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不知道。
今天下午在农展馆开幕的艺术博览会,核心展区、诺大的11号馆,纯粹的摄影展就只是刘铮老师主持的“蝴蝶效应”当代摄影展。所幸这个展览的规格够,展区面积也够大、出展的都是名家或新锐,制作非常精良。不过,预计还是跟很多高端摄影展一样,大把观众会觉得自己看到的是“另一种摄影”,……而且,肯定很多人搞不明白凭什么一幅幅都卖得那么贵——即便其实就下午几个小时的时间出展的作品就售出近半。
艺术与大众之间,从来都有那么一道鸿沟。在缺乏艺术基础教育的咱们这儿,却不缺乏能跟国际水准接轨的创作者。现在这状况。
俺基于之前对大量摄影家的采访,剪了一个18分钟的纪录短片,就在蝴蝶效应展区循环播放,内容就是关于摄影创作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假期里去到农展馆看展的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现场看。或者嫌去到现场麻烦,也可以在俺的公众号上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cyMDk1Mg==&mid=2650776649&idx=1&sn=4de96c5ce76ed8241d8cf2986eb8c95c&chksm=beeffc1e8998750871892ac3c62eaf2b109b2c3b761bc33a70027ff0835d0b1e6d3e63ff6e83#rd
其实俺现在也有些迷惑。是艺术家需要观众,还是观众需要艺术家?抑或,这两者已经分道扬镳了?
我在采访中印象很深的有几个人说到同样的一句话:为什么大家去看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懂”呢,如果是一眼你就能看懂的东西,说明它在你的知识范围或者思考范围之内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就是因为看不懂,才需要更认真地去琢磨,艺术家为什么会这样表达。
以我现在的理解,艺术肯定是小众的。它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大众只懂得它的基本的一些东西(比如美感啊主题啥的),就像大众都知道惯性啊加速度、而只有很少人能研究宇称啊弦理论一样。
大众进到一个艺术馆,恐怕也跟进到一个粒子实验室一样,多数只有好奇和不明所以,只有少数人知道哪些都是干嘛的。
这本就是纠缠不清,讲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摄影是大众的”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异议,但在我看来还是值得商榷的,提出这个概念的背景是什么?政治、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吧,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但因为这句话是鼓舞人心的,也是充满正能量的,所以我们很少去思考他背后的东西。40-70年代,左翼文学提倡文学应该表现和属于全社会的劳苦阶层,这在当时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一上升到艺术层面,先不说那些复杂的原因,就足够让我们不适应了,一是发现艺术离自己这么个下里巴人突然这么近了,手足无措,二是在艺术面前,我们难免底气不足,说实话,我从来不敢把自己的照片叫做摄影(作品),仅仅是拍照,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虽然现在的社会环境相对来说宽松了很多,个人(行为、言论、思想)自由达到了建国后从未有过的宽松,我也有关注蝴蝶效应,现在很少看了,刚关注的时候每篇都看,看到那么多充满个人主义色彩的作品,很多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较之传统摄影都有很大的突破,现在妄议他们的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或者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太早,但是他们敢于尝试的勇气一定是值得赞扬的。
讲了这么些,依然还是讲不清楚,脑子里新的问题又源源不断地跳出来,简单作个个人体会总结吧:我觉得很多艺术作品,我们看不懂,没必要逼着自己去看懂,还有一些艺术作品我们虽然我们看懂了,但不能认可(主要是观念、主义、经验等),也没必要否认艺术。我认为,每一个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必然是艺术家创新和坚持的成果,当我们不能从艺术本身汲取营养时,不妨转到他们的背后,看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这话到点。艺术因为其“功效”不可验证,与自然科学是有很大区别的。由于不是可被证伪的严谨逻辑,最终的裁定只能是人的意志,这样的情况下权力就是决定因素了。因此最终艺术的公允与否就取决于,掌握权力的人、是不是有足够的艺术水准。
但糟糕的是,大众对掌权者的艺术水准也是无法判断的。这就导致,真有艺术水准的很多作品,在有同样艺术水准的人眼里会很惊叹,但在大众眼中就无法理解。而这两者无法沟通。可是大众媒体是向着大众的;于是,这种对立往往被放大,然后艺术界就趋于被孤立。这种情况在欧洲会好些,因为老百姓都是在泡博物馆艺术馆的过程中长大,他们一方面更懂得多一些,另一方面会具备一种修养、不轻易对自己搞不懂的东西表态。在美国就已经差一些了,老百姓天生有一种反抗权威的精神,我不懂就使劲分析、各种追索、各种讨论。……到了中国?中国的老百姓一方面缺失艺术普及,另一方面非常急于下判断(中国人是社会的,总是要有话题跟别人聊,既要在聊的过程当中显得自己比较牛,又受不了跟大家不一样),故而就会出现一堆堆的评判词汇,但其实并不知道这种情况的背后是什么,他们往往并不关心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啊动机啊表现语言等等真正属于艺术创作领域里的成分。
然后就是中国的艺术缺批评。俺在跟某位著名批评家聊到中国摄影批评的时候他说,中国天生就没有文艺批评的环境;一是人际关系,你批判谁你就得罪谁并且得罪了跟谁有关的一个群体;二是行业总是潜规则,给钱说好话成了生意模式、好些人指着这个吃饭。
……有的时候会陷入一种,无解的困惑。是这帮子不够好的艺术圈儿,导致了艺术今天的状况,还是咱们的大众目前这样的素养,就只要现在这样的艺术状况。当绝大多数人都只热爱广场舞的时候,跳芭蕾的人活该自己关在某个剧院里自己折腾。
可怕的是,人总是会骗自己。蒙娜丽莎在中国肯定也是家喻户晓的,但我不知道能说出来它好在哪里的到得了1%不?大家都说好,于是我也觉得这就应该是好,而已。
在咱们这儿,真正能影响大众的,是CCTV。
你举的物理学的例子,跟当代的艺术有可比性也有不可比性
可比性:真正搞艺术的人和研究物理学的人,大多是单纯的人,我身边就有,我表弟在高中时就已经明显表现出不通人情世故的一面,现在在美国一家物理研究所搞科研;物理学和艺术都是在各个时代推动自己所在领域的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最终受益者就是全人类,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大体是推动时代发展的。
不可比性:这主要是要其面前加个“伪”字的,真伪放在一起令我们难以辨别,如伪球迷,和热血球迷一起在球场边欢呼呐喊,难分真假。我看艺术也有这种情况,也就是伪艺术的存在,商业社会,只要有利益,就会无孔不入,这也是正常的事,个把持着某种话语权的人,或者叫规定既定者,给一些人出个虚空的主题,按照这个主题拍摄一些作者自己也看不懂的照片,然后配上一些看似高深实则滥情的文字,出个展览,这在我看来就是一种高级摄影应试教育。说下去,可能又要牵扯到体制问题,还是不说了。
摄影艺术从个体性走到大众化可能需要很长的路,也要经历很多不好的东西,要让这条路走得顺当点,除了搞艺术的人需要更加自觉、更加单纯一些,也需要有更多的批评家,大陆有很多批评的人,但大多都是隔靴搔痒,台湾就好一些,毕竟做老好人更容易。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