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支持,学习,我也和楼主一样的装备,共勉!
2014-02-03 回复 -
我打算拍星轨,又木有定时快门线,就想使用d7000自带的间隔拍摄功能。但是,我拍摄中发现,当设置参数是:M档快门30s,间隔时间31秒,间隔数30,拍摄张数1张,理论上应该是快门卡卡卡,会自动拍摄30张照片,可是实际上只拍摄了17张。好诡异的现象,我查了查说是机器处理照片需要时间,我猜想多出的1秒是不是不够机器处理用,所以我做了实验,我把间隔时间设置成35秒,结果一切正常。我的猜想大概是对的,我有进一步调小间隔时间,34秒正常,33秒正常,32秒出现丢拍。那么实验说明,33秒刚刚好。 经过实验,拍摄星轨时,M档,raw格式,快门速度为30s,那么当拍摄张数设为1的情况下,间隔时间需要设置成至少33s,才能正常拍摄,否则会产生丢拍现象。多出的3秒貌似机器在处理照片。
2014-02-02 回复 -
关注
2014-02-01 回复 -
校园照
2014-02-01 回复 -
由此,我已经总结了2种自动对焦模式:AF-S,AF-C,和4种AF区域模式模式:单点AF、动态区域AF、3D跟踪和自动区域AF。那么,拍摄时一共有几种自动对焦的方法可以选呢,你可能会说,这简单,2*4=8种!那就错了,AF-S模式下,只有2种AF区域模式,分别是单点AF和自动区域AF,也就是说动态AF、3D跟踪只能用在AF-C模式下,那么再问AF-A对应几种区域模式呢,答案是4种,不懂的看第一贴。我感觉,AF-S加单点AF,适于拍摄绝对静止的物体,AF-C加单点AF,适合拍相对静止的物体,比如 追焦拍摄(一点见解,不一定对,没试验过)。 大问题已经说完了,还有一些边角问题,就是对焦锁定,AF-S模式下,半按快门后,对焦点自动锁定,而AF-C模式下,对焦的锁定需要按下AF-L键,具体设置,手册上讲的很清楚。 自动对焦总结完了,能力所限,不能保证都对,请各位大神指正,嘿嘿
2014-02-01 回复 -
3d跟踪,这个模式感觉比较高端,单纯从设计技术的角度看,嘿嘿。跟踪,顾名思义,就是对焦点可以跟着被摄对象跑,选择对焦点到被摄对象上,半按快门不放,当被摄对象移动时,在取景框中的位置发生改变,奇迹出现了,可以看到对焦点随着被摄对象在移动,就像手册P94那个例子,对焦点始终落到骑自行车的女孩身上,有点智能的赶脚吧! 自动区域AF,这个模式,算是个傻瓜模式吧,由机器自己选择对焦点,拍摄人像很有用。
2014-02-01 回复 -
AF区域模式有四种,分别是单点AF、动态区域AF、3D跟踪和自动区域AF。手册上说,单点AF用于拍摄静止物体,我认为这里不太严谨,严格来说,应该是被摄对象相对于取景器中的位置不变,即相对静止,对象本身可以运动,只要移动相机保证取景器中位置不变就行,绝对静止和相对静止都可用单点AF模式。动态区域AF,这个模式手册上讲的云里雾里,其实很简单,它其实是单点AF的加强版,加强点就是可以拍摄运动物体,即被摄对象相对于取景框的位置可以是变化的,机理是使用一个区域(以选择的对焦点为圆心,以一定半径所做的圆形区域)来综合考虑对焦的位置的,其中,9点,21点,39点之间的不同仅仅是以上所述的圆形区域的半径不同,当然,9点半径最小,39点半径最大。因为被摄对象是移动的,半按快门构图后,对象会偏离所选的对焦点,相机的解决方法是以选定对焦点为圆心画个圆,综合考虑圆内的所有对焦点的信息之后,再决定对焦位置。那么,9点就表示圆内有9个对焦点,39表示圆内有39个对焦点。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可以做个试验,将相机切换到AF模式,自动对焦模式选择AF-C,按下AF模 式按钮并旋转副指令拨盘,从9点切换到39点,观察取景器中,你看到了什么?保持9点不变,按下AF模式按钮不动,使用多重选择器改变对焦点,你又看到了什么?懂了吧。(未完)
2014-02-01 回复 -
是不是有些曝光过度?其实这片片挺有意境,支持!
2014-01-28 回复 -
欣赏支持朋友!
2014-01-28 回复 -
构图,效果很好!!支持!!
2014-01-28 回复
分享到朋友圈
0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