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乡啊 我也青岛银。
2015-10-25 回复 -
看大家都在说让自己感动的事,我说个让自己特别后悔的事吧: 我初识摄影应该是2000年左右从一台“方正”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开始的,结果相机用了不久就自己短路烧掉了,客服也推脱不给修。之后慢慢的上学攒钱开始有开片机、专业点的长焦卡片机。真正开始玩摄影是大学快毕业时,卖了自己用了七八年的自行车,加上攒的一点钱,买的一台宾得km。其实买这台机器完全是因为便宜,在当时大多数入门套机二手都要三千多的年代,这套一千多淘来的99新机器终于让我一个穷学生勉强能真正的体验一下摄影的真正魅力了。 有了套机,下一步自然是“大光定”——大光圈定焦镜头。不知为什么,可能是转接方便吧,总觉得宾得特别出器材党,爱瞎折腾的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在网上逛了很久,终于淘到一位大哥便宜卖的理光50/1.7,但那位大哥特地嘱咐我说这镜头是他的心爱之物,只是镜头略多不得不勉强出手。我也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下来了。作为器材党,加上读研开始有补助和跟导师干活给的“工钱”,自然是不断发烧的折腾之路,那时候特别真切的体会到了发“发烧”这个词的意义!真的是头脑发热,满眼都是“买!买!买!!!”。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把理光50/1.7挂上了蜂鸟二手。很快镜头就被买走了,我也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直到有一天,那位大哥的头像又在我QQ上闪起来。他发了很长的一段话,大意就是发现我把那个镜头挂上网卖掉,他很气愤,觉得我不守信用,之后就把我删好友拉黑了......当时我就觉得脸红发烫特别后悔,但镜头已经卖掉了,我表示愿意加钱把镜头买回来也没成。 这就是我在摄影路上最后悔的一件事,现在仍然是个器材党,而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宾得、佳能、尼康、索尼、松下以及各厂胶片机过手过不少,现在手头是佳能6D和索尼rx1,有时也会有自己特别心仪,收了就不想卖的镜头,也有不得不割去心头好的时候,所以也更能体会当时那位大哥的感受。虽然不知那个镜头跟那位大哥有什么样的故事,但有时想起来还是很后悔。
2015-10-21 回复 -
要说对我帮助最大的人和事,不得不提几个网站,首先便是蜂鸟,2002年上大学期间开始上网,浏览蜂鸟网是每次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之前只能在纸质媒体上学习摄影知识,网络的出现,为我学习摄影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蜂鸟网上丰富精美的作品和详实专业的资料给了我极大的帮助,13年来一直到今天仍是每天打开电脑必看的网页,2003年参加工作后,在蜂鸟网注册了“行影”这个帐号,头像图片就是一幅起名叫“行影”的照片,一直使用至今,从那时起,几乎所有的照片都在蜂鸟网发表过,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个主题。这里记录了我摄影路上成长的历程,也是我学习的园地,是我最重要的良师益友。 第二个网站是沈阳916,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现在也处于停滞状态了,里面有很多详细的摄影器材资料,当年很多器材知识就是从这里学的,站长李老师是一位多年的良师益友,以前经营二手器材很有名,现在在用很大精力搞慈善。 第三个就是著名的无忌了,里面丰富繁杂,博大精深,各种观点交汇,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第四个就是本地影友的网站,丹东摄影网{www.ddsy.net},在这里活动了十多年,成为一个很好的交流园地,结实了很多当地的朋友,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认识了我的婚姻介绍人、当时的站长马老先生,一位给我很大帮助的人。 还有一个网站是中国人网论坛,www.chinaren.com,当年这里搞的校友录很火,论坛被搜狐收购后不久被废掉了,非常可惜。在里面耕耘多年,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刚当上行行摄摄版版主没几天,网站就突然没有了,不过在里面解释和很多网友,现在还有联系。 以上就是我摄影路上的故事,零零散散讲了这么多,再次衷心的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人,帮助我的网站,特别感谢蜂鸟说,给了一次回顾和述说的平台。
2015-10-21 回复 -
后来还是按所学专业找了工作,但摄影也找到了用处,在单位里负责宣传工作,十多年来,成果产品和各种活动都用我的照片,一直到现在。 老衲说我是"土豪"可能因为换了好几种相机,其实大多是单位的,还有帮朋友和同事买的,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只有那台凤凰DC303ke,特龙75-300镜头和尼康D300,16-85镜头(2010年买的二手货),直到今年才刚刚升级到全幅D750,24-120和50f1.8G,花费一年的年终奖,主要用来拍孩子,因为高感好,可以在室内用自然光拍摄,避免用闪光灯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工作以后,利用出差外出的机会走过很多地方,增长了见识,也拍下了很多照片,电脑里存货很多,越多越不爱动,整理速度缓慢,直到今年才追上进度,不再发以前的东西了。
2015-10-21 回复 -
到了上高中三年级时候,拿出了十多年攒下的压岁钱和零花钱,买了一台真正意义的“单反”凤凰Dc303KE,28-70镜头,在运动会当年的元旦联欢会上一试身手,果然效果比傻瓜相机好得多,毕业时,我拍的毕业照比学校官方版更受同学欢迎。 故事讲到上大学时,第一学期只带了傻瓜相机去,拍些军训简单的合影和玩耍之类,这时遇到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加入了大学生通讯社和学校的摄影协会。当时大学生通讯社是作为校报的分支机构,由学生组建的,那年开始成立摄影部,当时只从二年级开始招,我还不够资格,是一位姓林的学姐看我热情十分高,破格招进去了,这里的特别感谢一下林姐。后来两次出差去郑州,还特意去看望了她。可以说是她的破格录取把我引上了摄影路。 第二学期开始,把凤凰“单反”带到了学校,开始了学生记者的工作。大学三年一共发表了三十多幅照片,从普通成员干到摄影部部长。 另一方面,参加了学校的摄影协会,从二年级开始,和上一届的学长,当时的会长,现在的好哥们一起组织协会活动,在这里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做宣传,招会员,办培训,搞活动,外拍实习……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到我大三当会长时,摄影协会已经成了当时学校里最大的一个社团,会员上百人,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租用了电视,影碟机和大音响放摄影教学片,培训结束还放一部电影,有一次放《珍珠港》震得半个楼都跟着颤抖。 在学校期间,摄影协会订阅了《摄影之友》、《摄影与摄像》、《照相机》《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图书馆有《大众摄影》期刊,每期必看,还从二手地摊买了很多过刊,通过这些吸取营养,学习了很多基础知识。 大四上学期,本该退居二线,去琢磨毕业论文,考研或者找工作的事了,但因为那年正是50年校庆的重要时刻,党委宣传部的老师找我,希望站好最后一班岗,于是又带领摄影协会和摄影部的七个干将,承担校庆的宣传报道工作,之后还办了一期展览。 记得那天有重要领导来参加典礼,从主席台下来的时候,我就冲上前去抢镜头,只觉得背后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向后拉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大领导带来的着便衣的保卫人员,拽着脖领子把我“拎”了出去。好在他们下手之前已经拍到了重要的镜头,不辱使命。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几位老师,一位是当时宣传部的王老师(现在已经是副校长了),他在新闻摄影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另一位是当时摄影协会的指导老师-呼老师,从技术和构图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他开始指导协会以后,协会活动开始用上了电教室,不再用借三轮车拉沉重的电视和音响了。 上学期间,也搞过一些经营,前面军训那期节目里说的很详细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手里有了零花钱,攒起来买了一个长焦镜头:特龙75-300F5.6(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那时候的品牌是很多的) 快毕业的时候,赶上了“非典”,当时实习已经结束,论文也基本完成,学校里砌起了大墙,不能随便出入,百无聊赖中,找到了呼老师,几个朋友一起在他的暗房里玩了一个月,冲洗放大黑白照片。 大学期间的这些活动,给我的摄影爱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特别是晚会,几乎场场都去,担任了很多职务,活动的学分年年爆满封顶,但因为牵扯了很多精力,也影响了学习,四成绩曲线呈大“对号”型,从前十名掉到倒数五名之内,又在最后反弹到前面,还因此以19名的大幅度获得了“跃进奖”。 摄影让我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充实,也为找工作多了一份特长。毕业的时候,参加过两家报社的摄影记者招聘,理论和实拍均顺利通过,但功亏一篑在面试环节,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排除在外(后来老师找人打听说早就内定了)。 和我一起战斗过的摄影协会和摄影部的同学们,现在仍然是一群好朋友,其中一个小师妹中途退学打工,后来自己创业,现在还在沈阳经营着她的工作室,我的婚纱照是在那里拍的。
2015-10-21 回复 -
下面讲讲我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牡丹牌双反相机,母亲拿它给我拍过很多照片,这是我的童年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用来回忆的影像,那时候胶卷送去冲出来,然后买来药粉,按比例配成药液,用木头盒子和电灯泡自制了印象机在家自己洗照片(没有放大机,印出来的照片和底片一样大小)。 后来相机坏了,50元卖掉了,印相的盒子在数次搬家后也不知去向,只在脑海里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 小学五年级时候,家里买了一台傻瓜照相机,汤姆900(很经典很普及的一款),拿起来就拍,成像还过去去,去八达岭,去山东蓬莱,直到后来去荣成都用它,用了将近十年。当时经过研究还发现这款相机有两档光圈可用。去蓬莱的时候,这是小学毕业那年,太姥姥过80岁生日,我当了一回“小记者”。那时候对新奇的地方,新奇的见闻很感兴趣,都想用相机记录下来。从那时起,对摄影开始产生了兴趣。 我的姑父平时也喜欢拍照,家里有一台凤凰205B,有一次我借来用,那时候还不知道光圈数字越大孔径越小,拍出来的照片有一多半曝光不准,但有一张给叔叔家弟弟(不到一岁)拍的光屁股照片,全家都非常满意。 附一张用汤姆900拍的照片吧
2015-10-21 回复 -
讲故事之前先澄清一件事:上期老纳看过我的留言之后把我尊为“土豪”,实在是抬举了我,降低了“土豪”的身价,其原因大概是看到我在丹东新区买了一套房子吧,比起北京,这里的房价要低很多了,每平米不到四千元,但这这套房子也掏光了我的全部积蓄,之所以在这里买不是任性也不是随意,是因为当时单位要搬到这里,所以单位很多同事都在这里买了房子,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政策问题不好深说,也不适合在这里讲)手续一直办不下来,单位搬迁没能成功,所以现在还没入住。 说我是“土豪”可能因为看到我的照片用了很多不同型号的相机,以为我经常换设备,其实不是,其原因在后面的故事里讲……
2015-10-21 回复 -
感谢周梅生老师,听了他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2015-10-21 回复 -
多年不登录了··为了蜂鸟说凑凑热闹~~~发发贴 当年初学摄影的路上,帮助我的一定要数认识10几年的好兄弟啦~让一个拿着LX3,用着自动模式拍照的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光圈,快门,ISO~~把我从一个初学者拉扯到现在一个菜鸟~哈哈哈~~不容易啊~
2015-10-20 回复 -
别的先不说,专门为蜂鸟说注册的号!!
2015-10-20 回复
分享到朋友圈
0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