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az
璀璨夺目 历史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湘西里耶古镇 觅古揽胜之一
2024年金秋,借荆楚漫游采风之机,余按图索骥,刻意前往举世闻名的历史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湘西里耶古镇觅古揽胜。古镇距龙山县城百余公里,古镇偏远而繁华,商家如织的深山商埠重镇。龙山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武陵山脉腹地,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建县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因是“辰旗”之地属龙,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寓意吉祥。龙山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土家织锦技艺、土家摆手舞、土家毛古斯舞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块宝地上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龙山县里耶古镇八面山景区悬崖听涛。有人说,龙山如诗,那是秦风古韵赋予的厚重。6000多年前,龙山里耶古镇一带就有人居住。秦朝时,属洞庭郡。清朝雍正年间,里耶形成了码头商埠,成为湘、鄂、川、黔边境贸易中心。被誉为“21世纪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里有世界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有世界最早的邮戳,有影响至今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982年5月,镇东北大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谓“龙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红泥陶器等,陶器上铭粗绳纹结网纹、蔑纹等为研究该镇和我们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后发现了战国古城遗址和众多战国珍贵文物。2002年6月,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的发现和3.6万余枚秦简牍的出土,震惊中外,举世瞩目。
2005年9月,里耶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985年6月份,里耶镇出土了一些陶器、兵器。特色里耶古城屋2002年4月,为配合碗米坡水电站工程建设,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里耶进行抢救性发掘,数百座古墓葬群与这座古城同时重见天日。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有夯土城墙、护城河、房屋建筑遗址、排水设施,多座古井规则地分布在古城内外,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统。
历史遗迹,从古城出土的建筑材料、陶片、青铜兵器以及生活堆积物来看,此城应是战国时期楚国修筑的军事城堡,用来开疆辟土和抵御秦国的进攻。战国末年,秦国大军从乌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军被迫东迁,这座古城就被放弃了。
除这座历史从未记载的古城外,里耶镇还发现了年代分别为西汉和东汉的2座古城,而在整个酉水流域,共发现了4座古城,共涉及古城遗址、古墓葬79处。在2002年的考古发掘中,里耶一号古井出土了了大量的竹、木简牍近3万枚,文字为篆书体;也有隶书体的,有的还记有“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一些乘法口诀,这比1996年12月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简牍还早几百年。在此后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一些简牍。整个简牍所涉及的内容,用现代话讲,除了计划生育外方方面面都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秦国时期楚、巴、秦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一些过程,揭开了许多悬而未决的谜底。由于秦王朝只有15年短暂的历史,文献记载不多,保留下来的遗址也很少,里耶古城的发现成为研究秦史的最关键性的资料,弥足珍贵。里耶古城和秦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里耶镇2011年,作家黄摩崖以里耶镇(即秦洞庭郡迁陵县)作为创作地点,用一部《头颅中国》对先秦历史乃至华夏文明进行系统剖析与独到反思,探索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产生热烈反响。
古镇集萃,古城里耶战国古城临河而建,遗址包括城墙、城壕、井、道路、作坊、管署及贫民居住区等。南北长210米,东西残宽120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战国时期,沿用至秦汉时期。古呈方形,其形制、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修有城墙城壕,从城外的居住区和城内的高规格建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陶制的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古井及竹简、木牍、铜器、铁器、陶器和石、蚌、麻制品等大量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人们的生活设施及军事设备已相当完备。
古城墙,里耶古城的北城墙和西城墙保存相当完整,城墙高2米,底部厚24米,系夯筑而成,墙两面护坡用大卵石垒砌。据考古专家对北城墙百米探方解剖得知,该城墙曾经楚、秦两代修筑,第一次是战国时期修筑的军事城堡,延续至秦汉才渐成形制。在古城墙外有6米宽、3米深的护城河,形成有城有池,固若金汤的防御格局。
“中华第一井”即古城一号井,因其结构奇特并封存了三万多枚秦简牍而被考古专家们称为“中华第一井”。井的结构十分考究,井圈直径在4.2米至4.5米左右,深达14.28米,井面距地表面3米。它是用43层套榫的木板叠砌起来的,每块木板长2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以榫卯结构依层叠砌,在木框与井壁间隙中填以青膏泥,井底是原生的鹅卵石,如此结构如此深度的先秦古井在我国尚属首见。
从2002年6月3日在井里发现第一枚秦简起,一号井共发现秦简牍3万多枚,计20多万字,是二十世纪中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到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大部分简牍是秦王政26年(庚辰)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间的(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1年),一年不少,记事详到日月,是中国最为丰富、最为珍贵的秦代原始公文档案。它以鲜活的文字形式填补了秦代历史的大段空白,其大量的史料信息将独立构建起崭新的历史框架。
古墓群,包括大板西汉古墓群和麦茶战国古墓群。继里耶战国古城出土后,又在里耶镇大板村发现西汉古城址和规模宏大的汉墓群。汉墓分布面积达一平方多公里,墓室密集,墓葬丰厚。
大板西汉古城水绕山环,持险而踞,扼亢楚蜀,颇具雄风。麦茶战国古墓群位于里耶镇麦茶村东南,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1989年发掘55座,均为土坑坚穴墓,出土铜器有剑、戈、印章、镜、罄、铃、带钩;陶器有鼎、敦、壶、钵、豆、罐、簋、纺轮及琉璃管石、玉壁、残铁器及石饰件等。其中巴氏柳叶剑等战国兵器铸造精良,锋利无比,真乃旷世奇珍,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数以千计的古墓群与三座古城遥相呼应,形式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为研究战国秦汉历史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里耶古街,其历史可上溯到战国和秦汉时期,现在的里耶古街成形于清代初期。清代就有中孚街、稻香街、辟疆街、万寿街、江西街、四川街和德邮巷等七街十巷。古街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商号招牌颇具古风。或用梓木黑漆匾额,或用楠木茶华条屏,均镶边包角,亦有用各争帷作酒帘、茶帘的,题字或金色或绿或朱红,古色古香,另有雅致。改青石板街面为三合土泥鳅背街面。每条街道都可直通河码头。临街建筑的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家两进式三开间的木房子,每户之间均建有码头形的青砖封火墙,大户人家更是庭院深深的“印子屋”即常称的封火桶子。沿街望去,家家是挑水屋檐,弧形望板,铺台货柜,陈列有致,南北杂货、花纱布匹、陶瓷什锦,琳琅满目,一、六逢墟,处处熙熙攘攘,那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与浓浓乡音交织在一起,构成里耶古镇商通四海的繁华景象。
河码头,里耶古镇居酉水北岸,沿岸有上、中、下三处码头,其中以中码头和下码头最为繁华,每天在这里停泊的船只达150多只,多为乌蓬船,大小不一,大船是下水船,专跑常德、汉口的;中号船是下保靖、沅陵的;小船是上水船,专跑秀山、酉阳的。一百多只乌蓬船停泊岸边,船上灯火与岸上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形成古埠独特的风景线。这北岸是一色的吊脚木楼,古朴古雅,古色古香,带有土家族干栏式建筑的独特风格。这木楼里大多是客栈酒肆,有弹唱小曲的,有打渔鼓唱道情的,此情此景,恰如里耶文人陈和所呤:“烟笼寒水月笼沙,水上灯火近万家;船夫爱唱采花调,木叶声亮琴声哑”。
古建筑、古墓群在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前,里耶土著人以土家族为主,明代即有八部庙(即土家大摆手堂)、婆婆庙、土王祠(即土家小摆手堂)等祭祀性建筑;清雍正七年以后取消了“汉不入境”的禁令,大量汉人迁入里耶经商,先后兴修了文昌阁、雅麓庵、万寿官、关帝宫、水府宫、青平寺、龙吟寺等。
婆婆庙,为纪念土家族远古首领向老官人的夫人冲巴妮而建。婆婆庙临里耶镇酉水河而建,庙前古树婆娑,树龄不下四百年。其建筑极为精致,石雕彩塑匠心独到,是中国土家族地区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处母性崇拜的祭祀胜地,无论其祭祀文化或建筑工艺,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文昌阁,位于里耶镇,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占地四亩,是尊孔介文举行祭礼的地方。朱红殿柱配绿琉璃瓦面,显得煌煌庄重;鳌鱼飞檐悬挂着十八颗风铃,清风徐来,叮当有声,遐迩可闻。
关帝宫,位于里耶镇酉水河北岸,占地三亩有余,除设关帝神殿、灵宫殿等外,还有宽绰高大的戏楼,宫门上“天地同流”四个鎏金大字龙飞凤舞,门前石狮神彩有形。每晚戏场观众满座,古庙戏楼演尽千古悲欢。
雅麓庵,位于里耶镇后雅麓山,山静林幽更显鸟语花香。清末拔贡胡锦春有《登雅麓山》咏赞:“得闲结伴升登临,小住禅房万籁清;最是绿荫深浅处,子规恰放两三声”。古庵淡雅隽秀,空灵小巧,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望月楼主人(曹 弘) 2024年金秋摄影 2025年2月8日 发图 于成都市 郫都区沱江之滨 铂金时代 揽胜楼书屋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