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守口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地势稍有起伏
文档路书放在了百度网盘点击可以下载 http://pan.baidu.com/s/1eQwfOVC
本次活动由归鸟、老前门策划,与前门社区摄影队合办,主要在大同市阳高县周边进行文化旅行。活动形式为包车出行,每人预交费用多退少补,只收本组织成员不收临时加入者,只接摄影师不接纳随行旅游者。参加者结束后请在论坛发一贴作业。请大家看好集合时间和地点,所有发起人同普通报名者等同分摊活动费用,集合时每人预收取400元交由大家推举的财务官统一管理,多退少补。报名即代表您的承诺,报名截止前24小时内起不接受临阵退出,所有退出人员无论情况与否下次活动一律停止接纳一次。
回京住宿等需要身份证明,参加者必须携带身份证件。为减轻发起人的负担和您的个人利益着想,参加者必须携带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单,没有将被拒绝登车。保险可以将身份信息发给我,由我统一代办
活动发起人:老前门
活动说明:2015年10月17-18日长城梦寻(三十五)--秋染守口堡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7-18日(周六/日)
集合地点:马甸桥东北角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门口
集合时间:2015年10月17日上午7:30
活动安排:
17日北京--阳高午饭--云林寺--五龙圣母庙--青云寺--砖楼乳头山
18日阳高--守口堡--镇宏堡--镇边堡--阳高午饭--北京
活动人数:包车形式限19人
活动费用:车辆、门票、午餐费用AA分摊。登车后每人预收400元多退少补,意外险作为登车凭据
报名方式:跟贴报名便于联系报名格式举例: “我报名1人,电话,代办保险” ,代报多人也请分别留下姓名联系方式及保险情况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组织者、总领队。
★不另设电话通知,最后分组和报名情况请随时关注报名帖和专题页面;
★请摄友们注意保持自身形象,不要随便与人争执,喧哗。注意礼让,多多交流。还请注意他人的隐私权,不要随意偷拍他人;
★拍摄过程中,请摄友们配合组织方,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不要干扰同行摄友的创作,在友好的拍摄氛围下进行自己的创作。
★在此页面报名成功之后,即代表您已经仔细阅读以上文字并表示同意,此报名可作为法律依据。参与者均视同接受本计划全部条款。
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10月16日(周五)18:00
注:本次活动如遇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可能通知推迟或取消。
发起人:老前门(18513920126)
集合地点马甸桥东北角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门口
塞北重镇—阳高
阳高,西汉置高柳县,金改名白登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阳高县。《清史稿•地理志•山西》载:阳高冲。府东北百二十里。雍正三年,以阳高卫降置。《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四•山西六》载:阳和卫,府东北百二十里。洪武三十一年置,城周九里有奇。南有关,累土为之,内设阳和驿,军民商贾辏集焉。万历三十年增修,又筑连城于关西隅,屹为雄镇。分边十九里,内杏园儿、神峪沟、天蓬沟,皆极冲,白沙滩次之。边外二十余里鹅沟等处即部酋驻牧处也。……二十六年,设备兵使者于此,辖卫四、堡七,分边九十六里有奇,为大同东路。本路随地皆边,向称冲要。寇犯宣镇之顺圣诸处,天城、阳和,其首冲也。
阳高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十一年完成。周九里三十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壕深三丈,门三个,东门成安,西门成武,南门迎暄。城门外各建有瓮城。城门上建有城楼,并建有十四个“窝铺”。《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二•阳和城》载:本城洪武三十一年大将军徐达以砖创,高三丈七尺,环九里一分。南有关,累土为之,内设阳和驿,军民商丛集焉。岁久倾圯,不堪防御,万历三十年始甃以砖。续创连城于关西隅,若襟带然,金汤相望,几然称雄矣。本城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并阳、讥二卫,嘉靖二十五年总督军门移自朔州,随设中军参将,二十六年改朔州兵备为阳和道。四十四年,将本城原充参将更调天城,将天城入卫游击更调本城。万历二年充抚夷守备,三年,设左右营游击等官,并管粮同知俱驻扎于此。左右掖及入卫营共统存散见在官军六千九百二十八员名,马骡五千八有时九十二匹头,守备所统一思想二卫见在官军十拮一百八十一员名,马骡六十八匹头。分边沿长一十九里,边墩三十八座,火路墩二十八座,内杏园儿、神峪沟、天蓬沟极冲,通大虏,白沙滩稍次之。边外二十余里鹅沟等处,兀慎台吉男朝台吉、酋首几力哥倘不浪等驻牧。嘉靖间大虏从此入犯,曾有覆军殒将这祸。兹黠酋就款,重兵云屯,似无足虑。惟是群酋乞讨之频,月无虚日,三镇辐辏之扰,时无停刻。撙节爱养,所当加意云。
城中有玉皇阁;东北,有天城守署、城隍庙、吕祖观、节孝祠、文庙、大有仓、东岳庙、牛家庙、水母庙、三敬寺等;城东南,有财神庙、文殊庙、三清观、娘娘庙、灵宫庙、南寺、九天庙,角有魁楼;城西南,有关帝庙、中路署、总督署、西寺;城西北,有县署、土地司、武庙、仓庙神、姑姑庵、药王庙、文昌庙、北寺、忠义祠、小真武庙、马王庙、三官庙。北面筑有阳和台。东关外,有神峰寺、先农坛;西关外,有三义庙、演武场。
明宣德元年移高山卫同驻,城东半属阳和,西半属高山。阳和卫衙署在东街。明中期移宣大总督驻阳和,总督府建在南街路西。督府之南建东路同知府,后中路通判驻此。东街有巡按察院、协镇府。西街有兵备道衙。督府辕门左右“节制三镇”、“边关锁钥”二牌坊;兵备道衙两旁是“威远”、“宁迩”二坊;巡按察院左有“代天宣化”坊,右有“秉宪维风”坊。万历二十年(1592)东路同知范锡砖包献。崇祯四年(1631)总督魏云中于城墙敌台每面修敌楼六座,砖包全城。清代,四街建起店户铺面。街巷里,分布有柴市、米市、菜市、骡马市,街面上布庄、钱铺、面铺、杂货店。
阳高的西大路,出南门,经三义庙、十里台、安滩、王官屯、重兴镇、阎家台,进入大同境内聚乐堡;东大路:出东门,走马家庄、北徐屯(廿里铺)到天镇境卅里铺。东西大路为官道。沿路有铺递驿站,营兵堡卒,人马车辆过往频繁。明皇西征,闯王东进,康熙出巡,慈禧逃秦,都曾从此经过。
镇宏堡
镇宏堡口属大同镇分巡冀北道北东路所辖。镇宏堡,北至长城1公里,明时名靖虏堡。据《三云筹俎考》载:“此堡为嘉靖二十五年(1546)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二里四分,高三丈三尺”。仅城南有一门;明时在此设守备,分守长械“十一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五座”。
今城巳毁。长城由镇宏堡至镇边堡,多遭破坏,残高2至5米不等。虽整体尚存,但已无先时高大雄壮之气势。镇宏堡口在长城乡境内,长城乡境内有长城约12公里。镇边堡、镇宏堡因年代久远闻名遐迩,但这些地方道路难行,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云林寺
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座落在阳高城内西门南侧。建于明代,由皇帝下诏而建。
原是一座完整的组群建筑,座北向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2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朵殿、钟鼓楼等。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姿态自然,给人以艺术之美感。塑像基本完好。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边堡
镇边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堡。据《三云筹俎考》载,镇边堡原非官设驻兵这城堡。嘉靖十八年(1539)更筑此城,以守备驻之,并以镇边堡名之。万历十一年(1583)砖包。城周“三里八十步,高四丈一尺”。明时镇边堡分守长城“二十一里,边墩三十座,火路墩六座”。今城堡已毁。长城出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出阳高而进大同市。这段黄土夯筑的长城墙体较为完整。镇边堡属大同镇分巡冀北道北东路所辖,又称为“内五堡”之一。所谓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其“内五堡”为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镇河堡五堡,此五堡于嘉靖十八年(1539)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边墙五堡是指大同明长城上修建的堡城。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五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
五龙圣母庙——位于罗文皂镇孤山村。建于明朝明帝年间,在清朝、民国历代都有新建和补修,规模较大,遗产丰富。关于该庙的来历,传说更是奇特。 使这里的香火历代不衰,即使“文化大革命”年代也有信仰者悄悄前来乞子嗣,求因果。
大同青云寺
大同青云寺,又名胡神庙。座落在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许家园村。始建年代应为唐代,现青云寺(胡神庙)为明代重修建筑。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庙内有过殿、玉皇阁及东西配殿。也有传说,在贞观年间人们为乞求风调雨顺而建了此庙。据说胡神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人胡秃。寺内现存清雍正十二年重修胡神庙碑一通,嘉庆十一年修边墙布施牌一通,农历的七月初三是该庙的传统庙会。
胡神原型为春秋历史人物狐突。根据记载,狐突为晋国大臣,女狐姬嫁晋献公,生公子重耳。骊姬之乱,狐突之子狐毛和狐偃从重耳逃亡于各国。晋怀公上台后,为削弱重耳的实力,命令众臣“无从亡人”,令狐突召回二子,而狐突却以“一臣不事二主”为由不赴召,结果被杀。此后的几千年间,狐突被晋人祭祀并逐渐神化,由历史人物一跃成为神明,传播到整个山西及周边地区。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