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徕卡M的胶卷相机,数码不在本文讨论之内。总有人要长大,总有新的年轻人会对照相机感兴趣,也总会有新的胶卷迷加入到传统摄影的乐趣中。因此,就总有人吹捧徕卡M相机,你就总能看到关于徕卡M胶卷相机以及其镜头的各类神话。即使相比十几年前那个照相机大启蒙年代,中国大陆对于徕卡M的吹捧已经大大下降,然而对于许多不明真相的新人而言,手捧一台M3,M6,仿佛就像是地位的象征。如果徕卡M胶卷相机真的如此好用,那你就不会在二手市场上看到这么充足的货源了……事实上,许多徕卡M胶卷相机就和一切照相机的命运一样,在一位主人手里停留一段时间就被抛到二手市场上。徕卡M3和徕卡M6的总产量都是20多万台,你却能在满世界的二手市场上看到他们,这本身便是问题。
如果说装片是麻烦,那M3,M2和后来的新MP相机的倒片简直就是地狱。
120不需要倒片,但135需要倒片,一般手动倒片你要用一个动词形容,那基本就是转,有一个小把手,转一转就好了。
但上面这些老徕卡,以及模仿它们造型的新MP,不是转,而是搓!
徕卡M3并没有对战前相机的倒片系统进行什么改动,它的倒片都是把机顶的那个倒片扭拔起来,然后像转小螺丝刀那样用手去搓。
我给你们讲个笑话,我每次给我的MP倒片我都要唱歌的,一般唱到高潮估计都还没搓完。而且倒片有时候是有阻力的,搓起来非常吃力。
我真感觉那个年代用徕卡M3的记者,是不是指纹都给搓没了。
徕卡M3的倒片比较难搓是一开始就被人发现的,当年David Douglas Duncan在50年代定制自己的M3D时,就特别突出加装了上面这个用于快速倒片的装置。现在也有给M3,M2装类似配件的,不过这种配件毕竟不是原厂的,很容易将机身边上刮坏。
一直到徕卡M4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安装了快速倒片。虽然M4和M3,M2的机械性能差不多,光学性能和M2差不多,但它就凭借一个装片,一个倒片的进化,就已经方便了太多。
可问题就是大家听的真话太少,你猜猜别人怎么说?M4这么一搞,就没有M3,M2那种徕卡味儿了。你们看看,这种人是不是囟门一直没有闭上?(这就是脑子有洞的原始意思)
想来M3的确经典,都能练武功了,练无相劫指了。
有时候看别人讨论徕卡M相机,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讨论相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有人在数码相机镜头上缠胶布的,一般租借给别人的镜头,还有那种拍视频的使用率贼高的镜头和相机会这么干。有的时候也会起一些标记作用。
但徕卡M的胶带是用来遮挡的,主要用来遮挡红点。
有的时候真的很滑稽,玩徕卡的人不去关心相机性能如何,却在关心照相机上的红点商标太丑,要遮掉。而许多人恰恰就是冲着这个红点去的。
这个红点我也搞不懂有什么魔力,你不喝可口可乐的吗?
就连徕卡自己也喜欢在这种完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做文章,特别是数码时代后,必定要给你出一个带红点的,再出一个不带红点的,还在屁股后面加一个P。
人家加P是功能先进,徕卡加P是不要红点。
但这真的就只是一个点而言,新手可能不知道新的徕卡MP就是徕卡M6的小盘机,一开始是因为M6停产还留有部分零件造出来的限量外型相机。
也就是因为没有这么个点,性能几乎完全一样的MP要比M6贵一倍。
(作者和他的MP)
徕卡从机身性能来看,是不是特别厉害?特别拔群?
比起单反相机,哪怕就是手动单反,徕卡的旁轴对焦都很吃力,因为它只能中心一点对焦,如果景深比较浅,光圈开得大,很容易跑偏。这不是说单反就不会跑偏了,但单反毕竟是你直接看着,至少清楚还是模糊还是可以判断的。
而如果使用广角镜头,特别是25mm以上,很有可能出现你身体的遮挡,但这种遮挡在取景器里是看不到的,使用超广角镜头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姿势。
如果对比旁轴,徕卡M的取景器亮度的确很好,黄斑对比度也不错,但这仅仅是对比使用传统阿拉巴达取景器,也就是画框式取景器的。画框式取景器没有针对黄斑增亮的光学设计,黄斑对比很差。
而相比其他亮线式取景器旁轴,徕卡M的取景器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虽然徕卡的取景器的确比50年代的尼康SP,比60年代的佳能旁轴要好,但比起21世纪做工堪忧的福伦达BESSA R系列旁轴,就已经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