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客家人并非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客居他乡的客人,而是指居在岭南地区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相对于广府、潮汕民系来说的。广东省内的三大民系,都是杂糅了岭南最早的原住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客家民系比广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时间要晚,但客家人并不比其他两个民系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古越族的客家先民,当时并没有客家这个概念(客家这个概念的最终形成已经是很晚的事情),此后,越来越多的南下黄河流域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土著族群交融以后产生了稳定的共同体,其主体有相当部分是生活在这里的古越族人民,而不仅仅是迁南下于这一地区的古代中原人。因此严格来说,客家人的祖先是融合了古代中原民系和古越诸族而形成的。
观澜镇位于深圳市的北面,并与东莞接壤,与平湖、布吉、龙华及光明相邻,深莞、机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和9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8平方公里。
观澜古墟曾经是惠州东莞宝安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方。随着时光的流逝,古墟日渐衰败,整条老街无人问津,古寺被拆建成厂房,部分洋楼成危房,亟待修葺。
观澜舞麒麟是观澜客家人的民间活动项目,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非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圳客家文化和麒麟文化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观澜街道因势利导,于2003年成立了舞麒麟协会,为各麒麟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组建了君子布、大布巷、樟坑径、观城等六支麒麟舞表演队,每到重大节日,街道都要举办舞麒麟表演。
流传数百年之久的观澜客家山歌,于2008年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发掘保护观澜客家山歌,在观澜街道办的支持下,当地一群老客家山歌手奔走于各个社区对观澜客家山歌进行抢救,最终收集整理1000多首优秀客家山歌,于2009年1月底结集出版《观澜百年客家山歌》一书。
此外,观澜街道正在对具有260多年历史、曾经号称“小香港”的观澜古墟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观澜“红楼”保护性搬迁已经完成,观澜古寺也正在紧张修复中。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观澜河沿岸环境美化和观澜古墟的成功修复,这里将会重现昔日的繁华胜景。一幅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将惊艳呈现在深圳人的眼前。
观澜目前发现的114座清代、民国时期的古碉楼,是迄今为止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碉楼群。其中还有一座8层、30米高的碉楼,在层数和楼高上都创下了深圳以往发现之最,十分珍贵。
由于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加上风雨的冲刷,很多碉楼已无法游览,只能在外面观看。同行专家介绍,这些碉楼多为明清时期传统的中式客家风格建筑,是客家人智慧与财富的象征。早期的碉楼,是古墟商家为了防御土匪骚扰而修建的防御性商用建筑;到了中期,碉楼了望、防御意义减弱,逐渐演变成为商家财富的象征;晚期碉楼则多是归乡华侨为彰显荣耀建造,不但越建越高,还因为花纹图饰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而越来越精致豪华。
据悉,这些碉楼以“成昌楼”、“绍昌泰”最为出名。其中,坐落于东门街的“成昌楼”,又称文昌古炮楼,是振能家族的陈桂森、陈禄森兄弟所建,整个建筑占地42平方米,高30米,共8层,为深圳碉楼之最,有“深圳第一楼”之称。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