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az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 "五大名瓷”之首”中国钧瓷之都“神垕古镇采风
神垕(后)镇位于河南禹州市城区西南30公里的伏牛山余脉,是唐宋以来驰名世界、独步天下的钧瓷艺术发祥地,是禹州、郏县、汝州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有千余年的历史。全镇总人口42000人,总面积49.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0%。神垕(后)作为著名的钧瓷产地,历代文物遗存和民间文物收藏十分丰富。神垕镇200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钧瓷之都“称号。
神垕(后),被称为“中国钧瓷之都”,是位居“五大名瓷”之首的钧瓷的发源地。它以盛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而闻名于世。有1000多年生产钧瓷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目前,有一定游览价值的景区景点有:古街、古院、古玩市场、钧瓷一条街、孔家和荣昌钧瓷厂家等。现存的古街道、古院落虽部分破坏,但古风依旧。古街边的花戏楼、关帝庙有精美的雕刻,四进古院落小巷幽深,随处可见的钧瓷手拉坯笼盔墙,仍在使用辘轳的古井,世代居住在古院落内的居民等,给人营造了一种特有的钧瓷文化氛围。正是这种独特的“破旧”,恰恰构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景。这种风景正是游客想见到的,只需把环境卫生整治干净,配以必要的说明标牌及导游解说,即可成为一处观赏价值极高的景点。
古玩市场每周二、五开展交易,客商扩展到国内外、多省市,规模很大,人气极旺,对于喜爱古玩及对中国文化有着神秘感的外国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钧瓷一条街各类钧瓷依次摆放,琳琅满目,很有游览价值,是一个供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极好场所。孔家、荣昌等钧瓷厂家都设有珍品藏馆和观赏生产线,既可使游客尽览钧瓷的无穷艺术魅力,又可现场参加生产过程,还可亲手制作钧瓷作为纪念。
神垕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宋代成为北方陶瓷中心。明成化年间的《神垕真武庙碑记》记载,当时“神垕之镇耕读冶者千家”,遂成七里长街。清代以后,依然是“日进斗金”之地。
神垕古镇保护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镇区内建筑布局合理,整体为东西走向(北寨街为南北走向),自东向西除民居外,重点建筑依次有温家大院,霍家院、白家院、伯灵翁庙、望嵩门、驺虞桥、天保寨、文庙、老君庙、白衣堂,古代政府机关、商会、民团、文化、祭祀等场所都设于此。
流传民谣:“进入神垕山,十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历史上曾因陶瓷兴盛、钧瓷御用而“神垕”地名被四次皇封,厚重的钧瓷文化孕育了神垕镇。
神垕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垕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一。
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位镇区老街中心。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据史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
庙门外设计的一个抱庭,石狮、石柱、石雕古朴、庄重,引人入胜,这在省内众多古建筑中是少见的。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主体两用建筑(即山门和戏楼合用),兼出、入、演戏为一体,设计精巧,雕工细致,古朴、庄重、美观、大方,整个戏楼采用木结构为主的歇山,九脊飞檐,楼阁式建筑,龙飞斗拱,层层叠装,阴阳浮雕,盘龙翔凤,狮象竞争,玲珑透剔,古朴端庄,精致文雅,构成线条明朗,棱角优美,五彩缤纷的精美图案,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以盘龙透雕为中心的井图案,其造型设计,线条构描,别具风格,极尽精工,全楼都是彩釉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金光闪耀。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栩栩如生,一派祥瑞之气,由当地瓷业行帮会供养一个“一把泥”梆子戏(现禹州市豫剧团前身),长年在“花戏楼”演出。
古代与伯灵翁庙紧邻的关帝庙(现为一体,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边与伯灵翁庙并排也有一座同样的“花戏楼”,为东戏楼。北面与窑神庙紧挨,是一座钟鼓楼和木牌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计为单间二柱单楼式,这样的纯木结构建筑能完整保存数百年,它对研究古代木结构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神垕老街,俗称“七里长街”,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两岸的五个古老村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五个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老街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全长3.5公里,状如一只巨大的蝎子。老街是随着神垕瓷业的发展形成的,特点是狭窄,街面店铺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铺就,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地势而建,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老街两边还有许多胡同,都是交通便道,如“霍家胡同”、“鸡蛋胡同”、“文家拐”等。老街到处渗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也是神垕经济自古繁荣的见证。
古寨墙,神垕古寨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有的高达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墙,寨四周和寨墙上建有炮楼,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等,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寨门之上。东寨墙建于清光绪20年,墙体为青砖结构,墙基高2米左右,均为巨石砌成,墙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见方,绕东寨一周,长约6000米。寨门洞高约4米,上部由拱形青砖砌成,门洞长约8米,寨门上有炮楼,炮楼上有三个炮孔,供瞭望和射击使用。门上刻有“望嵩”二字,据说站在古寨墙的寨门上可以看到嵩山,故有“望嵩门”之说。每个寨内都有不少传统建筑,如东寨内(行政街)有的伯灵翁庙、关帝庙、花戏楼等,西寨内有文庙、二郎堂、老君庙、白衣堂、贞节牌记等,还有沿街店铺和富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设有保甲组织和武装民团,以维持地方秩序和防范兵乱、匪患。在教育上,每个寨子都设有学校。因此,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筑各方面看,每个寨子都象一座小城。
古民居老街两旁鳞次栉比的民宅无论名字、历史、建筑都是神垕的一大传统特色。这些民宅的第一大特点,都是一进三或一进五的“深宅大院”,每个院落人口少则数十口,多则上百口。第二大特点,大多数院落都是以一个姓氏聚居,这是因为历史上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人口大幅减员,从明代开始的多次移民,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大都成为大户人家,每个院落一个姓氏,最多的已经发展到几千人,因此,大多数宅院都是以姓为院名,如白家院、霍家院、温家院,辛家院等。第三个特点是建织结构,一般人家都是深宅大院,望门富户,均是门第高大,布局对称,雕梁画栋,砖雕、木雕、石雕细致精美,是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白家大院,座南向北,高门台,走马门楼,石雕门墩,木雕门额,五脊六兽,有影壁。砖圈垂拱二门,六阶两层上层,由右山墙可达后院,砖雕、木雕、石雕及房头小饰物,特别是主房屋瓴均为砖雕牡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温家大院,座北向南,由一个主院和一个跨院组成,主院为一进五院落,大门左侧客房屋雕梁画栋,宽敞明亮,是主人会客的重要场所。主房又称上房屋,为五间两层清式建筑,高大气派,整个院落结构严谨、错落有致。院内有古井、侧门、便道、过庭,是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进入神垕温家大院的接待驿站。
霍家大院,座北向南,高门台,走马门楼,一进三宅院,进入大门有北影壁、西影壁,垂花门,过屋、上房及厢房均为廊柱式砖木结构,屋门、窗棂木雕精美,天花板、木隔扇做工精细、彩绘鲜美。
邓禹楼(基本原貌),原是东汉大将邓禹屯兵神垕时的住处,一进三的宅院。前院很小,有门楼一间,临街三间,西厢房一间。二门为垂拱门。进二门后,西厢房是青砖灰瓦,石雕窗棂;东厢房是一座红石炮搂,高三层,每层均有砖雕石窗;上房是高台阶,三层楼。保存完好,经明代重修。
转角楼(基本原貌,顶部坍塌),座东向西,是一个占地数亩的四合楼院。二层门楼,双扇大门。进门后,依门棂作梯可登上二楼。从门楼向北、向东、再向南、再向西,不用下楼,可转大院一周。大院之内,楼上楼下住着几十户人家,便于联防,互为照应,可防匪、防盗。这是北方地区不常见宅院格局,很有历史研究价值。此外还有苗家祠堂、杨家大院、王家大院、苗家院、郗家院等多处古民居,都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古玩市场,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钧瓷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代表,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神垕也成为世人瞩目和向往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神垕制瓷业的兴盛,大批的外地商人来到神垕购瓷,也有大量的神垕居民到全国各地销瓷。神垕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陶瓷制品和大量的民间收藏吸引了外地不同阶层人们的眼光,使得许多外地古玩爱好者来神垕“淘宝”。外地人爱古玩的热情影响了神垕本地人,这时的古玩大多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通过古玩物品的交流,使神垕人认识了古陶瓷之外的许多古玩,精明的神垕人有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双巧手,开始了仿古器物的制作。在西大街、东大街、北大街率先出现了十余个家庭仿古作坊,生产古瓷器、古铜器等,做出来的物品经过“做旧”处理,称为“高仿”,高仿的物品一件达数千元,且销售极佳。一时间,神垕外出经营古玩之人成倍增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外出从事古玩业之人达到二千人以上,古玩作坊达六十多家,神垕古玩业迅速兴起,为古玩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神垕古玩在以往古钧瓷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金、银、铜、玉、石、木等数十类、上千品种的庞大生产体系,经营遍布全国各地。
神垕出现了营销火爆、人气两旺的新局面。古玩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古玩交易的品种呈多样化。由以往比较单一的古瓷器而发展为铜器、玉器、石器、木器、首饰、字画等数十类上千个品种,人们选择的空间更大,品种更多;来神垕交易人数成倍增加。众多的工艺品、古玩藏品,同时带来了中原地区及南、北古老产区的各式特色工艺品,神垕已经成为知名的“中原潘家园”、全国卖品集散地;是仿古作坊也直接上市交易。各仿古作坊都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交易,有条件的实行进店经营,形成了“前店后坊”传统式生产销售布局,成为神垕古街的一道风景,使古镇、古街、古玩融为一体,相映生辉。
钧瓷中国神垕炉钧是继宋代官钧窑之后,绽开的又一支名贵的奇葩。炉钧工艺是神垕钧瓷工匠,在恢复烧制的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一种密不外传的独特的秘方高温钧瓷制品。由于炉钧窑窑体独特,快速烧成,温度极高,产品古朴浑厚,釉彩晶莹华丽,意形新奇,别具一格。它的烧制成功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现代钧瓷生产开辟了途径。
钧瓷工艺技术失传于北宋末年,至元有所仿造,明清时钧瓷工艺基本失传。传世宋钧成为隐世之物和稀世之宝。光绪五年(1879年)神垕镇制陶艺人卢振太兄弟二人闻知钧瓷,始启研究钧瓷之志.光绪二十年(1894年)卢氏天字辈三兄弟在前辈先人感召下,烧制出炉钧孔雀绿和碧蓝釉色产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慈嬉太后烧制‘‘禹贡九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钧兴公司批量烧制炉钧。1914年大量烧制鼎、炉、瓶、尊、盆、洗等多种产品,参加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旧金山举办的美国商品赛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神垕钧瓷匠师和陶瓷科研工作者,沿用炉钧的工艺方法,精心设计,大胆创新,炉钧工艺在几代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完善,传承至今。
望月楼主人(曹 弘) 金钟长鸣 2023年秋 摄影 2024年6月18日 发图 于成都"东大门" 简阳市 沱江之滨 海上花园 揽胜楼书屋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