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玩儿点虚的。
曾克寺:
作者: 普照闲人2 接近年底,忙的要命,没有及时回复许子兄的帖子,太不好意思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回许兄的帖子,要思考要斟酌。 先谈吕楠先生的片子和我朋友发人深省的那句话: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此... |
早起读贴,何其诗意。写几句:
是风光还是纪实?
“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此地此景此情我们在这里的权利!”这句话让我思考一个问题:风光摄影与纪实摄影作为内容不同的二个类别,在摄影修辞亦或本质上是否不同?从摄影人本体角度看,普照兄友人的这句话说出了摄影人自身的诉求,我们大家,专业的或者业余的摄影师,所有的拍摄活动,都是我们千辛万苦体验此地此景此情,所睹所思,我们自己主动被动激动感动,生命在当下过程中艺术化地实现着,谁也不会否认诗意(艺术化)人生的价值,这也同时印证了人类诗性存在的哲学思辨。其它人、人群,包括我们的拍摄对象,其实也会以其他方式诗性地存在着。如此看来,只要我们拿起相机,风光摄影与纪实摄影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有人或许会说“纪实是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显然这种停留在口号上的认知,将摄影简单地功利化,只会让摄影人迷茫而走入误区,也拍摄不出真正具备人文意义的作品。这里说的是作品,不是记录,记录具备有时限的社会价值,记录可能会以老照片的方式升**作品,但那是时间的作品,不是摄影师的作品。
上面许子老师、普照兄已就吕楠先生作品《四季》讨论良久,论点为平视观察渐渐转变为身心溶入这个话题,不象早期《被遗忘的人》和《在路上》关注的是特殊对象,《四季》溶入式的拍摄,拍的虽然是特殊的人,却流溢出具备人类普遍意义上的感情画面,形式层面表象上看是“没有摄影师的影子”,但深度透视,每一幅作品都是摄影师的心照。在自我与影像世界的合一中,摄影师到达境界的高度(意境)。 回头看,“没有摄影师的影子”反而仅是拍摄的形式修辞,而修辞是有很多种的。即便是《四季》,我们也还会联想到米勒。就溶入而言,杨延康先生、王征先生融入得更彻底,可以特别关注他们拍摄态度的非功利性,因为他们的感同身受。我还想说的是,这是一条走向意境、物我合一之路,关键是身心溶入而不是镜头形式溶入,即便溶入了,摄影师总还是客,客天下并不意味着不深刻,只是不要停留在观察的表面,须是内心的人本体验(真正的人文)。再回首,形式问题,画面中镜头在不在,不是最重要的,忘记形式的有我与无我,才会穿透皮实相世界,到达真实相(真正的人文)---即意境,这是纪实,也是风光,也都有人文意义。
忘记形式的有我与无我,但不能没有形式,一切都在形式中,隐喻其中。
好好学习许子老师的这一贴,有风光有人文,光影色彩构图形式感极强,其中有的意味深长有的意境深远,令人赞叹!在我看来,许子老师的镜头并不是融入式的,或者说仍然是作客的镜头,但做客的镜头也可以拍出有意味的形式,同样也是心的体验,并不妨碍作品的人文深度。而贴中一些好莱坞和罗贯中式的刻画表现,构图色彩光影同样出色,但形式失去意味却是一般了。特别说说177、178二片,许子老师将这二片作为反面教材讲解了,178片是典型的好莱坞式表现,确是空洞,而177片,许子老师说“典型的沙龙片,光影和构图还算完美吧?但能不能看出此片浮光掠影的空洞的和这空洞后面的矫情?”,我的不同看法是:正是这“空洞”,二种不同动感的人所构成的疏松关系,若即若离中,祥和安宁,似乎什么也没有,却是拍摄人和观片人的本真自在,生命中撄宁的一刻。这不是沙龙片能到达的境地,也决不是追光觅影的娇情。
飞白学拍不久还没过形式关,拍得不咋的想法到是挺多,抛砖引玉,学习的态度,望许子及诸位老师多多指教。上分学习~~~~!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