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第二代战斗机,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曾有11个型号、两三千架在空军服役,曾经有人高呼“歼6万岁!”(在世界航空史上绝无仅有)。歼-6多次击败比自身强大的敌方战斗机,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还是值得人们铭记的。
歼-6机采用头部进气,后掠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尺寸少、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近距空战格斗,除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
歼-6火力强大,使用三门30-1型30mm机关炮,初速780米/秒,射速850发/分,三炮齐发,威力无比。
歼-6最早由沈阳飞机厂(现沈飞集团)研制,该厂自1953年开始参照前苏联米格-19波(Л)型和埃斯型歼击机研制的。工厂称其为“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试飞员是吴克明。后因首批飞机出现质量问题,又于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19埃斯型飞机。新机在1964年9月23日交付部队,并被正式命名为歼-6。
歼-6装两台图曼斯基RD-9BF-811(РД-9Б系列)型九级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在中国由沈阳黎明机械公司于1958年开始仿制,名称涡喷-6(WP-6),加力推力3200~3650千克,正常推力2500~2900千克,采用电气机械液压联合控制。从1962年开始,成都发动机公司也试制该发动机,同年9月制成。涡喷6甲系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为满足强-5飞机的需要改型研制的,从1964年到1983年经过四个批次的改进,性能有较大提高。
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自己损失三架。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州除F-86外的所有战机,在加挂两枚美制AIM-9P/L“响尾蛇”空空导弹后,威力更强。
1980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了歼-6大修厂,可检修歼-6机身和大多数零部件。同时该厂还设计了1140升的机腹保形油箱,该油箱后来还被中国空军采用。目前巴方正用歼-7PG替代歼-6,仅保留两个中队作为后备用途。到2002年3月,随着歼-7PG投入现役,目前巴基斯坦的歼-6已经全部退役。
歼-6主要改型包括:
歼-6甲全天候战斗机,即米格-19P,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PL-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1954年7月首飞,1955年开始大量生产。甲型是由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制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歼-6I型,于1966年研制成功,为高空截击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由沈阳飞机厂研制。
歼-6Ⅱ型,1969年3月25日首飞,用于高空高速拦截,实用升限17500米。机炮配置改为两门机身炮,进气道中央有可调整流锥,机头有8个辅助进气门。进一步扩大机翼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时。在这幅图片里空速管向上折起,这是歼-6的一大特点。
歼-6Ⅲ型,1969年8月5日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进气道同歼-6Ⅱ,减速伞舱移到垂尾底部。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设两级可调进气调节锥。减小了翼展,延长翼弦,增加翼面积,使翼载减小到6千克/平方米。
歼教-6,由沈阳飞机厂研制,于1966年开始研制,1970年11月6日首飞。歼教-6前机身加长375毫米,为后座舱提供了空间。为改善后座的前方视界,风挡、座舱盖比歼-6加高80毫米,前座椅头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风挡换成34毫米无机钢化胶合防弹玻璃。歼教-6仍使用涡喷-6发动机。只保留机头右下方一门30mm机炮,翼下两个挂梁可挂火箭发射器。着陆伞舱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伞时受到喷气冲刷。后机身下加装双腹鳍,以保证方向安定性。机上增加机组通话设备、全罗盘、信标机、无线电高度表,机头右上方加装3型照相枪。
其他改型还包括歼-6Ⅲ改,1974年研制,是Ⅲ型的改进型,翼尖加2枚导弹,解决了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歼-6IV型,是1970年改装的夜间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Ⅲ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Ⅲ相同。
歼-6乙是南昌飞机厂以米格-19波埃姆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它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翼根保留了2门航炮。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
歼-6服役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机种,但在60年代中期后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美国高技术的航空器在这段时间不断侵扰我国,歼-6的不足也逐步凸现。首先是其高空拦截能力弱,难以有效的对付美国高空侦察机,如U-2和“火蜂”无人侦察机,仅能借助高空跃升这种危险而效率不高的办法抗击;其次速度慢,歼-6曾经具有不错的速度优势,但当美军普遍装备两倍音速战斗机之后,歼-6的速度显得跟不上,尽管曾经击落过高速的F-104等战斗机,不足以弥补其劣势;由于当时我国电子技术上不去,火控雷达、导弹研制进展缓慢,歼-6长期依赖机炮进行作战,射程、威力均难以满足需求。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国内长期的政治斗争严重影响了歼-6的研制、改进工作,甚至长时间歼-6为致命的质量问题所困扰,成批的“东风102”(59式,原型的代号)报废在沈飞厂房,最终触动了周总理等高层才得以解决。
幸甚相关部门领导在中苏交恶前大力引进了米格-21的设计图纸及样机,后自行仿制出了歼-7。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目前装备数量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6甲主要性能指标:
机高:3.854米
翼展:9.00米
翼面积:25平方米 全重:8644千克
机长:13.025米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时(14000米高度)开加力由5千米爬到一万米需1.85分钟,爬到一万五千米需3.8分钟
实用升限:开加力时17600米,开加力且带两油箱16000米
最大航程:1520千米 2318千米(带两个760升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2小时38分(带副油箱) 限制过载:8G
歼-6的战绩与国土防空胜利直接联系在一起,国土防空的胜利,不是由歼-6和空军独自取得的。但作为那个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歼-6的战绩显然象征着新中国已经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空中长城。国土防空胜利的最大历史意义是:它向世界宣告,在中国军队有了在陆地和海洋上大规模驱逐敌人的力量之后,现在也可以独立捍卫自己的领空。100多年来中国顾此失彼,陆海空疆域屡遭入侵的历史就此完结。
在歼-6的身上,展现出了中国空军部队优良的军政素质,特别是飞行员的勇敢牺牲精神。这是朝鲜战争的血火锤炼出来的中国空军的“军魂”的延续。从抗美援朝到国土防空,事实一再证明,勇敢——当然是科学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弥补、抵消技术差距的。不然便无以解释亚音速歼-5击落F-4超音速战斗机和歼-6在负速度差和极限高度上连续告捷的战例。
透过歼-6在国土防空中的突出表现,也可看出中国空军在那个年代的总体军事水准。
中国空军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防空作战,是国家在总体上处于和平状态下的特种作战。这种战争样式的主要特点是政治性强。即使是一场极小规模的作战,也常常牵动国家防空体系的全局和国际斗争的大局。而且这种作战范围广,形式复杂,空军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严格遵守不示弱、不主动惹事、不出国境、不入公海的作战政策。可以说,美、蒋空军对新中国空军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严格而全面的政治“考试”。而新中国空军在艰苦卓绝的“应试”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但是,放在世界空战史的大参照系下,从军事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空军的成就是比较有限的。中国空军不过是进行了一些零星的战斗,而没有直接参与任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就军事影响和战术价值而言,中国的歼-6无法像此前曾经培育了众多王牌的苏制米格-15一样,昂首走入世界空战史。
毫无疑问,歼-6和中国空军国土防空作战中的重大历史功勋是应当铭记的,它锻造了一个民族英雄主义的新传奇。但歼-6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事实上充当新中国头顶上的“钢盔”,则是中国空军甚至中国军队巨大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不仅造成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新一轮的闭关锁国,也使军事上自朝鲜战争后刚刚开始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中断。中国空军在把美、蒋空中骚扰阻断的同时,也把世界空军先进的作战思想、作战手段和技术发展,“防”在了中国的空域之外。
中国空军与世界空军的差距是在歼-6服役的时候缩短的,但也是从歼-6担当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的时候拉开的。歼-6的原型米格-19,在苏联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但中国却在歼-6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这是重大的战略失策。当美国空军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大力研制新类别的军用飞机时,中国空军歼-6家族近亲繁殖般的改型也在忙碌地进行着。直到1986年,歼-6才完全停止生产。20多年中,歼-6的生产数量超过4000架。由歼-6还衍生出了强-5和歼-12。强-5是中国空军目前唯一的强击机,已服役40年且尚未被取代。在特殊年代,强-5一度被作为氢弹载机,和轰-6一起成为中国空基核平台,而歼-12的研制则以失败告终。
2005年,歼-6全部退出中国空军战斗航空兵编制序列。与此同时,21世纪中国新型空军的蓝图清晰地浮现出来。后歼-6时代,是中国新空军的重塑时代。歼-6退役,退掉的不仅仅是老旧的装备,同时也“退”掉了陈旧的中国战争观念、保守的军事思维。以此为序幕,21世纪中国军事史将会有全新的开篇。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