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这个帖子,有点不入门类不附潮流。纠结了很久,不知该发那个板块。想来想去还是到这里,图个人气。看出来了,虽然这里号称新手论坛但真正是高手如云啊。
算起来喜欢摄影已经有40年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摄影器材是应有尽有日新月异。很多当年的产品与情景正在被渐渐淡忘,也许有一天它们将永远消失。但是在匮乏的年代,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执着地追求哪些卑微的喜好,从中得到的快乐却也是难以忘怀的。这里要回忆的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因为年代久远,没有留下实物和照片,只好用示意图来说明,有高手路过赏光,拍砖之余请不吝指教。
70年代后期,大家都没银子,而且有银子也什么都买不到。时势造英雄,于是出现了一批DIY的达人。半导体收音机那是小意思了,我周围的牛人有自己装电视机,音响系统的。照相器材里,做个印相灯箱是最简单的。牛人可以做扩印机,闪光灯,三脚架,相机和镜头倒还没有听说有人做过。不过我还是尝试过针孔相机-真正的针孔而非微型镜头。听我慢慢道来。
DIY胶卷
我自己的摄影DIY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当时比较牛的是,我自己做胶卷。我高中下乡招工后,进入一家从事航天光学仪器的三线研究所工作。我做的工作涉及感光膜的局部曝光,需要使用不透明但穿孔加工性能好的塑料卷材。当时使用的卷材就是过期的保定胶片厂航空摄影胶片。这种产品感光度很高,即使过期了也有相当好的性能。当时的主流相机使用120纸背胶卷或135盒装胶卷,我于是就动起了将这种10英寸宽的航空胶卷改制为120胶卷的念头。我在暗房里先从直径约半尺的大卷卷成一寸直径的实心小卷,然后用钢锯锯为三段,正好是120胶卷的宽度。暗房里摸黑锯啊,锯出的产品边缘如狗啃那是一定的。但只要最宽处能被纸背盖住就没关系啦。
那时候我到处找纸背啊,同学们也知道我的需要,都帮助寻摸。好在那时120胶卷的背纸和轴都属于废物,厚着脸皮还是可以从照相冲洗店要到。经常是拿着几十个纸背在被窝里装配。每次放假回家回校时就会带回几十上百个胶卷,多奢侈啊,那感觉就像富起来的暴发户啊。那时有照相机的同学不多,也金贵得紧。禁不住我用胶卷强力诱惑啊,所以我用相机还是方便的,咱不白用啊。用一天给两个胶卷,也是挺高的价钱了。就这么着大学四年也拍了两三百个胶卷吧。当然那时拍的都是合影啊到此一游什么的,再说120胶卷一卷最多也就是16张。所以技术上也没有太大的长进,只是达到曝光基本准确,构图略有讲究的程度,惭愧啊。到了后来因为有了135相机,对120的热情就降低了,大四基本就玩135了,虽然需要买片子,毕竟拍三十几张还是比较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DIY冲洗
哪年头用的是黑白胶卷,冲洗相对简单。但送到照相馆毕竟不方便,特别是拍完照像看结果的感觉是迫不及待啊。于是我们开始了DIY冲洗印相的尝试。经典的设备是把宿舍的方凳倒过来四脚朝天,显影液,水,定影液的三个碗放在方凳底面。用胶皮雨衣罩在由四只脚支起来的框架上包裹严实,然后两手从雨衣的袖子伸进去操作,以保证不漏光。在这个小暗室里凭手的感觉把纸背与胶片分离,双手依次按规定时间在三样液体里卷动,定影过水后就可以拿出来欣赏结果了。经常是背后围了一堆人啊,操作者汗流浃背,围观者翘首以待。
胶卷冲洗出来,只是负片。那时放大照片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画幅较大的120格式很受欢迎,照片都是直接印相得到的。印相箱比较好做,就是用木板做个小型木箱,里面装一个灯泡再加一个开关。上面板讲究点的用一片毛玻璃,我们比较简陋的就用白玻璃加白纸做散光板了。相纸到照相器材商店买来,还要尽量买人家的边角料以降低成本。因为相纸的感光度没有那么高,到了晚上,把宿舍的灯用红布包起就可以印相了。将底片放在印相箱玻璃面板上,相纸药膜面正对底片,压紧后定时曝光,然后再经显影,定影得到照片。
一直到了研究生时期,研究室里有一个暗室,有正儿八经的放大机。于是就经常和管暗室的大姐套近乎啊,最终梦寐以求的拿到了钥匙。那时就玩得走火入魔了,周末经常就整天泡在暗室里,买相纸的银子是花了无数啊。那时就开始玩什么月光效果啊,雕塑效果啊,并且放大整张相纸的照片而不惜血本。
那时候我到处找纸背啊,同学们也知道我的需要,都帮助寻摸。好在那时120胶卷的背纸和轴都属于废物,厚着脸皮还是可以从照相冲洗店要到。经常是拿着几十个纸背在被窝里装配。每次放假回家回校时就会带回几十上百个胶卷,多奢侈啊,那感觉就像富起来的暴发户啊。那时有照相机的同学不多,也金贵得紧。禁不住我用胶卷强力诱惑啊,所以我用相机还是方便的,咱不白用啊。用一天给两个胶卷,也是挺高的价钱了。就这么着大学四年也拍了两三百个胶卷吧。当然那时拍的都是合影啊到此一游什么的,再说120胶卷一卷最多也就是16张。所以技术上也没有太大的长进,只是达到曝光基本准确,构图略有讲究的程度,惭愧啊。到了后来因为有了135相机,对120的热情就降低了,大四基本就玩135了,虽然需要买片子,毕竟拍三十几张还是比较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的精神令人佩服!好帖要顶,俺没有楼主牛!呵呵,俺也晒晒咱的小玩艺儿作为支持!俺也搞了个小制作,自个做了一个放大机,除了放大镜头是用的一个旧照相机的镜头,两片放大镜片作为聚光镜外,其余全都是俺亲手泡制,口说无凭,发张照片看看:
这是八十代的事,这土八路玩艺儿俺一直保存着,那下面就是用这机子放大的女儿照片。
只可惜,进入九十年代,为了生计,彻底放弃,一放二十余年。直到去年买了数码单反才又拾起。
青山大侠高人!这个制作不简单,是个大工程,我是一直有心无力搞到这个地步。相比来说我的这些制作算是小儿科了。
相信还有很多高人曾经有过这些有趣的经历,我的帖子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拿出来分享。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这是他们从未进入的世界,也许耳目一新。对于年长的朋友来说,这是我们曾经骄傲的创造,必定终身难忘。交流,回顾,学习,创新,与各位共勉!
作者: 难忘青山 楼主的精神令人佩服!好帖要顶,呵呵,俺没有楼主牛!俺也晒晒咱的小玩艺儿作为支持!俺也搞了个小制作,自个做了一个放大机,除了放大镜头是用的一个旧照相机的镜头,两片放大镜片作为聚光镜外,其余全都是俺亲手泡制,口说无凭,发张照片看看: |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