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拍摄,美的享受,学习欣赏!!
2023-08-21 回复 -
女王宫(Banteay Srei) 又叫班蒂斯蕾,人们称其女王宫,即“女人的城堡”之意,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它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位于吴哥城约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供奉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 女王宫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Rajendravarman)时期,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时期完成。该寺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华作品之一,为红色砂岩修建而成,寺院前的神道长约67米,建筑主体区域面积大约为500平方米。寺院整体为红色砂岩雕刻而成,内部四座寺院守卫雕塑被移至金边国家博物馆,现有雕塑为复制品。 女王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是第一座采用“原物归位”修复法成功的建筑,后来这一方法广泛应用到吴哥窟其他古迹的修复工作中。 据碑文所载,女王宫三座塔殿正中一座供奉的就是湿婆神。前任统治者一世的孙子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是他们的国师,女王宫主要由其修建。雅吉那瓦拉哈精通医术和知识,被誉为神圣的导师(弗拉古鲁)。他对音乐和天文学也很擅长。庙宇的周围原来有一个名叫Isvarapura的市镇。寺院的修建时间在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死前的一年开始,国师继续主持寺院的修建,而新国王还很小,国师承担着这个国家许多重要的职务。
2015-02-25 回复 -
图文并茂,详实且有重点。满分支持。
2015-02-25 回复 -
PART 5 : Rolous Group& Banteay Srey 春节期间人懒事多,没有更新游记,还没出15,还算过年,在此给各位拜年了! 今天向大家介绍外圈的两个景点:罗洛士群 和 女王宫 罗洛士群 罗洛士群于公元9世纪的吴哥王朝时期建成,主要由巴空寺(Bakong),神牛寺(Preah Ko)及罗莱寺(Lolei)三个寺庙构成。巴空寺是罗洛士遗址群中规模最大并且是最重要的庙宇,曾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婆罗浮屠特色影响,霸气当道,主要用来供奉林迦;罗莱寺是阇耶跋摩二世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庙宇,里面供奉的是湿婆林迦,建在高棉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池中央的一个小岛上,现水池已干涸,成为稻田;神牛寺又名普利哥寺,是罗洛士遗址群中第二大的建筑物,从庙宇底部开始的高台基上,筑起6卒刻有梵文的高塔,用来供奉湿婆和国王的祖先,成为这里最显著的特色,接下来将介绍的女王宫的建筑风格也是在神牛寺风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2015-02-25 回复 -
欣赏
2015-02-16 回复 -
文字详解非常好,进一步了解吴哥窟许多不解之谜。
2015-02-15 回复 -
欣赏支持。
2015-02-15 回复 -
没有柬埔寨屠杀纪念馆的照片吗
2015-02-13 回复 -
神庙内自愿守护神灵的老人,他们自愿守护在神灵周边,靠着游客提供的一些香火钱或者是售卖一些例如系在手腕上的小红绳来维持生计。
2015-02-13 回复 -
吴哥建筑以其宏伟的气势、细腻的雕刻著称于世,代表了9 世纪至15世纪东南亚建筑的最高水平。然而,这些建筑在结构方面也存在诸多的缺陷: 首先,建筑构造的整体性较差。吴哥建筑的结构多以石构件为主,构件之间没有任何粘接材料,只有局部用铁件连接。一旦建筑体出现倾斜,上部构件很容易坍塌。 其次,基础结构薄弱。建筑体的台座建在混合夯土层上,外侧为石构件砌筑的结构,内侧为回填土。而台座上面的墙体部分是直接座在回填土上,并不是与台座的石结构部分为一体。由于回填土多为砂、土混合物,十分松散,经雨水冲刷、虫蚁搬运和树木生长,造成回填土的流失,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上部结构的倾斜、坍塌。 第三,部分构件的截面较小。吴哥建筑的建造,通常是先将大块石料进行堆砌,然后再根据建筑的形状雕凿石料。这样,经常会出现为了使石料凿成特定形状而造成构件受力截面变小,从而导致这一部分的结构成为建筑体的薄弱部位。
2015-02-13 回复
分享到朋友圈
0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