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在拉萨的第二天,转完了龙王潭公园,在街头发呆了1个小时,居然木有一辆三轮车经过,于是步行走到了大昭寺广场。
偶遇从广东来的杰西,正午太阳正毒,于是一同躲进了玛吉阿米聊天。
靠到下午,酥油茶也喝完了,于是一同打车去往色拉寺。
建议一定要搞清楚辩经时间再去,否则会少很多的内容,也有公交车通往,但是速度要慢些
到大殿里拍摄了一些,佛像的照片,放到网上不敬,就放一张酥油花的照片吧,这个精美的雕塑就是酥油花了。
抄袭网上百度的资料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释迦益西从北京返藏时带回的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其中释迦益西的彩色丝像,长109cm,宽64cm,虽经500余年,但色彩仍很鲜艳。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用金汁抄写,十分珍贵。
抄袭一段查来的资料: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这里的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千米巨石峥嵘的色拉乌孜山脚。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该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 (“措钦”、“札仓”、“康村”,是密宗寺院组织结构。措钦是集会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个寺院的活动中心。措钦大殿内有4个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经书和僧侣集会的场所;措钦以下的组织叫札仓,即僧院,是僧侣学习佛经的场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层的组织,僧侣食宿和起居作息之处。) 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释迦益西曾代表宗喀巴大师到南京朝觐永乐皇帝,被封为“妙觉园通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给印诰,并颁赐大量经书、佛像、僧衣、法杖、绸缎和金银,这些成为了他修建色拉寺的资粮。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3个僧院(麦札仓、吉札仓、阿巴札仓)及29个康村等,占地约11万平方米。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札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了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色拉寺周围柳林处处,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色拉寺的辩经非常有名。辩经园就在通往正门通道的北端。辩经的时间一般从15:00开始,可以随意观看。
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札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札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札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关于色拉寺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寺”。
色拉寺,在拉萨市区内,位于拉萨北郊约5公里的色拉乌孜山南麓。色拉,意为“野玫瑰园”。正名“秦清林”,意为“大乘洲”。占地面积114964平方米。寺庙建筑宏伟,屋宇毗连,重楼叠阁,异常壮观。
色拉寺是我国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9000人。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吉扎仓:是色拉寺最大的扎仓,面积1702平方米,仅次于措钦大殿。初建于1435年,创建人为贡久洛真•仁钦僧格。仁钦僧格系后藏人,年轻时拜释迦也失为师,后从宗喀巴习显、密教法,并依宗喀巴(格鲁派始祖)意愿建吉扎仓,为第一任堪布(住持)。吉扎仓,高四层,仅经堂就有柱100根。经堂内遍挂唐卡、伞盖、帏幔,四周墙壁遍绘释迦传记和各种护法神像。殿内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殿内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从东向西依次为二降神银塔、德钦希巴兰布(著名格西)灵塔、赤钦洛桑扎西(甘丹寺赤巴)灵塔、扎底钦久•强白崔真(著名格西)灵塔、赞布瓦•洛桑坚赞(第二十八任第司)灵塔、达孜米旺•阿旺曲丹(热振第一代活佛)、第一代扎底曲桑活佛灵塔、赤钦•丹巴绕杰(第二代热振活佛)灵塔。在众多的灵塔之间还供奉着第八世达赖(强白嘉措)、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第二代和第九代热振活佛,以及吉扎仓一些著名的高僧、活佛造像。经堂的西、北部有5个佛殿:三世佛殿位于西侧,殿内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和八在菩萨像;马头金刚殿(达真拉康),内供吉扎仓创建人洛真仁钦亲塑的马头金刚像,以及依怙神、忿怒神等护法神像,梁柱和墙壁上还挂有许多狰狞的面具,极为恐怖;强巴佛殿内主供强巴佛、十一面观音等塑像;宗喀巴殿主供宗喀巴大师,还供有吉扎仓历代高僧塑像;妙音殿(甲失拉康)位于经堂东北角,主供妙音铜像。
吉扎仓二楼有两个佛殿:西侧是面容殿(协惹拉康),主供吉扎仓保护神马头金刚的面容:东侧为观音殿(坚热赛拉康),主供观音菩萨像。三楼还有一个尊胜殿(朗杰拉康),所供佛像现已不存。四楼中间为达赖来寺讲经进的卧室,两侧为扎仓堪布(住持)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住房。
麦扎仓:是色拉寺的早期建筑。始建于1419年,为寺庙创建人释迦也失所建。据说始建殿堂毁于雷击,后于1761年由贡钦•强曲彭巴重建。面积1620平方米。经堂中有长柱8根、短柱62根,主供释边牟尼铜像,列供于两侧的造像有未来佛、无量寿佛、药师佛、妙音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第七世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第七世达赖、第三代策默林活佛(贡觉丹贝坚赞)、帕邦喀活佛等铜像。经堂北侧有4个神殿:最西边是护法神殿(特乌拉康),主供护法神“特乌”,特乌置身殿堂内的神龛中,只显露出上半身,龛门雕刻飞云中起舞的一对人骨架,门两侧雕刻数十具骷髅;龛中的护法神环眼怒睁,巨口忿张;殿中供奉的六臂金刚、白依怙神、十三面牛头金刚、忿怒神等塑像也都威武可怖,整个殿堂充满神秘恐骇的气氛。护法神殿东侧依次为罗汉殿(乃登拉康)、释迦牟尼殿(祖拉康)和宗喀巴殿(宗喀拉康),殿内分别供有十六罗汉、释迦牟尼佛和宗喀巴大师塑像。
麦扎仓二楼有太阳神殿(尼玛拉康)、甘珠尔经殿(甘珠尔拉康)。甘珠尔拉康原藏有108部金粉书写的《甘姝尔》和其他经典,“文革”中散失;现殿内佛橱中供有千尊度母小铜像。三楼中间为达赖卧室,两侧为扎仓强崔的住室及办公场所。
阿巴扎仓:是色拉寺的早期建筑,也是色拉寺的密宗扎仓,1419年由释迦也失创建,当时作为色拉寺的措钦大殿,1710年现措钦大殿建成后始改为扎仓。面积1517平方米。高三层,由经堂和4个佛殿组成。经堂有长柱4根、短柱42根,主供释迦也失塑像,两侧供有贡若坚村桑布、赤钦丹巴让吉、杰尊曲吉坚村、宗喀巴师徒三尊、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塑像。经堂四壁遍绘壁画,有释迦牟尼传记、六庄严(即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和法称)、密集金刚、西方有乐世界等题材。经堂北侧的罗汉殿(乃登拉康)供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马头金刚(为慈悲观音的化身)、忿怒神(为佛在降魔除障时显现的“法身”)等塑像。罗汉殿的东侧是大威德殿(结几拉康),主供大威德塑像(格鲁派主修的护法神)。据说这尊神像是释迦也失特请后藏雕塑家夏艾哇塑的。塑像腹是装藏有热罗扎哇的一个拇指,塑完后释迦也失亲自主持了开光诵经仪式。大威德神像两侧共有吉祥天女、六臂依怙神、四臂依怙神、多闻天王、白梵天王等塑像。
阿巴扎仓二楼为僧房和无量光佛殿(温巴埋拉康),殿中供有无量光佛合金像、贡若坚村桑布包银灵塔、杰尊曲结坚村包银灵塔,还有一座拉藏汗(?~1717年。清代蒙古和硕特部贵族首领)出资修建的善逝塔。三楼主要作为达赖的卧室。
色拉寺内藏有大量的文物佛像、唐卡、经书、法器、供器等,极为珍贵。据《明史》记载:释迦也失在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从北京返藏时,皇帝御赐有“佛经、佛像、法杖、僧衣、绮帛、金银器”,其中有明成祖赐的《大藏经》(用朱刻印)108函和檀香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四大天王;有释迦也失的彩色缂丝像,像长109厘米、宽64厘米,加上边框通长180厘米、宽90厘米,身着袈裟,头戴五方佛帽,端坐法床,头顶华盖,虽经500多年,仍色泽鲜艳,现藏西藏博物馆;有普布觉阿旺降央塑的三师徒塑像、侧耳细听的文殊菩萨像和拉藏汗的慈尊佛像;在措钦大殿土其拉康内藏有200余函用金汁抄写《甘珠尔》和《丹珠尔》经典;在结扎仓内有一副铜钹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并有“大明宣德加金银造”款字样,殿内四壁挂满了各种式样的盔甲、弓箭、盾牌、帽子等,据说这些兵器是叶蕃第9代赞普(布带贡甲)时期的,能够“镇魔避邪”。此外,色拉寺还有上万件西藏制作的金铜佛像、印度传来的黄铜佛像、佛教经典、壁画、唐卡、法器等。
以下抄袭一些从网上搜来的关于辩经的资料,大家去伪存真吧!
击掌跺脚为破无明辩经学院的学生,入学第一年即开始接收严格的西藏传统辩证教育,以及练习正确的辩论模式,这是根据十二世纪西藏极富盛名的摄类学权威祖师 Chapachoje所著的摄类学为後世修学主要,它有一套特别的模式能训练思维能力,这种透过辩经方式学佛的训练,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它也是举世绝无仅有的。
同样是格鲁派黄教,前藏三大寺的辩经方式,是一站一座;后藏扎什伦布寺的喇嘛,他们在辩经时,无论问者或答者,两人是对立站著。
辩经学院采取的辩经方式,属于前藏系统-----质询者站著,答辩者盘腿而坐。辩经时无论一旁是否有其他的师长和同学观看,都以这种方式进行。
辩经时有一套标志动作和方式,初学者还得不断地重复练习,否则拍掌、跺脚的方式不易掌握。
被点到出场辩经的人,必须高声说:『吉大洼新度却结』,同时以双手手心相对的方式击掌。
『第』这个字音,在传统佛法的观想中,是引发文殊菩萨形象的种子字。显教公认文殊菩萨聚集了诸佛之智,在密教里他被称为代表神声智慧的菩萨。
『吉大洼新度却结』这句话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在辩论时的内容,必须严格的忠於佛陀的经教;再者,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自己身口意的行持,都应该正确无误地遵守佛陀的教诚。
那是指在辩经意乐心态上,不应该为了取得自己的胜利而打败对方;在言语上,要避免诽谤和恶口;行为举止上,则必须防止瞠怒或轻蔑的表情。
展开辩经时,无论质询或答辩者,都只能针对提出的问题问或答:是?否?或一定、不一定;除非质问者要答辩者深入解释说理,这时答辩者才能陈述一大串,否则辩论将流於各说其道。
举例来说。『皈依』是皈依投靠佛陀的意思。它具有『畏惧』 入三恶道的内涵,以及『相信』三宝具救获之力的信心;因此,有了皈依才算佛教徒。
在先有『畏惧』和『相信』做为皈依的前提下,那麽佛陀算不算佛教徒?回答若是:『是』,那麽,佛陀也要皈依了?他有没有皈依?
此外,佛陀也有畏惧心吗?他若没有畏惧心,如何产生皈依?
辩论时,即透过这当中的矛盾,去找破淀。同样一句经文,透过问与答、议论的方式,一层层的深入剖析,加深你对教理的认识。
在辩经的过程中,如果答辩者被迫撤回他所立的一些较次要的『宗』,质询者就会一面以右手猛力拍左掌,一面跺左脚说:『哦!喳!』,并用佛珠在你头上绕一圈。意思是,你已经输了一个计分点。
如果所撤回的是一个主要的宗,所有在场的喇嘛,有时会跟著质询者一起叫起来:『咂威挡迦碴!』那表示答辩者已经完全输了这场辩经。
在辩经学院就读的蒋杨仁钦喇嘛,为笔者解释辩经的特质时指出:当质询者无法再问下去时,代表他找不到答辩者的破淀;质询者透过找破淀来问对方,答辩者均能如理回答时,问者要接收这个答案。
同一位质询者,一旦改做答辩者,碰上智慧比他高的质询者时,对方会在问题中找破淀。
辩经大多在户外露天的广场举行,全体僧人身穿红袍,头戴黄色僧冠,先念诵一回,然后分组辩论。分组时分为一对一、一对数位、数位对一位,以及全体对一位的多种辩论组合。发问者站立,答辩者席地而坐,由问者厉声喝问问题,问题可以是任何关于佛法的提问,例如:“既然世上所有事物皆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请问冰块中的‘火大’何在?火焰中的‘水大’又何在?”或者“‘我’究竟存在脑中,还是身体中,还是身体以外呢?”辩者必须不加思索地马上回答。在辩经比较深入的时候,问方会瞪眼怒目,手挥念珠分散答方的注意力,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击掌时右手向下拍代表消除业障降伏邪见,再上扬代表提弘正见。
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喝倒彩,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有时在世俗辩论中,辩者会兜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来辩论的主题;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所以胜负结果是很明显的。即使对不懂藏语的观众而言,整个辩经过程也不枯燥。单单观看问者那种气势逼人的声威以及各种辩经手势,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
引用网址:http://tianzangniepan.tibetcul.com/5207.html
问难与答辩
当问方击掌要求被问者回答时,答案要简单明了、干脆利落。其次主题必须连贯,除非对方主动询问“为什么”,被问者才能多加解释,否则一般来说,只能给予“是、不是、一定、不一定”的解答。这看似死板的辩论,却能训练学僧以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例如:
问:你觉得人有没有“灵魂”呢?
答:没有,因为我没见过。
问:你没见过,不一定别人没见过,难道你没见过就等于不存在吗?
答:是。
问:如果这样说的话,一个人所能见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很多人没有见过华盛顿、纽约,难道它不存在吗?
答:不一样,它们存在,它们看得见摸得着。
问:那么你的意思说,看得见的外在的物质是存在的,而看不见的内在精神是不存在的,是吗?
答:是。
问:照你的观点,你有没有思想、感情、意识呢?
答:我不确定,但有。因为我是人,有它们人就活着,离开它们就不是人,只是一个肉体。
问:那好,你的观点是“我没有看见”就不存在,那你的思想感情意识等在哪里呢?你看得见、摸得着吗?你的理由不能成立吧!
辩论的要求和意义
辩经是藏传佛教教学方法中相当独特的一环,在藏传佛教中若想成为佛学家,必须具备善讲、雄辩、著书三个条件,所以在寺院修习的过程中,辩论是必修之课。辩经有一定的原则和逻辑,而不是愤怒之下的争执。它要求辩论双方语言流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言之有据,符合逻辑,从而通过反复辩论,达到深刻理解佛教玄妙义理的目的,增进思辩,精进学修,通达显乘,融会贯通等意义。辩经的目的也不是要争出个你输我赢,而是经由辩论过程,厘清义理上的犹疑,以佛法的正见,破除邪见。对于学僧而言,辩经一可训练其辩才,二来能通过辩经的形式,提高个人对于佛法的领悟程度。
引用网址:http://www.toptibettravel.cn/AboutTi...dhism/331.html
平老虎行走西藏第二季系列:
1、 回到拉萨:http://bbs.fengniao.com/forum/1652071.html
2、 不同视角的布宫:http://bbs.fengniao.com/forum/1652618.html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