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手机浏览
返回顶部
蜂鸟摄影论坛> 地方论坛交流区 > 陕西站 > 西安版 > 正文 手机查看

一篇徕卡毒文.................

6324 浏览 24 回帖
关闭 您还没有绑定微信,绑定微信后可以订阅论坛相关通知~ 马上绑定
绑定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1 2007-10-11 11:08:33

原帖.......
http://leica.org.cn/bbs/viewthread.p...687&highlight=





一篇徕卡毒文[转
82年历史的徕卡对那些狂热的“拜物教”徒来说,就“像在视觉上做爱”

索尔木斯是一个德国小镇,位于法兰克福以北50英里的地方。车子转过宽阔的主干道之后驶入宁静的郊外街道,道路两边散落着独立式住宅,在这样一个深秋的黎明,很少能看见一个人影。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能像德国一样拥有坚实的中产阶级基础:你可以想象和姨妈来这里品尝咖啡和甜点。当你到达Oskar- Barnack-Strasse,这个小镇差不多已经消失了;但是就在铁路线的前面,这里有一排工业大楼,外面的标志牌上有一个红色圆点。也许有点自吹自擂的味道,但是如果你想寻找世界上最精美的机械制品,这里正是你应该去的地方。

我下面的说法也许许多人会不同意:比如说,Bugatti(布加迪是意大利著名的跑车品牌)的粉丝,会将你的注意指引到Type 57 Atlantic,我所知道的汽车里面唯一是由女按摩师设计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驾驶兰博基尼Miura去死不失一种荣耀——那样做并不难,你只需把车加速到170英里每小时,并向路人挥手。但是汽车需要油,然而真正的机械应该依靠它们自身运转。这样一来,用这种技术制造的机器也会要求使用者具有更高的*作技能,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那些笨手笨脚的人。我们需要精细还要圆润,而不是生硬和粗糙,我们与世界战斗的方法是:我们不是仅仅看它,还要欣赏它,并且通过它看世界。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一台徕卡。徕卡镜头制造开始于1925年,这一年徕卡在LEIPZIG商品交易会上展出。从此以后,徕卡已经发展了8代,一代代的用户当有需要或者产生一瞬的灵感后,都会转向徕卡。Aleksandr Rodchenko, André Kertész, Walker Evans, Henri Cartier-Bresson, Robert Capa, Robert Frank, William Klein, Garry Winogrand, Lee Friedlander, 以及 Sebastião Salgado: 这些人都和徕卡商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拿卡蒂尔-布列松来说,永远的和徕卡联系在一起。

即使你不关注摄影,你的脑海里实际上也充满了徕卡拍摄的照片。那张著名的格拉瓦头像,出现在数以万计的叛逆者的T恤上和学生墙上,它就是用徕卡的人像镜头拍摄的—一种稍短的90mm远摄镜头, 由Alberto Díaz Gutiérrez拍摄,不过大家都叫他Korda。还有在汽车后视镜中反射的微笑和吻的照片,作者是Elliott Erwitt,也是用徕卡拍摄。更不要说那张著名的时代广场之吻——1945年的抗日胜利日,一个水兵手揽着一名护士,使她的腰向后弯曲,护士的手臂顶住水手的胸膛,半推半就,这张照片是生活杂志的Alfred Eisenstaedt拍摄的,他回忆说:“我带着我的徕卡跑在他前面,不住的回首张望,然而没有一个画面让我觉得满意,突然之间,画面一闪,我看见什么白色的东西被抱住了,我于是就转身按动快门。” 他拍摄了4张照片,“只是在几秒中完成的”,在这短短的几秒中,只要知道你拥有徕卡这就足够了。摄影师一直在跟着跑,所以他携带的机器必须轻巧不能笨重,他在运动中转身并拍照,就像阳光下跳舞的孩子,所有的事情发生得都是那么突然,就像突然尖叫的护士,伴随着其他因素,角度,周围的人群,护士的白色裙子和水兵的帽子,都在一刹那摆好位置。时代广场是无拘无术的欢乐的舞台,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把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控制中,呈现给《生活画报》的读者。

不过,凭什么就说这种铁疙瘩和玻璃片构成的玩意儿就一定比其他相机要强,如果爱森斯塔特不用徕卡,他是不是就不能在时代广场顺利完成任务?最近一段时期,徕卡也开始生产数字单反R9,但是最值得让这个公司骄傲的还是他们发展了50多年的35毫米M系列,测距式照相机,结实耐用,*作简便,价格昂贵,并且像爱人一样,基本上不可以改换。目前徕卡有三种型号,其中一种是MP,大约4000美金,站在无尘工厂的外面,你能够看见穿白大褂的女人把头发网住,用一把小刷子,仔细地拂拭镜头边缘,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你的钱花对了地方。
提醒一下,4000美圆你得到的只是MP机身,没有镜头。而最便宜的镜头也要将近1000美圆(1500美元能买到一个50毫米 F/1的镜头,这种镜头是市场上最快口径最大的镜头,你要是打算在烛光下拍东西,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要是你只是试图给你的孩子照两张不错的照片,用佳能的POWER SHOT也没什么不可以,网上价格只有200多美圆,比如PowerShot SD1000它具有变焦功能,还能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而这些都是徕卡MP系列,就像贵族一样,不能屈尊去做的。

对于那些不是从事摄影工作的人来说,莱卡和其他相机制造商不同,它向人们诉说这一个又一个故事。很多人慕名而来,并试图依靠它去提高他们所拍图片的质感。就像在周末高尔夫爱好者大把大把地花钱买Callaway Big Bertha(一个著名的高尔夫品牌),他们相信,只要挥动这样的球杆,他们就能追赶上老虎伍兹。但某些顽固的艺术家对莱卡有一些贬低的言论。他们说,无论手里拿着什么工具,才能才是最根本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对的,伍兹拿一根简单的、生锈的、从车库后面拿出的金属杆就能将我们打败,布勒松仅用老式的柯达布朗尼相机和普通胶卷,运用他一贯的平静和意外所带来的奇迹,就能够创造出比许多人一生使用莱卡更为神奇的影像。但是布列松本人对此却非常清楚:

我根本无法放弃徕卡,每次当我尝试一些变化却总是又回到徕卡。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个案。我只关注徕卡相机,因为它真切地构建了我的视觉延伸。

在被问到对莱卡有什么想法时,布勒松这样形容:“犹如一个温暖的吻,犹如枪手的一次射击,犹如心理师的那张躺椅。”从这个层面上看,花5千美元买一台莱卡就跟捡了大便宜似的。
促使徕卡受到热捧有很多因素。比如画报的繁盛使得有更多的空间来刊登照片,一些不断增加的、有消费能力和空闲时间的中产阶级,他们希望能够保存那些幸福时刻,即使不是为了子孙后裔,至少可以拿来炫耀炫耀。通常,一项伟大的发明的诞生,不仅仅是依靠强大的历史社会的推动,同时也源自于个体的力量——至少,徕卡就是如此。每一个莱卡的员工都被要求牢记光荣的团队历史,牢记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Strass)。他曾经是蔡司公司的工程师,著名的镜头制造者,是他创造了莱卡I。巴纳克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他第一次接触相机是在1905年,那时距离真正的徕卡相机上市还有20年。

那时,每次拍照我都会带着一台相机、13到18块的金属板,6个双倍重的片盒,一个大大的皮革盒子。那对我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负担。直到有一天,我拖着他们翻越山坡的时候,感觉我仿佛正在经历着严重的哮喘,一个主意出现在我脑海中: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能作些改变呢?

5年后,巴纳克被邀请到大型光学器件公司“徕兹”(Ernst Leitz)工作。(徕兹公司1988年被卖掉,它的相机部门就被重新命名为莱卡。)1913-1914年,巴纳克创造出了我们称之为UR莱卡相机:它有着坚硬厚实的金属外壳,圆形棱角,伸缩自如的黄铜镜头,体积比眼镜盒大不了多少。你可以把它放在外衣口袋里,惬意地在森林里散步,再也不用“哮喘”。特别神奇的地方在于,如果把那架相机和今天的莱卡MP对比,它们的相同之处远远多于不同之处,这就好比祖父和他的后代站在一起,有着相同的效果。
1914年8月2日,巴纳克用他的新设备拍摄了一张照片。Alessandro Pasi在他的《莱卡:一个世纪的见证人》(2004年出版)刊登了这张照片。一名士兵刚聆听过国王的总动员,走出了他的纵队。这也许是莱卡第一次在众多相机中斩露头角的时刻,它直面历史的面孔,而不是在战事结束之后才出现。
每当你购买35毫米的相机时,你必须对巴纳克心怀敬意。因为是他创造了24毫米*36毫米的负片,拥有经典2:3比例。根据莱卡公司的记载,当时,巴纳克是伸直了他的胳膊,按手掌到臂端的距离截取了一段胶卷,正好是36桢,从此以后这就成了一卷胶卷的固定张数。不妨假想,如果巴纳克像猿人那样胳膊更长些,也许我们现在一卷胶卷就有40张了。

莱卡在1925年上市,这在当时引发了一片震惊。引用莱卡历史的研究学者Pasi的话:“对许多传统摄影师而言,莱卡相机更像是按女士手提包尺寸设计的玩具。而在接下来的7年,有6万台莱卡相机被销售一空。新相机的快门速度提高到1/500秒,最大光圈达到3.5。到1932年,对焦系统更精确的莱卡II面世。我曾经使用过一台30年代中期产的相机,这个系列的相机一直生产到1948年。莱卡是如此地贴心,随着你一张张的拍摄,一切都是如此顺畅流利。它的设计是如此地简洁, “数码怪物”佳能和尼康的说明书比古代遗嘱少不了几行,而莱卡对入门者是那么友好,每当我拿起莱卡II,它就像一只小小狗,不停地乞求我快快带它去街上。

就这样,无论是普通大众,靠摄影为生的人,或者是那些狂热的发烧友,都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6年一个叫Paul Wolff得德国人弄到了一台LEICA后,几乎成了这个品牌的高级传教士。他在1934年写了本叫《我的LEICA体验》的书影响了很多人。他的一位出生于法兰克福犹太家庭的同事Ilsa Bing在1931年的一次展览之后被人们称为”LEICA皇后”。1929年她买了台相机,值得一提的是,她通过列出同样使用LEICA的业界人士来展示LECIA风潮使如何通过快速及有感染力的方式流传起来的。每当翻阅影集的时候,我总是会看下书后的时间年表,比如你会看到匈牙利的科特兹(最感伤随性的摄影家)”1928–购进第一台LECIA”,1998年在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罗德钦柯的展览,它的目录上记录着”1928年 11月25日罗德钦柯以350卢布买了一台LEICA”诸如此类。

LECIA,一个可能被马克思称为”商品拜物教”的东西,一个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象征的东西。对罗德钦柯这样的当时对LECIA痴迷的俄罗斯人,或者是任何一个渴望LEICA的人来说。可能也意识到了他作为一种革命斗争手段的脚色的存在。他同时兼画家,雕刻家,和大学教师于一身。他依然坚信只有相机能反映现实生活。他付诸行动,房顶上,台阶上,马路上,他的leica无处不在。他以这样的行动颠覆者着个世界,把往事的尘埃都扫得干干净净。他在1934 年拍摄的了”Girl with a Leica” ,照片中的女孩优雅的坐在长椅上,不寻常的是长椅沿斜线展开,从左下角到右上方。女孩穿着白色连衣裙,头戴白色帽子,目光单纯且梦幻。窗栏的阴影充满整幅画面,像一张网铺开。她将leica紧抱在胸前,放于腿上,相机带紧紧绕在她的肩上,画面中那台LECIA和拍照所使用的是同一款。

说到隐蔽自我,Rodchenko的同事,一个叫Ilya Ehrenburg的俄国人在这方面比较有心得。他在1932年写到”有些相机是笨重和粗糙的,它的存在等于野蛮的打断了别人的正常活动”,”我们这一代人狡猾的很,根据前人的经验,我们更加懂得自我隐藏。那几个月,我带着小型相机扫遍整个巴黎的大街小巷。人们总是很疑惑为什么我总是在拍摄栅栏和马路,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拍摄的就是他们”。Ehrenburg是通过一个附件解决了这个问题,“LECIA有一款侧面取景器。它的构造就像潜望镜。我可以使用 90度的角度拍摄。”在他的镜头里,是贫穷、灰暗毫不做作的巴黎。

要是你羞于和你的拍摄对象直接面对面的话。你也可买一台带直角取景器的LECIA。尽管LECIA的最基本的特征告诉我们:不需要要任何的*作,相机自己就会隐藏起来。如果要我准确的说出这方面的起源,我觉得是1932年的 Marseilles。然后才是布列松——一个漫无目的的法国富家子弟买了一台LECIA后逐渐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摄影师,却一直悄无声息地走在大街上。他原先是画家,而且之后也一直从事绘画。但最让他的双手感到愉快的,仍然是触摸相机的时候。

布列松的遗孀(Martine Franck–Henri Cartier-Bresson机构在巴黎的主席)也是一个同样杰出的摄影师。她说她的丈夫和他的LECIA就像一对舞伴。他低调的游历了全球许多地方,每一个停留的地方都像家一样自在。他有一次历时3年的亚洲之行,到1950年结束。一共拍摄了850卷胶片。他这一突破性的收获与两年后发表。被命名为” 决定性的瞬间”。他不断地找寻那种能促使他按下快门的灵感。其中有种感觉就像打猎”一个摄影师必须学会等待,留神它的猎物,同时还需要有能洞悉未知的洞察力”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2 2007-10-11 11:09:21

LEICA有一句名言:观察并等待。在1954年,这一刻对于一个猎食者不仅仅是布列松还有其他摄影师一样,都是一个重要深时刻。这一年LEICA 开始做M3,从此取景框里所观察到的世界变得相当清晰透明。就算现在你通过老的M3看出去,外面的世界依然那样的真实透彻。那感觉就像你踩到秋天的落叶时发出的清脆的声响。LEICA的取景器是和照片完全平行的,这是因为取景框的边缘有白线,可以告诉你拍照片的范围,而这个框却不仅仅框取了周围的景观,框取了正在发生的,同时也框取了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对于LEICA的拥护者来说,这一切是神圣的,因为徕卡顺畅的拍摄取景方式得他们可以如同结构一个故事一样,精心策划每一张照片,截取每一个生活片段。是这样的,假如你想要生活中的一个切片,你就要拥有整条面包。

M3拥有一台相机应有的所有功能,但以当下的标准,它实际上又什么都没有。你得手动对焦,当然,也没有什么部件能帮你测光;你可以拿着手持测光表,或者在相机顶部安装一个笨拙的测光表,再者,如果足够酷,你可以估计曝光值。卡蒂埃-布勒松很酷,马丁•弗兰克更酷。她告诉我:“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很了解自己所使用的光线。”她一直使用M3,“我从没用过如此完美的相机,它是这么的称手。”即便对于那些对卡蒂埃-布勒松一无所知的人,那些认为1954 年遥远如庞培城一般的人来说,M3依然占据着某种地位:当eBay和Stuff杂志在英国提名“有史以来最棒的玩意儿”时,Game Boy排名第五,Sony随身听排名第三,iPod排名第二。第一名留给了甚至连电池都不用的老相机M3。自从1958年就拥有M3的英国女王如果也订阅 Stuff杂志的话,她一定会赞成这个结果的。英国女王的高贵与她的Leica相机联系紧密,她手握Leica相机准备拍照的形象曾出现在邮票上。

称M3为“玩意儿”决没有不敬的意思。它的美感来自于其对繁复设计的摒弃。正如任何一个包豪斯流派的设计师所言:功能决定形式。M系列相机是 Leica公司的支柱产品;我们现在迎来了M8(它初看起来与M3几乎没有差别),除了个别的例外,这个系列的每一款相机都是经典之作。20世纪90年代升为马格南图片机构经理的理查德•卡尔瓦依然记得一名Leica相机爱好者说过的话:“我知道自己用的是最好的相机,没必要再去思考有关摄影器材的问题了。”卡尔瓦买了一台M4相机并且再没换过。他说:“这台相机已经几乎成为我的一部分了。”拉尔夫•吉布森对周遭事物的线条和纹理倾注了持久的热情, 1961年他买了自己的第一台Leica相机M2(奇怪的是,M2是在M3之后面市的)。吉布森买这台M2花了300美元,相当于他3周的薪水,这在当时不是笔小数,但他毫不后悔。“摄影史上用Leica相机和50mm镜头拍出的伟大作品比用任何其它相机拍出的作品数量都多。”吉布森对我说。他建议初用 Leica相机的人只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两到三年,使自己能适应Leica的拍摄方式:“你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能应用到其它所有焦段。”

有人可能会说,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即便不是取代,也已填补了欧洲作为Leica精神家园的地位——柯特兹和卡蒂埃-布勒松拍摄的巴黎正是欧洲这种地位的象征。俄罗斯人对硬朗外形的热爱降低了相机的携带性(你试试用一台金属相机弄弯窗框);法国人完善了报道的艺术;美国人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用Leica相机——从M3到M4以及后来内置测光表并在机身前方有圆形红色Leica标志的M6——并让世人大吃一惊。李•弗里德兰德于 1963年在纽约拍摄了一名男孩,他根本没考虑在拍照时将相机降低到男孩的视平线,因此站在他旁边的这名男孩只被拍了一半。(所有的孩子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被弗里德兰德像那样拍摄。)在弗里德兰德的照片里,男人和女人反射在店面橱窗上,或者被街头标志弄的晦暗不清;他的很多照片似乎都徘徊在错误的边缘。“拿着这样一台相机”,弗里德兰德这样评论Leica,“你不会觉得自己在像大师一样拍照。能够探究这个世界就已经足够了。”弗里德兰德在1969年拍摄了一幅作品,画面中是无尽的蓝天点缀着白云,还有他带着浅笑的妻子玛丽亚。这幅作品呈现了我们透过车窗所能看到的,以及反射在车窗上的景观,将蕴含着丰富感情的风景全部浓缩在了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

在弗里德兰德之前是生于瑞士的罗伯特•弗兰克,一个从山地国家来到美国的人,他将美国视为一个无聊而具有悲剧性的平原。《美国人》(1958)记录了他与Leica相机一起的旅行,它阴沉、黑暗而粗砺,容纳了人们源于自身命运的特征。从没有一名艺术家如此细致地研究过人的空间,从拖把到吹风机都因为他的镜头而不朽;杰克•克鲁亚克为这本书撰写了前言,他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盛赞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为孤独的一张照片,女人们从没见过的小便池,在悲伤来世继续存在着的鞋油。”接下来是加里•维诺格兰德,一个还远未被我们所完全了解的摄影师。弗兰克的83张照片可能是从500卷胶卷中选出来的,但56岁的维诺格兰德于1984年去世时,他留下了超过2500卷还未冲洗的胶卷。维诺格兰德一直倾斜着使用Leica相机,制造那些失去平衡感的照片,并以此寻找一种新的动感。他用纪录片的直率和幽默的智慧延续了弗兰克的风格。维诺格兰德于1969年在洛杉矶拍摄了一张残疾人的照片,这张照片本应当只包含了悲怅或在政治上对一个冷漠社会的愤怒,但他没有停止对滑稽荒诞的美国社会的追索;这就是为何我们没有只看到轮椅和乞讨碗,还看到了三个穿短裙的女孩漫步于光影之间,以及画面右边的肥胖主妇所表现出的来自于另一个年龄段的麻木不仁。


最近我发现一张Winogrand用过的M4的图片。很多擦伤,过片扳手明显磨损,你需要拍很多很多照片才能把莱卡用成那样。然而和 Bruce Davidson的M2相比,这架M4已经算很好了。那个美国摄影师在民权运动中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他的 M2表皮脱落,坑坑洼洼像树皮一样,原始得让我想起另一台在Solms莱卡工厂里的陈列品:1937 年新泽西Hindenburg(齐柏林飞艇)爆炸,那台莱卡正在其中。强烈的高温终于(仅仅)使镜头前端融化。现在你明白了,莱卡工程师们将产品设计到极致。它能够陪你到北极旅行。如果你真要把你的宝贝相机用废掉的话,你需要一架爆炸的飞艇。

拿起一台Leica M,两件事显而易见。首先是密度:相机整洁地握在手上,没有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拍上一整天,相机不断地举到眼前,让你的手腕隐隐酸痛。其次,(机顶上)没有大块疙瘩:大多数高级相机都是单反,机顶上有大坨棱镜。光线进入镜头,由倾斜的镜面向上反射进棱镜,像打壁球一样在棱镜中弹来弹去,最终进入取景器。你能真正看到镜头所看到的,并以此来对焦。但这种有趣的状态并不是始终存在的。当你按下快门,镜面向上跳起,避开光路,景物无阻碍地到达相机后背,在快门打开的时间里,烧蚀胶片乳剂,或在数字传感器上成像。镜面跳起的时候也切断了通往棱镜的光路,这意味着,按下快门的瞬间,你的视野被关闭,取景框一片漆黑。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问题:须臾之后,镜面回落,美景重现;但对一些摄影者来说则是痛苦。单反剥夺了我们的权利:我们要持续观看被摄体,每时每刻,”像在视觉上做爱”,Ralph Gibson如是说。这正是 Leica M的亮点。莱卡没有疙瘩,它在整块黄铜上构建扁平机顶。它没有棱镜,通过镜头上方的测距仪对焦。它没有内部镜面,因此也没有镜面跳动时的咣咣声。用单反拍照时有一种独特的声音。叮棱哐啷。好吧我承认Nikon FE 的声音已经很轻了,但每次按快门还是总让我想起奶牛踢奶桶。而对于莱卡,你能听到的只有快门声,相机中最宁静的声音。这大概是造成莱卡崇拜的原因中最迷人的一点:拍照的声音,像一个吻。

这种微妙的情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我们对莱卡的看法—-这未必是件好事。印象中莱卡的测距仪仿佛专为黑白摄影定制,却有William Eggleston 在作品中露骨地使用彩色,通过莱卡,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美国,如David Lynch的电影一般,强烈而耀眼。还有,莱卡的大口径镜头通常被认为更适合自然光而排斥闪光灯,而Lee Friedlander 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拍摄一系列直面闪光的裸体,在放肆中显现温和与高贵。最后,莱卡,不管它是什么,首先是一台35毫米胶片照相机。 Barnack(Oskar Barnack,莱卡设计者)把Leica I装上胶卷,从而确立了这个牌子的使命:确保胶片感光这一化学事件尽可能顺利进行。记下这个场景: 2006年秋天,科隆,两年一届的Photokina世界摄影器材展上,莱卡发表声明,我们被告知M8 的存在。Leica M开始玩数码了,就像Dylan要玩电琴(Bob Dylan ,民谣巨星,当年改玩电吉他让歌迷极郁闷)。

某种程度上,这注定要发生。我们的生活向着数字化方向奔腾。我的全部童年被浓缩进几本影集。那些精彩,无论成就还是困窘,只留下不到一打照片,已然褪色,边缘卷曲。而今,我们的孩子们一次春游就能带回上百张图片,收藏于记忆卡中:他们的回忆会因此而增强,或是冲淡?我们的经历将因为便于回放而愈加丰富,又或者各自的历史将在记忆卡中被湮没乃至腐烂?尽管 Garry Winogrand关注拍照本身远重于印像效果,但他至少能松口气了,把上千张照片存在硬盘上比拯救那些脆弱的胶卷要轻松许多。有一件事可以肯定:胶片会萎缩到某个角落,只被那些专业人士,以及顽固、怀旧的完美主义者所青睐。尼康现在提供22 款数码相机,尽管在其网站上承诺”各种各样的(胶片)单反相机”,但实际只有两款。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3 2007-10-11 11:09:40

即使是徕卡这样狂热于影像之美的公司,也不得不面临着现实的冲击。在04-05财年,徕卡公司公布损失接近两千万欧元(约合两千六百万美元),银行也在2005年调低了徕卡公司的信用额度;简单地说,徕卡正在面临倒闭的危机。但是事情随后出现了转机。新的首席执行官,加州人Steven K. Lee凭借其温和的态度与过人的才干,引导了一系列的变革来适应着行业的新变化。依据07年六月二十日的一份报道显示,过去的一年,公司已经渐渐重回盈利状态,这主要归功于新的数码旁轴相机M8。M8的诞生一直伴随诸多争议,特别是不断的有买家指出其在一定条件下拍摄的照片其中的黑色会变成深紫色。如果你要在吸血鬼德拉柯拉伯爵的城堡里给他拍摄一张肖像,或者是拍摄健力士黑啤的商业照片,那么这确实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一切都要怪罪于感光器设计上的一个瑕疵。另外对于新机器的一个主要怨言还在其对焦精度上,而这一直是之前徕卡能傲立群雄的凭借所在。一位知名摄影师和我谈起这台机器的时候称其“不可用”,有时候恨不得把它砸到墙上。不过徕卡公司做出了回应:召回了这些相机,Lee为此签署了四千多封道歉信,危机才就此平复。不过M8依然需要在每支镜头前面加上一片滤镜来矫正视野,下一次或许徕卡会做得更好。当我问起Lee,M8的下一代机身M9是否会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他笑而不答。

作为一个老牌的徕卡迷,Lee自然知道哪些问题对于这家公司是得失攸关的。谈到使用徕卡相机和其它那些普通相机厂牌产品的区别,Lee回答道:“前者就像是开一辆摩根的四驱老爷车徜徉在乡村小道上,而其它的选择则类似于驾驶一辆梅塞德斯奔驰以一百码的速度驰骋。”问题在于,无论是对摄影师或者是驾驶者而言,在这样一个年代速度都是一件更为关键的判断标准。任何那些会被那些最新的跑车甩在后面的东西,任何东西,即使是加以华美的光环,也依旧会被认为不合时宜。二手徕卡相机造就了一个让人惊叹的产业,有俱乐部和论坛会热衷于去讨论1933年的皮手带这样的问题。收藏家们把徕卡买回来放在家里,然后再也不从盒子里拿出来;有人细心的收集徕卡为德国海军特别设计的型号。拉尔夫•吉布森有一次去参加美国徕卡历史协会的聚会,在会上他听取了一位退休海军潜艇部队将军关于徕卡镜头盖上序列号勘误的论文。“徕卡蜜”,吉布森认为这些人对于徕卡的瘾就如同吃蜂蜜的维尼熊一样。这样一些人与徕卡相机本身的稳固可靠一起成为了徕卡迷人的不灭神话一部分。不过这也造成一个可笑的实际情况,状态良好的二手相机减慢了新机型的销售:如果只需要四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拥有一台M3,并且取得很好的成像,那么谁还去需要M8呢?不过经济方程往往是怪异的:“我相信我们每从市场上挣到一个子儿,他们就会从市场上翻四倍的赚过来”,Lee 这么说道。

当我第一眼看到爱德华•韦斯顿为亨利•方达拍摄的肖像,我就开始想要拥有一台自己的徕卡。照片里的亨利•方达优雅的望着远方的天际,手上夹着一支雪茄,一台徕卡放在他灯芯绒的夹克上。我也曾经用过很多备受推崇的相机,尽管他们多是二手相机,而且都超过了135幅面,这些包括一台勃朗尼卡,一台玛米亚 7,以及著名的腰平取景禄来双反相机。(“如果上帝在造人时考虑过我们会用中画幅拍摄,那不如让我们的眼睛长在腰上”,布列松常常这样嘲讽。)不过我从来没有使用过徕卡。不过现在我拥有了一台,D-Lux 3,一台精美的小数码。它的镜头不错,不过外面的皮套给它带来的装饰意味使我更觉得自己像是旅行家赫尔穆特•西蒙,穿着长统袜和装饰着羽毛的深绿色帽子游荡在黑森林中,而并非优雅的亨利•方达。毕竟,这只是一台D-Lux 3,而不是一台M8。首先,它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旁轴取景器,另外它的价格也不到六百美元——这是我预算的上线,还远远够不上买一台M系列相机的边。所以为了看看两者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我从一个徕卡的经销商手中借了一台M8以及一个标头,然后试着拍摄了四个小时。

如果你能够克服那种脖子上晃荡着七千美元的眩晕感,那么一个与M8一起散步的下午带来的快感将是致命的。如果你是一位需要拍摄远距离运动状态的体育记者,或者是想要完整拍摄小甜甜从夜店中荡出的狗仔队,那么这台相机必定不是你称手的选择,这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那些寻常的生活而言,它真的很合用。这不仅仅是流畅的使用体验和钻石切刀般锐利的镜头的问题。这是那种一如既往的徕卡感,那种在事件当下捕捉世界的欲望,这是这台相机能够带给你的。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那暗房氤氲红色光线下一张一张失败的照片是我对于摄影最初的体验,不断的期望与失望的循环。而现在,当一台M8在手,这种恐惧即被快感所代替。突然间我经过一家书店,想要拍摄一张试试,我对焦在了两个站在书店内的翻阅者身上,在他们身前长长的书架尽头,有一块写着“收藏”的标牌。突然一个苍白的面孔闯入取景器的线框,我兴奋的按下了快门,倾听金属帘幕亲吻的声音。

我在液晶屏上检视着拍摄结果,那张闯入的脸孔来自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她的突然出现无疑完全吻合尽头的那块标牌,白色的头发,若隐若现的眼镜。尽管这不是一张好照片,看上去至多像一张《捉鬼敢死队》的剧照,但是却比我以往拍摄的任何一张照片都更为有趣及鲜活,而且只能用徕卡我才能获得这样的影像(而且只是一台M系徕卡,D-Lux 3的快门与对焦延时,会让我错过这样的拍摄机会。)所以人们所说是有道理的:买下它,事件就在眼前。我记起布列松在谈起他由绘画转向摄影时曾经说的:“我内心的冒险天性在呼唤,渴求一种比画笔更快捷的工具,去记录这个世界的创伤。”这是这种呼唤,让布列松与徕卡迷们联系在一起,让奥斯卡•巴纳克和M8的诞生联系在一起,让发生在俄国的大革命和在美国影棚中的拍摄的人体联系在一起:那种单纯而永恒的记录世界的渴望。

(文/《纽约客》Anthony Lane 译/Revol fivestone antonis rossi 哩哩啦啦 Gu Dell)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 0咏柳 中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725 经验值:3549 帖子:163 精华:35 粉丝:0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11-01
0银羽四级
4 2007-10-11 11:22:07

光知道放毒,
揍司不提供解毒药.
毒的人倾家荡产.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5 2007-10-11 11:13:52

原帖......
http://leica.org.cn/bbs/thread-1482-1-1.html


【转】一位职业摄影师对徕卡M6及其镜头的评论


这是一篇关于徕卡M6的长篇评论。作者是柯克.塔克,一位真正的职业拍摄师,他通常每周拍摄大约100-200个胶卷,真是惊人!!所以他的评论我认为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想成为徕卡M系列使用专家的DX务必看看这篇文章,它对徕卡机身和镜头的长处及短处描述得非常透彻,相信会对各位有所帮助!!

  
  似乎每一位搞摄影的人都会对徕卡M系列照相机说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来,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地拥有一台M照相机并长时间地使用它,从而真正体会到究竟是哪些特点使其成为名噪一时的摄影利器的。

  目前M6的最新型号是M6.72 TTL和M6.85TTL。M系列家族自1953年的M3型开始,至今所有型号都是联动测距式机型,摄影师无法从取景镜头内看到被摄场景,而是通过取景器内的明亮视场框线来确定场景范围的。在取景器的中央有一块浅黄色的矩形区域,那就是联动测距器,它是根据三角测量原理来工作的,用户通过浅黄色区域内的双影重叠来对焦。这种通过联动测距器完成双影重叠式对焦的系统如果在设计上和制作上都很精密的话,那么在50MM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上其对焦精度是非常高的,要明显超过手动对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因为在单反机上进行手动对焦,你只能通过你的眼睛来判断景物是清晰还是不清晰,而联动测距器在这方面更具“二元性”。使用联动测距器对焦,不管景物是否合焦,你在取景器内都不会看到像在单反机上那种取景器内突然发暗的现象。在环境光较低的情况下,人眼对清晰程度的判断力会随之下降,这时候使用手动对焦单反机显然是不太可靠的,而使用联动测距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在低环境光和使用小光圈镜头的条件下,联动测距式照相机显然更容易调焦。此外,使用联动测距式照相机,用户能很好地掌控其调焦功能。即使是最顶级的自动对焦单反机也有可能出现焦点失误的问题,造成主题失焦而非主题合焦,而这一问题在单反机的取景器内是很难发现并纠正的,但使用联动测距式照相机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我是如何使用我的徕卡M照相机和镜头的

  在你无法长时间停留或者无法对景物进行摆布的时候,徕卡M照相机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你是在用徕卡M捕捉并记录着稍纵即逝的瞬间。我经常向其他摄影师推荐徕卡M作为拍摄婚礼的照相机。最近,我受客户委托为一家慈善医疗诊所拍摄照片。客户希望拍摄到医生、护士、药剂师和管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景,并要求拍摄过程不能干扰患者就医,也不能摆拍,而且对照片的色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还要把这些照片用在海报和宣传册上。类似这种典型的拍摄任务,我想徕卡M是最能胜任的!我带了三台照相机:两台M6,一台M5。全都安装了柯达的Supra 400彩色负片(这种胶片的颗粒非常好,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时很容易校正)。三款镜头:35mm Summicron Asph.,50mm Summilux 1.4,90mm APO Summicron。两台M6分别配备50和35两款镜头,用一长一短两条皮带挂在身上,M5配备90镜头斜挂在肩上。我安静地并且耐心地等待着我期望出现的场景。徕卡M照相机使用起来是非常安静的。取景器内的画面非常明亮。因为在取景视场框线外面的画面也是可见的,所以想调整画面也非常的容易。我用配备50MM镜头的机器对室内进行快速的测光,并记住一组测光数据。在诊所的每一间屋子内通常只存在2到3处的测光差别,所以我把所有机器和镜头都放在相同的档位上。当被摄对象发现我在屋内时,我就尽量不与他们的眼神接触。当我觉得我对他们打扰的时候,我就会主动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我从取景器内扫视整个屋子以寻找合适的拍摄位置,一点一点地移动机器以获得最满意的构图。我用视场框线预视拨杆来确定其他焦距的构图场景。在按动快门时我尽量找一个可以倚住身体的东西。我尽量不让我的情绪受别人谈话的影响,以便按照预先的构思来专心拍摄。如果你听到一个吸食海洛因成瘾的人或者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在呻吟,你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但你构思的场景并未改变,而且也不会影响到你的胶片,所以,要尽量克服这种情绪上的影响。照相机工作时是如此的安静,以至于患者和医生经常忽略了我的存在。我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拍摄会议及其他需要安静的拍摄任务。在一个12平方英尺的诊室内,马达卷片器的噪声听起来就像是开枪一般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喜欢使用f2和f2.8这两档光圈,只有在需要时我才调整快门速度。如果用单镜头反光型照相机,幸运的话我可以在低于1/125秒的速度上手持相机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而用徕卡M机我可以很轻松地在1/15秒的快门上拍出同样质量的照片。

  在拍摄之前我先对室内进行测光。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是对我的棕褐色手背进行测光的(穷人的随身测光表),根据测光结果设置好快门和光圈后,我就很少再去看测光表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相同的场景下,我对曝光的估计与徕卡M的实际曝光结果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最先进的尼康F5身上我却找不到这种感觉。我想其原因是,当我对着手背进行测光时,相机测量的是照在手背上的光量,而这个光量在拍摄过程上几乎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就不用理会测光表了。而徕卡M又没有自动曝光功能,所以也不会让我分心去考虑使用这种功能。而当我使用尼康F5的时候,我总是被它的自动测光系统发出的蜂鸣警告声所打扰。当我把镜头对准医生的白大褂时,尼康F5会提示要进行一点曝光补偿;当镜头指向患者的深色毛衣时,尼康F5又提示要进行一点曝光补偿。

  每次像这样使用徕卡M6完成我的拍摄任务时,我通常能得到的最大的赞许就是:“唉,你的工作太安静了,我几乎忘记了你的存在!”





.

相机品牌:尼康 / NIKON 相机型号:E990 光圈:f/8.9 曝光时间:1/1000 ISO:100 焦距:19.1 拍摄时间:无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6 2007-10-11 11:14:16

使用一台结构简单的、非自动化的、使用测距器的徕卡M照相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最为安静的快门。 快门的噪声非常小,通常在室内的说话声都可以掩盖快门释放的声音。一般说来,越少分散摄影师注意力的照相机越是好相机。

  2、在所有的35毫米照相机中,徕卡M是使用广角镜头时调焦速度最快和最为精确的。使用徕卡35MM、28MM、24MM、21MM镜头在大光圈时仍能获取非常清晰锐利的照片,摄影师无需再为使用单反机时容易出现的焦点偏移或者失焦的现象而担心。

  3、说到镜头,大家应当注意到,曾经有无数的杂志、网站和测试报告,以及无数的专业摄影师发表过评论,都认为徕卡镜头(尤其是它的广角镜头)是世界上所有35毫米照相机中最好的镜头。徕卡镜头在大光圈下的成像依然锐利无比,让你在拍摄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徕卡M6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其非常普通的外观。它看起来完全不像大型的专业相机,配有马达、可更换棱镜,还有庞大的变焦镜头群。绝大多数人面对M6都不会想到它是摄影的利器,都会把M6错误地看成是一台陈旧的傻瓜机,因而他们会相当地放松并去掉戒备之心。所以,当你需要偷拍的话,徕卡M6就是最合适的机器。

  5、没有复杂的机械和电子结构,再加上德国精密的制造工艺,造就了M6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家持公正立场的杂志曾经报道过:尼康和佳能照相机的设计目标是确保快门有15万次的使用寿命;而徕卡M6设计的寿命高达40万次。

  6、由于没有反光镜系统,所以徕卡M在确保快门柔顺以保证照片质量的同时,无需在镜头设计上做出什么折衷。徕卡M的上述其他优点也有赖于这一特点

实际的评论

  我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版本的M6大约两年时间,它们只是取景器的放大倍率和取景视场框线不同。M6.72有28MM至135MM镜头的取景视场框线,M6.85有35MM至135MM镜头的取景视场框线。这两款机器中,我更喜欢M6.85那款,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我用它和50MM镜头来拍摄照片,它配备50MM镜头时,其他焦距的视场框线在取景器内是不可见的。稍大一些的放大倍率使得构图和调焦更为容易一些。在下述的评论当中,如果不是特指,我所提到的照相机都是指徕卡M6。

  如果你使用35毫米自动单反机或者自动聚焦单反机的时间较长,那么初次使用一台手动的测距器式照相机,你可能会摇头叹息:我怎么花了2500美元买了这么一个原始的东西呀?一开始甚至觉得在徕卡M上安装胶卷都是很困难的,但不久你就会喜欢这种安装胶卷的方式的。徕卡M机身的人体工学设计比以往我们已经适应的大多数机器都要好;简单但精心设计的测光模式使测光的过程变得更为科学,避免了摄影师的猜测。镜身上的景深表使摄影师们更愿意使用超焦距方式拍摄,更多地考虑在合作中运用景深效果。你可以带着徕卡M去赴宴,去赴约会,甚至去参加会议,但绝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然而,真正让你相信徕卡M确实与众不同的,是你通过它的取景器看到了画面!那种感觉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亮的。让绝大多数严肃的摄影师们最感兴趣的,是取景器内只有底部有一个很简单的曝光指示灯,其他令人感到烦扰的字母、数字、指示灯或者箭头都没有。如果你像一位职业摄影师那样使用专业测光表来测光,那你甚至可以把徕卡M6的电池给取出来,相机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但连那个测光指示灯你也会看不见的。

  当我装配50MM镜头在街头或者在严肃的会议室里拍摄时,取景视场框线浮 现在取景器中央,视场框线以外的场景仍然是可见的。这才是徕卡M6最吸引我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让我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构图调整,对画面做出取舍。这与单反机好象在把拍摄位置强加于你的感觉不同,徕卡M6还可以告诉你在你将要拍摄的场景四周还有什么东西。当我重新开始使用徕卡M6这种手动机器之后,我注意到我的拍摄方式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关注取景视场的边缘。由于不会受到来自于照相机的多种约束,我可以只调焦一次就不停地拍下去,直到我或者我拍摄的主体改变位置或距离。因为创作的过程变得十分轻松,所以我拍摄的照片开始变得越来越生动,我也能完全自主地透过取景器来控制画面。更进一步说,徕卡M6的“自由式”取景器让我在拍摄过程当中更加主动地去付出创作的努力。

  徕卡M6机身前面的一个小拨杆可以让我不必安装不同焦距的镜头就能看到它们的取景视场。当我执行旅行拍摄任务时,我通常只带一个镜头。两个机身和四支镜头在拍摄包内所占的空间大约与一台尼康F5和一个配套镜头所占的空间相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对于海外长途旅行(或者在街道上游逛)来说总是更好的。以前我曾经在旅行中携带如下器材:

  两台尼康F5,一支80-200/2.8变焦镜头,一支20-35/2.8变焦镜头,一支Noct-Nikkor 58mm f/1.2标准镜头,一支85mm f/1.4镜头,再加上充足的备用电池。这些已经将近20磅重了,这还不算闪光灯、胶片、各种连线以及必备的附件的重量。通常情况下,我还要带一台较小一些的尼康N90或者F100,在拍摄任务的间隙,我可以拿着它到街头拍一些片子。应该说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有20多磅重了,即使是最大号的杜马克摄影包也得被塞得鼓鼓囊囊的。背着这么一个大包,即使步行一个街区,也委实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锻炼,而且我感到后背也很疼痛。因为配套镜头都比较沉重,而且单反机还存在反光镜的震动,所以三脚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附件。而且,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许多用自动聚焦专业单反机的摄影师经常用闪光灯拍摄,这都是因为他们无法保证这些沉重的器材在手中的稳定性。

  而现在我通常携带如下器材旅行:两台徕卡M6;一支21mm ASPH镜头;一支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镜头(这是徕卡生产的变焦镜头,有三个焦段,非常小巧和紧凑,即使在全开光圈时成像依然优异);一个为28mm镜头配用的有明亮视场框线的独立取景器;一支50mm Summilux f/1.4和90mm APO Summicron镜头;一个小型的徕卡桌面三脚架和一个小型的SF20型闪光灯。全部器材加在一起总共只有6磅多重,可以放在一个中号的杜马克摄影包内,而且还多出不少空间装胶卷。除了缺少长焦距镜头外,这套器材比尼康的同样配置要轻得多,但总体成像质量要选胜于尼康。

  先看看21MM镜头。尼康的那支20-35的变焦头除了四角之外,成像还是非常锐利的,但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变形。要想使四角与中央的锐度相当,至少要把光圈收缩到f/5.6或者f/8,但这样就限制了在室内的手持拍摄,必须使用三脚架或者闪光灯。而徕卡的21MM ASPH镜头即使在大光圈下也不存在变形,而且在大光圈下其四角的锐度和分辨率与尼康镜头在f/5.6时的中央区域相当。用M6配合21MM镜头进行拍摄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事情。在其他焦距的选择上,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尼康的80-200更为实用,因为它涵盖了徕卡90mm APO Summicron镜头的焦距。但事情并不完全如此。我的长焦镜头多用于拍摄肖像和为会议拍摄资料照片。在拍摄会议资料照片时,我通常都坐在第一排,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言者的面部表情,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参会人员对我的注意。在这种场合下,闪光灯是绝对禁止使用的。

  我通常使用柯达的Supra 800型胶片,并在镜头前面加一块80C滤镜。这块滤镜的作用是在碘钨灯照明条件下使用日光型胶片时可以做一部分的校正,剩余的校正放在冲洗照片时完成。但80C滤镜也会吃掉一档的光圈。这里有两个选择:巨大而又沉重的尼柯尔镜头,在2.8光圈时使用1/60秒的速度;或者是徕卡90毫米镜头在2.0光圈时使用1/125秒的速度。猜猜看哪一个选择更有利于手持拍摄?猜猜看哪个镜头在大光圈下表现更锐利?没错,是徕卡!

  此外,徕卡还有一些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极为重要的特性:非常安静的快门,非常安静的手动过片,非常安静的手动倒片!

  尼康在此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80-200变焦头所能达到的远摄效果。但是,使用的焦距越长,那么因为反光镜震动和手抖动而对像质带来的影响就越大。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对用M6和90MM镜头拍摄的照片做局部放大,其锐度甚至要好于用尼康拍摄的未做放大的整幅照片。显而易见,使用徕卡M6和镜头,你可以得到以下的好处:使用定焦镜头,在大光圈下得到非常锐利的图像,更高的快门速度,更容易*作的体积和重量。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7 2007-10-11 11:14:34

徕卡M照相机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使用徕卡M6来完成我的几乎全部拍摄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说,它还是有一些弱点:

  1、徕卡M6不适于运动和野生动物摄影。它的最长焦距镜头仅为135MM,尽管它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135MM镜头之一,但那些专门从事运动和野生动物摄影的职业摄影师会告诉你,他们使用的最短焦距镜头是400MM的。

  2、卡M6也不能作为抓拍机使用。你必须手动测光,手动设置快门和光圈,还必须手动调焦。还有就是你必须学会在徕卡M6上的那种非常古老的安装胶片的方法,因为它没有自动安装胶片的功能。

  3、徕卡M6也不适于在室外进行闪光补光拍摄。它的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仅为1/50秒。也许唯一适合它进行室外闪光补光拍摄的胶片就是Agfapan APX 25型,但现在这种胶片已经停产了。

  4、徕卡M6也不是影室摄影的第一选择,因为它不能预视景深,也不能使用宝丽莱后背进行曝光测试。但我也曾经用徕卡M6和90MM镜头在影室内拍了一些非常棒的肖像照片。徕卡M6使用起来是非常顺手的,但机身只是整个摄影系统的一半,许多摄影师都把注意力放在镜头上面。

  世界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师阿莱西(Alessi)认为,徕卡M系列照相机是二十世纪仅有的几件他认为如此之完美以至于无需再做任何改进的工业设计产品,而徕卡M系列镜头则是最致命的诱惑!在下一段落中,我将谈一谈徕卡M系列的几款镜头,并将它们与我曾经使用过的尼康、佳能和康泰时G系列的同档次镜头进行一下比较。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使用的胶卷数量是很大的,每周大约都能拍摄100-200卷。因为我在短时间内如此频繁地使用我的照相机和镜头,所以,我对它们的真实体会对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可能要经过数年才能得到。况且,在高强度的使用条件下,器材的优点和弱点都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下面的评论虽然是我个人的观点,但它可是基于二十年的观察和学习才得出的。

  徕卡21mm ASPH Elmarit镜头:这是一款绝对顶级的镜头,在大光圈下锐度表现特别优秀,与其他徕卡最新型的镜头一样具有典型的徕卡家族特性。我还有一款徕卡R系列的21MM镜头,我发现只有把光圈收缩到F8时,它在锐度方面的表现才算得上与21mm ASPH Elmarit在全开光圈时的表现相当。佳能与尼康的同焦段定焦头在任何光圈下的四角锐度都比不上徕卡的这款镜头,只有在f5.6或者f8以上光圈时,其中心锐度的表现才与徕卡的镜头接近。虽然用各种不同厂家的21MM镜头拍出的幻灯片看起来大致相同,但它你把它们都放大时(16X20以上),你就会看出差别来了。这时,用徕卡镜头拍摄的片子可以说是纤毫毕现,而其他镜头拍出的片子在细节上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徕卡的。

  我对好评如潮的康泰时G系列的21MM镜头的使用体会相当有限,因为我觉得它的附加取景器的变形非常严重,所以我很快就把它返给了销售商。此外,我还认为超广角镜头还是使用手动调焦比较舒服,而康泰时G的21MM镜头的所谓手动调焦几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徕卡M的Tri-Elmar 28-35-50三焦距镜头是一款很优秀的镜头,既小且轻还非常坚固。在大多数的室内场景拍摄时我都用它,但它的最大光圈只有F4限制了它在一些低照度条件下的使用。在50MM焦段时,以我的眼光来看它与目前生产的50mm M Summicron镜头是同样出色的,但一些评论者认为在35毫米照相机的这个标准焦段上,该镜头是“能被其他标准镜头击败的徕卡镜头”。在中档光圈条件下,绝大多数其他厂家生产的镜头都是非常出色的,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反差控制的设计上。在这一点上,Tri-Elmar镜头比尼康和佳能的标准镜头要做得更好,而且这也是可见的主要差别。

  我个人并不喜欢康泰时G系列上的那个45毫米标准镜头,它看起来不像徕卡的镜头那么简洁,但它的色彩饱和和色调控制都非常好,在锐度方面的表现与徕卡的产品不相上下。

  在35MM焦段上Tri-Elmar镜头仍具有很高的锐度,但与50MM焦段相比反差有所下降。徕卡的35mm ASPH Summicron镜头的表现虽然比它强,但两者的差距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它们两个都远远地领先于尼康和佳能生产的同焦段定焦镜头。康泰时G系列的35MM镜头虽然在色彩表现上与它的45MM镜头相当,但在锐度表现上要差一些,显然不像被夸奖得那么好。

  最后,在28MM焦段上Tri-Elmar镜头的表现也不输于其他厂家的产品,虽然它的变形稍大一些,但其反差仍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尽管不同厂家的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各有其特点,但由于徕卡的Tri-Elmar镜头在这个焦段上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精密调焦,而单反机在广角焦段无论是手动聚焦还是自动聚焦都可能出现失误,所以在这一点上徕卡还是有明显优势的。在这方面,无论是我自己的实践,还是其他专业摄影师的经历,都有不少例子可以予以证实。事实上,与那些传说的神话相反,28MM焦距的徕卡镜头在大光圈下的景深并不如想像中的是无限的,并不足以掩盖调焦上的误差。

  由于Tri-Elmar镜头的成像质量绝不输于上述参加对比的其他定焦镜头,所以它的镜身的小巧就成了该镜头真正的优势所在:携带一个Tri-Elmar镜头,就等于拥有了三个不同焦距的高品质镜头,而其体积并以不比一个小型的单反机镜头大!而这款镜头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调焦的精密度是我能顺利完成拍摄任务的关键所在。

50mm Summilux镜头:

  这是徕卡M系列的标准高速镜头。我必须承认我喜欢高速的标准镜头,我曾经因为想使用佳能的50mm 1.0 L和85mm 1.2 L两款高速镜头而购买了佳能的EOS-1型照相机,这两款镜头都有极其特殊的光学性能。但遗憾的是,这两款镜头的USM马达的自动聚焦速度都太慢了,很难用它们来进行快速抓拍。事实上,如果佳能的这两款镜头的自动聚焦性能与其光学性能相当,或者是可以进行手动调焦的话,我可能就会一直使用。它们的光学性能极为出色,与徕卡玻璃不相上下。尼康和佳能的50mm f/1.4镜头都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价值,它们在大光圈下不是十分锐利,收缩光圈后的反差表现又不令人满意。徕卡的50mm Summilux可以在任何光圈下轻易地击败尼康和佳能的同等竞争对手,但体积却只有尼康和佳能的一半大小。在大光圈下的表现强于50mm Summilux M镜头的就是徕卡R系列的最新版50mm Summilux镜头,它使用了多达8片的镜片,我想它一定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的!我之所以也使用徕卡的单反机来完成一些拍摄任务,就是因为徕卡的单反镜头里有50mm Summilux、80mm Summilux和180mm APO这三款出色的产品。

  康泰时的单反机也有两款不错的50mm标准镜头,但它们同样在大光圈下不够锐利,在反差和细节描写上也比不上徕卡的镜头。能够算得上是徕卡标头的真正对手的是康泰时G系的45mm镜头,它的表现与徕卡的表现各有千秋,但我要说G系列的标头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在“尽可能暗的”的光照条件下,我都是使用50mm Summilux M镜头来完成绝大多数拍摄任务的。它的抗眩光能力很强,反差极其出色。用它拍出的片子,锐度非常高,感觉就像是人眼之即时所见。而且,它的焦外成像效果也十分迷人。我认为,它和M6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得益彰的图像摄取系统。

  90mm APO Summicron镜头:简直是太锐利了!

  我曾经拥有过四个不同版本的90mm Summicron镜头。第一个是在镜身底部有一个三脚架插孔的那种;第二个是它的第二代产品;第三个是为徕卡R系列生产的版本;第四个就是目前的APO Summicron。徕卡的这款镜头,与其他厂家的同型产品,甚至与徕卡的其他镜头相比都要高出一个档次。在大光圈下它的成像非常的锐利,在f/16时也保持得非常好。如果你一定打算要用这款镜头来拍摄肖像照,那么你最好使用滤镜,或者在低照度下拍摄,这样被摄主体的呼吸和轻微的移动可以稍稍减弱成像的锐利程度,拍出来的肖像照片感觉也会好一些。我之所以一直保留着第一版那款镜头用来拍肖像照,就是因为上述原因。第一版的镜头在大光圈下的表现稍微柔一些,而且在背逆光的情况下有一点点的眩光。我曾经使用最新版的APO镜头,用Kodachrome 25和Fuji Velvia型胶片拍出的片子,在LightJet型打印机上放大到40X60英寸时,在锐度上与哈苏相机及大多数4X5相机拍出的片子不相上下。

  上述四款镜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用在我的徕卡M6机身上。许多徕卡的发烧友一定会对我没提到被广泛认为是徕卡最好镜头之一的Asph 35mm f/2(f/1.4)镜头而感到疑惑。事实上,我有一个35MM ASPH镜头,使用起来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问题是我个人并不太喜欢35mm这个焦距。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镜头,但说句实话,除非50MM的焦距已经让我背靠墙仍无法取景,否则我绝不会用35MM的镜头。我没有购买新版的APO-Telyt 135mm镜头,但我曾经用过这款镜头。它是一款表现出色的镜头,但看来我不太适应在旁轴测距型照相机上使用这么长焦距的镜头,在取景器内的视场框线实在太小了。一些具有多年徕卡相机使用经验的摄影师告诉我,只有徕卡M3上的取 景器才适用于135MM的镜头,但因为M3不能测光,而且不能使用新型的焦距短于50MM的徕卡镜头,所以我就放弃了选择M3。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8 2007-10-11 11:14:47

康泰时G2 对阵徕卡M6:

  首先,使用G2似乎是一种被迫的选择。G2采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小取景器,戴眼镜的摄影师用起来会感觉很不舒服。G2的自动对焦系统并不是时时都能令人满意的,它的对焦锁定功能使用起来也很麻烦。与徕卡M6上功能明了的测光表相比,G2的平均测光表并不太让人放心。G2的卷片和倒片噪声都非常大,完全不适于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使用。

  G2可供选择的配套镜头比较少,而且没有超过f/2的大光圈镜头。其中28mm和45mm镜头是极为出色的,其他镜头稍差一点。90mm镜头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但使用它需要熟练的技巧才能避免失焦情况的发生。

  G2的手动调焦功能是一项蹩脚的设计。许多摄影师在街头抓拍时通常把焦距调在预设的距离上,以便随时抓拍瞬间场景。而G2的手动调焦功能显然不能适应这种拍摄要求。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我拿着G2一点“感觉”都没有。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

  徕卡M6机身和福伦达(Voightlander)镜头

  我认为如果选择了徕卡机身,而不选择那些最好的徕卡镜头是十分愚蠢的。我曾经偶遇一些使用徕卡M6的摄影师,他们用福伦达的Heliar 15mm和Skopar 25mm镜头来顶替徕卡镜头在这两个焦段的空白,并且看起来他们用得还是非常满意的。在2000年12月份的一次年度报告拍摄任务中,我购买了一款福伦达的15mm镜头来使用,我得承认这款镜头确实不错。至于其他的福伦达镜头,我要经过全面的测试以后才能决定是否购买。反正我认为徕卡的镜头远远超出其他镜头,而且其性价比也是很好的。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楼主
  • 0八.一 高级会员 虚线
  • 积分:11272 经验值:74563 帖子:1944 精华:147 粉丝:140 地区:陕西,西安 注册日期:2003-05-12
0金羽八级
9 2007-10-11 11:16:11

文章长了点
但很精彩.......


.

签名
西安小寨兴善寺对面西安古玩城7-2号 T:15829621808 xayangdy@vip.163.com
  • 0老媒婆 初级会员 虚线
  • 积分:710 经验值:1022 帖子:55 精华:19 粉丝:0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7-05-12
0铜羽三级
10 2007-10-11 11:30:10

学习,认真。

首页123下一页尾页共3页到第确定
发表 我要赠分0
5 : 绝对精彩 4 : 值得收藏 3 : 酷 2 : 好帖 1 : 鼓励 我要赠分
高级回帖
0标签限制6个 0图片最多能上传40张 0宽度不小于640px,高度不小于320px 0正在发帖请稍候
热门主题:
旅行 黄昏 技巧 荷花 EOS 70D α7M3
0论坛精选
0热帖推荐
0热文推荐
0 聊天 0
安全提示

确定 取消
举报原因
确定 取消
封禁原因
禁封时间:
执行禁封 取消
删除原因
确定 取消
删除原因
  •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 0淫秽、色情
  • 0不友好评论、人身攻击
  •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 0协助楼主删除
  •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 0盗用他人图片
  • 0其他
封禁原因
  • 0发布广告信息(新ID建议永禁)
  • 0发布色情内容
  • 0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 0不和谐言论或人身攻击
  • 0发布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 0盗用他人图片等版权问题
  • 0主题、回复灌水
  • 0言语攻击版主行为
  • 0发布反动言论
  • 0其他
禁封时间:
删除原因
确定 取消
移动帖子
已选择 1 个帖子,只能在您有权限的版块之间操作。

原板块:西安版

目标板块:
确定 取消

0是否确认删除本帖?

确定 取消
关闭

点击登录

登录后才能使用该功能

小明的明

退出

银羽七级

好友列表 (2548)

0是否确认删除此好友?
关闭 小明的明 0

请您先验证手机号码

+86
  • 中国大陆 +86
  • 中国香港 +852
  • 中国澳门 +853
  • 中国台湾 +886
  • 韩国 +82
  • 日本 +81
  • 美国 +1
  • 加拿大 +1
  • 英国 +44
  • 新加坡 +65
  • 马来西亚 +60
  • 泰国 +66
  • 越南 +84
  • 菲律宾 +63
  • 印度尼西亚 +62
  • 意大利 +39
  • 俄罗斯 +7
  • 新西兰 +64
  • 荷兰 +31
  • 瑞典 +46
  • 澳大利亚 +61
  • 乌克兰 +380
  • 法国 +33
  • 德国 +49
  • 阿富汗 +93
  • 阿尔巴尼亚 +355
  • 阿尔及利亚 +213
  • 东萨摩亚(美) +1684
  • 安道尔 +376
  • 安哥拉 +244
  • 安圭拉岛(英) +1264
  • 安提瓜和巴布达 +1268
  • 阿根廷 +54
  • 亚美尼亚 +374
  • 阿鲁巴岛 +297
  • 奥地利 +43
  • 阿塞拜疆 +994
  • 巴林 +973
  • 孟加拉国 +880
  • 巴巴多斯 +1246
  • 白俄罗斯 +375
  • 比利时 +32
  • 伯利兹 +501
  • 贝宁 +229
  • 百慕大群岛(英) +1441
  • 不丹 +975
  • 玻利维亚 +591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387
  • 博茨瓦纳 +267
  • 巴西 +55
  • 保加利亚 +359
  • 布基纳法索 +226
  • 布隆迪 +257
  • 喀麦隆 +237
  • 佛得角 +238
  • 开曼群岛(英) +1345
  • 中非 +236
  • 乍得 +235
  • 智利 +56
  • 圣诞岛 +61
  • 科科斯岛 +61
  • 哥伦比亚 +57
  • 科摩罗 +269
  • 刚果 +242
  • 科克群岛(新) +682
  • 哥斯达黎加 +506
  • 克罗地亚 +385
  • 古巴 +53
  • 塞浦路斯 +357
  • 捷克 +420
  • 丹麦 +45
  • 吉布提 +253
  • 多米尼克国 +1767
  • 多米尼加共和国 +1809
  • 厄瓜多尔 +593
  • 埃及 +20
  • 萨尔瓦多 +503
  • 赤道几内亚 +240
  • 厄立特里亚 +291
  • 爱沙尼亚 +372
  • 埃塞俄比亚 +251
  • 福克兰群岛 +500
  • 法罗群岛(丹) +298
  • 斐济 +679
  • 芬兰 +358
  • 法属波里尼西亚 +689
  • 加蓬 +241
  • 冈比亚 +220
  • 格鲁吉亚 +995
  • 加纳 +233
  • 直布罗陀(英) +350
  • 希腊 +30
  • 格陵兰岛 +299
  • 格林纳达 +1473
  • 瓜德罗普岛(法) +590
  • 关岛(美) +1671
  • 危地马拉 +502
  • 几内亚 +224
  • 几内亚比绍 +245
  • 圭亚那 +592
  • 海地 +509
  • 洪都拉斯 +504
  • 匈牙利 +36
  • 冰岛 +354
  • 印度 +91
  • 伊郎 +98
  • 伊拉克 +964
  • 爱尔兰 +353
  • 以色列 +972
  • 科特迪瓦 +225
  • 牙买加 +1876
  • 约旦 +962
  • 柬埔塞 +855
  • 哈萨克斯坦 +7
  • 肯尼亚 +254
  • 基里巴斯 +686
  • 科威特 +965
  • 吉尔吉斯斯坦 +996
  • 老挝 +856
  • 拉脱维亚 +371
  • 黎巴嫩 +961
  • 莱索托 +266
  • 利比里亚 +231
  • 利比亚 +218
  • 列支敦士登 +423
  • 立陶宛 +370
  • 卢森堡 +352
  • 马其顿 +389
  • 马达加斯加 +261
  • 马拉维 +265
  • 马尔代夫 +960
  • 马里 +223
  • 马耳他 +356
  • 马绍尔群岛 +692
  • 马提尼克(法) +596
  • 毛里塔尼亚 +222
  • 毛里求斯 +230
  • 马约特岛 +262
  • 墨西哥 +52
  • 密克罗尼西亚(美) +691
  • 摩纳哥 +377
  • 蒙古 +976
  • 蒙特塞拉特岛(英) +1664
  • 摩洛哥 +212
  • 莫桑比克 +258
  • 缅甸 +95
  • 纳米比亚 +264
  • 瑙鲁 +674
  • 尼泊尔 +977
  •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599
  •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法) +687
  • 尼加拉瓜 +505
  • 尼日尔 +227
  • 尼日利亚 +234
  • 纽埃岛(新) +683
  • 诺福克岛(澳) +672
  • 朝鲜 +850
  • 马里亚纳群岛 +1670
  • 挪威 +47
  • 阿曼 +968
  • 巴基斯坦 +92
  • 帕劳(美) +680
  • 巴拿马 +507
  • 巴布亚新几内亚 +675
  • 巴拉圭 +595
  • 秘鲁 +51
  • 波兰 +48
  • 葡萄牙 +351
  • 波多黎各(美) +1
  • 卡塔尔 +974
  • 摩尔多瓦 +373
  • 留尼汪岛 +262
  • 罗马尼亚 +40
  • 卢旺达 +250
  • 阿森松(英) +247
  • 圣赫勒拿 +290
  • 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 +1869
  • 圣卢西亚 +1758
  • 圣皮埃尔岛及密克隆岛 +508
  • 圣文森特岛(英) +1784
  • 西萨摩亚 +685
  • 圣马力诺 +378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239
  • 沙特阿拉伯 +966
  • 塞内加尔 +221
  • 塞舌尔 +248
  • 塞拉利昂 +232
  • 斯洛伐克 +421
  • 斯洛文尼亚 +386
  • 所罗门群岛 +677
  • 索马里 +252
  • 南非 +27
  • 西班牙 +34
  • 斯里兰卡 +94
  • 苏丹 +249
  • 苏里南 +597
  • 斯威士兰 +268
  • 瑞士 +41
  • 叙利亚 +963
  • 塔吉克斯坦 +992
  • 巴哈马国 +1242
  • 梵蒂冈 +14397
  • 多哥 +228
  • 汤加 +676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868
  • 突尼斯 +216
  • 土耳其 +90
  • 土库曼斯坦 +993
  •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 +1649
  • 图瓦卢 +688
  • 乌干达 +256
  • 坦桑尼亚 +255
  • 乌拉圭 +598
  • 乌兹别克斯坦 +998
  • 瓦努阿图 +678
  • 委内瑞拉 +58
  • 维尔京群岛(英) +1340
  • 也门 +967
  • 南斯拉夫 +381
  • 赞比亚 +260
  • 桑给巴尔 +259
  • 津巴布韦 +263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手机号无法接收短信?请主动联系客服人工处理,邮箱:bbs@fengniao.com
选择精华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