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辛苦几小时,如果版老大认为此帖有价值,请推荐,如果兄弟们认为此帖有帮助,请帮顶!
在135系统中,35mm,这一最接近人眼注意力范围的焦段,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尤其对社会纪实(新闻记者)和室内人像(商业影棚)来说,常常都是挂机主力。通常认为,尼康强在广角,强在人文,但却在最重要的35mm定焦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幸运的是,至少我们还有两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设计于胶片时代且数十年未改动光学结构的35/2D和设计于数码时代但宣称仅用于DX格式的35/1.8G。
35/2D是我换入泥坑后毫不犹豫就买的第一枚镜头,原因很简单:之前我一直做新闻,而同行的一位新华社老前辈,从胶片到D3,从来都是35/2D一镜走天下。但个人感觉来说,与我所用的MINOLTA镜头相比,35/2D在各方面均处于劣势(除了价格更实惠)。随后,我得到了一个近乎荒唐的传闻,说35/1.8G这一价格只有35/2D的一半多的DX镜头“几乎完全支持FX像场甚至拥有超过35/2D的成像水平”。
好奇害死猫,禁不住,亲自入了35/1.8G,在D700的FX模式下与35/2D较量,结果大跌眼镜。最简单地说:(1)G除了明显的暗角外,F1.8-F5.6完全支持FX像场;(2)G自F2开始,整体来看,成像明显在D之上;(3)G在超过DX成像圈的FX最边缘,解像力G微微落后,但考虑色散后G更强;(4)在紫边等数码特有的问题上,G轻松秒杀D;(5)G的反差全程都更大一点;(6)如果D焦距准确,G的焦距似乎比35mm更广一点。
关于35/1.8G的在FX上的暗角,情况如下。F1.8至F4逐渐减少,最佳表现在F4。该行程中只是暗角,没有死黑,因此均可用。但在该行程中,几乎整个画面都处于从亮到暗的渐变中。从F5.6开始,出现轻微死黑(真正的成像圈外),到F8,死黑面积就比较明显了。但在该行程中,除了死黑区域外,几乎整个画面亮度均匀。暗角属于白菜萝卜各有所好的事,很主观。我个人的理念是:没有暗角的广角没味道。
下面的评测将有15张图,测试了两个场景,对焦点都在中心:
场景一测试了:F2-1/5000S, F2.8-1/3200S, F4-1/1600S, F5.6-1/800S
场景二测试了:F2-1/3200S, F2.8-1/2000S, F4-1/1000S, F5.6-1/500S
ISO200,暗角消除关闭,动态优化关闭,ADOBE RGB,JPG直出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