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单就照相而言我感觉还是单反,微单实际就是胶片时代的旁轴,只不过是现在有了电子取景器了。
从单反镜头末端,要先碰到反光镜,再到快门,这直柱光束通光路程,实在给单反镜头设计带来困难,这一点上说,反光板实在是多余的。可能将来真的没有单反了。不过微单现在技术还不太成熟,微单的样子也还没给普通平民认可它的高科技含量和艺术内涵之感觉,至少10年内,单反还是存在。现在单反还是主要摄像工具,过4-5年单反与微单评分天下,再过后单反比重逐年减少,8-10年后,单反用量可能不到10%。
微单可不是旁轴类型的。旁轴故名思义,是用眼睛在镜头旁边直接取景,实际也是这样,每个旁轴相机都有个目镜,直接看景,这个目镜也能看到镜头尖尖的一部分。旁轴目镜设计简单;也不会像反光镜那样在镜头屁股呆着,霸占通光空间;但眼睛在镜头旁边看到的景,不但与经过镜头的景范围和角度有许多不同,曝光如何也不能在目镜中显示和调节。微单的取景器和屏幕的成像原理虽然不太懂,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镜头取的景,也许就是当你调好光圈和快门(电子快门),感光片等成像系统就工作发出所成的像到屏幕和取景器,只不过没记录到SD(FE)记录卡上;当你正式按下拍摄按钮,才将所成的像记录的记录卡上。所以,微单和摄像机在取景器看到的和在卡中记录到的就是“所见所得”;还有只要一开机,用取景器取景,你不记录,相机所有成像系统都一直工作着,耗着电,所以微单不省电,是一个硬原理,一直工作着也易过热。现在人们总追求小,功能又要越来越多,其实是不科学的,对机子的耐用性很矛盾。
单就照相而言我感觉还是单反,微单实际就是胶片时代的旁轴,只不过是现在有了电子取景器了。
微单感觉和手机没啥区别了
微单可不是旁轴类型的。旁轴故名思义,是用眼睛在镜头旁边直接取景,实际也是这样,每个旁轴相机都有个目镜,直接看景,这个目镜也能看到镜头尖尖的一部分。旁轴目镜设计简单;也不会像反光镜那样在镜头屁股呆着,霸占通光空间;但眼睛在镜头旁边看到的景,不但与经过镜头的景范围和角度有许多不同,曝光如何也不能在目镜中显示和调节。微单的取景器和屏幕的成像原理虽然不太懂,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镜头取的景,也许就是当你调好光圈和快门(电子快门),感光片等成像系统就工作发出所成的像到屏幕和取景器,只不过没记录到SD(FE)记录卡上;当你正式按下拍摄按钮,才将所成的像记录的记录卡上。所以,微单和摄像机在取景器看到的和在卡中记录到的就是“所见所得”;还有只要一开机,用取景器取景,你不记录,相机所有成像系统都一直工作着,耗着电,所以微单不省电,是一个硬原理,一直工作着也易过热。现在人们总追求小,功能又要越来越多,其实是不科学的,对机子的耐用性很矛盾。
我觉得20年还是会共存吧,1DX3 这样的,无反还是很难取代的。
1DX3 的优势非常大,算是顶级单反和无反的集合体,光学取景器和实时取景的双方优势都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某些领域光学取景器还是有优势的,R5R6 这样的,字面上数据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平,但是使用体验不一定能达到,这跟数据没关系。
我只是用了用1DX的 一代,就觉得这东西连拍完爆5D3 、5D4,哪怕现在出个5D5 ,连拍也不如1D。90D这样的账面达到10张的,用起来也完全是另一个感觉。
1DX以下的,现在无反就应该能取代了。
相机跟手机比使用量和频率 是不公平的!
手机人人都有,随时能掏出来拍,能随时拍到才是它最大的优势。
所有的人都会有手机,随时带手机,相机怎么比。就算是这里的人,平时也是用手机的时候多。现在的人看个图啊 视频啊 大多是在手机上看,所以手机对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了。 但不能说手机跟 微单没区别,即便是43 ,先不说其他操控对焦之类,单论画质也是完爆手机。 我在手机上看NBA,720P画质足够了,电脑上看的时候1080 也不够清楚。
一般人体验不到、用不到相机的一些性能,不代表相机的性能跟手机差不多了,哪怕只是43和半幅。 如果需要,1D跟5D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不一个级别 就是不一个级别。 你不需要,不代表它不行。 我用5D3 抓拍的一些图,电脑上看很垃圾,跑焦的、糊的都有,分享到手机 ,其他人各种惊艳、惊喜,怎么比
手机和微单当真没什么大区别。因为当前手机使用的人多,厂家舍得投入科研,真是点点大的光片,和小小的镜头,发挥现有科技的所能,照出质量真的很好。不过,你看到哈苏、飞思那些中画幅风景片吗,张张都是很震撼的,远近颜色和清晰度都一样鲜明美丽,比肉眼看到的还好。说明需要高质量去应对那些大光比,大景深,远处景色彩光减少的情形,还是大底片,吸收光量多,易于还原自然色彩景色。
区别是肯定的,这个不容置疑,只是看用户需求了,每一个级别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机跟手机比使用量和频率 是不公平的!
手机人人都有,随时能掏出来拍,能随时拍到才是它最大的优势。
所有的人都会有手机,随时带手机,相机怎么比。就算是这里的人,平时也是用手机的时候多。现在的人看个图啊 视频啊 大多是在手机上看,所以手机对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了。 但不能说手机跟 微单没区别,即便是43 ,先不说其他操控对焦之类,单论画质也是完爆手机。 我在手机上看NBA,720P画质足够了,电脑上看的时候1080 也不够清楚。
一般人体验不到、用不到相机的一些性能,不代表相机的性能跟手机差不多了,哪怕只是43和半幅。 如果需要,1D跟5D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不一个级别 就是不一个级别。 你不需要,不代表它不行。 我用5D3 抓拍的一些图,电脑上看很垃圾,跑焦的、糊的都有,分享到手机 ,其他人各种惊艳、惊喜,怎么比
对的。
但是很多人总爱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手机的相机那也是相机;手机相机和可换镜头相机,他们是一条技术线;手机相机的进步,是相机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不是手机进步的结果。 不管手机的相机多么先进,可换镜头相机只能比手机的相机更先进。
很多人都爱说,现在买相机的人少了,大家都用手机拍照了, 这话是非常错误的! 事实是,现在每个人都买相机,都用相机了!不好意思,手机的相机 也是相机。相机被集成在了手机里边,大家买手机的时候,被捆绑销售了相机,而不是买手机送了相机。4000大洋的手机,如果没有 拍照功能,这个相机能卖多钱?恐怕2000也卖不出去。
手机并没有影响相机,而是普及了相机,以一种更简单、更方便的方式普及了拍照的使用。
区别是肯定的,这个不容置疑,只是看用户需求了,每一个级别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