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玩老镜头,看到蔡司不少镜头,上面标注都很长,于是自己网上收集了点资料,可能有DX看到过,我这里贴出来,给不了解的朋友了解下,给了解的朋友巩固下,给非常了解的朋友纠错下。
卡尔蔡司公司介绍
卡尔蔡司镜头是来自德国的品牌,卡尔蔡司是德国一家以生产镜头和胶卷相机等光学制品闻名于世的国际化大企业。
卡尔蔡司在镜头制造史上的光辉历程始于1890年由这个公司的工程师所发明的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镜头问世;1896年,普兰纳(Planar)镜头发表,奠定了卡尔蔡司在色差纠正技术上的权威地位。1902年,蔡司厂又设计出1: 6.3的天塞(Tessar)镜头,这款镜头明快锐利,成像质量相当不俗。作为一家拥有15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光学企业,卡尔蔡司在医学制造业同样富有盛名。它生产的显微镜,放大镜,医用内窥镜,相机镜头,眼镜等多种制品在世界上都极有名气,其中,蔡司厂的镜头一直以成像鲜明,细节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优越而著称。卡尔*蔡司是一家历史相当悠久的光学仪器厂商,其出品的镜头在传统相机领域向来都是“高贵”的代名词。卡尔蔡司镜头在业内一向享有良好的声誉,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而被称为“鹰之眼”,这种镜头一般情况下只有高端相机会配备这样的镜头。卡尔蔡司这家德国的老牌光学厂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全世界摄影家及爱好者爱不释手(但因其价格高高在上而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分辨率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摄影。其中带有红色T*为标志的镜头更是卡尔.蔡司引以为豪的产品。
下面简要介绍卡尔蔡司出品的几款相机镜头- Planar (普兰纳镜头)双高斯镜头,出色纠正各种镜头像差。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的设计无不受惠于普兰纳。
- Sonnar (索纳镜头) 具有深厚的细节保真和色彩平衡功力。和普兰纳镜头成像润泽柔和不同,索纳的成像表现更加细致峭刻。常用于照片和电影的拍摄。
- Distagon(迪斯塔根镜头)镜头视野极为开阔,广角和长焦表现都非常好。也是常用于照片和电影拍摄。
- Tessar(天塞镜头)由3组4枚构成的镜头,最终成像不仅中心部分鲜明透亮,边角区域的细节也很清楚 ,适合照片拍摄。
- Biogon(比奥刚镜头)由梅塔博士发明的这款镜头在当时引起了业内巨大的反响,镜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广角端几乎不会产生镜头畸变。
- Hologon(霍洛刚镜头)虽然不支持大光圈,但是镜头在广角端的畸变现象几乎为零,成像性能十分优秀。
1.Hologon
设计时间:1966年
设 计 者:Eehard Glatzel博士
结构特点:对称结构,适合超广角,固定的F8光圈
成像特点:边角失光度大,需配合中灰渐变滤镜
适用相机:Leica M系列、Contax G系列
发展历史:
Hologon结构镜头最初用于一款蔡司公司的『Hologon Ultrawide』不可更换镜头相机(1969-1975)。1972年曾为Leica M卡口上产过不到750只,规格为3组3片、15mm F8。1994年,经过Eehard Glatzel重新改进,制成了3组5片、16mm/F8的新版Hologon,适用于Contax G系列相机。
2.Biogon
设计时间:1932年(亦说1934)
设 计 者:Ludwig Jakob Bertele
结构特点:对称结构(二战后版本),适合大光圈广角镜头
成像特点:边角分辨力高但失光较为明显
适用相机:各种画幅旁轴相机
发展历史:
最初的Biogon规格为4组7片,于1936年前后上市,是对Sonnar的修改。1952年,Bertele博士采用M.M.Roosinov的改进意见设计了一款名为『Aviogon』,成为新版Biogon的前身。Aviogon及新版的Biogon,都曾用于航空拍摄使用。
3.Distagon
设计时间:n/a
设 计 者:n/a
结构特点:反望远结构,适合大光圈广角镜头
成像特点:中心分辨率高,畸变小
适用相机:单反相机
代表镜头:Distagon T* 15mm/F2.8
发展历史:
Distagon专为单反相机设计,将光学结构中心前移,以适应反光板位置。为了达到接近Biogon的成像素质,Distagon的结构比较复杂,售价较高。
4.Planar
设计时间:1896
设 计 者:P.Rudolph
结构特点:对称的高斯结构,适合中焦距大光圈镜头
成像特点:色差修正好,畸变小
适用相机:广泛适用于旁轴、单反相机
发展历史:
最初的Planar结构使用4组6片设计,最大光圈只有F4.5。经过不断改进,目前F1.4规格产品已经较为常见。在1966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蔡司曾为NASA制造过一只50mm F0.7的Planar,全开光圈时也有惊人的成像质量。
5.Sonnar
设计时间:1931(亦说1932)
设 计 者:Ludwig Jakob Bertele
结构特点:适合中焦距及望远镜头
成像特点:无球面像差,失光和畸变极微,但色散须以APO镜组修正
适用相机:广泛适用于多种相机规格
发展历史:
1931年时的Sonnar结构已经具备F2.0的大光圈,第二年,Bertele更是将它提升到F1.5,是当时135mm系统中光圈值最大的镜头结构。
6.Tessar
设计时间:1932
设 计 者:P.Rudolph
结构特点:适合标准镜头、望远镜头和小体积镜头设计
成像特点:锐利、反差大,但边缘成像较差
适用相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相机、手机、摄像头
发展历史:
经典的Tessar结构为3组4片设计,而Tessar在希腊语中正是『四』的意思。最初的Tessar结构镜头只有F6.3,随后发展出F3.5及F2.8规格的产品。
其他:
Triotar:简单的3片3组结构,具备基本的相差校正,可以提供较大像场,是早期双反相机镜头的标准配置。
Mirotar:仅用于超望远镜头设计,是反射式镜头结构
Super Achromat:Sonnar Super Achromat是专门为哈苏设计的镜头,规格包括250mm/F5.6和350mm F5.6,以及非常夸张的T* 300mm F2.8。Super Achromat简称SA,与APO结构类似,但对色差及相差的消除效果更佳。
Mutar与Mutargon:用于索尼数码摄像机的增距与广角附加镜。
T*:源自德文Tarnung,即伪装的意思。最初与1930年开始应用,能够消除光学镜片上的反光,避免在交战中被敌军发现。
Vario:变焦镜头的前缀。
什么是卡尔蔡司认证镜头
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并不是卡尔蔡司镜头,简单说就是第3方制作的镜头,符合卡尔蔡司一系列的检测标准后,给予该镜头冠名---卡尔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