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你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但对于你对这个原理的应用还需要说一下。按你说明的做法,应该是在固定感光度和光圈先决模式下测光后再增加曝光补偿的,此种情况下相机对于曝光补偿的唯一做法是降低快门速度,这与你想获得高快门速度的愿望是相悖的。
其实对于测光这个问题,理解了是很简单的一个原理。理解不了就容易让人想的很绕。
首先,测光表和相机测光元件简单的理解就是测量光的强弱的一个仪器,有些区别的是,入射式测光表测的是光照射的强弱,反射式测得是光照到物体上反射的强弱,我们用的相机测光都是反射式测光。两种方式都是想让我们知道我们拍摄对象现场光到底有多亮。
我们知道了现场光到底有多亮,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己喜欢的曝光参数组合。入射式测光很容易得到结果和好理解,但反射式就不一样了,因为黑白或者表面质地不一样的物体,反光程度(反光率)就不一样,同样现场光照下,我们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测量结果,究竟哪一个是准的或者是我们想要的呢?
通常我们都把对反光率为18%的物体测得的结果作为是标准的”正确值“来采用。(但这并不绝对,也有老外将反光率21%作为标准值)。但是,我们要拍摄的对象很难正好是18%的反光率,浅色的对象反光率就要高一些,深色的就要低一些。
好了,到了理解的关键点了。
浅色的对象反光率高了,我们看起来也觉得亮了不少,深色的对象反光率低看起来就觉得暗一些,但是,他们是在相同的现场光下。也就是说,实际现场光亮度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对浅色的对象测光时相机的反射式测光系统只会告诉我们光太亮了!相机会给出一个他测到如此亮光线值下的曝光组合。相机只把测光对象当成是反光率18%的灰色物体,因为他就是将18%反光率作为采用标准。或者换言之,相机认为是现场光将反光率18%灰度的物体,照到如此亮度(测光系统不会区分测量对象是黑的还是白的)。那么,按照相机给出的测光值组合曝光,得到的照片中对象就是灰的。我们若想忠实还原对象浅颜色,就要相应增加曝光量。这就是所谓的“白要加”。
对深颜色的对象则要反之,即“黑要减”。
那么,究竟加要加多少,减要减多少才合适呢?这要看拍摄对象的反光率到底有多高或多低。也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说来,若拍摄对象反光率极高,或者是我们所说的纯白,应相应增加2.7级曝光量,若拍摄对象反光率极低纯黑,应相应减少2.5级曝光量。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参照。
说的有些罗嗦,不一定全对,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单反新手,两周前才购机学习单反,可能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为了弄清楚测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做过一些实验,所以就用实验说话:
我们用最简单的实验,排除其他干扰,主题物就黑色和白色的两个物体。当我用点测光的时候,把测光点对准白色的物体,因为测光到白色的区域,所以相机自动决定环境光线是充足的,只需要很短的快门时间就会完成拍摄,所以快门时间变短(这个好理解,我们在白天拍和晚上拍快门速度明显不同),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量就少,拍出来的照片很暗,为了曝光正确,就需要加曝光补偿;测光点对准黑色或者暗色的物体,相机经过测光,认为环境光线是不够的,要使足够光线进入相机,快门速度变慢,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量增多,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很亮,这个时候就需要减曝光补偿
我觉得以上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不知道我这个新手的理解是否正确
利用我理解的这个原理,我尝试在晚上的室内,不增加ISO、不开闪光灯、不调大光圈的前提下,提高快门速度,并且保证曝光准确,所以就把测光点对准白色或者浅色的物体,测光,以期获取高的快门速度,然后适当增加曝光补偿,使最后的曝光趋于正确,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科学,请高手指点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