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洋浦盐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盐田村东侧,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初期(部分资料显示为唐朝末年) ,福建谭姓“煮盐”为生的盐工南下来到洋浦半岛,改“煮盐”为“晒盐”生产,始建洋浦盐田,此后,盐田村的谭姓村民坚守世袭的祖业,一直在这片盐田里日晒制盐。
据传在唐末年间(另据传说,盐田村曾经留传一本族谱,上面关于祖辈晒盐为生的记载始于公元805年),一群来自福建莆田的盐工渡过琼州海峡,迁居到当时海南岛西部的古儋耳郡,其中长者谭正德无意中发现海滩火山石裂隙里析出一层白色的盐,受到启发,带领盐工将海边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平,打造成7000多块大小不等,四周凸边,中间平滑的圆盘砚式石盐槽,石槽的深度约2厘米,以一天晒干槽里的海水为宜,为获取充分的日照,最后将其高低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块块的盐田周围。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又有说法认为,正德是一人名,其原名为谭正德,是洋浦盐田开创的先人。
洋浦盐田内的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其工艺是先让涨潮时的海水淹没蓄海水池,用以浸泡晒盐泥地(盐田)里的泥沙。退潮后将海水淹浸过的泥沙翻耙曝晒两三天,泥沙干后再铺垫干茅草,将之夯填入堆筑起来的过滤池(盐泥池)。随后把蓄海水池中的水倒入过滤池以湮浸池中泥沙,海水慢慢渗漏到盐泥池底后,透过石缝流入旁边低于地面的盐卤水池。
次日上午待池中盐卤水积蓄到一定数量并沉淀澄清后,直接浇灌到石槽里,经过大半天的曝晒,下午即可结晶成盐。洋浦盐田沿用至今的传统晒盐技艺是中国制盐工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原始、独特。盐工们充分利用洋浦得天独厚的火山玄武岩盐槽、充足的阳光以及海水的潮汐等自然资源,发展出了独特的日晒制盐技艺,所产出的盐洁白如霜,当地人称为"海石挂霜",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小,可直接食用等特点,是人们生活中盐焗佳肴品种上乘原料。久藏的老盐可清热退火,消炎散淤。《本草纲目》记载"大盐解毒,凉血润燥,定痛上氧"。
洋浦盐田包括盐槽、盐泥池、蓄海水池、卤水池、引水渠、古盐铺残墙等。现存盐槽约有7300多个,实地统计确认的晒盐槽6171个,卤水池122个。是中国现存最早、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再现了中国古代的工业与文明。
洋浦盐田兼具考古和观赏性,是人类长期利用当地特有的火山岩地质地貌进行生产生活形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中国至今保留最完整的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是洋浦经济开发区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和弘扬洋浦盐田及其古老原始的海盐晒制技艺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在人类劳动生产历史上文明古国地位的作用及意义极为重要,对于提升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2月5日拍摄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