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后数码时代,摄影鄙视链都快消失了原创 上海老污龟 胶卷迷俱乐部
摄影作为一种大众爱好,并没有所谓明确的圈子的说法,也很难有什么圈中大神的说法,你说玩黑胶唱片的,收藏10万张唱片,那叫圈中大神,家里一套音箱几百万,那叫圈中大神,摄影什么算圈中大神很难说的。可能一些商业摄影师,上微博的,算是圈中大神,但是大部分商业摄影师的互动寥寥,至于国际级的摄影家,就更难说了。
20年来,数码相机极大地扩充了摄影用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至少新出现了几千万摄影爱好者,加上网络交流的流行,对于摄影的讨论很快流行起来,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各种鄙视链条,骂战,玄学,每天吵来吵去,相当热闹。
在大概2005年后,数码单反开始普及起来,那个时候是这类东西最流行的年代,有许多平台提供了争吵,互骂的机会,比如说人人网,也就是以前的校内网,因为这个平台互动性非常高,所以吵得非常凶。又比如色影无忌论坛,这个论坛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最早上面都是玩胶卷的,后来也是人脑袋吵成狗脑袋。又比如那个时候蜂鸟网的网友来稿,下面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和谐,想在那上面分享一下自己拍的照片是需要勇气的,至少要比梁静茹给的多得多才行。
相互鄙视,互喷互骂的范围非常广泛,总体来看分为三大类,器材类,技术类和摄影理念类。
器材类的鄙视简单来说就比钱,谁器材贵,谁凶狠,用便宜器材的自然就会转移话题,把器材鄙视链往其他的方面引导,就是类似“暴发户没文化”的路线。那个时候鄙视链条里,徕卡,哈苏就是比日本相机厉害,你要说技术,那个时候的哈苏是日本技术,徕卡M的技术比起高自动日本相机那肯定是落后的,但是没关系,相机贵啊!你这爱马仕,LV不也就以破皮包吗?说不定还没超市门口别人活动领的无纺布袋好用,但是贵,贵就是道理。
尼康佳能的用户为什么吵得凶猛啊?因为分不出便宜还是贵,两个PAI子同等级别相机价格差不多的,所以就吵啊,因为吵不出结果啊。你用1万佳能的,和用6万徕卡的吵,再怎么吵你也吵不过,真金白银嘛。
至于技术类,争论就多了去了,这种争论和鄙视几乎持续至今。微博大神不是一天练成的,那种庸俗无比,令人作呕的糖水照片发展到2020年其实倒是有了那么一点艺术的味道了,要知道这种什么日系照片,港风照片,虚化照片,早就有了,十几年前就有了,那个年代你要拍不出这种照片,调不出这种颜色要被人笑话的。
那个年代的日系照片都是后期调色调出来的,还没有发展到用胶卷来走捷径这种方法,小清新风格充斥网络。自然就有人说这种照片庸俗,低能,白痴,里面的人物穿着30块一套的连云港出产的低劣水手服,明明20,30还硬要把自己涂抹成15,16的恶心妆容,摆出一些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奇怪姿势,反正总体来看,对这种所谓技术的鄙视使用的词语都是非常恶毒,凶残的。通过打击别人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据说商朝的时候人们就这么干了。
在这种技术鄙视链中,你拍人物把人物放在正中间,或是背景没有虚化,简直就是犯罪,你会被人讲得以为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反革命。
技术已经有点玄学了,至于摄影理念就更玄学了,这堪称是键盘摄影师的必修课。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昂贵的器材,从现在的消费标准来看,2005年-2010年前后一台高性能数码相机其实非常昂贵,当时上海房价均价大概是1万-2万一平米,一套5D2可以买2,3个平米房子,现在上海房价已经暴涨到5万,相机虽然也涨了,但是没有那么离谱。
没钱怎么办?拼意识,发扬阿Q祖传的精神胜利大法,所谓,你有5D2,我有布列松,你相机牛X吧?我认识的人比你多,我拍照的理念(其实这些人可能从不拍照)比你先进,我看得远,我登得高。
站在精神的珠穆朗玛需要你不要脸的程度达到马里亚纳,但这并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尤其是金钱。
那时的摄影理念完全不是后来流行摄影美学,不是摄影史经验,不是摄影艺术范式,纯粹就是一种比较粗糙暴力的“我认识,我知道”的模式,一个名字就能给键盘摄影师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能力。
对于摄影师的作品给出的评价几乎完全与摄影本身没有关系,又或者是讲了一大堆空洞的话,比如构图好啊,光线好啊,意识好啊,几乎对每一个他们认识的人,每一幅他们想彰显自身品味的照片,都总是给出差不多(或者安全一样)的空洞评价。
有趣的是,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被提到最多的就是罗伯特·卡帕和布列松,但20世纪的优秀摄影师少说得千把来人,在2008年,你是不太能听到别人嘴巴里说出梅普尔索普,NEWTON的,当然现在也很少,但是至少有人说。荒木经惟和森山大道大概是2010年后才提得多一些,但至于中平卓马啊,杉本博司啊,日本摄影师上开创意义的木村伊兵卫,土门拳,艺术色彩浓厚的植田正治等等,这些名字在那个年代都很难听到。
由这种理念的鄙视就产生了所谓题材的鄙视,也就是拍什么。拍出来的东西决定你摄影的层次,最后会得出来一些很奇怪的结论,比如拍动物比拍人高级,拍狗比拍女人体现层次。或者是,所有摄影中,街拍艺术是最高级的,最艺术的,这种想法直到现在都深刻地影响着许多人。
现在回想,之所以会产生街拍最高级的奇怪想法,可能纯粹只是街拍是各种摄影题材中最没什么限制的,最没什么门槛的,人像你得找人吧?美女哪有那么好找?你说是找个美女容易,还是拍个地铁站里的乞丐(而且这些乞丐其实比这些爱好者富有不知道多少倍)来的方便?你要拍风景,你得有风景吧?非洲去得了吗?南极去得了吗?中国各种名山大川,那个年代也没通高铁,去得了吗?但是家门口能晃悠吧?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晃悠吧?
在过去这20年的鄙视链条中,精神胜利大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在再回过去看当年这些争吵和得出的这些奇怪的结论,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为那个年代中国其实开放也不久,刚刚进入互联网世界,那个时候人们能够获得的是一些比较浅显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的信息,摄影从一种比较高端的,比较专业的活动一下子变成大众娱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一下子变得专业了,或者说,用相当廉价的,几乎不需要学习的方式可以成为“大师”,可以被人仰慕。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吵来吵去的情况是正常的,不出现这种情况才不正常。
而且那个年代大陆也没有TASCHEN的书买,但就算有,键盘摄影师们估计也看不懂英文。其实塔森的很多书你都别说看懂,从头到尾翻一遍都受益无穷了,可当时我们缺乏这种平台,也缺乏向更多人传输摄影史,摄影范式,摄影艺术维度的机会。
当我们迈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后,摄影的讨论却在变得越来越和谐。不是说网络和谐了多少,每天王者荣耀的平台都在处理着数以亿计的污言秽语,和谐的似乎是摄影的环境。
在胶卷时代,鄙视链由于器材等级的现实存在而长期存在,因为都用胶卷,所以大画幅就是可以一直鄙视中画幅和135,中画幅可以一直鄙视135,徕卡可以一直鄙视日本相机。然而到了数码时代,数码摄影方式比胶卷更快地消磨着人们对于摄影的兴趣。
数码技术的高门槛让相机品PAI越来越少,相机种类越来越集中,过去人们甚至可以为了一台卡片机吵得你死我活,然而现在在产的总相机种类已经少得可怜了。大家想想,尼康都闹倒闭闹了好几年了,人们对于器材的热情,器材的市场饱和度是到达了何种地步?
没什么机器可以讨论了,机器已经不再拥有本质上的技术突破,那么器材自然就失去了话题性,早就已经吵不动了。
过去吵架的点是冲突,比如5D2和D700,一个对焦点多,一个像素高,这有冲突,所以吵得起来。现在大家都是满天星一样的对焦系统,都是天花板的MTF镜头,都是4000万的像素,已经没有冲突性了。
尼康D6比尼康D4有多少革命性的突破?人们对于空洞的技术指标早已麻木,什么机器不是拍?在许多人的意识中,照相机完全不如手机,我手机还能一键滤镜呢,相机还得导出来。
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们对于摄影热情的衰退。
这种热情的衰退有人认为是手机摄影的便捷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若从更深层次看,数码摄影这种形式的高效率和单调性,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人们对摄影热情的打击。
大家用了这么久的数码,早就不相信什么佳能的颜色,尼康的画质什么的了,大家早就从什么都不懂的好奇者变成见过市面的老江湖了,数码原图拍出来都差不多,其实哪家的机器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清晰到让人密集恐惧的画质,干瘪到让人窒息的色彩,加上光圈最大依然能够保证画质的超级镜头,当我们的视觉每天都被喂进佛跳墙时,最后只会让人呕吐。
吃自助餐的时候一开始总是精神奕奕,吃到最后只会累觉不爱,哪怕满汉全席自助餐,吃到最后,你根本分不清这些昂贵食材的价值了,你只会觉得很难吃。
另一方面,比起十几年前,我们的交流交际网络更加丰富了,大家看到许多公共交流平台都衰落了,人们逐渐开始排斥这种吵来吵去的环境。
从现在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为了一台照相机去吵架是很没面子,很无聊的事情。因为物质生活持续富足,所以大家实际上会比过去看得更开一些。
会吵的人还是有,但是平台逐渐枯萎了,吵架没搭子了,你只能看到徕卡发新机后,寥寥数人在下面留言“傻X”,现在已经到了“你买不起酸吧”的回合都不会出现了。
那么当年吵得你死我活的人呢?时过境迁了,该工作工作了,该生活生活了,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现在相机已经进化到第几代了。哪有人总能一辈子都活在吵架的战斗中?又不是赛亚人。
真正能够坚持摄影的发烧友其实并不多。
坚持拍照的发烧友后面还会遇到一些数据危机,比如电脑硬盘不够用了,数据该怎么备份。数码对图像的保存相当矛盾,一方面,这些图片以数字的方式保存,理论上只要有器材就可以永久保存,而且可以大范围复制。但另一方面,个人设备却又容量有限,而且相当脆弱,你根本不知道机的硬盘什么时候会烧坏,至于移动硬盘,那绝不是能长久保存的平台,说坏就坏。现在有一些外置机械硬盘数据库的方案,我个人觉得是保存图片的很好的形式,胶卷摄影同样有这个问题,胶卷的数字扫描件也是非常庞大的数据。
当然,也许未来人类的存储技术会有飞一般的突破,没准能进入PB时代,回想一下2002年一个硬盘才40GB,现在4T,是那个时候的100倍呢。
有的时候我也会偶尔用一用数码相机,但数码相机太强大,总让我觉得单调,而对于后期要去调整照片,又让我觉得厌烦。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