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曾有美军飞行员形容云南,是“上帝的梦境”。 我在这上帝的梦里,看到的永远是白的透亮的天空,就算云层遮住了太阳,也像雪白绒样的惹人喜爱。 这就是云南的天空。没有污染,赢着太阳的七色光辉,彩云南飞。
这大理古城是白族自治的,汉族人自然很少,走在古城的街上处处都是身着民族服饰的商贩。在这里的人是否游客,可以轻而易举的区分开来。 这个买橘子的阿姨,看着装应该是白族同胞了。不过不知道这位阿姨的帽子上的黑纱是什么意思。 这位阿姨的服装就应算很有讲究的体面人了。
白族人的帽子应该是很有特点的。同时还是个众所周知的成语“风花雪月”。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帽子上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相比于苗族银灿灿的高帽子,我个人还是喜欢白族的朴实又含义丰富的帽子。 这就是正统的白族白族美女了,一身靓妆,让人却步。
即使科技发达的今天,走在云南还是随时能看见身着便装,头戴民族特有帽子的原著居民,尽管看起来怪怪的,却看起来赏心悦目。而最有怪异的当属这斗笠,不仅能当草帽还能当做锅盖。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云南十八怪中之一。其实还有一怪第一次来旅游的朋友是发现不了的叫做四季服装同穿戴,他的意思就是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暖瞬便,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很多刚来的人很难适应。 这位大妈的混搭风格在大理随处可见,也许倔强的炫耀了自己对民族喜爱。
苗家女子的身上的饰品都是银的,母亲从女儿出生开始变积攒变加工知道女儿出嫁的时候当做嫁妆。银饰越多表示女子家庭的显赫。 在离开镇子的路上很幸运碰见了个身着民族盛装的苗家美女。当我拿出nx100相机准备**的时候,突然发现后面还有一对正字拍婚纱的夫妇。也许正是相机小巧的缘故,这好没被路人发现避免尴尬。 **到的一位的苗族美女,还有茶树和桃花。
旅游这个事情,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吃喝逛。说起吃的话,云南出名的小吃数不胜数,有千奇百怪,还有闻所未闻的。 到了大理城的我就见到了很多闻所未闻但又不敢尝试的美食。 干炒辣椒,这个炒完之后。切碎就是调料了,而且辣妹子是不怕辣的。
这家小摊位的卤制品其实还是很好吃的,鸭子和鸡腿都很美味,而且不是很咸,至于之间那小盆子的辣椒酱游客们好像无人问津。
说起古怪小吃闻名不如见面。云南是八怪里面有一句叫蚂蚱能做下酒菜。路边的烧烤摊上全是些,蚂蚱,蝗虫,蚕蛹,蜈蚣一类。不禁让我毛骨悚然。 这些美食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吃下去就没了^_^。所以我只能用手里的相机拍下来一起分享了。顺便说,这种风情旅行,带一台轻便的单电相机,比拿个砖头样的单反要舒服多了,我的NX100+30mm饼干头,揣在包里几乎看不到影子,拿出来又能拍出美图,相当给力。
说回正题,这个正餐还是很让我垂涎欲滴的,我们在一家小有名声的家常管子吃的饭。 这梅菜扣肉虽不是特产但是吃起来很美味。旁边像油炒面一样的东西叫做豆面面糊糊,名字很怪异吃起来像茶汤一样,但是很想。中间的黄绿相间的菜我很喜欢吃,叫做香菜炒饵块。这也是云南是八怪之一叫大理粑粑叫饵块。这饵块其实是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吃起来像炒年糕还带着青菜的香味。
上帝的梦境里,最令人惊讶的不是美食的回味无穷,而是美食文化所带来形形色色的人。 饭后逛街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外国人大叔的摊位。听他说起他是比利时人,数年前来云南旅游,一下子爱上了这里就决定定居。还听他说前面有个酒吧叫“坏猴子”是个英国人开的同行的还有个印度人是喜欢这里索性就定居……
原板块:纪实人文
0是否确认删除本帖?
登录后才能使用该功能
银羽七级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