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新老F1的地位在佳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后辈严谨地重新认识一下这F-1系列重量级的专业机。希望通过系统地介绍新F1的研发以及常用附件,使大家对这台重金属专业相机有个全面的了解。
Canon F-1给人的概念是:提供完整的功能和在任何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提供令人放心的可靠性。F-1的诞生对当时的整个摄影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充份发挥F-1的性能,佳能公司研制了一套新的FD系列镜头来匹配F-1这套摄影系统,因此可以说F-1是佳能将各种的机械部件和光学部件综合设计的一个起点,在此之后出品的相机都有着相同的兼容性,F-1绝对可以说是佳能相机的一个里程碑。正是F-1使佳能放弃了FL卡口而生产新的光学系统FD,F-1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机王。
佳能的旗舰F-1成为了挑战尼康的重炮,在此之前尼康有着绝对的优势,由于F-1让人绝对放心的可靠性赢得了大批职业摄影师的尊重,因为F-1就是针对最苛刻的职业摄影师来设计的。F-1经过了残酷的性能测试,在6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进行了严格的温度测试,另外还有振动、撞击测试,更有意义的是它的快门经受了100000次的曝光试验(这一标准也保持到了后来的F-1NEW和EOS1N上,而此时的尼康旗舰的快门寿命只达到了50000次,从此业内形成了新的专业相机的快门寿命标准),新的快门技术焦平面快门超簿钛金属合金屏(最高可达1/14000秒)应用在了F-1上,1/2000秒的快门速度,闪光同步1/60秒。这种快门技术被应用在了今后的F-1NEW、尼康F3、Pentax LX、甚至Olympus OM2n。
佳能为了对抗NIKON在专业领域的垄断,以战场记者为其假想客户,耗费5年的岁月和大量的人力及金钱而开发完成的超高级单反相机系统。全机械全金属构造,极其坚固和耐用,各类取景器、取景屏及后背等均可互换且种类极其繁多,佳能在F1设计中大胆使用了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这个概念一直延续到新F1系统。。可使用FD和FL卡口的各类镜头。与当时尼康的顶级机NIKON F及F2互为竞争对手。本机无可争辩地成为日本相机史上的名机之一。“佳能F-1”的出现,意味着NIKON在专业单反相机领域的垄断之终结。是佳能的又一里程碑。同时发行的FD55/1.2AL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反用非球面镜头,有镜片浮动机构,是FD镜头中的大珍品之一。专业级相机历来是相机生产厂家的代表作,代表当时相机生产的最高水平。随着佳能F1的推出,佳能开始确立相机生产大厂的地位。
1、佳能F-1 :Canon F-1(1971-3)
佳能F-1改 :Canon F-1n(1976-9)
在F1研制成功前,佳能的135系统显得单薄和零乱。光镜头卡口就有R系列、Fx系列和FL系列,而相互间又可以有限度通用。相比之下,尼康1959年的大F问世就确立了其在专业单反市场中的地位,1971年问世的F2进一步巩固了这个成就。60年代末的科技进步使佳能有实力进入专业相机领域,这就造就了佳能第一台顶级机F1的问世。
F1全系统比较庞大,包括取景器系统、对焦屏系统、卷片马达系统、专用闪光摄影系统、后背系统(具备250张后背)、微距/翻拍系统、遥控操作系统等。加上同时推出的FD卡口镜头群,整个系统附件多达200余个。
F1具备景深预视和反光镜锁等两个重要功能,闪光同步速度1/60。值得一提的是F1的取景器包括标准眼平取景器、腰平取景器、快速取景器(放大)、ServoEE取景器(快门优先)、T取景器(测光下限延伸至-3.5EV)等。1976年后,F1的改进型F1n面世。主要改进之处包括:重新设计进片机构;后背增加胶卷插片安放位置;改进电池电量检测机构;多重曝光;将胶片感光度设置从2000提高到3200。(注:识别F1还是F1n的最佳办法是查看ISO感光度设置盘。)
无论从那个角度上看,F1都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在1971年至1981年的10年间,F1也在不断改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竞争对手的涌现,F1必然要走入生命的归宿,而其替代者仍然是F1。佳能为F1的继任依然命名为F1,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新F1。
相对于1981年的F1,1971年的F1被成为老F1(F1,F-1n),而前者被成为新F1(NF-1,F-1N等)。新F1其实是老F1的有限电子化改良升级版。即在保持F1原来的优异耐用性的基础上,提升性能,增加功能,利用得到可靠验证的电子技术提升相机操控水平,优化相机整体制造水平。与现代的佳能一样,佳能设计顶级机的传统是通过准专业机来做试金石的。新F1的试金石就是A1与AE-1。1976年的AE-1和1978年的A1都是佳能早期使用电子技术的平台并且获得了成功。
2、佳能 新F-1 :Canon New F-1(1981-9)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新F1在1981年粉墨登场了。新F1一经面世,就给摄影界带来了轰动。可以说,新F1是佳能最精致的一款相机了,即使是目前的EOS 1V的手感和质感也不能跟新F1相提并论(个人感觉)。
第二代F-1,世称“新F-1”,是F-1系列中的第三款也是最后一款机型。使用特殊的机械与电子混合快门(此构造与同时代的竞争对手“PENTAX LX”是一样的),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其稳定的机械中高速等七档快门依然可以使用,此功能远胜其竞争对手Nikon F3。机身所用金属极其坚固厚重,在这一点上与其第一代F-1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机身内大量使用轴承以代替通常的齿轮。其坚固程度在日本的单反史上是无以伦比的,远非其竞争对手Nikon F3或PENTAX LX所能比。本机在相机玩家中得到了特别的青睐和敬重,世有定论!与本机同步发行的NEW FD卡口的镜头群品种极其繁多,高级的L系列镜头完全可与LEICA镜头一决雌雄。本机无AE锁定、无反光镜预升。使用时,感觉卷片扳手的阻尼较大(与其它相机比较而言,并非缺点);另外,在速度盘的1/60秒与1/125秒之间有明显的磨擦阻力。即便如此,“佳能NEW F-1”亦将以经久耐用的一代名机而载入史册。常见取景器有眼平和AE两种。
针对F1的10年市场总结和用户反馈,结合现代新技术,新F1有了很大突破。在专业机领域与尼康F3并称王者。虽然新F1因为成本高昂,产量和销量都无法与F3相比,但是F3的用户在接触新F1后也对这台顶级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和当今世界F5与1V的感觉完全不同。
一、新F1的制造特点
新F1考虑到专业摄影师将可能在最严酷的地区使用相机,所以设计使用温度范围为-30摄氏度至+60摄氏度。而且在测试中不仅仅是在极端温度条件和湿度条件下使用,而是还进行撞击和震动测试。严酷的实验条件造成对新F1的制造工艺要求大大提高。
1、 严格的品质控制
佳能为了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反复试验寻找最佳的机身材料,最后选择了全金属的整体铸造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数控设备使机身和附件的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个标准比是老F1的要求高一倍。机身厚度达1毫米。装机过程更采用了有限的激光技术,以确保精度。第一次打开新F1的电池仓时,笔者就被这块钢板吓了一跳!
2、 专业防潮
为便于防尘和防潮处理,新F1内部的电路和电子元件几乎都集中于一块电路板上并至于机身内部。电路板和部分部件都进行了特殊处理:镀上薄膜或塑料。快门电磁部分镀银。这种防尘防潮手段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因此新F1被美国海军选为军用相机也就不足为奇了。
3、 防震措施
新F1的机身和取景器都是整体铸造的。虽然整体铸造的工艺难度和成本都大大增加,但防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4、 有限电子控制
虽然A系列对电子设备引入相机进行了成功尝试,但佳能在新F1中仍然坚持以机械控制为主,电子控制为辅的理念。新F1的快门从1/90-1/2000都是机械快门,1/90以下才依靠电子控制。因此即使完全没电了,新F1仍然可以有较大的余地施展。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F3在完全没点的情况下就只有1个快门速度可供使用了。这一点虽然对摄影发烧友来说意义不大,但对处于荒郊野外的观测者或职业摄影师来说却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二、新F1的系统构成
新F1和老F1一样使用模块化方式构成复杂的专业相机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全部或者部分系统附件组成自己的专业摄影系统。新F1的模块化系统包括以下内容:机身、取景器系统、对焦屏系统、马达/卷片器系统、后背系统、快门线/遥控拍摄系统、微距/翻拍系统、天文拍摄系统、闪光系统等等。下面谈谈主要部分的情况:
(一) 取景器系统
佳能通过多年的市场调查和老F1用户的反馈,认为取景器是相机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新F1的取景器系统是所有135单反中最复杂的一个。
佳能在设计取景器系统时对取景器提出了如下要求:取景器必须亮,明亮的取景器才更容易构图和完成取景器必须方便对焦;取景器内显示的各种信息不能影响取景和构图;取景器更换必须操作简便和快捷;对焦屏更换必须简单。
新F1备有五种取景器
1,眼平取景器 这个小尖顶的取景器是新F1的普通标配,适合一般用途,在加装马达/卷片器时,可实现速度优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