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奥林巴斯EP1已经有了PEN的模样,能重现PEN成功的历史么?
【梦想之机】
在苦等一晚甚至数日之后,奥林巴斯M4/3新机EP1终于发布,和很多弟兄姊妹们或者说同志们是一样,那真是的万分激动。虽无法亲临发布会现场,但始终盯着各大网站发布出的最新信息和图片。大家常常将M4/3特别是奥林巴斯的M43新机与PEN联系在一起,也让我从PEN的历史开始看EP1,说到底,就是希望这样一款终于能和梦想擦边的机器能够走的更远,而不是像那个不再有兴趣提的另外一厂家的M4/3机器一样剑走边锋,而最终导致被人忘记的结果。当然,愿望是好的,世界却未必受我们支配。
PEN(见图)
知道PEN还是在看了有关对奥林巴斯M4/3新机预测的帖子,看了就很喜欢上了,想,这就是我想象的的机器。一台小巧的“旁轴相机”,也正是我们这些“摄影器材爱好者”所需要的。这个机器的作用美名其曰“随时带在身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会用上的决定性的瞬间”。对我来说,还有在背着大包,拟或随意游逛小城古巷时随意掏出这个武器的自由,而不受单反之累。像西部牛仔的左轮手枪。
这必然是一台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的机器,体积小是必然的了,奥林巴斯的E系列声称最小的单反,其实比C和N家的入门单反并不小,以及松下前不久推出G1和GH1,体积都是类似,绝不是小体积的范畴,无论商家如何吹嘘其小巧的体积,东西摆在那。把见到鸡蛋能说成见到姚明的广告人的本事都用上也糊弄不了我们。更不用说其抢劫的价格。
小机器没有么?有,并且一定很多人会给你很多选择,我都会一一指出其不被我满意的地方。也许你会说我太贪心了,其实所有真正愿意细心研究的人会发现我上一篇日志的实话:在胶片时代无论几百几千块的小巧旁轴还是几万块的单反,其画质都是一样的,怎么到了数码时代就不一样了呢? 只要是小的,画质都不能让人满意。难怪,采用了比胶片时代小了二三十倍的CCD做小DC,画质能好哪里去呢?胶片时代最小的胶片(别给我提间谍相机啊)也就是大约今天的APS感光元件的大小,或者是半幅。如今呢高端卡片机的CCD叶不过你1/4手指甲盖大。
很喜欢LX3,但是和其他高端DC一样,其画质确实比一般消费DC不错,并且还有广角和大光圈。但是和其他高端DC一样离单反画质实在太远(同时长焦只到60,太短),归类还是只能归到消费DC中去,顶多加上“高端”二字。G10,P6000,GX200都是同类货色,LX3算是佼佼者。不过据传松下鉴于G1和GH1的市场反应一般正在准备推出EP1类似的紧凑型M4/3(有人冠名LX5),可换镜头,也有虚拟图出来。这真是好消息,我还是比较喜欢松下的LX3和FZ28,如果GH1价格缩水到1/3也是不错的机器,无论lX3或FZ28只要加大CCD,将画质提升上来,都值得我掏腰包。松下也靠这几款机器证明了他在数码相机行业的实力,相信到时候应该会使市场变得更丰富,松下也许不比SONY入市时的咄咄逼人,似乎也比奥林巴斯更有优势。
适马这个造镜头几十年的厂商实在勇气可嘉(虽然当年我选择了腾龙,但适马是好样的),因此不得不提他,推出了采用了和入门单反同样APS-C画幅CCD的DP1和DP2,实在勇气可嘉,也许似乎是专门做给C,N,S三家所谓专业厂商看的。"看,卡片机一样可以用APC画幅,不是你们说的做不了,而是你们不肯为用户做而已"。其实,这点大家都明白,市场经济,都希望利润最大化,何况这些占据市场主动地位的厂商。DP1,2的画质自然没的说,遗憾的是只有定焦,也不可更换镜头,真的是忠实的“旁轴相机"。不可换镜头也就罢了,哪怕你换个变焦镜头呢,哪怕和LX3一样短的变焦。也许不是我一个人在想这个问题:假如DP2或DP3不是适马而是C,N,S三家之一或P家出的,那会怎样?诱人的蛋糕。但总之,虽然我不会买也买不起DP2,但是向适马致敬。
单反画质。用惯了单反的人,或对画质和美有追求的摄影或图片爱好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满意消费DC的成像,无法满意其较低的分辨率,即使他们都在薄得越来越可爱,颜色越来越惹人。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有时想干脆买个LX3或富士FX200算了,1/1.6CCD已经是最大的了,忍受其画质。可是,如此一来,我觉得倒不如干脆买个佳能500D或SONY350D去忍受他的体积(SONY新的单反改用了变态的手柄真是接受不了,唯一就是整体体积缩小了)。因此,转过来,倒过去的结论是,现在的高端小机器与我无缘。顶多如果真不差钱的话买来让媳妇父母玩玩吧,拍个纪念照还是凑合的。
【我们或者说奥林巴斯能拿到三张“老A”么?】
促使我执着寻找的一直以来的要求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体积小,单反画质,价格便宜。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机器,我相信这并不贪心。也因此在上一篇日志中提出,我们需要的不是改进的LX3,也不是缩小的G1,我们需要的是一台全新的机器。这会是奥林巴斯M4/3新机EP1么? EP1来自50年前的PEN,而PEN成功因素奥林巴斯自然不会忽视,这些因素是什么呢?EP1能再次拥有PEN王牌么?
“在奥林巴斯的历史上,PEN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PEN不仅仅将默默无闻的奥林巴斯带入了相机行业一流厂商的行列,PEN还奠定了其便携、平民、高品质以及多少有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开发理念,影响了奥林巴斯几十年。无论是后来名噪一时的OM-System,还是今天的E-system以及刚发布的Micro4/3。也许这点正是奥林巴斯能够与佳能、尼康这样的影像巨人共舞几十年仍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1950年代末是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起点,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不断的富裕,照相机也开始从专业摄影师逐步走向平常百姓。PEN迎合了这一需求,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日本战后十大名机评选中,PEN占据其中之二,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按照奥林巴斯提供的资料,当时一部相机的价格超过20000日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日本人一个半月的收入。PEN投放市场的价格仅为6000-7000日元,只有市场平均价格的1/3,巨大的价格优势让PEN爆发出了超常的市场震撼力,上市不久即开始持续热销。放在今天,大概相当于行货手机和山寨机的价格差异。而PEN这个有着山寨机价格的相机,却具有与行货机基本相当的可靠品质。做过市场营销的朋友可以想象到PEN对当时市场的杀伤力。依此来看,奥林巴斯M4/3新机EP1的定价可谓关键中的关键。
PEN的成功基本可以认为是一种市场策略的成功,一种相机研发理念的成功,而不是技术创新的成功。在PEN系列的相机设计上,除了后期的PEN F外,少有开创性的技术首先应用其中。尽管如此,PEN仍受到了市场广泛的欢迎,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价格低廉,二是体积小巧、操控方便,三是成像优异。”
上述分析是引用的网络文字,但可以知道,PEN的思路正与我的需求不谋而合:体积小,单反画质,价格便宜。哈哈。但是EP1真能复活PEN的成功历史么? 凑巧的是,而正像是奥林巴斯EP1发布会时给EP1的标题语:“卡片之薄、单反之用”, “卡片之薄”就是体积小,“单反之用”正是指单发画质,那么唯一剩下的就是价格了,我们或者说奥林巴斯能拿到三张“老A”么?
EP1的出世与当初PEN出世的环境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今数码摄影也已经平民化了,像当初PEN出世时,摄影开始从专业摄影师走入老百姓家中一样。目前无论奥林巴斯还是松下的4/3系统一直未能在单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想通过EP1向PEN一样,从市场划分出一块自己的蛋糕, 必须做到一步到位。在体积和画质已经不是最大问题的情况下,首要问题自然就是EP1的套机价格。个人认为定在目前入门及中端单反套机的1/3--1/2价格处,也就是3600-4000元才会有明显的作用,这大约是现在一个入门单反机身的价格,而最高不应超过6000元,这也是一个入门单反套机的价格,2600的价格也许没人敢想吧,不管用户还是竞争对手,但是从反面思考,不出其不意,怎能出其不意得获得市场呢?PEN当年的成功不就靠着出其不意的设计和价格么?老套路也就意味着老地位,露露脸了事。奥林巴斯对M43的销量有着很好的预期,我不清楚他的依据是什么,希望可以是和PEN一样的定价策略。如果像G1一样,那他们就殊路同归了。 我和我的弟兄姊妹们也就和EP1直接88了,把他划为GH1一类,欣赏两天高清壁纸完事。他日有幸的话,在市场上或那些不差钱的大头鬼手上借过来摸摸机器,按几下快门过过瘾了事。然后,继续我们的期望之旅。
【前路】
EP1与PEN一样,主要购买人群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购买来做单反备机的用户,二就是对成像品质有较高要求但是不喜欢大个头单反相机的用户,这部分人一般走动比较多,不喜欢张扬,真正的摄影或图片爱好者(我不知属于哪一类)。这两类人对相机的共同的要求就是体积小画质高,实用。从EP1本身从样片来讲体积算得上小巧,但是镜头对整个系统体积真正影响的的确确是镜头。一个覆盖从广角到中焦的小体积变焦镜头(以及一套覆盖基本焦段的镜头群)是非常重要的,你很难要求一群对相机体积很看重的人同时携带2-3个以上的镜头出门,这样比单反的携带体积也小不了多少了,比较可喜的是我看到与EP1共同推出的14-42变焦头,还算比较精致小巧,采用了一种内部可向外伸缩的变焦镜头,恕孤陋寡闻,我不知道这应该叫什么结构。我只是希望在低价之余,能尽快出一款范围更宽广一些的变焦头,要么12-70,12-80,或者14-100,14-150之类的的同样小体积变焦头,这样才能满足这两类人对体积的要求。广角和大光圈对这些人比长焦更重要。
"今天的EP1与后期的PEN F似乎更为接近一些。不过,PEN F虽然广受摄影爱好者以及摄影器材专家的推崇,而且是相机史上唯一个半幅单反相机系统,但是在市场表现上却是一个巨大的败笔。究其原因,除了1960年代半幅相机本身的没落之外,其内因也在于没有继续坚持价格低廉、体积小巧、简单实用的立身之本。因此EP1的镜头设计绝对值得Olympus的镜头设计师慎重考量。"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在现在的市场划分下,要分的一份羹,价格策略、机器体积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决定M4/3系统甚至是这一类机器的市场走向。也决定了我们是否有福享用这一新思路制造出的产品。好消息是,市场产品有空白,那些高高在上的资深厂家为了利润不愿做。“卡片之薄,单反之用”,便携且高画质的数码相机的用户群绝也绝不是可以忽视数量的一小部分,他们是胶片时代使用旁轴相机的那一部分,数码时代剥夺了他们使用这样的属性的属性的相机权利,但属于人的固有的需求还在那里,而且是巨大的。不定的消息是,奥林巴斯是否把自己划为与N,C一类,还是要划分自己的领地,争取自己独有的奶酪。奥林巴斯EP1已经有了PEN的模样,能重现PEN成功的历史么? 现在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但奥林巴斯还没正式发布,我们拭目以待。 待不来EP1的合理定价,那就随便买个待用机器待下一代EP X或者松下LX X,又或者佳能G X 的出现吧。
附:市场同类相机价格:
“神器” 莱卡数码旁轴相机M8 35000 可换镜头, APS画幅 旁轴体积
适马 DP2 5500 定焦镜头, APS画幅 旁轴体积
松下GH1 13000 可换镜头, M4/3画幅 单反体积
奥林巴斯 E620(套头) 5300 可换镜头, M4/3画幅 单反体积
松下LX3,佳能G10 3700 变焦镜头,消费级CCD 类卡片体积
理光GX200,尼康P6000 2700 变焦镜头,消费级CCD 类卡片体积
EP1(套头) 预测价格 5500-6000 可换镜头, M4/3画幅 旁轴体积
EP1(套头) 心理价格 3500-3999 可换镜头, M4/3画幅 旁轴体积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