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京西古幡会远近闻名,在北京甚至全国也属于罕见的花会形式。每年正月十五早晨,庄户村和千军台村在各自村子里挂幡,下午3点,庄户村的幡会在“起会”后来到几里外的千军台村东口,千军台村的幡会在此等待,即“接会”。两村会头互致问候后“拔会”,随后两村幡会队伍朝千军台村西口行进。正月十六,千军台村古幡会又来到庄户村走会。千军台和庄户两村的村民男女老少齐出动,古幡会实际也成了两村一年一度的聚会联谊活动。日前,千军台、庄户幡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这也是门头沟区继京西太平鼓、妙峰山庙会、琉璃烧制技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非遗项目。
本次活动由归鸟、老前门策划,主要在门头沟区内活动活动,由左安浦园摄影队与爱心摄影两个组织构成。活动形式为包车出行,只收本组织成员不收临时加入者,只接摄影师不接纳随行旅游者。请大家看好集合时间和地点,所有发起人同普通报名者等同分摊活动费用。报名即代表您的承诺,报名截止前24小时内起不接受临阵退出,所有退出人员无论情况与否下次活动一律停止接纳一次。
活动为集体出行,组织者完全是无偿公益服务,请参加者服从指挥如有特殊变化请及时电话告知领队。参加者结束后如方便请在论坛发一贴作业
活动发起人:老前门(领队)、归鸟 (策划)
活动说明:2016年2月23日探访京西古村落(三十三)--京西古幡会
活动时间:2016年2月23日(周二正月十六)
集合地点:公主坟新兴桥西南角三环辅路边喝粥吃面门前
集合时间:2016年2月23日上午8:00
活动安排:
上午门城周边寻访古迹
中午门城用餐
下午拍摄京西古幡会
活动人数:包车,最多接纳9人
活动费用:车辆、门票、午餐费用AA分摊。
报名方式:跟贴报名便于联系
报名格式举例:
“我报名,电话 ”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组织者、总领队。
★不另设电话通知,最后分组和报名情况请随时关注报名帖和专题页面;
★请摄友们注意保持自身形象,不要随便与人争执,喧哗。注意礼让,多多交流。还请注意他人的隐私权,不要随意偷拍他人;
★拍摄过程中,请摄友们配合组织方,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不要干扰同行摄友的创作,在友好的拍摄氛围下进行自己的创作。
★在此页面报名成功之后,即代表您已经仔细阅读以上文字并表示同意,此报名可作为法律依据。参与者均视同接受本计划全部条款。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2月22日(周一)19:00
注:本次活动如遇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可能通知推迟或取消。
发起人:归鸟(13051019917)、老前门(18513920126)
活动由左安浦园摄影队与爱心摄影两个组织构成
合地点详见下图公主坟新兴桥西南角三环辅路边喝粥吃面(地图上为粥面故事)门前
每年的正月十五老百姓把过正月十五节叫“闹元宵”,在京西“闹”了近五百年元宵节的古幡会,越来越让人惊叹,处在北京京西门头沟区千军台和庄户两个古村,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形式远近闻名,传承五百年而不衰,这就是北京的“京西古幡会”。
这是保留和传承完好的北京最具地方传统特色的民间盛会。其活动形式奇特,文化宗教内涵丰富,堪称集古音乐、古文化、古风俗、古礼数、古信奉、古娱乐、古秧歌于一体民间文化活动精品。
“京西古幡会”活动,引起不少国内外学者前来山村考察。故去的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看过千军台和庄户两个村的“京西古幡会”发出“你们两村的幡会在华北绝无仅有”的感慨。
“京西古幡会”原名为“天人吉祥圣会”又称“天仙会”。传说史上受皇帝所封,究竟是哪位皇帝所封?为什么加封?无从考证。仅从传承五百年之久的文化风俗来看,“天仙会”的起因非同一般。据老人回忆,幡会所用的御赐银锤铁锏曾从久远的年代传用到1937年而不知去向。据说,走会时候人们抬着银锤铁锏走在最前面开道,如有闯会挡道者先打后奏,打死勿论。古幡会年年正月十五至十六举行,举行期间任何活动都不得妨碍。据传,清朝光绪皇帝驾崩的时候举国臣民戴国孝,那一年正赶上两村走会,当时北京的宛平县衙门知道这个非常时期要走会后,立即派官府前来制止,派来的官员看到走会人抬着御赐银锤铁锏走在最前面立马跪拜,不但没有制止,幡会在官员鼓励下照样进行。此事件的发生,淳朴和执着的村民们才知道“天人吉祥圣会”乃为御赐皇封。另据民间传说,妙峰山庙会在京西影响深远,在明末清初盛况空前,古幡会有条写有“天人吉祥圣会”的条幅延续用到清末,各路香客和团体香会到妙峰山朝顶进香时,唯两村幡会不需要什么规制,皆因有御封“天人吉祥圣会”和御赐银锤铁锏而不邀而至,可见礼遇规格之高。可见,御封御赐之说得到民间认可和传说确有其因。
更让人称奇的是“京西古幡乐曲”两村艺人走会要演奏古韵曲牌的乐曲,古音悠悠、曲调流畅古朴。当地把这些古幡乐曲称为“敬神曲”,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赞歌。吹奏的曲牌有《走穴》、《四上牌》、《风火赞》、《出对子》、《柳公宴》等等。还有打击乐曲《四个条子》包括燕滚南楼、五气朝元、秦王挂玉带、白玉莲、粉蝶、大煞尾等二十多首“二套曲”。据说,曲牌大多是元明时期或者还要久远时期的作品。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曲调使人感受到与“纳西古乐”相媲美的享受。这些遗产是非物质的,但是非常珍贵难得的精神宝藏。
幡队顺序:
庄户:灵官旗→地名幡→窑神幡→马王幡→三聖幡→眼光幡→子孙幡→东岳幡→观音幡→真武幡
千军台:老爷旗→龙王幡→太阳幡→送生幡→三官幡→天仙幡→地藏幡→老君幡→玉皇幡→真武旗
千军台地名幡: 千軍台村传统文艺幡会 庄户地名幡 : 庄户村傳(传)统文娱会、敕封莊户村朝顶進香会
飙幡:左: 赤膽忠良王元大帅
右: 德駕火轮飛走乾坤
灵官旗 : 赤 胆 忠 心(背面)
地名幡 : 敕封莊户千軍台村朝顶進香会
窑神幡 : 勅封山川地库煤窑之神
马王幡 : 勅封青山水草马王元帅
龙王幡 : 敕封五湖四海行雨龍王
三聖幡 : 山神土地財神三聖之神
太阳幡 : 敕封晶光普照太阳星君
送生幡 : 敕封送生聖母長安元君
老爷旗 : 威 振 乾 坤(背面)
三官幡 : 敕封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眼光幡 : 敕封眼光聖母明目元君
子孙幡 : 敕封子孫聖母後继元君
天仙幡 : 天仙圣母碧霞洪德元君
东岳幡 : 敕封東岳天齊仁聖大帝
地藏幡 : 南無幽冥教主地藏菩萨
观音幡 : 敕封南無南海观音菩薩
老君幡 : 三清道德妙化太上老君
玉皇幡 : 昊天金阙聚阙玉皇上帝
(译:篆字)
真武幡 : 北極 玄天 真武 上帝
真武旗 : 北 斗 七 星(背面图案)
2008年京西古幡会实录
京西百花山脚下的门头沟区千军台村、庄户村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日的古幡盛会至今已流传了几百年,两村盛行的民间的古幡会充满了明清古代遗风,形成了京西独特的民间风俗画卷。由于幡会的举办比春节还要热闹,无论是附近的居民还是闻讯前往的人们,都绝不会漏掉这一年一次的盛会。在外工作的游子们甚至会专门请假回来参加幡会。
2008年农历正月十四下午,记者在庄户村看到,村里古幡会的老人们正在修幡,用针线将去年走会时损坏的旗幡修补好,为明天走会做准备。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古幡曾在日本侵华时期被烧毁,解放后村民集资重新制作了幡旗,在文革期间再次被毁,现在使用的幡是文革后重新复原制作的。
晚上10点,在会头的带领下,村里的老人们在村头老庙敲锣打鼓,上香贡牌位,举行“请神”仪式。正月十五早上7点,在响个不停的鞭炮声中,村民们陆续来到老庙,开始忙着将幡旗和幡布绑在竹竿上,为大旗上的关公等神灵系上盔甲,然后,村里的年轻人将挂好的大幡举到村队部,码放整齐,孩子们也忙着练习举彩旗和小幡,冻得通红的脸上挂着微笑。
下午3点半,浩浩荡荡的古幡会队伍开始从庄户村出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几百人的队伍于下午4点到达千军台村村口,与该村的幡会汇合,两村会头互致问候,紧跟着,两位会头同时发出命令:“响锣!”,走会正式开始。
霎时间,两面直径约一米的大铜锣敲响,旗幡突然全部擎起,鼓乐齐奏,主客队旗幡正面相对,开始按规定的顺序编排队列。队列中,有色彩缤纷的旗幡,有各种各样的花会。只见地秧歌十二角色扭闪追逗舞姿婀娜;古幡乐、笙管、笛声声悦耳;鼓镲锣、你敲我打震天响,大鼓会,八面大鼓列两阵,十二小儿翻跟头、打把式、双钹相击响八方。再看那擎幡的壮汉在严冬却个个汗流满面,肩扛、手托、牙叼,竿竿大幡在半空周旋、飞舞。
两面大锣开道,二武士各持一付铜锤铁锏紧紧跟随。标帜幡、灵官旗、五虎少林会、小车会、庄户村地名幡、千军台村地名幡、窑神幡、秧歌队、跑驴儿、马王幡、龙王幡、地秧歌、三圣幡、太阳幡、狮子会、中心旗、吉祥会、三官幡、号佛会、娘娘驾、天仙圣母幡、东岳大地幡、吹奏乐队、送子娘娘幡、地藏菩萨幡、古幡乐队、观音菩萨幡、太上老君幡、玉皇大帝幡、大鼓会、真武大帝幡、蓝旗两面、真武旗依次顺序行进,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气势壮观。队列中旗幡招展、秧歌扭动、古幡乐声音嘹亮,吸引了上千名群众观看。
正月十六下午,千军台村古幡会还要回访庄户村。
京西古幡乐
有一种自春秋起流传于京西门头沟大山深处的古幡乐,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文化部定为全国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而今,能够演奏这种音乐的老艺人只剩下一位,且因年老体衰已演奏不全,绝世曲谱也只剩下一本,已经残破。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正在设法努力拯救这种濒临灭绝的音乐活化石。
目睹 没有专门场地 演奏队伍老化
古幡乐目前能追溯到的源头是在庄户村和千军台村,从前,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幡会, 古幡乐因而得以流传。本周记者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山中的庄户村和千军台村,找寻这种音乐活化石的踪影。
走进庄户村村委会的办公室,记者看到,这里有一间房子是专门为练习古幡乐准备的,屋子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周围一圈椅子,墙上挂着几张乐谱,乐器也摆放在桌子上。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村里没有专门演奏古幡乐的乐队,“玩儿这玩艺儿的全是业余的,平时都要上班,如果遇到演奏活动,再凑到一起,也没个固定的练习时间,而且年轻点儿的很少,最小的也有38岁了。”
只剩一位老艺人 曲子已经奏不全
门头沟区文委文化科科长董秀森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国内就搞过民间文化十大集成,民间音乐就属于其中一项。区文化系统在1983年至1984年间对门头沟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大普查时,才发现这里还保留着这种古幡乐。当时能演奏古幡乐的老艺人还有二三十人,可是到了20年后的今天,只剩下刘显然老大爷一人了,现在也已将近九旬。
记者来到刘显然家。他住的是一间很破旧的房子,除了一铺炕外,屋里大部分都堆满了杂物,桌上放着一台很破旧的小电视机。刘显然身体还算硬朗,说话有点不清楚了,我们请他为我们演示一下古幡乐,他已经不能吹奏出完整连贯的曲调,演唱也记不大清需看着曲谱了。
刘显然说,自己年纪大了,很多曲子都忘了,只有看着曲谱才能哼唱下来。像古幡乐这种民间文化,历来都靠一代一代地口传心授,光有工尺乐谱还不行,乐谱上净是艺人们才能看明白的特殊符号,别人根本看不懂,得由老艺人给你把调子哼出来才行。实际上,老艺人们的相继去世,就意味着古幡乐慢慢滑向灭绝的边缘。
绝世曲谱仅存孤本 残破不堪一碰掉渣
在刘显然老人家里,记者还看到了一本绝世曲谱。打开紧紧包在曲谱外的塑料布,露出了蓝色绸布封面的一本书,书页已经发黄,手一碰就掉渣,记者不敢多翻。据村里人介绍,这是惟一幸存下来的一本原始曲谱,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里面有吹谱28个、打谱30多个。
据老人介绍,这本曲谱在他大约17岁时传到了他手里,推算起来也就是1934年,能够保留至今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在“文革”破四旧时,刘显然将它埋在山里才没被毁掉。而千军台村的乐谱没有能保留下来,所以古幡乐的原始曲谱只有这么一本。
幡会古庙残破 村民集资修缮
在庄户村头有一座古庙,这是每年正月十五走幡会的起点。这座古庙在幡会中意义重大,祭祀神灵的“挂幡”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记者看到,庙外正对庙门有一株巨大的古槐树,古庙大部分都已经坍塌,古庙左侧僧侣居住的偏房也已经坍塌了一半。庙外堆着一些沙石和砖料,据说是村里集资准备维修古庙用的。
记者问庄户村村民:“自从古幡乐受到政府的关注以后,村里有什么变化吗?”村民们都说,没什么变化,村里人一直都不停地往外迁,剩下的都是走不动的。参加幡会的人越来越少,没以前热闹了。就是听说古幡乐政府也开始重视了,村里人合计了一下就集了点资想把庙给修修。
村民大批迁徙 幡会年年萎缩
据了解,早年每年一度的幡会,是演奏和传播古幡乐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幡会的规模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古幡乐的传播也大受影响。记者在走访这两个村子时,发现很多村民都已迁到门头沟城区,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年人,没迁走的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了。
很多村民都向记者表示,庄户村和千军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的是煤矿,但是近年来随着小煤矿的关闭,这两个村内有过两次大的迁徙,大部分村民都迁移到门头沟城区居住。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原来两个村共有两百多户村民,如今剩下的只有一半,几乎都是老年人。早年古幡乐最鼎盛的时候有三百多人表演,光是举幡的就有一百多人,现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幡会规模要比以前小多了,而且一年不如一年,勉强能有一百多人参加,只能维持一个走会的过程和场面。”
幡乐文化价值重大 保护缺少经费支持
古幡乐有多大的文化价值呢?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刘德海说:“古幡乐表现的是孔子的故事,以前从没听说过儒家音乐在民间也有留存,这种音乐过去只有祭祀时在孔庙中才能演奏,京西古幡乐的发现算是填补了儒家音乐的空白。”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幡乐,门头沟区文委已经专门组建了一个二十多人的京西古幡乐乐班,乐班成员都是从庄户村和千军台村迁出来的村民,都会演奏古幡乐,区文委提供专门的场地,定期培训。
董秀森说:“经过大家的努力,古幡乐终于能够立项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头,为我们的保护提供了机会。但是现在主要问题还是缺少经费,区政府还没有拨钱下来,我们只有自己贴补,服装都是文委自己掏钱做的,所有的乐器都是艺人们自己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活动经费,还都是从别的专项经费中挤出来的。没有经费我们的很多计划都难以实施。”
老村民希望整体抢救 文化局将拨款10万元
董秀森说:“我们初步打算组建正规乐队,重点扶持发源地,建设我们自己的演奏场所,而且还要找年轻人来学,请老艺人来教,让古幡乐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还处在一个宣传的阶段,没有走上市场,也有个别村民还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目的,保护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老村民们则认为,古幡乐的演奏与表演是一体的,包括吵子班、吉祥班和音乐班。现在门头沟区文委抢救的只限于音乐部分,完全放弃了表演部分,古幡乐的保护就不是完整的。虽然现在存留下来的表演形式基本上不是古幡乐最古老的表演样式,可也有些是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也是有价值的民间文化。
据了解,门头沟区保护古幡乐的报告已经上报北京市政府,市文化局答应拨10万元经费。董秀森说:“除了上级拨款,我们还希望通过鼓励社会捐赠等形式,使古幡乐在资料保存、人才培养、曲目保留与创新、演出场所建设等方面得到加强。”
措施 文化部立项重点保护 已整理出一批古曲谱
据门头沟区文委文化科科长董秀森介绍,门头沟区文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古幡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组织民俗专家深入山区,搜集、整理了一大批第一手资料,录制了当年老艺人们的演奏。那本惟一保存下来的古曲谱中的曲目,经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整理,大部分的曲目已经抢救了下来,有三十多首。经过研究整理,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专题性著作《门头沟民间音乐集成》。
今年3月份结束的全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会议上,京西古幡乐又被文化部定为全国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这在北京是惟一被立项保护的民间文化遗产,受到北京市政府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