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时间:2011年4月29日开幕,盛情邀请广大摄影爱好者出席、参观
地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免费参观
主办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贾平凹文学艺术馆
影展介绍:
裴竟德 (网名八郎学):色影无忌论坛西安站长 自由摄影师 环保志愿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尼康NPS会员
——————————————
华商报报导:
裴竟德六年七进可可西里无人区,成为中国目前进入可可西里次数最多的摄影师,刚刚从青藏高原回到西安的自由摄影师裴竟德,明日首次将自己多年拍摄的生态照呈现给家乡父老。
“四无”摄影师孤身挺进可可西里
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带的一半,是生态和环境最脆弱的地区。由于受外界干扰很少,可可西里至今仍然保存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地理学意义上的可可西里约69万平方公里,接近20多个海南省的面积,但这里的生态影像很多尚属空白。
半个月前,43岁的裴竟德刚刚从可可西里归来,这是他第七次进入可可西里,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内布置自己即将开幕的展览,首次将作品呈现给家乡父老,他多少有些忐忑。其实此前,他在北京、平遥等地多次举办过生态摄影展。
目前,可可西里的影像已经和裴竟德这个名字密不可分,他不光是进入可可西里次数最多的摄影师,也是拍摄可可西里影像作品最丰富的摄影师,从2005年到今年4月,他前后七次深入到险象环生的“无人区”拍摄可可西里生态地貌跟踪、野生动植物 、人文纪实和风光。
在进入可可西里之前,裴竟德只是个摄影爱好者,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科考队到可可西里,从此之后每年进入这个无人之境拍摄生态照片,每年进入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裴竟德的生态照片拿了无数奖项,但他本人却被戏称为“四无摄影师”——没有器材、没有越野车、没有资金、没有组织,原因是他的器材全部是由照相机公司提供的;没有专门的越野车,去可可西里的资金全部是自费的;没有加入探险队,七次全部是孤身前往可可西里。
守候八天全球首张藏羚羊产崽照问世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将展出他的作品40余幅,站在每一幅照片前,裴竟德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全球第一幅藏羚羊产崽照片已经悬挂在墙上,为了拍摄这张照片,裴竟德在卓乃湖边的坑里足足等了八天。
藏羚羊分娩的影像在这幅照片诞生前从来没有人记录过,在卓乃湖附近的人每年看着它们大肚子来,带着小藏羚羊走,但是没有人见过藏羚羊是如何生产的。
裴竟德介绍,藏羚羊天敌很多,成活率只有30%,狼、雪豹、棕熊等在藏羚羊分娩季节等着“过年”,所以母羊即使分娩也是在非常机警的状态下,稍微有风吹草动,就会带着正在分娩的小藏羚羊逃走,他在每年藏羚羊产羔期6月来到可可西里,在藏羚羊集中产羔的卓乃湖边挖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坑,盖上卫星天线锅盖,用麻袋片、泥巴覆盖作为掩体,每天凌晨四点,他从距离湖边四五公里的帐篷出发,蹲守在坑中,以便尽早融入环境。
等待的过程异常枯燥,但他却当做一种享受,坑中温度经常在零下几十
摄氏度,还有渗水,裴竟德扛着500mm长焦镜头趴在坑中,往往一等就是一整天。“在坑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非常平静和枯燥的,但人和自然那么近,我觉得好像看大电影院的宽银幕一样,我的掩体离地面只有二十厘米高,有一天两只小鼠兔突然跑到我眼前,互相打闹,距离我不到50厘米,我的第一反应是拍摄,但是准备的是拍摄远景的长焦镜头,如果要拿起另外一台广角相机,我的动静肯定会吓跑它们,我索性继续趴着静静地去看它们,很享受,心想,人和人之间要是也这么简单纯粹就好了,想想等待也是非常快乐的。这样安静地等,忽然出现羊群,又立即很兴奋地拍摄,特别有战地摄影师的感觉。”裴竟德这样描述自己在掩体中的拍摄乐趣。
终于,在他等到第八天的时候,2009年6月29日,一只即将分娩的藏羚羊走到离他200米远的地方,全球第一张藏羚羊分娩的照片诞生了:“在它分娩的短短二十分钟,我拍了20多G照片。”
拍摄中思考人与自然被摄影伦理考验
“有时候会思考这些问题,可可西里是无人区,为什么在这种没有人的地方,野生动物会生长得这么好?人的活动为什么会对野生动物带来伤害?”站在一张巨幅照片前,裴竟德望着湖边的上万只藏羚羊说。
目前,热爱摄影的人越来越多,裴竟德说,作为自己,并不是想拍摄动物漂亮的外表,而是希望拍摄到它们的生活、和天敌的关系、它们的食物链,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有一幅照片,是两匹狼在吃一只正在分娩的藏羚羊,小羊刚分娩到一半,露出半截身子,就被公狼撕开了肚子,吃掉了内脏,照片中的母狼在放哨,公狼在吞噬血肉模糊的藏羚羊妈妈,残酷的场景让人不忍细看,在这张照片里,能看到摄影师曾经被摄影伦理所考验:“两条命啊!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当时不去赶走狼,保护这只藏羚羊?”裴竟德停顿了一下说:“我想,作为摄影师的职业道德,我不能。狼吃羊就和羊吃草一样,是自然规律,从摄影角度,我只能是客观记录,不能去干涉,这是生态道德不允许的。”
在拍摄过程中,除了对他职业道德的考验,更多的则是对生命尊严的感知:“这是一直支撑我拍下去的动力,拍摄藏羚羊分娩时,我能明显感觉到母羊的虚弱,小羊浑身都是鲜血,母羊焦躁地把尾巴甩来甩去,它作为一个生命,没有人帮助它生产,但小藏羚羊跌落在地上那一刻,母羊立刻掉转头去舔小羊身上的胎衣,因为它要让小羊立刻站起来奔跑,躲避天敌,一般小羊出生后20多分钟,就可以站起来奔跑。这种时候,能感受到生命的质感。”
最初,裴竟德曾经被可可西里管理工作者赶出过可可西里,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好朋友,在他们帮助下,他拍到了霸气的猞猁、威严而孤独的藏狐、欢乐的鼠兔,他也在拍摄中体会到生命的尊严。明日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开展的《可可西里——裴竟德生态影像展》还得到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可可西里的管理者们专程来西安参加明日影像展的开幕。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