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注:学生发表此贴的目的是让各位再一次缅怀布列松大师,认真向大师学习。
学生喜爱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呈请有同意爱好的老师、朋友把您的作品发到这里,供各位学习、研讨。
让我们用手中的相机记下那“决定性的瞬间”。
多谢各位老师、同学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多谢!
------------------------------------------------------------
摄影大师布列松逝世:他的摄影定义了20世纪(转)
新华网 (2004-08-17 13:43:05)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nt_1804147.htm
“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时是ABC,出来时是HCB(布列松的名字缩写)”——《日本摄影》杂志。
【作者】谭伯登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有些人注定不会成为轰轰烈烈的英雄式人物,因为他总是习惯于躲避公众的目光。他竭力逃离名声,但名声却从未因此离他远去,而是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他的身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位20世纪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大师,就是这样的人物。这位大师8月 3日死于家中,离96岁生日差了不到3个星期。
他的葬礼依旧避开公众,仅邀请了50个亲友参加,直到葬礼结束后,法国文化部才正式公布了他的死讯。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布列松的死使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的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一个他那一代中最杰出的艺术家。”布列松一生为人们留下了700万张照片,这一数量惊人的作品中又包含了大量为世人所熟悉的杰作。
布列松被认为用“他的摄影定义了20世纪”,也被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更有相当多的摄影师说自己是看了布列松的照片之后才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师的,他几乎成了20世纪摄影的代名词。评论家认为他的影像具有与塞尚或者伦勃朗的作品类似的复杂性,而其中的美与诗意更是无以伦比。
布列松是摄影艺术的一道没有人可以绕行的门槛。因为他的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他成了被人学习、被人尊崇得最多的摄影师,同时,也有非常多的人试图推翻他的理念,从而为摄影找到新的道路和方向。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等人都试图打破布列松的摄影圣经式的教条与主张——比如只用35MM相机、只用50MM 标准镜头而不用广角镜头、不用闪光灯等人工光源、不事后裁减照片等等,这些曾一直被很多摄影家奉为圭臬。
布列松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抵抗运动,西班牙内战等重大事件,见证了20世纪的整个历史事件。1954年他成为第一个进入苏联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也曾来中国拍摄进行拍摄。但是使他变得如此重要和不凡的并非是他经历和用相机记录的这些事件,相反,布列松在任何细微的事物中都发现了美,他的眼光才是最卓越的。
布列松一生拍摄了无数张照片,但是其本人的照片却少之又少。1975年他去牛津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竟然用一张白纸挡在自己脸上,以躲避记者的拍摄。平日,布列松将照相机身上闪光的地方全部用黑色胶条帖起来,以使得自己在人群中的时候更不引人注意。当他在自己住所附近的街道上逡巡拍摄时,竟然没有人能把他认出来。1975年,他基本放弃了摄影,转向素描。他也是一位出色的人像画家,曾经写生过马蒂斯和萨特。
1952年布列松的作品进入卢浮宫,成为历史上首次在这里举办的摄影展。
同年他出版了《决定性瞬间》一书,这本著作提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摄影美学,它对摄影艺术的统治也许到今天仍旧还存在。布列松提出摄影艺术的关键便是抓住 “决定性瞬间”,“在一秒钟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种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为这一事件的最恰当的描述。”布列松的作品总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事件最微妙的一瞬间,就仿佛有个人一直等在那里拍摄这一场景一般。有人说他的照片过于完美,因为布列松的耐心、完美的超现实感觉、卓越的构图、精确的拍摄时刻,都来自一种无人可及的直觉。
布列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摄影的代名词,而对他的风格的模仿,对他的摄影主张的遵循,甚至已经成了一种陈词滥调和教条。正因为如此,相当多的摄影师都从反对布列松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布列松成了摄影的一个参照物,一个出发点。与布列松式的风格相反,当今那种随意的似乎缺乏诗意而且竭力回避“决定性瞬间”的戏剧性因素的摄影已经日益得到了承认,像南·戈尔丁式的影像也许不会被布列松所欣赏,不过它确实更能反映当今的这个时代。
布列松的时代也许在他死之前就已经过去,但他仍旧是20世纪人类的一个最伟大的见证者之一,代表了摄影这种艺术所蕴涵的人类理想。布列松抓住了人类在历史的“决定性瞬间”对历史做出的反应,并按下了他的快门。
------------------------------------------------------------------------
什么是新闻摄影?(转)
http://www.ocan.com.cn/cssd/sheying3.htm
新闻摄影,首先是个新字。应该是新鲜事、新闻,别人不知道的、没见过的。
新闻在哪里?新闻哪都有。天上地下,东西南北中;一个家庭、一个厂矿、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一村一县一市;大到一个世界、太空、宇宙。新闻摄影非常广泛,无所不在。
新闻出现的地方有热点、有冷点。新闻摄影最精彩。因为它包罗万象,多姿多彩。新闻摄影都是瞬间出现被定格下来的。它不同于电视、电影一晃而过。尽管有了电视、电影、但它们还是代替不了新闻摄影。
对一张好照片,可以有很多要求,如构图要美、用光要好、色彩要鲜艳、气氛要热烈等等。但对新闻照片就不能要求那么多。只要它纪录下了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瞬间,就是一个好照片。因条件所限,不可能在构图、用光都那么好,那么完美。当然也有很完美的,那多是一些时间性不太强的静物,如建筑、风光或者设计好的事先作了精心布置的。
新闻摄影有价值大的,有价值小的,也有没价值的,但都是新闻。新闻摄影有多次出现的,有的仅仅一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出现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有的事对大人物、名人来说是新闻,对一般人士讲就不是。也有相反的,发生在小人物身上反而成了头号新闻。
新闻摄影有百年不遇的,有事先深知的,有突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摆布出来的,多种多样。突发性新闻最精彩。突发性新闻是难拍,因为你事先没准备,这就要看记者的素质,技术是否过硬。主要是思想意识,有没有那种思想准备。
搞新闻摄影要有一定的手段。首先有得心应手的相机,并且有一定的装备,如交通工具,甚至飞机等。但我认为思想最重要,没有那种思想意识有新闻你也不认识,不去照。
搞新闻摄影要有信息,要有灵活的头脑,要能吃苦,甚至要有牺牲精神。搞新闻摄影的记者,在西方每年都要死上几十个人。
搞新闻摄影也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不能老一套。摄影也要简练。画面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说明只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在兴组照,一张照片说不明白问题,弄几张。我认为组照还是少搞,最好在一张照片下功夫。
新闻照片有很好的,大家特别喜欢的。新闻照片也有不好的,大家不愿看的,倒胃口的。但它也是新闻摄影。这种新闻摄影是公式化的,完成任务型的。报纸上有不少这样的照片。当然有的是没有办法,不登不行,是一种礼节。这种照片登多了影响新闻摄影记者的形象,也影响新闻界的形象。
有的影闻照片时间一过就没有价值了,生命力很短,而有的新闻照片生命力很强,甚至成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还有的照片时间越久、价值越高。
文字有时不可信,因它可以随便写。照片应是最真实的,最可信的。但现在有了电脑制作,弄得照片也不可信了,它可以胡安,头、身子、胳膊腿,人身上的各个部件随意拼装更换、挪位,而且弄得天衣无缝。要防着点。
新闻摄影主要表现人。各式各样的人,在各种场合出现的人。人是最难照的,尤其是人的特写镜头,照出每个人的心态更难。景比活的人物好照,景是死的,只要选好角度,用好光就行了。而活的人不断地在动着,变化着。一个人的脸上就有喜、怒、哀、乐多种表情。
摄影有多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会事,一种是让人回味、让你去联想。
画面会记得 已故大师布列松作品赏析
(注:鉴于版权,请各位参看http://www.pcpop.com/dc/04/8/44694/1.shtml)
震撼:历史上最著名的32幅摄影作品
http://images.google.com/imgres?imgu...icial%26sa%3DG
永远的经典 摄影大师布列松作品欣赏(转)
http://dc.e800.com.cn/articles/dc/ph...614015720.html
(转)
《裸跑者》
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正跑过球场的看台前。据报导,面对这个尴尬场面,女王差点晕过去。后来,布瑞恩以“有伤风化罪”被判三个月监禁。
(转)
《苦难的眼睛》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
(转)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转)
《裸跑者》
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正跑过球场的看台前。据报导,面对这个尴尬场面,女王差点晕过去。后来,布瑞恩以“有伤风化罪”被判三个月监禁。
(转)
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转)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