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红色之旅——甘肃、宁夏游记
单位组织红色旅游,我选择了甘肃宁夏一线,一是因为路途较远,二是因为对西北有一种新奇感。去年去过新疆,但那毕竟不是历史上汉族人聚居之地,要讲文化历史甘肃宁夏的积淀要深厚的多,再加上那里有沙漠,平生还没见过真正的沙漠。
游程是先从上海乘飞机到兰州,然后再坐车从兰州按着黄河的走向到天水,到平凉,到中卫,最后抵达银川,游览完塞上江南的沙坡头,沙湖景区等景区后乘飞机返回上海,整个行程一周时间。
成行之前做了些功课,发现这次游程有几个特点:一是,整个行程都在西北干旱区域进行。二是,整个行程又跟黄河搭界。三是,游程的几个景点在当地是最有代表性的。甘肃宁夏是中国最干旱的区域之一,降水量仅300-400毫米,而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没有水人怎么活,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评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一提起甘肃宁夏就会在头脑里浮现出干旱,沙漠,黄土,沙尘暴的景象。国家地理杂志论证:江南的湿润是用西北的干旱换来的。中国分三大气候板块,一块是青藏高原区域,一块是西北高旱区域,另一块是东南季风区域。我国东南部在纬度25-35度处,地球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都是沙漠,惟独中国不是,其原因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干热气流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北抬到大西北,由此形成了西北的干旱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脯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南麓的雪水积聚成了长江,北麓的雪水积聚成了黄河。黄河东西向地流出青海就到了兰州,从兰州开始折向东北偏北,顺贺兰山流经宁夏进入内蒙,又受阴山阻挡折流向东,流到晋北受吕梁山所挡调头向南,一直到潼关与渭河会合转向东后奔腾到海不回头,这里黄河走了一个“几”字型,形成了著名的河套。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区是西北最富的,也是风景最靓丽的。有句话叫“青海清,甘肃黄,宁夏富,内蒙靓”形容的就是这段黄河的特色。黄河在青海时是水清清的秀丽模样,到了甘肃由于受水土流失的影响变成了黄黄的泥浆色。流到宁夏,黄河水得到充分的利用,银川平原成了塞北江南。到了晋蒙陕大峡谷,风景是最壮丽的。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安全准时抵达兰州。出了机场一路上见到的都是土黄色,非常干旱,光秃秃的山头寸草不长,导游讲我们这里是“有山和尚头,有沟没水流,有房一边砌,有地盖石头”。前两句好懂,说的是山上光秃秃的,沟里干干的黄土不见一滴水。第三句“有房一边砌”讲的是这里的屋顶不像其他地方是人字型的,而是单人傍型一边高一边低,这样下雨时雨水都流到院子里,积聚到水窖里。当地人嫁女儿不问嫁妆礼钱,先问家里有没有水窖,就像以前上海人嫁女儿要问男家用不用生炉子倒马桶一样。“有地石头盖”讲的是为防水分蒸发,农民在田里盖上许多石片,以保墒抗旱。甘肃的瓜果特别甜,许多瓜果就是从这样的田地里长出来的。这次甘肃游实际上没到真正的甘肃。甘肃是甘州(酒泉)和肃州(张掖)的合称。甘肃在地图上看起来像只握铃,当地人臭美地称象个玉如意,反正是一回事就是中间细,两头大,甘州和肃州都在西头,而兰州却在东头。兰州城市也呈握铃状,南边一排山,北边一排山,黄河中间穿过,城市就建在河的两边。正是有了黄河的滋润,兰州才不那么干旱,树木葱绿生机盎然。兰州市政府把沿黄河两岸的河滨建成了西北的外滩。虽然树还不多,但也象模象样的。河边有三座标志性的建筑,一座是黄河铁桥,一座是黄河母亲塑像,还有一座是黄河水车。以前兰州人用水车提水灌溉,现在早不用了,但作为遗迹仍保存了下来。兰州没什么景点,可能是考虑红色旅游的原因,特安排参观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一个大大的院落里面展览的是长征时红军西路军的征战的历史。西路军是长征时力量最强的一支,进入西北后,西路军的领导人张国焘认为只有西进新疆连通苏联,中国革命才有希望。在西进的路上遭到了西北军阀马步芳的阻击,几近全军覆没。这段历史很惨烈,教训极为深刻。
到了兰州自然而然会想起上海见过的兰州拉面馆。上海铺天盖地的蓝色店招,这里一块也没见过。兰州的拉面的水平天下一绝。在饭店吃饭时,店里的厨师表演了拉面的技艺。一团面在他的手里可以拉成龙须面,韭菜面,扁担面,三角面等七八种。除了面的形状外,下面还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是讲面汤要清。二白是讲拉面里放白萝卜。三红是指红椒油。四绿指的是绿香菜。五黄是指使面又软又有筋头的黄粉辅料。达到这样标准的才能算好拉面。甘肃还有的美食是凉粉。用荞麦做的柔软滑爽,用碗豆做的晶莹透亮。形状不同名字也不同,长的叫捞捞,短的叫呱呱。调入油泼辣子,芝麻酱,老醋,酱油,蒜泥,花椒面,别说有多鲜美了。这里有美食广场,来几瓶啤酒,弄只烤羊腿,再点上凉粉拉面,这滋味没得说了。黄河在兰州穿城而过,吃饭的时候黄河鲤鱼是不能少的。一条鲤鱼一斤半左右,红烧的,味道很好。鲤鱼在上海是不吃的,因为有土腥味。可这里的鲤鱼没有土腥,肉质也较紧。不知是好吃,还是饿了,一条鲤鱼经不住如雨快箸的猛攻,三下五除二被一扫而空。最好是一人一条才过瘾,在大家的一片赞同声下又上了两条才罢休。这里的蔬菜又新鲜又水淋,不像这里的气候。也怪了,这里的姑娘的皮肤也很好,丝毫没受干燥气候的影响。可能是黄河水含有美容的微量原素,一个个要么白净净的,要么红扑扑的。看到年轻姑娘不要叫小姐,要叫“莎莎”,“白娃娃”,这样她们才会高兴。知道这个诀窍 ,一路上不管姑娘还是徐娘都一律叫“莎莎”。在饭店里看到的姑娘,两颊都是红扑扑的,像西北苹果。农村姑娘很淳朴。吃饭的时候问服务员,有没有土鸡蛋,服务员说饭店里没有,她家里有,晚上可到她家里去吃,真是纯朴的可爱。
到西北的第二站是天水,景点有麦积山,伏羲庙。麦积山是一座丹霞地貌的山峰,这种山南方很多,但在北方又要地貌相似,又要满山苍绿的不多。天水地处秦岭余脉,年降水稍多达600-700毫米,比较湿润。麦积山因为像麦垛,故名之。这座山就像天水一样有不得了的历史。人称历史五千年,可这里又长了三千年,变成了八千年,一直可以追述到华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时代。传说伏羲女娲是兄妹,理应不能结婚,可哥哥偏看上了妹妹,妹妹自然不答应,哥哥说我们把石磨从山上滚下去,如果转子和磨盘分开,我们就不结婚。如果不分开,我们就结婚。结果滚到山下,转子和盘子没分开,妹妹只好嫁给他。自此才有华夏民族的世代繁衍,源远流长。天水的伏羲庙每年都要举行仪式,祭祀始祖。当然这里有神话传说的成分,但历史长却是事实。其他地方讲历史多是明清,最多也就是唐宋,可这里一开讲就是三国五代的。三国的姜维是天水人。麦积山的佛像开凿于魏晋,隋朝。与龙门大同敦煌石窟都是同时期的,这里的佛像泥塑的多,但保护得很好。佛像雕塑得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在当时的条件下,悬崖峭壁上凿洞雕塑很不容易。
行程开始的时候,导游生怕抱怨这里的条件差,先给大家打了预防针,说这次旅行是文化苦旅。她讲得很艺术,似乎在说参加这次旅行都是有文化追求的,又好像在说条件有限多多包涵。其实兰州天水没觉着什么苦,真正感到苦的是天水到平凉的一段路程。高低坑凹尘土飞扬不说,还要堵车,刚进入平凉就堵了近两小时。我们几个摄友乘机下车拍照。这里不是景点胜似景点,歌曲“黄土高坡”歌词里描述的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以前听的时候感觉词写得有些凄凉,但到了实地,看到的却又那么真实。村民老头留着胡须戴着瓜皮帽蹲坐在黄土墙垣下,无所事事地聊天晒太阳,用呆滞的目光看着大巴上来此旅游的外乡人,就像看西洋镜一样的感觉。河滩地里种了许多苹果。这里的气候特别适宜种苹果,光照足,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西北就是缺水,如果有水还真是好地方。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常在这里争斗打仗,你死我活的,结果谁都不落好,还是现在和谐社会好,长治久安发展下去生活一定会好起来。车过庄浪县城,才脱离土路坑凹颠跛的苦海。虽然是盘山公路却很平坦。山势不太险峻,比较平展,农民在山上开了许多梯田,这里的梯田不像南方的那么窄窄长长的,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有的种着小麦,绿油油的,有的才下种,裸露着棕褐色的泥土,几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看起来很漂亮。到平凉主要是游崆峒山。崆峒山号称道教第一圣地,讲历史要追述到黄帝,有点吓人吧。黄帝曾上崆峒山向广陵子讨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道。崆峒山山势险峻,山路陡峭,风景很美。山上的素斋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印象更深的是上山时司机的驾技。他们可能都经过广陵子的点拨调教,可以把汽车开得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急转,一会儿猛刹,乘得心惊肉跳。真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嗓门口跳。崆峒山与之前游览和之后游览的伏羲庙高庙都建造得很精致,可见当时的重视程度,再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值得一去。
旅游的第四天是从平凉出发翻越六盘山,进入宁夏的旅程。翻越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程里历经长途跋涉的千辛万苦快要到陕北根据地,毛泽东感慨万千,赋下了词清平乐:“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种大气势的诗词没有甘洒热血献春秋的思想境界是写不出的。看着六盘山上红军的塑像,不仅有感慨,更有感动。
原计划参观完六盘山后,要赶到中卫去游高庙,可司机的车开得特别慢,卡车都追过去了。等到了中卫,高庙已关门了,只好安排在第二天。在中卫的宾馆名叫喜来登,一听是喜来登,几个女团员直叫这下搞大了。我们都有些半信半疑,到了宾馆一看果真是大兴的。中卫是个小县城,但在旅游界名气不小,不仅有高庙,还有著名的沙坡头景区。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黄河的北岸。因河边有一个宽2000米,高一百米的大沙坡而得名。在黄河两边,一边是黄土高原,一边是腾格里沙漠,集大漠,长河,高山,绿洲于一处,景色壮观。包兰铁路从中间穿过。这条铁路通行已有五十年,一直畅通无阻。人顺应自然规律,封沙治沙 ,使沙漠与人和谐共处。沙坡头开发了许多游玩项目,有骑骆驼,开吉普,驾摩托,滑沙,羊皮筏漂流等。骑着骆驼穿行在沙漠深处非常带劲,骆驼个子很高大,但胆子出奇的小。我随身带了一根相机脚架,起先骆驼没发觉,骑行中骆驼突然看到我手上的脚架,吓得扭头横着走,我赶紧把脚架放在骆驼看不到的地方以免惊吓骆驼。开吉普也很惊险,才学会开车就在沙漠里飙车,心里有点紧张,特别是从高坡上往下冲,有点害怕,但很过瘾。
宁夏是回族人的家乡。这里的人是十姓九马,十马九回。回民的历史不长,最多只能追溯到宋元,大多是随元军从中亚西域迁徙而来,几乎都信伊斯兰教。这些移民经千百年的与汉民混居,除了信仰不同,文字语言一样。解放前的蒋介石政府是不承认回族的,回族人当地的汉人叫他们“回回”,见了面就问他们什么时候回西域。可千百年过去了,他们不但没回去,反而定居了下来,还建立了自治区。实际上宁夏是党项羌人的故土。党项人受土蕃的侵扰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唐朝末年黄巢造反,党项人协助唐朝镇压起义立了功,唐朝把这块土地封给了他们,并赐予了“李”姓。经过了三代人的拼搏,由李元昊建立“大白高国”,宋朝称之为西夏。在参观西夏王陵时,看到用西夏文写的“大白高国”四个字。这些文字远看像汉字,近看一个都 不识。西夏王朝后冒犯了蒙古人,成吉思汗派兵六打西夏,虽经浴血抗挣,但没逃脱亡国的惨运,党项人遭到了屠城。现在的党项人也不知到那里去了,空余下几座王陵和一段神秘的历史。
宁夏是中国最小的一个省区,可银川的城市建设绝对是大手笔。几个以前曾来过的,都讲认不出来。大马路都是八车道,横的叫街,竖的称路。街和路的路灯都不一样。房子盖得很气派,特别是当地的公路管理局的办公楼造得像美国国会大厦。当时搞规划的时候,管建设的陈姓主管领导因为坚持要修八车道,被人称为”陈八道”。现在建设好了,城市美了,他们又叫他”城市美”。那有这样夸赞人的,嘴真是臭。银川的主要景点是沙湖和镇北堡。沙湖据说来自1952年一条引黄河灌溉的人工河,将水排入一片靠在沙丘旁的盐碱地,长年累月,水量不断增加,最后形成了一个8.2平方公里的沙湖。北边为湖,南边是沙。湖水似海,沙柔如丝。湖中的芦苇团团丛丛如茂竹修林,随风摇曳。湖中还盛产胖头鱼,于是湖水,沙山,芦苇,飞鸟,游鱼组构成了西北大漠的江南景色。所看的确实很美,但一想又有些疑问。一边是干旱沙漠,一边却是水稻田。一边是3000毫米的蒸发量,一边是河道纵横的水乡泽国。一边是滴水如油的黄土高坡,一边是喷灌水漫的城市绿地。有些难以理解,有些不可思议。黄河的流量远少于长江,但整个华北要靠它。水严重不够用。现在解决的思路放在南水北调上。科学用水的问题不解决,再有几项南水北调工程,又有何用?
镇北堡是明朝遗存的一座兵营。被张贤亮买下作摄影基地。红高粱就在这里拍摄的。看起来很荒凉。这里的人说我们卖的就是荒凉。其实周遍的农村还是蛮富的。张贤亮用劳改营的眼光看东西,不会有好东西。就象团友在堡里假扮拜天地一样不能当真。
西北游还是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值得一去。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