国观察很久,发现中国摄影师拍的东西是假的,过度技巧性的东西太多,大多是摆拍和设计的场景,而作为一个国际摄影师是不能预置场景的,一定要把真实的东西给大家。我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都要提前承诺,所拍摄的都是真实的场景,PS(photoshop)这种技术尽量不用。比如,我第一次看到九寨沟是在书中,觉得那张图片好美,可是到那里发现根本不是那个样子的,照片都被过度PS了。我想传递给中国学生的是,不是为谁工作就符合谁的标准,我很想把追求实际拍摄的精神传递给他们,甚至是中国的摄影师们”。
刚看到描述陈复礼大师的一段,可能对于更快的掌握拍摄的意境有点帮助吧。嘿嘿
风景摄影
1959年,陈复礼先生第一次回祖国大陆进行摄影创作。这次的桂林之行以及1962年的黄山与江南之行不仅使他走出沙龙的小天地,大开眼界,同时对他以后的摄影生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说,他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是那么投入,那么醉心,那么忘情……”他自己也说:“我带着相机走过很多国家,对于外国的风景,总没有对自己国家的风景那么有感情,看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像什么东西吸引着我,照了还想照!”这确是一个爱国赤子的肺腑之言。祖国的山河风物、各族人民真挚的感情、纯朴的形象真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在这段时间里,他拍摄了许多贯注了深厚情感的风景摄影佳作,如《黎明》、《漓江早渡》、《朝晖颂》、《西湖春晓》、《春》等。
不仅如此,他在中国画意摄影的理论上也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962年香港出版的《沙龙摄影年鉴》影艺专论——《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提倡风景摄影,实在不能不重视中国画的传统。首先,中国具备了优秀的自然条件,从寒带到亚热带,奇诡秀丽的山川不知凡几,经过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所以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当然,风景摄影发展的途径很多,但中国山水无疑是一条康庄大道。这条大道已经前人开辟过,而且有过成就,可惜是浅尝辄止,方法亦未尽完善,这条途径,由我们中国画意摄影家继续开辟,驾轻就熟,相信更大的成就是可以旦夕间得来的。”
可以看出,经过桂林、黄山之行,他萌发了要在摄影艺术上创立一种新的风格——民族风格的设想。他认为摄影术是从西方传人我国的,是化学光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它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工具,既可以按照西方的方式,也可以按照中国的方式通过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寄托作者的感受和情感,洋为中用,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这才是一条康庄大道。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在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的内在联系。他在这篇论文中,特别从色调运用、空白布局、散点透视上,阐述了山水摄影同中国画意相结合的原理。
在色调的运用上,中国山水画主要是用墨线来区分物体的,面和表现物体的质感,这跟黑白摄影只运用单色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是十分相似的。只有将物体的色彩加以简化,达到极度的凝炼,然后物体的精神和性格才易于表现。陈复礼桂林作品《黎明》以及黄山作品《朝晖颂》都是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繁中求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方法而得来的。
在画面的布局上,陈先生认为,西洋画一般甚少空白部位,但在中国画中却是相反,中国画大多留有空白。运用空白来产生深度和引起观者的联想,以及营造空灵的意境,这是中国画布局的特点。在风景摄影里,也可以运用空白,只要掌握中国画法的原则,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陈先生认为,在透视问题上,只要我们画意摄影家有足够的胆识来创作,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视角内,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放弃地平线的限制,做成无比广阔的画面,使观者仿佛置身图画之上,有天下尽在眼底的感觉。
总之,陈先生认为,风景摄影必须从中国画中吸收营养,既做成无比广阔的空间,同时使观者得到画中有诗的境界。陈复礼为了探索中国画意风景摄影的道路,自从1959年之后,又多次到内地猎影,进而在摄影界提出了一整套画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创作道路。
作者: phoenix_sea 目前国内摄影太多的浮躁,尤其是器材大量普及,全民摄影以后,无不争奇斗艳,视觉冲击。真正摄影的真实深刻与意境绵长被遗忘了....... |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