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Tommy说得好!清晰明了,就是这么回事。
作者: dl大江 谢谢老败!呵呵,这样的技术帖是不多见了! 请问:你说的“向右暴光”和一些人说的“风景不要过暴,人物不要欠暴”,怎么统一或能统一起来吗? 谢谢! |
你说的意思,就是尽量的用足CCD或CMOS的宽容度?!
明白了!
过去,过分的依赖相机的电子测光系统了。
我完全同意你说的:曝光是一个极其主观的东西,关键看你自己想要怎么曝。应该按照自己的构思去决定如何暴光。呵呵,这当然是高手才行了。努力学习中!!
作者: dl大江 谢谢老败!呵呵,这样的技术帖是不多见了! 请问:你说的“向右暴光”和一些人说的“风景不要过暴,人物不要欠暴”,怎么统一或能统一起来吗? 谢谢! |
看来兄台明白了。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用足感光片的宽容度,其实有点测表,这相当容易办到,场景宽容度大于感光片宽容度,我们也可以采取前后期的措施。俺觉得曝光难就难在,很多情况下时间不允许你仔细的点测,或要及时抓拍时(特别是多光源强弱不一的情况下)这就比较复杂了,这只能靠你的曝光经验来获得正确的曝光值。
作者: tommyxu1983 俺觉得:曝光是个挺复杂的东西,要多练多记。 向右暴光 尽量让你的高光落在直方图的最右边,但不要过曝。因为电子感光片可以在高光部记录更多的细节,但过曝那就是一片死白什么也救不回来了。如果你做后期你... |
老败个人认为, ‘向右曝光’应该成为拍摄数码照片最优先的原则。关键原因在于数码感光器件有一个底噪(背景杂音),随之产生信噪比的问题是与胶片不同的。
胶片的噪点来自银粒。曝光少的地方(暗)银粒也少(底片较透明),噪点也少。所以减少曝光并不会恶化画质。
数码则不然,其底噪是恒定的,不随曝光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曝光强的部位信噪比高,暗的部位信噪比就低。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用ISO100,在画面中的暗部有时也能发现明显噪点的原因。这就是向右曝光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有一个是信息编码、存储方式的原因。不知这样说法是否合适?)。
比如,你想拍一张低调人像,可以有两个方法:
1. ‘向右曝光’的办法 --- 对人脸点测光,就这么拍了。把人脸放在5区。然后在后期压暗,把人脸压暗到3区。
2. 用亚当斯的办法(或者说‘白加黑减’) --- 对人脸点测光,读数后减少两档曝光量,把人脸放在3区。
二者有什么不同么?有!
假设底噪水平恒定为N, 用向右曝光办法拍出来脸部信噪比是5:N。后期中脸部被压暗,有效信号由5降到3。此时噪音水平也被同步下降,由N降到3N/5。信噪比仍维持不变为5:N。
同样底噪水平恒定为N,用‘黑减’拍出来脸部信号强度是3。信噪比就是3:N。后期省事了。但所得照片的信噪比(画质)要差于‘向右曝光’。
但是,按上面的方式1操作有一个前提条件至关重要:画面中的高光部分有多亮?如果其亮度比人脸高出3档光圈以下没问题。高出3档光圈以上,在把人脸曝为5 区的同时,高光部分就溢出了。这是在后期无法挽救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接受的(除非你有意追求这种特殊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做 ‘黑减’(当然也可按 ‘白加’方式操作)。
减多少?------ 原则仍然是‘向右曝光’,减去使高光部分不溢出的最小的量(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信噪比,即最佳画质)。
怎么知道这个量有多少?------ 对高光部位进行点测光。懒的话就靠经验去猜。
猜没猜对怎么知道?------ 把相机的高光溢出警告功能打开。拍完只要画面中没有任何地方在闪烁就没有高光溢出发生。
对不起这一处我没有看懂。能详说一下么? 我一般都是照完了以后回放照片的时候看看有没有高光预警闪动。
老败个人认为, ‘向右曝光’应该成为拍摄数码照片最优先的原则。关键原因在于数码感光器件有一个底噪(背景杂音),随之产生信噪比的问题是与胶片不同的。
胶片的噪点来自银粒。曝光少的地方(暗)银粒也少(底片较透明),噪点也少。所以减少曝光并不会恶化画质。
数码则不然,其底噪是恒定的,不随曝光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曝光强的部位信噪比高,暗的部位信噪比就低。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用ISO100,在画面中的暗部有时也能发现明显噪点的原因。这就是向右曝光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有一个是信息编码、存储方式的原因。不知这样说法是否合适?)。
比如,你想拍一张低调人像,可以有两个方法:
1. ‘向右曝光’的办法 --- 对人脸点测光,就这么拍了。把人脸放在5区。然后在后期压暗,把人脸压暗到3区。
2. 用亚当斯的办法(或者说‘白加黑减’) --- 对人脸点测光,读数后减少两档曝光量,把人脸放在3区。
二者有什么不同么?有!
假设底噪水平恒定为N, 用向右曝光办法拍出来脸部信噪比是5:N。后期中脸部被压暗,有效信号由5降到3。此时噪音水平也被同步下降,由N降到3N/5。信噪比仍维持不变为5:N。
同样底噪水平恒定为N,用‘黑减’拍出来脸部信号强度是3。信噪比就是3:N。后期省事了。但所得照片的信噪比(画质)要差于‘向右曝光’。
但是,按上面的方式1操作有一个前提条件至关重要:画面中的高光部分有多亮?如果其亮度比人脸高出3档光圈以下没问题。高出3档光圈以上,在把人脸曝为5 区的同时,高光部分就溢出了。这是在后期无法挽救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接受的(除非你有意追求这种特殊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做 ‘黑减’(当然也可按 ‘白加’方式操作)。
减多少?------ 原则仍然是‘向右曝光’,减去使高光部分不溢出的最小的量(以获得最大限度的信噪比,即最佳画质)。
怎么知道这个量有多少?------ 对高光部位进行点测光。懒的话就靠经验去猜。
猜没猜对怎么知道?------ 把相机的高光溢出警告功能打开。拍完只要画面中没有任何地方在闪烁就没有高光溢出发生。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