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谢美意。 曾于庙中见马头观音像,虽面目狰狞,但慈悲为怀,劝善惩恶。 看人间,马头不见驴头见,一样慈悲一样情。
2013-11-18 回复 -
看 , 人 间 .......___.................................... ......{o,o}........Ψ........./\__/\ zz... ......|)__)......❥•,).......(=-.-=)....... ......-"-"-.......(.,>,.)....(_,,_,,_)~.. ,
2013-11-17 回复 -
多谢一贯支持。 览物之情,犹系人间。
2013-11-16 回复 -
多谢,多谢! 组照最难拍的是图3,夜晚路桥建设工地,过往汽车轰鸣,车尘飞扬,头顶时有废弃物落下,拍得胆战心惊,至今仍有后怕。图6最得意。就为几块钱,吵得不可开交。“看点”在眼神,可我为了不越线,把这一块儿切掉了,遗憾。图4是算命“大师”,应运而生的产业、行业。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2013-11-16 回复 -
拍这一组没有计划、规划,随心所欲。 片子凑到一块儿,亦属偶然,没有刻意选编。 “无为”的结局。
2013-11-16 回复 -
一句“太血腥”对我震动很大。 图5拍摄于早市驴肉摊床。驴头,而且是如此“下场”的驴头,我初次见识∶一副“死不瞑目”的悲壮或悲愤(头皮都剥掉了还拿什么来“瞑目”)。我出于好奇或猎奇,记录下来。摊主展示此物,表明他做买卖货真价实绝非羊头狗肉,而且每天必换一“头”。 表现“血腥”场面并感受强烈,记得是读莫言小说《红高粱》。文字表现与诉诸视觉感受不同,德国莱辛在《拉奥孔》中曾详细论述,从未想到在我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竟不期而遇。我用相机记录所见的习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其实,即使我不记录,类似的“血腥”也时刻发生。不信,您再仔细看看图8卖鸡、杀鸡的场面,这也不是“一天”而是“天天”都有所作为。 难道我是在批判他人残忍?不。我也经常吃肉,只是不吃驴肉而已。“人”有为自己行为辩护的本能,也有对自己行为内省的本能,这两种本能是构建“人”的“良心”的材料。看了照片,心底一沉,“太血腥”!这一片刻“良心”发生了作用,这就行了。 “良心”既是人格属性又是社会属性。但“良心”尚未对全体公民全面覆盖的情况下,悲天悯人地想惠及动物,不啻水月镜花。 “人间”尺度很大,容得下悲喜,有笑也有泪。为了将读者从沉重气氛中“拯救”出来,我在组照中还留下了“光明的尾巴”。 您接着往下瞧。
2013-11-16 回复 -
多谢指教。 您说得很对,树枝上的“小家伙”确实排列得很乱,破坏了画面图案(“图案”系指这个逆光剪影拍法抹去远近立体感)美感。它们不是树叶,是糖槭的翅果,叶落光了,果还挂在树上,逆光看去,就是这个样子。若太阳升起再拍就会是另一副样子。 您看片的问题意识很强!这是我中意的地方。
2013-11-16 回复 -
多谢欣赏。 前些日子断续拍的照片,整理后满意(“满意”的标准暧昧)的就这几张。互不相干地凑在一起,给个什么题目能把它们都装进去?——看,人间! 这题目很大,似乎无所不包。十张照片顶着这么一个大帽子,显得可笑。于是鼓足勇气拼凑了许多,旋即删掉∶好比自己驾驭不了的话题却非要去说,话说多了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索性不再多说,犹犹豫豫,把整理图片时残缺、模糊的感受浑然托出,留个印记罢了。
2013-11-16 回复 -
拍摄精彩,欣赏支持。
2013-11-15 回复 -
第五太血腥。
2013-11-15 回复
分享到朋友圈
0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