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许多人纠结器材。“如果给我一台徕卡,我也能成布列松。”说这种话的人,我就是给他10台徕卡,他也成不了布列松。厉害的不是徕卡,而是这些摄影师敢于趟雷的精神。且不说别的,现在中国到处都在封城,你敢扛起相机冲破各种阻拦去拍摄吗?要是有这种精神,哪怕你手上那一台手机,也能成大师。对真正的摄影大师而言,照相机只是工具,就像画家的画笔一样。如果要完成某些具体的目的,也许需要一些特殊的器材,毕竟照相器材不是万能的,然而你一定要说他们很讲究于某种器材,很多时候是言过其实的。更多情况下,你会发现许多摄影大师真的什么相机都用。他们热衷于摄影,而不是热衷于器材。
一说到商业摄影师,大家想到的都是哈苏。你说你拍商业片,没有哈苏怎么行?
对于一般爱好者而言,哈苏V系列相机可能是专业的代名词,然而对于真正的商业摄影师,这其实就是一台工具。而且还是一台操作繁琐的工具。你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哈苏相机被使用的场景,测光表,三脚架,吃力地弯着腰拍摄……事实上所谓专业器材,哈苏V系列也好,MAMIYA RB RZ也罢,都不是什么方便操作的机器,若不是服从于某些具体的目的,使用这些相机对摄影师而言是痛苦的。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摄影师扛着禄来的照片,但很少看到摄影师扛着哈苏随便拍照的照片,哈苏总是出现在片场。
大家看到上两图里的Helmut Newton,这么大牌的摄影师,手上拿的是日本相机,上面是Mamiya7,下面是富士645的折叠机。Newton的商业片从其撕拉片的打样来看,也是类似哈苏这样的120相机完成的。然而摄影家本人并不会拘泥于某些固定的照相机。
尽管摄影师们往往不那么讲究自己的器材,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主要使用的器材来判断他们主要拍些什么。
商业和艺术摄影的摄影师会更多使用120相机,无论是数码时代还是胶卷时代,这个类型的摄影师都要追求画面质量。商业摄影师往往还能熟练地操作大画幅相机完成重要的商业拍摄任务。
记者和纪实摄影师会更多使用135相机,又以单反相机为主。事实上这些摄影大师用尼康的频率要远远超过徕卡,比如上图的Don McCullin,英国著名的纪实摄影大师,拍过许多惊心动魄的照片,他年轻时就主要使用135单反。近些年老爷子开始使用数码单反拍摄,只要能够满足自己拍摄内容,照相机只是手段。
在70年代后的纪实摄影中,尼康单反相机一直扮演者相当重要的角色,从F到F2再到80年代的F3,可以说尼康相机在新闻工作,纪实工作中抢夺到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位置。直到相机自动化出现后,佳能的EOS系统才迎头赶上,成为世界各国记者,各国纪实摄影师常用的器材。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Salgado身上,在拍摄《创世纪》时,他并不拘泥于画面需要什么介质表达,而是大量使用宾得645数码单反进行创作。
面对伟大的摄影作品,你却在寻思这是什么相机拍的,这是胶卷还是数码,这无疑显得无知而滑稽。
我用这张图说明问题:
寇德卡在许多爱好者心目中堪称传奇,人还没死已经被奉为神人。
可他近些年用什么相机呢?富士X100。
是的,那些老得都快死了的摄影大师的想法,反而要比许多扛着键盘的小伙子要先进得多。这并不难理解,因为摄影对他们而言就如生命一般,照相机就如身体的器官一般自然,他们自然要比不怎么拍照的爱好者更能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在数字时代,坚持使用胶卷摄影的,反而是一批新生代的年轻摄影家,又尤其以日本和欧洲居多,老一辈的大多都用起了数码相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徕茨举办的相机拍卖会上经常会出现名人使用的徕卡相机,包括早期的MP,M3,M2等等,其中不乏Walker Evans这种大师用过的器材。然而,这些徕卡相机并非这些摄影师去世后的遗物,大多是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转手卖给别人,几经辗转,最终出现在拍卖会上。拍卖会上大量出现的原厂MP相机,至少有一半是当年给马格南成员使用的。我们的确能看到其中一些被用得皮都搓没了,却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崭新如初。就好像卖出天价的M3D相机,整体就非常新,显然订购这台相机的David Douglas Duncan并没有太多使用这台相机。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