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数码相机中的高像素并非就等于高画质。一般来说,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面积和成像能力成正比。这里的成像能力是指:像素数量、单个像素的聚光量、信噪比、动态范围等。越专业的相机,上述的数据越平衡,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细致入微的图像,实现专业级的高画质。
这里提到的“动态范围”指的就是宽容度能力。并且单个像素的聚光量、信噪比、动态范围均决定着后期宽容度的和ISO调节后的保真能力。
说到这里,我想插一句总在争议的话题:数码摄影是否需要后期
经常在各种摄影作品帖子后面看到对作品做后期横加非议,持这样观点的朋友认为,只用原始(未调整)作品展示才是真正的摄影,好像做后期是一件多么不应该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这是个无需争论的问题,比如我买了一款顶级专业135相机,相信他的像素量也不过2K多万,如此昂贵的价格,区区2K多万像素,那么我多花出去的钱买到的是什么?答案是:其中的一部分钱花在了后期宽容度能力上。如果我拍片不做后期,那么等于我闲置了这款顶级专业相机的一个主要能力(拿专业相机当业余相机使用)。当然,不做后期是个人行为,无可厚非;新闻和人文摄影以真实为目的,后期时一般以不改变真实为标准;商业和风光摄影以艺术效果为目的,或许会进行较大的后期;创意摄影很可能就会做改头换面的颠覆性后期。其实每一种行为都无可否定,我只是对一看到做了后期(后期过度不算)的作品就喷的行为不喜。个人观点,欢迎讨论,轻喷(谢谢)。
将原图曝光值加5档(lightroom可调节的极值),夜景变成了白昼——昼夜真的颠覆了
上面的三个例图还说明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拍摄画面过亮,后期可调暗的余地较低(比如减3档例图调暗后月亮还是一个明亮的白点);拍摄画面略暗,后期可调亮的余地较高(比如加5档例图,画面虽变成白天,但是层次还较丰富)。
三、后期宽容度和拍摄文件格式的关系(同图片不同格式在lightroom软件的测试):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