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2009年的国庆节,注定让我终生难忘。我来到了云南,来到了怒江。在那里,我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又被那里善良淳朴的人民所深深打动。三个月来,每当我打开电脑,浏览那些在怒江拍摄的照片,聆听百花岭村的孩子们放声歌唱的录音的时候,总忍不住热泪盈眶。难忘怒江第一湾的雄浑壮美,难忘丙中洛秀美的田园风光,难忘秋那桶的怒族兄妹,难忘同心酒会上的尽情纵酒,更难忘百花岭村唱出穿透心灵歌声的孩子们……正如我们的当地向导茶大哥所说的那样,怒江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真实、强烈,而我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一片土地,这一湾江水,更爱上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这里先展示几张照片,详细的游记随后奉上。
来到怒江大峡谷,第一张照片肯定是关于怒江第一湾的。怒江第一湾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坎桶村,自青藏高原穿山越谷而来的怒江,在坎桶村(坎桶为怒语,坎为青竹,桶为坪,即青竹坪)附近受到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形成了一个180度的大湾。每年冬季,这里会因江水变为碧绿色而更加美丽。此图是多张图片接片而成(有裁剪),方向朝东,怒江之水从左侧流来,右侧而出。而我们的车是从右边悬崖上的车道驶入,在这里停留后沿左侧的车道进入丙中洛景区。
丙中洛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北部,北面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这里有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丙中洛是藏语,意为藏人居住的寨子。实际上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地方。这里一共生活着11个少数民族,以怒族、藏族、独龙族、傈僳族为主,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以及当地原始宗教。此片为两张照片接片而成,有裁剪。
来到怒江大峡谷,第一张照片肯定是关于怒江第一湾的。怒江第一湾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坎桶村,自青藏高原穿山越谷而来的怒江,在坎桶村(坎桶为怒语,坎为青竹,桶为坪,即青竹坪)附近受到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形成了一个180度的大湾。每年冬季,这里会因江水变为碧绿色而更加美丽。此图是多张图片接片而成(有裁剪),方向朝东,怒江之水从左侧流来,右侧而出。而我们的车是从右边悬崖上的车道驶入,在这里停留后沿左侧的车道进入丙中洛景区。
石月亮大概是怒江大峡谷中知名度仅次于怒江第一湾的景点了。它在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福贡县利沙底乡境内的怒江西岸,海拔3200--3500米之间的山巅中。一个天然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深洞穿透整个山体。石月亮的傈僳语叫“亚哈巴”,这里也被尊为傈僳之根。我们此行一进一出两次途径石月亮,一次是晴空万里,一次是阴雨连绵,感受到了它的不同面貌。
我的每一个看到下面这张照片的朋友都十分喜欢它的色彩。这是我参观丙中洛东风村普化寺的返回途中拍摄的。阴沉的天空突然撕开了一个口子,露出了蔚蓝的天空。蓝天、白云、绿树、金色的麦田,美极了。(这张照片使用了中灰渐变镜)
丙中洛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信仰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以及当地原始宗教的人们在这里和谐相处。区别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有个简单的方法:天主教堂上的十字架是白色的,而基督教堂的十字架是红色的。重丁教堂可以说是丙中洛最有名的天主教堂了,始建于1896年,是中西结合的建筑结构,装饰极为美观,在十年特殊时期受到破坏后于1997年重新修建。教堂旁边有棵巨大的板栗树,树的下面安葬着法国的传教士任安守。这位传教士将瑞士的板栗种子带到了这里,从而造就了怒江州最有名的板栗。重丁教堂院子的大门平时是关着的,而我们到达丙中洛的第二天是星期日,正值教堂做礼拜的日子,所以有幸得以进入。
澡堂会是怒江地区特有的一种民族风俗。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三月,都会有周边的男女老少来这里洗浴,而以春节时期人数最多。几年前,这里的当地人还是赤身裸浴,不过随着知名度的上升、游客的增多和对现代文明的接触,人们在洗浴时也开始身着衣服了。澡堂是天然的温泉,也是青年男女相识相爱的地方。由于怒江的人们居住分散,青年男女很少有交流见面的机会,而澡堂会就给了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十月初的时候,天还比较热,没有当地人来洗浴。而我们一干人等的到来,使得澡堂会变成了泡脚会。
溜索(又叫风之桥)是怒江境内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原始交通工具,至今仍然普遍使用。最早的溜索是由藤条制成的,现在都已改为钢索。村民们自备滑轮,往钢索上一挂,只需几秒钟,就可以滑到离对岸很近的地方,最后十几米则需要用双手帮助才能完成。当天是周五,正赶上每周一次的集市,所以我们非常幸运,能看到很多人通过溜索过江,去下游的秤杆乡买卖物品。有单枪匹马自己一个人过的,有带着黑山羊过的,还有夫妻二人一起过的,个个身手敏捷。
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六十岁的生日。在这一天的晚上,我们和百花岭村傈僳族的朋友们来了一个大联欢。晚上,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村门口,这里的大人和孩子们正列队并用歌声欢迎我们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当得知这些村民们是放下手中的农活儿,还没有来得及换下田间工作的鞋子,就穿上民族服装来欢迎我们的时候,我感动极了。我们聆听了著名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倾听了孩子们穿透心灵的歌声,和全体村民们一起在广场欢快的跳起傈僳族舞蹈,那一夜,注定无人入睡……图为我们在百花岭村的基督教堂中欣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