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在信息与传播学理论中,有一种观点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在涉及信息、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时,传播学理论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导论》第10页)与摄影界的状况相对应的是,在摄影史中有一个漫长的机械与化学时代,这一时期摄影图像主要是依赖报刊媒介来传播的,摄影工作者也更偏重于专业业务的研究,在摄影的纯理论领域建树不多。近些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电子化和摄影图像数字处理与传输的实现,摄影事业已经进入到了电子和数字化的时代(与拍摄有关的相应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被器材制造商通过现代科技获得解决),那么,摄影工作者是否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摄影理论事业中来,或者有理由认为摄影的纯理论建设将进入一个更为兴旺和成熟的阶段?
对摄影理论界而言,寻求对摄影的一些最根本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始终是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的。本文将尝试运用信息学的理论成果来解析摄影图像的符号特征,并试图解释摄影图像与被摄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视觉精度的图像方式。通过摄影模式与视觉机制的比较,我们知道照片所承载的信息量与人的视觉所感知的信息量是基本相当的(参见拙文《摄影模式与视觉机制的比较》,《中国摄影》1999第4期第24页),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照片在视觉看来是真实可信的。肖像照片甚至可以作为公民身份的图像依据,并且获得了法律的确认和保护(肖像权)。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我们不被照片欺骗。一方面,某些摄影者通常不能自觉地意识到照片与被摄体之间的区别和界线,容易将摄影图片与被摄体混为一谈。另一方面,照片的受众又通常根据视觉习惯将摄影图片与被摄体联系起来考察,盲目地认为摄影提供的图像必定都是绝对忠于事实的。我们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摄影与被摄体之间的根本差别在哪里?第二:摄影图像的性质是什么?
信息学观点认为,宇宙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如果可以把物质和能量视为性质同一的话,那么宇宙就是由物质和信息构成的了。信息本源于物质和物质运动,没有物质也就没有信息。同时,信息又是抽象的,它必定要脱离生发它的物质原体,显现和反映在另一事物上。从事物中提取信息,原事物实体不受损失,性能也不会发生衰变。信息不等同于它所指意的事物,不是该事物本身。从事物中提取信息,事物本身不会有任何物质上的损失。"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维纳语)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就比较容易区分摄影图像与被摄体之间的本质界线了。摄影只是摄取了被摄体的相关信息(一定波长的光的图像),我们对某事物实施摄影,某事物实体不会受到损失(X光摄影例外。X光摄影不是单纯地接受能量信息,而是通过首先放射出能量,然后再来接受相关的信息,其放射出的能量会对接受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性能也不会发生衰变。摄影图像的物质成份与被摄物体的物质成份是根本不同的,我们不能将摄影图像等同于被摄物体。例如,一张面包的照片或许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但这张照片本身却并不包含面包的营养成份,也就是说,照片中的面包不能满足我们的食欲,也不会含有任何营养物质。我们已经知道信息不是客体本身,但信息和生发它的事物具有同构性,并且能对实体对象进行同构反映。摄影能够提供被摄体的相关信息,是因为它能够摄取该被摄对象一定波长的光的图像。除此之外,它与该事物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摄影与被摄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是,被摄体是物质本源,摄影则是能够提取该物质的光的图像信息的一种技术和方法。所以可以认为,摄影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技术与手段。
那么摄影图像的性质又是什么呢?信息学理论认为,信息需要以某种质料(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为载体,以符号(语言、文字、数字、公式、图像等)方式来表达。对于同一信息,人们可以采用多种符号来传播。例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样一条信息,我们可以以语言符号方式通过广播来传播,也可以以文字符号的方式通过印刷媒介来传播,当然也可以通过提供开国大典的摄影图像,以图像符号的方式来传播和表达。在信息学中,符号是表达特定信息或意义的形式与手段,媒介是传播或负载符号的介质。就摄影而言,光的图像是信息符号,照片(感光胶片、感光纸、数字图像媒介等)是摄影图像符号的负载介质。根据信息与传播学理论,我们可能将摄影图像的性质规定为:通过机器摄取的一定波长的光的图像符号。简而言之,摄影图像是一种信息符号。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有待解答。在信息与传播学中,讯息是由一系列有序性符号组成的表达特定意义的信息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电码、乐谱等,它们是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是人的脑力劳动和地域与社会文化的产物,它与知识有关。人们通常习惯于将这些需要后天学习才能把握的代码体系视为符号,那么象摄影这样直接从客观存在(自然界)中摄取的图像形式能作为符号来认识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摄影图像与信息符号的基本特征是相符合的。
(一) 指示性
信息符号是用来代指事物的。摄影为我们提供了符合视觉精度的图像模式,摄影图像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与人的视觉感知相一致的。摄影通过光学、光化学及数字技术,将被摄物体的光的图像特征从它的其余物质特性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了能指和所指的精致的图像指示方式。特别有意义的是,摄影图像符号的指示性的时空感受已经基本达到了人的视觉的水平,摄影模式是一种精确的图像指示符号。
(二) 客观性
如果说信息是宇宙间普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那么作为表达信息的形式与手段的符号也必需具备再现客体的能力。信息符号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体,一般来说,符号系统是社会群体任意的一种约定(如语言、文字等),有很强的主观和地域文明的特征,但它又必定要能够对客观存在进行替代和指示。摄影图像符号与其他符号系统稍有不同,它是最尊重客观存在的。摄影不能提供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人们想像出来的事物图像,例如:神、鬼怪、灵魂等。摄影图像符号的客观性是与摄影技术的科学属性相联系的。
(三) 感知性
信息符号是能够通过人的感官被接受与识别的。摄影图像将客观世界的图像符号直接再现和呈现于人的视觉,使人的视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都获得了延伸,更为重要的是,摄影模式与视觉机制的同一性使得对摄影图像的检查能够直接在生理学意义的视觉范畴内完成。也就是说,只要视觉功能正常,我们就能够感知和识别摄影图像符号,观看照片是无须象识别语言文字那样通过长期的后天学习的。
(四) 传递性
信息符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从客观存在中摄取相关的讯息,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接受者。信息传递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信息符号的传递来替代实物的传递,因为实物传递常常是不经济或者是不可能的。例如关于喜马拉雅山的相关讯息,如果我们不能亲自前往世界屋脊的话,就只能通过获得与它相关的语言、文字和图像讯息来认识它,因为我们不可能将喜马拉雅山随意地搬来搬去。摄影图像符号可以通过复制照片、制版印刷以及通过互联网传输等方式来完成信息的传递。
(五)存贮性
信息符号可以借助物质载体长期累积存放,以便于随时提取。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赖于文化信息的存贮。虽然人脑本身就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存贮器,保存着庞大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的讯息,但是任何个人的记忆和知识累积如果不借助于物质载体以信息符号的方式获得"转录"的话,都将会随着脑死亡而消失。摄影技术将客观世界的图像符号通过感光胶片、照片(印刷照片)、磁盘、光盘等获得存贮。
(六) 共享性
信息符号的终极价值表现在它从本质上来说是趋向共享的。人们与物质的关系(如财富)通常表现为独占而不是共享,与人分享财富的结果是个人财富的损失。有所不同的是,信息符号的价值并不在于个人独占,相反,对信息符号的提供者而言,其拥有的信息的价值在于传播的广度和共享(观众)的人数的多少,共享人数越多则信息的价值也越高。我们在评估摄影工作者的成就时,就是看他发表过多少作品以及传播的范围与受众的人数,这种评估的指导思想就是考察作品的共享性。一个人占有再多的底片或照片,如果他坚持不与人共享,那么可以说他的这种占有是无价值的,是浪费。摄影的技术特征(可复制性)使其与其他图像方式(如绘画)比较,有更多的共享便利。可以看出,将摄影图像规定为信息符号的理由是充分的。
另外,人类自身生存和活动在一个多维的宇宙空间当中,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视觉获得它的图像,如果说视觉为我们提供了70%的信息来源,那么必需承认在这当中有一大部分本身就是图像信息。在大脑处理的信息中,图像信息占有较大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语言和文字符号仍然是经常地在做作描述世界图像的工作。陈振濂教授在他的《空间诗学导论》中曾指出:"就象征的对应物──实体而言,(文字)符号表达了一种它与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一种逻辑规定,就象征的空间构筑──框架而言,(文字)符号表达了它自身的独立性格与框架的整体可视画面,这是一种形式规定。"(上海文艺出版社《空间诗学导论》70页)摄影技术提供了某事物的时间与空间的图像信息,并将这种信息存贮和纪录在胶片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事物会继续地运动并发生变化,而存贮和纪录在胶片上的图像信息是相对不会改变的。摄影图像的符号特征就是通过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来体现的,这种变化越强烈符号性特征也越明显。对于一个30岁的人来说,在面对自己10岁时的照片时是会产生强烈的符号性映象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10岁时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时,照片提供的历史图像自然地转变成了一个精确的形象符号,并且具备了指示性、客观性、感知性、传递性、存贮性和共享性等信息符号的所有特征。
在摄影、电影、电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讯息媒介的现代社会,试图将摄影图像排除在文化符号体系之外,或者在符号学意义以外来寻求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努力,都是难以获得完满的理论支持的。
"符号,符号,符号!从声音、观察、感觉、气味来的符号。从事物、人、自己来的符号。去掉这些符号我们就会比不穿衣服在街上走路更是赤裸裸的人了。"(C.W.莫里斯语)如果说符号是人类文明的础柱,那么摄影技术就是在这些础柱上安装的一面反映世界图像的镜子,并且是一面有记忆力的镜子。
在思考摄影的理论问题时将这种思考架设在信息学、传播学和符号学等新兴学科的基本理念之上,在获得广泛的理论支持的同时,摄影理论工作者就象一个登楼者,在他的眼前会展现出广阔的天地。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