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今天的话题是从福伦达的50/1.0镜头开始的。COSINA公司的福伦达品牌从品牌价值而言是难以和徕卡抗衡的,他们的VM镜头不可能取得和徕卡M镜头平等的地位。然而日本人仿佛就是憋着一口气,仿佛就是要挑一挑徕卡,因而在保留了VM50/1.2镜头的情况下,在2022年又推出了一款50/1.0镜头,而这枚镜头价格高达22万日元,是福伦达有史以来最贵的一枚VM镜头。
可是这枚镜头同样难以挑战徕卡Noctilux镜头的地位,尽管它已经是这些挑战者中价格最贵,也是性能相当出色的一员。
从技术而言,这枚福伦达50/1.0的眼花缭乱的技术要胜过远在70年代开发的Noctilux 50/1.0镜头,然而它依然不可能获得同等的知名度。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枚从1976年一直生产到2008年的历史价值。
而我的看法是:现代超大光圈镜头,甚至是国产镜头很快就能从性能上全面超过这枚半个世纪前设计的7枚6组的双高斯结构镜头。然而,要让人们从心理上找到它的替代者,也就是找到一枚镜头可以替代它成为超大光圈镜头发展的代表,恐怕很难。
一说到1.0,相机爱好者就会想起它,而不是其他镜头。
我们先来看看这枚镜头的三种常见式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类已经能够开发出光圈极大的镜头,然而在135领域,这个数值最大达到1.5。
Albrecht Wilhelm Tronnier作为施耐德公司的传奇光学设计师在1935年为徕卡设计了XENON 50/1.5镜头,这是未来一些列超大光圈双高斯结构镜头的鼻祖。
而蔡司公司的Ludwig Bertele在年仅24岁时就开发出了120上使用的1.8光圈的ERONSTAR镜头,他在1932年开发了3组不对称结构的SONNAR 50/1.5镜头,惊人地使用了2次3片镜片贴合。
这两条线索,将在1950年代使50mm镜头的光圈提升到新的境界。
然而,这5枚镜头没有任何一枚,能够代表超大光圈标头。
他们基本都有如下特征:
1.光学结构设计不成熟,全开光圈象征意义大于使用意义
2.价格昂贵,产量小,生产时间短
3.没有后续镜头开发
4.缺乏搭载平台(尼康,佳能放弃旁轴,帝国光学倒闭,富士,柯尼卡没有相关系统,L39螺丝口衰落)
面对日本的疯狂,德国人选择沉默……
……到1966年。
德国蔡司公司在分裂中遭到致命打击,因此他们在很后期才在单反搭载平台推出1.2光圈的镜头。
徕卡公司经过M相机的热潮逐渐强大,并在日本超大光圈热褪去后,研制开发了50/1.2非球面超大光圈镜头,取名Noctilux。在被复刻烂大街之前,它是最传奇的M口镜头之一。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