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拍摄这个专题的想法已经很多年了,始终没动手。前一段时间弄了个《北京的坛庙》,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决定咬牙开始做。这个题目很大,北京宫、观、寺、庙众多,文化博大精深,虽然查阅了部分资料,毕竟学识浅薄,拍摄中挂一而漏万,只拍到些皮毛。本意想通过这个主题抛砖引玉。
通常佛教称寺而道教称观,北京历史悠久,有些寺庙随着岁月的流失现已无存;有些仅存地名;有些被占做他并不对外开放。近些年北京文保力度大,整修、复建了一些古建,对子孙后代来说无疑是福音!
《北京的坛庙》虽小,也盖了近400层楼,楼高了不利于分享,这个《北京的宫观寺庙》采用一个专题下再分子标题,一方面方便朋友分享另一方面也便于我随拍随发,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一次积累太多素材。这里的文字资料并不是我的原创而是从网上搜集的,特此说明!
在次感谢朋友的支持!
潭柘寺
潭柘寺、戒台寺都在108国道沿线,交通便利。潭柘寺最著名的二乔玉兰因为季节不对没有拍到。两座寺庙都很著名,但潭柘寺的香火要比戒台寺旺得多,游人香客众多,蔚为壮观!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
潭柘寺历史悠久,民间曾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之说,这意味着潭柘寺历史*北京城还要早。据清朝神穆德《潭柘山岫云寺志》记载,潭柘寺前身是晋代(265-317年)“嘉福寺”,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而北京城如果从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算起,大约*潭柘寺晚800年。武则天时,寺庙扩建,改名为“龙泉寺”;金代皇统年间(1141-1149年)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元代及明初都有修建,但历经变乱,寺院破坏得甚为厉害。明天顺元年(1457年)恢愎旧名“嘉福寺”。清代康熙、乾隆峙期,曾进行大规模重修,又改名“岫云寺”。清代是潭柘寺最为兴盛之时,已经具备今天所见规模,今*寺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遗物。这座千年古寺,前後多次更名,正名叫什么似乎被人们淡忘了,而俗名“潭柘寺”则千古流传,远近闻名直到今天。
大雄宝殿後是三圣殿,殿两侧植有二株巨大而有气势的银杏树。东边一棵高达三十米,树冠浓荫遮盖大半庭院,树干需几人合抱才能围拢,相传为辽代所种,距今已有千年,现在仍枝叶繁茂,生几盎然。据说这株树在康熙皇帝来潭柘寺时,新生出一个侧枝以表庆贺。乾隆时期,皇帝下诏将造棵树命名为“帝王树”。西侧与它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
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於寺後面的集云峰上,山间橡树葱郁,奇花异草遍地丛生。山上有一座围有栏杆的水池,池中龙泉涓涓不绝,清澈见底,喝一囗甘甜清冽。
至於寺名中的柘树,是一种罕见的树种,而且浑身是宝,据说这种树可以治许多种病,因此远近的人们不断来此剥皮挖恨,致使柘树已寥寥无几,险些绝种,再也看不到史书记载的“柘树千章”的情景了。1949年後,政府对此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使这宝贵的树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
p3
潭柘寺、戒台寺都在108国道沿线,交通便利。潭柘寺最著名的二乔玉兰因为季节不对没有拍到。两座寺庙都很著名,但潭柘寺的香火要比戒台寺旺得多,游人香客众多,蔚为壮观!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
潭柘寺历史悠久,民间曾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之说,这意味着潭柘寺历史*北京城还要早。据清朝神穆德《潭柘山岫云寺志》记载,潭柘寺前身是晋代(265-317年)“嘉福寺”,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而北京城如果从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算起,大约*潭柘寺晚800年。武则天时,寺庙扩建,改名为“龙泉寺”;金代皇统年间(1141-1149年)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元代及明初都有修建,但历经变乱,寺院破坏得甚为厉害。明天顺元年(1457年)恢愎旧名“嘉福寺”。清代康熙、乾隆峙期,曾进行大规模重修,又改名“岫云寺”。清代是潭柘寺最为兴盛之时,已经具备今天所见规模,今*寺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遗物。这座千年古寺,前後多次更名,正名叫什么似乎被人们淡忘了,而俗名“潭柘寺”则千古流传,远近闻名直到今天。
大雄宝殿後是三圣殿,殿两侧植有二株巨大而有气势的银杏树。东边一棵高达三十米,树冠浓荫遮盖大半庭院,树干需几人合抱才能围拢,相传为辽代所种,距今已有千年,现在仍枝叶繁茂,生几盎然。据说这株树在康熙皇帝来潭柘寺时,新生出一个侧枝以表庆贺。乾隆时期,皇帝下诏将造棵树命名为“帝王树”。西侧与它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
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於寺後面的集云峰上,山间橡树葱郁,奇花异草遍地丛生。山上有一座围有栏杆的水池,池中龙泉涓涓不绝,清澈见底,喝一囗甘甜清冽。
至於寺名中的柘树,是一种罕见的树种,而且浑身是宝,据说这种树可以治许多种病,因此远近的人们不断来此剥皮挖恨,致使柘树已寥寥无几,险些绝种,再也看不到史书记载的“柘树千章”的情景了。1949年後,政府对此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使这宝贵的树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名寺应景之物,供人们观赏。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