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感谢蜂鸟提供试用索尼中端单电a77的机会。
FN工作人员比较职业认真,模特陈文的表现也很到位。按照参加活动时的要求,谈一点儿对a77的实拍的初步体会。本人从玩单反开始一直用NIKON的机器,从胶片的FM2, F301, F4, F5, 到数码时代的D40X, D300, D2X, D3, D7000,短暂用过SONY 的DSC-S1算个时间不短的老摄友了,因此体会主要主官的集中在索尼a77与NIKON机器(特别是同级的D7000)的一些功能比较。
1. 外观及机身做工比较有“塑料”感。a77的综合尺寸和重量与D7000差不多,D7000 稍微小一点但是觉得还是D7000稍重一点。第一眼感觉是对比700、900“圆滑”了很多,手的握感好,肩屏面积与D7000差不多是个进步,但是肩屏显示的信息量比D7000少,亮度差一些。SD 卡槽设计的很山寨,松动,没有防尘和防水机制。从手感上觉不出机身是铝镁合金的结构。
2. 菜单设计合理, 很容易上手,我从来没有接触过SONY 的单反, 但是在十分钟内就可以把几乎所有MENU 的功能扫了一遍,全部设成了我自己想要的参数和设置档。为了更接近反应实拍的真实的出片结果,并能够充分展示SONY a77 的性能, 我把所有“智能”功能全部全掉了。
3. 以下功能全关掉, 这些功能对我来说都是捣乱的: 脸部识别,笑脸,HDR,特别色彩,后期效果,高ISO降噪,画质降噪,等等
4. 白平衡设置: AWB, 或者是日光,色相表向蓝色偏一格,以免模特肤色偏黄。这里要指出SONY 的色相表设计的太小了, 网格都看不清, 比NIKON D7000差很多。另外预置的白平衡的种类偏少。
5. 机内全部采用标准设置: AWB, 出片色彩选择标准(STANDARD),没有任何修饰。
6. 测光和对焦:A77 的AF 有19个点(激活时每个点点亮小绿框),19点 分为三个AF区域,考虑到SONY的AF 对焦估计没法跟NIKON比,为了在有限的两个小时实拍时间内保证出片质量,我选择了中心点对焦模式,通常中心点是最靠谱的也是对焦精度在所有19点中最精确的。测光选择点测光模式,我对SONY 全区评价测光心里实在没有底,肯定没有NIKON的51-点3D 测光准。另外,SONY 的点测光只能同中心测光点联动。测光点还是很亮的,我事先已经把LCD屏和EVF 的亮度调到了最亮一档。拍摄时发现:测光点只能在AF-S 模式是点亮的, 在用AF-A 或是用AF-C 时(连续伺服多点跟焦模式)是全暗的,在EVF 里看不到任何测光点, 也没有合焦的提示音,完全是盲拍。实际拍下来, SONY 的点测不太准,对模特的脸部测光普遍的欠曝, 要补偿 +0.3EV 到 +0.7EV.,另外点测的覆盖区域没有提及, NIKON可以有三种选择:6%, 8%, 和12%, D3 好像还有一档是3%。
7. 画质与色彩。2400W像素置于APS-C画幅的CMOS上SONY要突破很多的技术瓶颈,我在实拍时先后使用了SONY 16-50/2.8(套头),SONY 的50mm 定焦和80-400 长变焦(F4.5-5.6),放大到100%来看,这块CMOS画质还是不错的,可以说很锐不比NIKON 的D3成像差, 但是这只限于“低感”既ISO小于800时。为保证避免被逼用高感, 我建议考虑用定焦头在同等快门下尽量用低ISO提高成像的质量。SONY 的18-55套头表现不俗成像锐利,但是抗逆光差, 在逆光情况下色彩的衰减厉害画质变得很灰。色彩方面又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从使用感觉来看,a77的色彩与NIKON比要口味重一些,我用“标准”色彩JPEG出片直观感受是色彩淡饱和度不够,但是这是用后期可以很轻易调整的。
8. 快门:由于a77采用固定反光板而且是电子快门,减少了反光板的震动,快门比通常的单反要轻。另外成像锐度跟这个设计也有关系,毕竟反光板带来的机震不可小视
9. 高清视频拍摄没有太多的时间细琢磨,能拍摄全高清1920*1080的视频,而且帧频可以到每秒50帧 (分为隔行和逐行扫描, 既: 50i 和50p), 这点比很多带视屏的单反要高人一等,不过实际操作由于用的时间短,拍视频的很多参数设置还都没弄明白,以后有机会再研究吧,总之我一共拍了四段视频,共拍了有十来分钟, 觉得很智能和很“傻瓜”,基本上一键搞定, 全自动对焦很省心,我用的是50i的1920X1080模式, 数据量是每秒24MB。高的帧频对拍动态画面和场景很适合, 没有停顿和拖尾现象,画面流畅。我拍的几段视频都是鸽子飞舞中的婚纱场景, 应该可以充分反映A77 的视频能力。
10. 照片效果功能,可以选择LOMO, 反差、黑白、怀旧、柔焦、HDR、微缩景观(就是移轴)等等效果。 我实拍了几次HDR 功能, 效果不俗,但是缺点是机内的处理时间长的让人无法忍受。每次在HDR模式下按下快门后可以听到连拍了三张做机内合成, 但是每次要等十几秒才能完成再拍第二张, 而且在等待时LCD是黑屏的。这点甚至比一些卡片机还要慢很多。这是最让我意外的, BIONZ 处理器应该是SONY 的强项呀,初步估计是内存太小了。也许是SONY 给后续的A88, A99 留了发展的空间 ?
11. EVF取景器与液晶屏:在逆光条件下效果会受影响,时滞感觉还是比较明显,这一点比较影响抓拍。折叠液晶屏不算新东西了, NIKON的D5000/D5100也是这种设计,LCD观看的效果与在电脑上显示差不多, 这点与NIKON 类似, 但是LCD 的亮度不足。EVF 的亮度差一些在使用长焦端时明暗会有变化。
12. 操控:相对于NIKON而言,我认为a77的操控是比较明显不足。很多功能参数都要在MENU和FN里面去调整,很不方便。尤其是没有测光模式拨杆,让拍照时候,动态切换测光模式非常麻烦。 我试着想用一下BKT 功能, 但是按照MENU 设置成白平衡BKT, 加上高速连拍但是不能成功,似乎不能自动BKT(比如自动连拍三张每张的色温相差 200K), 还是要逐张拍摄,这点与NIKON 比有很大的差别, NIKON 可以设成 3,5, 9 张的自动BKT模式, 针对色温,EV等做自动BKT拍摄。
总体而言,我感觉a77还是加入索尼图片创新元素的一台比较容易上手的中端机身适合用惯了卡片机的客户过渡到单电或单反,高感还是先天不足,试用时间还是太短,有些感觉可能比较主观也许是我的设置有问题。 随后先上几张人像的作业 (其他场景的片子稍后再上), 看看SONY 的人像色彩和JPEG出片的锐度,从锐度看首推50MM 定焦, 但是16-50 和 80-200 也有不俗的表现, 共同的弱点是抗逆光,50mm 定逆光表现稍好。 最后是12张的连拍比较失望,只能维持一秒而已,过长的存盘时间和黑屏时间与专业机身还是有差距的。SONY A77 的优势也很明显, 既:同级机身中像素最高,低感成像锐利, 色彩调整的空间大。期待SONY 尽快推出 全幅的A88, A99同时 增加和改进操控。
上传的视频地址如下,原视频是 1920X1080/50i 的高清流,我上传前用HANDBRAKE 压成了iPAD 的格式, 1024X576、30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yMjExMjgw.html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